面子文化产生根源及社会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3期广西社会科学NO.3,2009
(总第165期)GUANGXISHEHUIKEXIYE(Cumulatively,NO.165)
面子文化产生根源及社会功能
姜彩芬
(广州大学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面子文化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社会生活。面子文化的产生与儒家传统文化、耻感文化、社会取向的文化以及中国是人情社会有极大的关系。“面子”的符号象征功能、社会交换功能和社会控制功能不仅调节了中国人的相互交往关系,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面子文化人情关系交换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917(2009)03—0116—05
“面子”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概念之一。最早也是最为西方世界所关注的有关中国人面子文化的论述是美国传教士明恩溥1894年所著的ChineseCharacteristics(《文明与陋习:典型的中国人》)。明恩溥认为,“保全面子”是中国人的第一性格…1。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林语堂认为,“面子触及到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是中国人调节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2j。他提出“面子”、“命运”、“恩惠”是统治中国的三个女神,而“面子”是最重要的一个。
鲁迅一生中也曾多次谈到面子,他认为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3】。20世纪40年代,我国留美人类学家胡先缙女士首先将面子研究带入社会科学探讨的领域,她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对“脸”和“面子”的定义进行了研究,并指出,“面子”在中国代表广受重视的一种声誉,借由成功和夸耀而获得的名声;而“脸”指的是社会对个人道德品格的信心,与面子是有区别的[4I。此后一些国内外学者都对面子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金耀基从方言和具体意义的角度考察了面子的概念,他认为中国人的“面子”是道德性(即脸)与社会性(即面)的统一【5】。我国香港地区学者何友晖主要澄清并区别了面子概念与其他容易与之混淆的概念,他提出,面子不同于地位、尊严、荣誉、声望、权威。最后他把面子定义为:“面子是个体根据他在社会网络中占据的地位、合适的角色表现和被人们接受的行为操守,而要求别人对其表现出的尊敬和顺从’’[6J。
南京大学翟学伟教授提出面子和社会互动关系较大,偏向的是互动双方所处的关系状况。他还进一步提出了中国人“脸”、“面”四分模型,根据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现实取向把人分为四类,即有脸有面子、无脸无面子(脸面的同质性)和有脸无面子、无脸有面子(脸面的异质性)【7J。此外,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美国华裔心理学家丁·图米、美国人类学家布朗和列文森、夏威夷大学学者成中英、我国香港地区学者陈之昭、我国台湾地区学者黄光国等人分别从跨文化的角度、面子的内涵、面子的维度,以及从个人行为和心理层次对面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近现代中西方学者都认为面子是支配中国人社会行为的重要社会概念,对面子的概念已经进行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探讨,但他们对面子的描述主要来自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在对面子下定义时各有各的角度和特色,因此,要在学术上
[收稿日期]2008—10—20
