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疾病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脾淋巴瘤
脾淋巴瘤是脾脏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脾淋巴瘤及全身性 淋巴瘤脾浸润,后者多见。 病理学上分为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这 两种淋巴瘤均可累及脾脏。CT检查难以区分组织结构。
22
脾淋巴瘤
【诊断要点】 1.脾脏增大,不规则发热,贫血,胃肠道症状等。 2.全身淋巴瘤:腹股沟、腋下或锁骨上区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5
患者 男 46岁 无症状 病理结果:异位于胰腺的副脾
6
多脾综合征
多脾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脾脏及其他内脏的联合畸形,具有非对称性 器官左异构的特点,CT不仅可直接显示多脾的特点并且对有无其他脏 器及系统的发育畸形提供帮助。
7
多脾综合症
【CT表现】 1. 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脾脏,
呈结节状或球状,其密度和增 强扫描强化特征与正常脾脏相 同。 2. 脾脏异位,可位于右侧腹部。 3. 复杂的心血管畸形及心脏位置异 常等。 4. 肝左右叶反位或对称等大,胆囊 缺如等畸形表现。
2)完全破裂:脾周、脾曲、腹腔内均可见不规则的血肿存在,此时脾 脏轮廓不规则,体积增大,实质内可见有撕裂裂隙贯穿脾脏,呈不规 则状低密度带。
15
54HU
外伤患者 脾包膜下血肿
脾破裂 CT平扫示近脾门处脾内有一椭圆形低密度区,密度欠均匀
17
外伤患者,脾实质密度不均并可见包膜下积液
腹腔动脉造影可见对比剂外溢
脾脏先天变异及常见疾病的CT表现
2010级研究生 谢一婧
1
脾脏正常变异及常见疾病
副脾 多脾综合征
脾肿大 脾外伤
脾血管瘤 脾淋巴瘤 脾淋巴管瘤 脾转移瘤
2
副脾
• 副脾,又称额外脾。为先天性异位脾组织,与主脾结构相似,具有一 定功能的脾组织。多为单发,常位于脾门或沿脾血管分布,也可沿脾 脏的悬韧带分布。约有20%的副脾发生在腹部或后腹膜的任何地方。
18
脾血管瘤
脾血管瘤为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约为0.3%~14%,好发 年龄为20~60岁,成人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儿童多为毛细血管瘤。 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肿瘤生长缓慢,病史长达数年以上。 瘤体较小者,一般无临床症状,多为体检时偶尔发现,瘤体较大者可 有腹胀表现。
19
【CT表现 】
CT平扫: 1)脾内见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病灶,边界较清楚。 2)较大血管瘤时,脾脏体积可增大,瘤体中央可有瘢痕形成,表现为更 低密度,当内部有新鲜出血时,可见高密度区。 3)病灶大小不等,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可见有斑点状、星芒状钙化灶 。
状。
12
[CT表现]
• 1.脾挫伤:CT可无异常表现。 • 2.脾包膜下血肿:在脾外周见半月状密度异常区。
1)CT平扫:血肿密度与受伤时间有关,新鲜血肿或等同于脾密度, 或稍高于脾密度,随时间推移,血肿密度也逐渐降低。
2)增强扫描:血肿不增强,脾实质增强形成密度差异,清晰显示血 肿形态和边缘。当血肿较大时,脾可受压、变形。
【CT表现】
1.CT平扫:显示弥漫性脾肿大的程度、形态、 实质密度变化及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压迫推移征 象 1)长径>10cm,短径>6cm,上下方向长度> 15cm即为脾肿大 2)横断面图像上以5个肋单元作为标准,超过者 为脾肿大。若肝下缘消失的层面上,脾下缘仍 能见到则可认为脾向下增大 3)当脾脏密度高于肝脏密度时,提示有肝脏弥漫 性病变,如脂肪肝 2.增强扫描:动脉期脾脏呈花斑样不均匀强化 ,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密度逐渐均匀
CT增强扫描: 1)肿瘤边缘多呈斑片状强化,静脉期和平衡期强化扩大并逐渐向中心充
填,延迟后与正常脾脏密度一致。与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呈类似改变。 2)当肿瘤中心有血栓形成或瘢痕存在时,中心可有始终不强化区域。
20
