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简短的评论 第一,挑战传统的观点和看法,给人以耳 目一新之感。 第二,评广松涉的观点。广松涉的观点可 以说是非常极端的,其许多立论很难成立。 第三,这样的研究方法很有意义,值得借 鉴。
四、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实质
第一种见解:马克思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 义,而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里的推广 和应用才形成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种见解: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和核心是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在历史唯 物主义的基础上推广出来的。
五、如何解读 马克思学说的深层结构
(一)共时性的结构分析 1、构成马克思思想表层的是关于具体历史事件的 具体分析结论、关于具体历史进程的预见、具体 的革命措施、实践设想等具有操作性的实践理论 结论。 2、构成马克思思想中层结构的主要是以经典唯物 史观为表述形态的社会历史理论。 3、构成马克思思想深层结构的是关于人的存在方 式和人的发展的基本理论,主要表现在马克思关 于实践哲学的构想、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人 的异化的生存状态的批判,以及关于人的自由、 全面发展和“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论设想。
5、“马克思—恩格斯问题”若干观点述评 提问的动机不纯:存在着强烈的政治立场和意识 形态色彩; 提问的态度不端:褒马贬恩的态度,以至于只要 是恩格斯的,都必然是错误的,不好的;只要是 马克思的,必然是正确的,是好的。这种解读模 式是当代绝大多数西方“马克思学”学者所共有 的特征。 提问的目的不正:提出问题的目的并不是要对恩 格斯与马克思之间的思想关系进行认真的科学研 究,而是为了通过在理论上打倒恩格斯而在意识 形态的战场上打倒社会主义,根本否定社会主义 的理论合法性。
3、琼斯、里格比、凯尔纳:青年恩格斯影响青 年马克思 琼斯指出,“一些基本的和持久的马克思主义命 题最初浮现于恩格斯的而非马克思的早期著作 中”。 里格比指出,恩格斯在1842—1844年间所作的 许多实际历史分析,预示了他和马克思后来所发 展的思想 。 凯尔纳认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对现代性作 了严格而全面的历史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又 是恩格斯先于马克思对现代和前现代社会的区别 作了“理想型”的分析。
二、如何认识“马克思—恩格斯问 题”
1、何谓“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系问题。广义地说, 它既指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生平交往问 题,又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问题, 还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本关系问题; 狭义地说,它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 关系和文本关系。
2、“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的实质 探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在思想上有没有 区别,甚至对立;他们合作时,恩格斯与 马克思思想是否完全一致;马克思过世后, 恩格斯有没有修改、违背马克思的思想。
第三种见解是: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 的全部哲学思想,也就是说,马克思从未 提出过历史唯物主义以外的任何其他的哲 学理论。 第四种见解是:马克思哲学就是实践唯物 主义 。强调实践观点是马克思哲学首要的 基本的观点,突出实践的本体论地位。或 曰“实践本体论”,或曰“社会存在本体 论”,或曰“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
三、如何认识青年马克思 与青年恩格斯的学术关系
1、卡弗:青年恩格斯思想领先于马克思
2、广松涉:青年恩格斯引导青年马克思 第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共产主 义的有关论述出自恩格斯而非马克思。 第二,“最初的文本”将恩格斯1844年11 月19日致马克思信中体现出来的想法具体 展开了。 第三,在受到恩格斯批评后,马克思放弃 了早年坚持的“自我异化论”。 第四,在“意识形态”、“自然形成的”、 “生产力”等基础术语的用法上,马克思 与恩格斯之间存在着差异。
七、如何重建马克思主义 理论范式
1、当前理论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视阈狭窄,缺乏现实关照。 其二,现实性与学术性的二元对立。 其三,“洋教条”泛滥。 其四,解释限度的僭越。 其五,晦涩文风盛行。
2、我们的学术责任:重建以“问题”为中 心的理论范式 第一,要反思学术的现实性问题。 第二,要反思马克思主义的解释限度问题。 第三,要反思“洋教条”的学术倾向问题 。 第四,要反思马克思主义的文风问题。 第五,要反思现代性的多样化问题。 第六,要反思马克思主义介入现实的方式 问题。
八、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
1、当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错误态度: 敌视态度; 怀疑态度; 实用主义态度; 教条主义态度; 虚无主义态度。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的态度。
九、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的当代境遇
(一)不得不承认的事实:马克思主义被 “边缘化”或“自我放逐”(以哲学为例) 1、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化。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宏大化。 3、马克思主义哲学工具化。
3、19世纪50年代起:马克思关于欧洲革 命和巴黎公社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关 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揭示、关于原 始社会的研究、关于东方社会结构的分析 等等,其目的是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把自 己关于人的存在的理解和社会历史理论具 体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性理论。在这一思想 历程中,早期的思想和理论内容逐渐积淀 在他的学说和理论的底层,成为他的思想 的深层结构和隐性理论。
3、重新解读马克思思想结构的原则 : 第一,不应固守马克思思想的“表层”, 即他关于具体历史事件的具体分析结论、 关于具体历史进程的预见、具体的革命措 施、实践设想等具有操作性的实践理论结 论。 第二,对于马克思思想的“中层”,即以 经典唯物史观为表现形态的社会历史理论, 我们不能孤立地、僵化地坚持。
提问的策略不同: “对立论”打着回到“真正的 马克思”的旗号,采取先歪曲马克思和恩格斯, 再用歪曲的马克思来反对歪曲的恩格斯的手法来 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整个马克思主义,企图用马 克思来反对、打倒恩格斯和整个马克思主义; “同质论”只是在“客观研究”的幌子下,通过 把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的某一思想片断与其他 思想片断绝对对立起来的手法来说明恩格斯的错 误观点在马克思那里同样存在,企图把马克思和 恩格斯一同打倒,从而连根拔除马克思主义。
(二)历时性的结构分析 1、博士论文——1845年前后:马克思的 关注中心聚焦于人的生存结构、人的存在 状态和人的解放与发展。关于自我意识和 自由理性的强调、关于人的对象化实践本 质的阐发、关于人化自然的思想、关于人 的异化的生存状态的批判、关于人的全面 发展和“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设想等,从 不同层面建构起一种关于人的存在的深刻 的哲学理解。