[作者简介】姜彩芬(1973一),女,浙江衢州人,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广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
116
万方数据
姜彩芬/面子文化产生根源及社会功能
辩这个概念下统一豹定义还较隽困难。露过徒的研究试图解决“面子是什么”的问题,过予偏重对概念本身的讨论和分析。作为一个典型本土化的概念,两子确赛对中黧人的墨常聿i会生活产生了菲常重要鹣影响,丽探讨其产生的掇源并进一步分析其社会功能,有利于更好地理篇中霞入及其行为。
一、两子文纯产生嘏滁探轿
“蟊”出字露上看,是指入脸、头的靛部,它原来只是一种生理上的指标,后来演化为心理及社会意义的债缀象征。据胡先缓考证,早在公元前4壁纪,“面”就具有了指涉个人与关系的象征性意义。
《一)麓子岛孺家传统文纯
在中圈古代,礼就是礼仪的意思,起源予祭祀,进蔼演变成世俗礼仪。礼是待人的歪确态度和方式,是维系“上尊下卑”等级秩序稚亲巯荚系之根本。孔子日“不知札,无以立”潮8,“季L以行之”驯,即每个人在社会中有其固定的身份,要按照礼法行事,如果做了不符舍身份的事,说了不符合身份的话,就会丢验。金耀纂穰梅郄强谰,儒家昭“李0”既是一套静在的礼仪规范,也是个人内在的自我评价。朱瑞玲指出,“礼仪”的特殊化说法其实就是“面予”【10】。
在中国,礼从古至今历来是制约人们社会行为最重要的烧蓬,它重视人瓣桂会身徐与角色,对人际交往中由教饰到举止态度等小节,皆有所规定。许娘光提趱,嚣子意识强懿入,必会注意在遥当盼场合穿适当的衣服,适当的情境中有适当的态度以及尊卑之阕一般应有的恭顺,套则就会遭到“失礼”的批评和嘲笑。因此,为了避免被入讥讽,为了“面子”,一个人就要尽爨歙到符仑孝L觞裁定,怒羁簧傲到“表面无违”。
成中英通过考察蠕家关于“礼”、“德”、“名”的观点,阐甥了脸西观的孺学根源。缝指出,褥子是个入之成就被认可静形象,它与皂我修养的器标即他的社会声望和影响相关,在儒家体系中是个人道德规范(礼)的社会延伸;而德是个人自我修莽的结果,是个人的荣誉。融于札是规定入懿行为的规范,要求占据某职位的个人有一个正当的名,因此“名成为社会行为的调整稀约束原则,决定社会中入的价值帮地位”[11】。由此可见,面子一说确实受到了儒家学说的影嚼。
(嚣)面子与耻感史化
美逞学者艾克逊、希特生和我图台湾地联学者许焕光等认为“鼹予”源于中嚣的耻感文化(鬻方文明是嚣感),在耻感取向下,中强人特别注重“砥子”。孙隆基对此解释道:“‘罪恶感’是不以入为主的,而是看事情本身对不对,亦即是以内省的方式审视有甭违背自己豹原羹l。翔暴有的话,繇使并没有牵涉列另外一个人在内,心中也会感到不安。因此,比较容易产生不因入丽舞的原羹|j性态度。至于纯粹的‘羞耻感’,则是以别人怎么想为主的,自己觉得事情该苓该,是由予剃人会怎么想。因此,怕对不起人的倾向,靛会压倒怕对不起原则鼢倾向”【12】。
垒耀基认必,孛国的耻感既有他簿静《即一个人的耻感不是指行为上有何逾越或不当,而是指为人所发觉或讥笑所产生的羞辱,与他所说的社会性的“瑟”有关),也京爨律性的(遂德上的自律鸯责,与道德挂的“面”有关)。不管怎样,“在中国,耻确是社会化中一个控制意念与情绪的重要机制”,“中国的耻及与其有关的面子,对中国人的行为有不容忽略的支配或影嫡”溺】。孛毽入在社会讫静过程孛,获小被教导如何合乎“规矩”,如何给人好印象。父母亦经常教育子女,要给父母争面子或者不能丢脸等。这些都促使中国人形成耻感的面子意识。
(童)爱予岛壮会驭惫药文化
杨国枢提出,“社会取惠是中国人在其生活豳中赡运佟或适应方式。中国久豹李主会取向主要揍个体融入或配合其家族、其他个体、权威及非特定他人所展现之社会互动的风格与形态”【14]。在他看来,社会取向怒一种行为取向,这种取向使人表现出顺扶他人的符为、不褥嚣人浆行为、符合社会壤望的褥势以及忧虑别人意见的行为,以便获得别人的赞许,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护自己的面子。杨国枢把社会取淘分菊疆大类,静家族取内、关系致意、权威取露翻他人取向。德认为,在传统中国社会的家族取向下,中凿入往往强调个入迁就集体,是一种家族式的集体主义。而荧系取向是中凰人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的~释主要运佟方式,传统孛爨入强调在入与入懿社会关系中界定自己的身份,为了维持关系的和谐,“个人必须努力去徽对方期望豫徽酌搴,不去徽对方期望他不做的事;他必须在做人方面处处小心,尽力
117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