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在教学中流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远案例

让爱在教学中流动

──《小珊迪》教学案例

王丽萍

让爱在教学中流动

──《小珊迪》教学案例

“农远”落户农村,对我们教师和孩子来说是天大的喜事。在上《小珊迪》一课时,我决定再次利用“农远”资源。孩子们一听说甭提多高兴,还没等上课铃响,早已坐在多媒体教室,开心地等老师了。

《小珊迪》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爱丁堡的故事:小珊迪穿着破烂的衣衫,为了卖出一盒火柴,为了找还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被一辆马车轧断了双腿,但他仍然吩咐他的弟弟找还零钱,临死前牵挂的是弟弟今后将更加悲惨的生活。全文溢满了对小珊迪的无比同情和深深的敬意,充盈着诚信的精神光辉,所以在教学时我决定以“爱”为切入点,通过教学来激发学生的爱心与同情心

【案例描述】

〖片断一〗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采访一下大家,你们在冬天喜欢做什么事情?

生: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戴着棉帽、棉手套跟朋友打雪仗。

生:在家里上网。

生:跟父母去溜冰。

……

师:同学们,你们的可真幸福呀!可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有个叫小珊迪的孩子,在大冬天却光着头、赤着脚去卖火柴。大家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小男孩吧!(播放“农远”课件并配上《二泉音乐》。)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课件,听录音,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生:太不可思义了,那么冷的天,他居然光着脚,他太可怜了。

生:他穿得那么少,而且衣服都是补丁打补丁,我很同情他。

生: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太幸福了,和小男孩比,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呀!

……

(我很得意自己的教学设计,似乎一切都顺着自己的思维在前进,正准备接下来引入第二部分的学习,忽然有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老师,小男孩家那么穷,没有的吃又没有的穿,他的小脚怎么还长得那么胖乎乎的?

(我一时间被问蒙住了,仔细看看课件,再看看书本上的插图,这小男孩的手和脚的确有点胖,这和小男孩的出生似乎相悖很远。这篇课文我都教了好几遍了,却从来没发现这一点,是教材印错了?还是课件弄错了?正常的观点来看小男孩应该长得很瘦。我一时间也无法解释,但我知道: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疑问,发生意外时,老师要尊重每个学的思想,顺应学习中的矛盾,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于是,我不动声色,准备先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讨论。)

师:是呀!这个小男孩的脚的确有点胖,陈华同学观察得真仔细。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家讨论讨论。

(顿时课堂费腾起来,过了几分钟陆续有几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老师,我们经过讨论,认为这么冷的天,而小男孩却光着脚,那双脚可能是被冻的,他太可怜了。

生:而且书上不是也说了吗?“他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我真想拿一双棉鞋给他。

生:老师我们这一组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我自己也是每到冬天手和脚都长冻疮,就会肿起来。小男孩那胖乎乎的脚是被冻的,他太可怜了。

(说到这,教室的空气一下子凝固了,我分明看到有几个女生眼带泪花。我很吃惊,孩子们的心竟这么的细,竟分析得这么透彻。这个小意外,远远胜过我煞费苦心才想出来的教学设计。他们完全被小男孩的可怜,深深打动了,无形中激起了他们的同情心。)

〖片断二〗

(当播放完第三部分──“小男孩轧断双腿”的课件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

师:同学们,小男孩这么可怜,让我们伸出友谊之手来帮帮他吧!怎么样?心动不如行动,你会怎么帮助他呢?

生:老师,我会请他跟弟弟到我家来,让他们做我的小弟弟,让他们吃好穿暖。

生:我会发动全班同学凑钱,等他腿伤好后,给他买个轮椅,每天推着他上学放学。

生:假若我有一块饼干,我会分给他们一半,有新衣服先给他们穿,我要让他们分享我的快乐,我的幸福──

师:老师真的很高兴,因为我看到了同学们一颗颗金子般的心,可是你们的爱心小男孩跟他弟弟收不到,因为他生活在冷漠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呢?

(思考片刻。)

生:老师,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生:老师,我建议我们四、二班发动一次募捐,帮助我班的高中鹏同学,因为他也很不幸,爸爸出车祸死了,妈妈离家出走,只有奶奶照顾他的生活。

生:虽然小珊迪,不可能来到我们身边,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和小珊迪一样命运的人。

【案例分析】

回顾这两个教学片断,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短短几十分钟内,孩子们的“爱心、善心、同情心。”伶伶俐俐地流淌出来,我不禁深深感悟到“爱”的确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灵魂的雕凿”。语文教学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对学生各种爱的陶冶,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爱”的教育充分地体现,下面就这两个教学片断,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1、巧妙迁移──引导“爱”:

教学中我通过与学生谈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冬天生活的幸福与快乐,从而话锋一转,很自然地迁移到课文中。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让小读者与文中的小珊迪作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感悟到小男孩的可怜与悲哀,从而“披文入情,心生怜悯”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爱”心。

2、渲染情境──流淌“爱”:

“情”与“境”关系十分密切,情能移境,境能生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小珊迪当时的生活情境,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的心灵,我设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产生“爱”。

我在这两个教学片断中,充分运用“农远”课件,再配上凄美的《二泉音乐》,创设一种如歌如泣的境界。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无形中由画入情,由情入境,再加上音乐的渲染,,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神觉无形中融合为一体,深深陷入对小珊迪的同情,他们的心灵由此在颤动,我分明地看到“爱心”在流淌。

3、把握“契机”──传递“爱”:

当学生要“一吐为快”时,我们千万不要打断他们的思维,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动情点,营造独特的情感氛围,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所以在教学第一个片断中,当学生发现小珊迪的脚太胖时,我便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讨论及仔细观察,发现原来小珊迪的脚是被冻的,并由此想到自己。让学生深深体味到小男孩的命运悲惨,由此产生对当时冷漠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另外在第二个教学片断中,我紧紧抓住学生动情的时刻,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怎么帮助小珊迪”,便让学生说说如何将这份“爱”传递下去?于是孩子们畅所欲言:“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发动一次募捐帮助我校低年级的王平同学,因为他家很穷;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和小珊迪一样命运的人──

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中溢满着“爱心”,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握一切机会,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爱”,便激发学生的“爱”,从而让“爱”永远的传递下去。让“爱”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