第三,关键在于发掘马克思学说的深层内 涵,即关于人的存在的本质性的文化精神, 它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隐性的思想变为 显性的文化精神,并成为当代人的生存和 社会运动的本质内涵。
六、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哲学研究的几种学术取向
(一)体系(形态)重建派 (二)问题研究派 (三)比较对话派 (四)语境回归派
3、“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的提出 这一问题是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西方“马 克思学”学者开拓的。 卢卡奇可以说是第一个比较全面地关注、提出和 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关系的学者。 从国际范围看,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认为马 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本质上一致的观点仍然是学 术主流。从60年代起,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 根本对立的观点逐渐形成并占据了支配地位。进 入90年代以后,论证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本质上 一致的看法又在西方“马克思学”学者中流行起 来。
正确对待“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 “马 克思—恩格斯问题”并不是一个“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的纯主观解释问题,而是 一个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关系问题, 首先是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上的 分工合作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上的 分工合作关系以及恩格斯晚年所面临的时 代和实践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决 定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既有高度的一致 性,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一、如何看待“两个马克思”的问 题
1、“两个马克思”问题的实质 制造青年马克思与中、老年马克思的对立; 夸大两者之间的差别;颠倒两者之间的关 系。
2、“两个马克思”问题的缘起 恩格斯逝世后,《1844年手稿》落入伯恩施坦等 人手中,被长期隐藏,束之高阁,直到20世纪30 年代初才公之于世。它的德文最初出版者郎兹胡 特和迈尔提出,要根据《手稿》对马克思主义作 “新的”解释,认为这部著作是“马克思的中心 著作”,他们扬言“发现”了两个马克思。一个 是早期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一个是晚期的 “唯物主义者马克思”。《手稿》是他的“成就 的顶点”,而晚期著作是马克思创作能力的“衰 退和减弱”,用早期的马克思否定晚期的马克思, 开创了以“马克思”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恶劣先例。
4、“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的四种观点 “伙伴论”。以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者 为代表。 “对立论”。利希特海姆的《马克思主义:一种 历史的和批判的研究》的出版标志着马恩“对立 论”的确立,并逐渐在恩格斯研究中占据主导地 位。 “同质论”。卢维尔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在 哲学问题上有重要区别,但在政治观点上是基本 一致的。利各比反对将二者简单地对立起来,并 不是要回到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上,而是 认为马恩思想中存在着的同样的矛盾。“同质论” 的根本意旨是要解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前沿问题研究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哲学部 陈曙光
讲八个问题:
如何看待“两个马克思”的问题; 如何认识“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如何认识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的学术关 系; 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实质; 如何解读马克思哲学的深层结构;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同学术取向; 如何重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生态; 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
3、对待“两个马克思”问题的三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以青年马克思否定老年马克 思。 第二种态度:以老年马克思否定青年马克 思。 第三种态度:老年马克思统一于青年马克 思。
4、正确对待“两个马克思”问题 第一,在青年马克思和中、老年马克思的 哲学思想之间,确实存在着重大的转折, 这一重大转折的实质就是马克思创立了历 史唯物主义的学说。 第二,既要看到马克思思想转折时表现出 来的非连续性和断裂性,也要看到其连续 性和一致性。 第三,我们在探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实质 时,应以青、中、老年马克思的著作贯通 起来。
(三)关于马克思思想层次结构的价值分 析 1、常见的观点: 只承认马克思思想的前两个层次,即各种 表层的具体结论和中层的社会历史理论, 而否定马克思思想的深层结构即关于人的 存在的实践哲学构想,这种观点有时通过 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否定而表现出来。
2、否定深层结构的表现形式: 一是第二国际理论家干脆忽略马克思的哲学见解, 把他的学说归结为经济决定论或“经济唯物主 义”; 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关 于人的存在的学说视作早期不成熟的观点,断言 后来成熟的马克思抛弃和批判了早期的观点; 三是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断 言在马克思的思想演进过程中(1845年前后)经 历了一个“认识论断裂”,此后科学的马克思主 义否定了早期以人道主义为特征的意识形态立场。
“差别论” 。卡维尔用“差别论”来概括马克 思—恩格斯思想关系。在他看来,“一致论”只 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统一,往往忽视区别; “对立论”只注意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区别, 往往排斥“一致”;只有“差别论”才既强调区 别,又包容一致。卡维尔的这种观点貌似公平, 实际上他根本反对的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致论” 的观点。
百度文库
2、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1848 年《共产党宣言》前后:马克思通过政治 经济学批判、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批判等, 把关于人的存在的哲学理解转换成一种实 践性较强的关于社会运行机制和社会变革 模式的社会历史理论,即以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为 内涵的经典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