动脉期 肿瘤边缘多呈斑片状强化 静脉期&平衡期 强化扩大并逐渐向中心充填,延迟后与正常脾脏密度一致 ※当肿瘤中心有血栓形成或瘢痕存在时,中心可有始终不强化区域
• 症状与体征:通常无临床症状,较大者可于上腹部触及肿块。
3
副脾
【CT表现】 1.CT平扫脾门部小结节,多数直径 不超过2.5cm,边缘光滑,偶见位 于脾以外者。 2.增强扫描副脾与主脾强化一致, CT值相同。 3.动态增强扫描:两者的增强与消 退之动态变化也完全一致。
4
副脾
• 【鉴别诊断】需与腹部肿瘤鉴 别,勿把副脾误认为淋巴结肿 大或其他肿物。脾摘除后副脾 可增大。副脾也可发生脾脏的 病变,如淋巴瘤。
肝硬化患者脾大合并脾梗死
10
脾外伤
脾外伤占腹部外伤的1/4。因受力机制不同,可为单纯性脾外伤,也可 同时合并肝及其他器官和组织损伤。
脾挫伤
脾外伤分型
脾包膜下血肿 脾实质内出血而无脾脏破裂
脾破裂
11
脾外伤
【诊断要点】 1.明确的左上腹创伤史。 2.脾脏外伤后,可出现左腹部痛,脾脏增大,压痛以及腹膜刺激征象。 3.当伴有脾破裂时,血压下降,血红蛋白急速下降,并有休克等严重症
23
【CT表现】
• 1.原发性脾淋巴瘤: 1)CT平扫:脾肿大,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性低密度灶,边界不清。 2)增强扫描:低密度病灶呈不规则轻微强化,边界清晰。
• 2.全身性淋巴瘤脾浸润: 1)脾肿大,弥漫性脾浸润,呈小结节状低密度灶,密度不均匀,结节 大小在1cm以下。 2)增强扫描脾实质低密度结节轻度强化。 肝脏多同时受累
左脉膈扩下 张多多,脾个肝伴大段发小下肝不腔脏静等反脉脾位缺结节如,半奇静
8
脾肿大
• 脾脏弥漫性疾病多表现为脾肿大。 • 引起脾肿大的病因很多,主要有炎症性、淤血性、增殖性、寄生虫感
染、胶原病和浸润性病变等 • 【症状和体征】
1)部分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2)脾肿大病因不同而致临床症状各异
9
脾肿大
13Biblioteka Baidu
脾外伤
• 3.脾实质内出血而无脾破裂: 1)CT平扫:显示脾内不规则高密度区。 2)增强扫描:血肿呈相对低密度区,与增强的脾脏实质
对比。
形成
14
脾外伤
• 4.脾破裂: 1)局部破裂:脾实质内局限性低密度带状影和/或稍高密度区,增强扫 描更为清楚,早期血肿境界可不清晰,随着时间延长血肿呈境界清晰 的椭圆形低密度区。
24
脾淋巴瘤
Ahmann等认为,均质性的脾增大是淋巴瘤脾受累最常见 的表现形式,其次是多发弥漫局灶性结节(<0.5cm),然 后才是多发肿块(2~10cm)和单发肿块(7~14cm)。
脾淋巴瘤
脾淋巴瘤是脾脏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脾淋巴瘤及全身性 淋巴瘤脾浸润,后者多见。 病理学上分为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这 两种淋巴瘤均可累及脾脏。CT检查难以区分组织结构。
22
脾淋巴瘤
【诊断要点】 1.脾脏增大,不规则发热,贫血,胃肠道症状等。 2.全身淋巴瘤:腹股沟、腋下或锁骨上区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5
患者 男 46岁 无症状 病理结果:异位于胰腺的副脾
6
多脾综合征
多脾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脾脏及其他内脏的联合畸形,具有非对称性 器官左异构的特点,CT不仅可直接显示多脾的特点并且对有无其他脏 器及系统的发育畸形提供帮助。
7
多脾综合症
【CT表现】 1. 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脾脏,
呈结节状或球状,其密度和增 强扫描强化特征与正常脾脏相 同。 2. 脾脏异位,可位于右侧腹部。 3. 复杂的心血管畸形及心脏位置异 常等。 4. 肝左右叶反位或对称等大,胆囊 缺如等畸形表现。
2)完全破裂:脾周、脾曲、腹腔内均可见不规则的血肿存在,此时脾 脏轮廓不规则,体积增大,实质内可见有撕裂裂隙贯穿脾脏,呈不规 则状低密度带。
15
54HU
外伤患者 脾包膜下血肿
脾破裂 CT平扫示近脾门处脾内有一椭圆形低密度区,密度欠均匀
17
外伤患者,脾实质密度不均并可见包膜下积液
腹腔动脉造影可见对比剂外溢
脾脏先天变异及常见疾病的CT表现
2010级研究生 谢一婧
1
脾脏正常变异及常见疾病
副脾 多脾综合征
脾肿大 脾外伤
脾血管瘤 脾淋巴瘤 脾淋巴管瘤 脾转移瘤
2
副脾
• 副脾,又称额外脾。为先天性异位脾组织,与主脾结构相似,具有一 定功能的脾组织。多为单发,常位于脾门或沿脾血管分布,也可沿脾 脏的悬韧带分布。约有20%的副脾发生在腹部或后腹膜的任何地方。
18
脾血管瘤
脾血管瘤为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约为0.3%~14%,好发 年龄为20~60岁,成人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儿童多为毛细血管瘤。 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肿瘤生长缓慢,病史长达数年以上。 瘤体较小者,一般无临床症状,多为体检时偶尔发现,瘤体较大者可 有腹胀表现。
19
【CT表现 】
CT平扫: 1)脾内见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病灶,边界较清楚。 2)较大血管瘤时,脾脏体积可增大,瘤体中央可有瘢痕形成,表现为更 低密度,当内部有新鲜出血时,可见高密度区。 3)病灶大小不等,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可见有斑点状、星芒状钙化灶 。
状。
12
[CT表现]
• 1.脾挫伤:CT可无异常表现。 • 2.脾包膜下血肿:在脾外周见半月状密度异常区。
1)CT平扫:血肿密度与受伤时间有关,新鲜血肿或等同于脾密度, 或稍高于脾密度,随时间推移,血肿密度也逐渐降低。
2)增强扫描:血肿不增强,脾实质增强形成密度差异,清晰显示血 肿形态和边缘。当血肿较大时,脾可受压、变形。
【CT表现】
1.CT平扫:显示弥漫性脾肿大的程度、形态、 实质密度变化及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压迫推移征 象 1)长径>10cm,短径>6cm,上下方向长度> 15cm即为脾肿大 2)横断面图像上以5个肋单元作为标准,超过者 为脾肿大。若肝下缘消失的层面上,脾下缘仍 能见到则可认为脾向下增大 3)当脾脏密度高于肝脏密度时,提示有肝脏弥漫 性病变,如脂肪肝 2.增强扫描:动脉期脾脏呈花斑样不均匀强化 ,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密度逐渐均匀
CT增强扫描: 1)肿瘤边缘多呈斑片状强化,静脉期和平衡期强化扩大并逐渐向中心充
填,延迟后与正常脾脏密度一致。与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呈类似改变。 2)当肿瘤中心有血栓形成或瘢痕存在时,中心可有始终不强化区域。
20
动脉期 肿瘤边缘多呈斑片状强化 静脉期&平衡期 强化扩大并逐渐向中心充填,延迟后与正常脾脏密度一致 ※当肿瘤中心有血栓形成或瘢痕存在时,中心可有始终不强化区域
• 症状与体征:通常无临床症状,较大者可于上腹部触及肿块。
3
副脾
【CT表现】 1.CT平扫脾门部小结节,多数直径 不超过2.5cm,边缘光滑,偶见位 于脾以外者。 2.增强扫描副脾与主脾强化一致, CT值相同。 3.动态增强扫描:两者的增强与消 退之动态变化也完全一致。
4
副脾
• 【鉴别诊断】需与腹部肿瘤鉴 别,勿把副脾误认为淋巴结肿 大或其他肿物。脾摘除后副脾 可增大。副脾也可发生脾脏的 病变,如淋巴瘤。
肝硬化患者脾大合并脾梗死
10
脾外伤
脾外伤占腹部外伤的1/4。因受力机制不同,可为单纯性脾外伤,也可 同时合并肝及其他器官和组织损伤。
脾挫伤
脾外伤分型
脾包膜下血肿 脾实质内出血而无脾脏破裂
脾破裂
11
脾外伤
【诊断要点】 1.明确的左上腹创伤史。 2.脾脏外伤后,可出现左腹部痛,脾脏增大,压痛以及腹膜刺激征象。 3.当伴有脾破裂时,血压下降,血红蛋白急速下降,并有休克等严重症
23
【CT表现】
• 1.原发性脾淋巴瘤: 1)CT平扫:脾肿大,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性低密度灶,边界不清。 2)增强扫描:低密度病灶呈不规则轻微强化,边界清晰。
• 2.全身性淋巴瘤脾浸润: 1)脾肿大,弥漫性脾浸润,呈小结节状低密度灶,密度不均匀,结节 大小在1cm以下。 2)增强扫描脾实质低密度结节轻度强化。 肝脏多同时受累
左脉膈扩下 张多多,脾个肝伴大段发小下肝不腔脏静等反脉脾位缺结节如,半奇静
8
脾肿大
• 脾脏弥漫性疾病多表现为脾肿大。 • 引起脾肿大的病因很多,主要有炎症性、淤血性、增殖性、寄生虫感
染、胶原病和浸润性病变等 • 【症状和体征】
1)部分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2)脾肿大病因不同而致临床症状各异
9
脾肿大
13Biblioteka Baidu
脾外伤
• 3.脾实质内出血而无脾破裂: 1)CT平扫:显示脾内不规则高密度区。 2)增强扫描:血肿呈相对低密度区,与增强的脾脏实质
对比。
形成
14
脾外伤
• 4.脾破裂: 1)局部破裂:脾实质内局限性低密度带状影和/或稍高密度区,增强扫 描更为清楚,早期血肿境界可不清晰,随着时间延长血肿呈境界清晰 的椭圆形低密度区。
24
脾淋巴瘤
Ahmann等认为,均质性的脾增大是淋巴瘤脾受累最常见 的表现形式,其次是多发弥漫局灶性结节(<0.5cm),然 后才是多发肿块(2~10cm)和单发肿块(7~1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