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略 第六章 学术思想剖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理,断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强调"心"与"
理"合一,一切知识和真理都在自己心中。此为理学发展第 一个高潮部分。
Page 24
理学到明代经陈献章(白沙先生)至王守仁(阳明先生),进入 另一个理学发展高潮。 陈献章:原本学习朱学,后思想境界转入陆学。其学说是
“以虚无为基本,以寂静为门户,以宇宙万象为轮廓,以
针对这种无德无形的现象,主张"贵有",反对"贵无"。
Page 21
玄学,实际是以" 本末有无
"为核心所展开的本体与本性
之学,探求的是宇宙存在的依据,是企图透过宇宙万有的 现象,直接探求其本体和本性。
Page 22
宋 明 理 学
胡瑗(安定先生) 孙复(泰山先生) 讲“砥砺气节” 讲“经世济人” 开“理学”先 河 周敦颐(濂学) 程颢、程颐(洛学) 理 心 陆九渊 陈献章 南宋 张载(关学) 北宋 “理学 四大家”
代表真理的“知”就是“良知”。“良知”表现于行动就
是"良能","知"表现于"行",而不"行"就是不"知",这边是 “知行合一”。
Page 26
李贽,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 等著作。 李贽反对儒家的名教,反对专制统治,提倡个性自由和社 会解放,反对泥古崇圣,主张学贵自得,认为儒家经典并
Page 8
老庄思想
老子(李耳) 道家代表人物: 、 庄子(庄周) 。 《道德经》(即 道家是"道德家"的简称,因反应老子思想的《老子》) 而 得名。 儒家是" 入世之学 ",主要讲的是政治教化,作用偏重于社 会,就个人而言,偏重于人的品格修养;道家是" 出世之学 "
,主要讲的是宇宙人生,作用偏重于个人,而且是人的精
荀子的突出贡献是提出了"
明于天人之分 点,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天道不能干
"的唯物主义观
预人事。
反应荀子思想的为
Page 7
。 《荀子》
汉代以后
汉代董仲舒建立了一个以" 天人感应 "为中心的唯心主义
思想体系,成为封建统治秩序的理论支柱。 东汉初年,王充抨击了董仲舒的思想,并著书《论衡》说 明。
庄子思想核心是自然无为,"道'仍是其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
,只是认识上比老子超然,论述时比老子幽默。
庄子要求人们安时处顺,生死如一,用一种完全顺乎自然
的态度来对待人生;提出了"心斋"、"坐忘"等内心修养的途
径,其要点是以虚静空明的心境去感应外物,用师法自然 的方式去认知和评价客观世界。 其作品《逍遥游》《齐物论》等名篇中反应了其超然物外 的哲学思想。 《庄子》一书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日常生活为功用”,主张“天地因我而立,万化因我而出 ,而宇宙自在我心之中”,这其实就是陆九渊所说的“我 心即宇宙”,“万物皆备于我”的道理。陈这一派被称作 白沙学派,其弟子为与王阳明齐名的湛若水号甘泉先生。
Page 25
王阳明的哲学是“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 无义,心外无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 张。认为万事万物之理都在我心中,即为“知”,而内心
Page 11
墨家学说
战国时期的两大显学: 儒家和墨家。 墨家由墨子创办,墨子,名墨翟。 墨家思想更多代表 下层劳动者 的利益和要求。 墨家十大主张: 、 、 、尚同、节葬、节用、 兼爱 非攻 尚贤 非乐、非命、尊天、明鬼。 兼爱,即不分亲疏远近,一视同仁的博爱。
Page 12
神层面。
Page 9
在老子的哲学中,"道"表示宇宙的原始状态;还表 示世界的本源。 老子强调"道法自然",认为宇宙万物都是自然而然 的演进和发展的,是"无为自化"的。
老子的策略思想,即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知雄守
雌、知荣守辱等等,都是老子"贵柔"、"守弱"思想 的体现。
Page 10
考据之学被称为“质朴之学”,简称“朴学”,也称“考
据学”。 清代朴学源于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子、颜元等 几位文学大家。 顾炎武(亭林先生)著有《日知录》和《天下郡国利病书》, 以考古求真为宗旨。
Page 28
黄宗羲(梨洲先生),著有《明儒学案》,第一部研究中国哲 学断代史的著作,和《明夷待访录》,一部考古论今之作 ,突出表达其进步思想。 王夫子(船山先生),著作达70余种,后人集为《船山遗书 》。他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 颜元(习斋先生),"四存之学":《存学》《存治》《存性》《 存人》
反应孔子思想的为 《论语》 。
Page 5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主张" 性善 "和" 良知
"。
“仁学”理论方面,孟子补充提出了"义",仁是发自内心之 爱,义是所以为人之道。在孔子"杀身成仁"的基础上,孟子
提出了" 舍生取义 ",进一步完善了儒家主张的道德观。
政治思想上,孟子提出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
Page 19
魏晋玄学
玄学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以老子思想为主旨 ,又糅合儒家经义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学说。 "玄",指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指深奥难测而 又无法用语言明确表达的某种状态、关系或道理,研究这 种深奥难测的状态、关系或道理的学问,就可称为"玄学"
。
玄学于东晋以后佛、道二教流行时开始走向衰落。
Page 16
汉代经学
起因:汉武帝独尊儒术而兴起的两汉学术思想的主流。 经学是研究和阐发儒家经典的宗旨及其方法的一门学问。 经学从研究"六经"开始,一直发展到"十三经"。 六经最早出现于《庄子》一书中,指 , , , 《诗》《书》 《礼》 , 《易》 , 六部先秦时的著作。 《乐》 《春秋》
朱熹(闽学)
明代
湛若水
Page 23
王守仁
李贽
"理学"实际是宋明时代的儒家学说,因其竭力宣扬儒家的 “大道”而又称为"道学"。 理学形成受到的两方面影响:一是儒学内在的变化,二是佛 教思想的流行。 朱熹(紫阳先生)主要继承了二程的"理",认为人性即是真理 ;陆九渊(象山先生)主要继承了二程的"心",认为人心即是
主张,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突出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结构
中的地位。 反应孟子思想的为
Page 6
《孟子》
。
荀子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性恶 ",并强调需要后天的力量 来帮助人为善,方法为" 修身 "和" 师法 ",即通过教化。
政治思想上荀子主张强化君权,但重视民的作用,
认为"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Page 20
"玄学"之风最早时于三国魏时出现,有何晏和王弼二人,
何晏著有《道德沦》和《论语集解》,王弼有《周易注》
和《老子注》等,二人都主张"贵无",认为"天地万物以无 为本",强调"返本归真,一任自然"。 魏晋时期,有嵇康、阮籍、郭象等人,使得玄学大盛。嵇 康、阮籍都是"竹林七贤"中人物,其根本点是张扬到家的 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时有一般学人效仿 使得"自然"与"名教"完全对立,这时,便有郭象、裴頠等人
Page 4
孔子表现出的对人的平等相待和尊重以及对完善的道德人
格的追求,是" 人本主义思想 "的一种体现。
孔子由"仁"的思想出发,提出的一套修身达仁的伦理观念和
道德教化的政治观念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 正名 ",即按照一定的是非标准 恢复纲纪;其次主张统治者" ",即政府要获得人民 立信 的信任。
不是“万世之至论”,“穿衣吃饭”就是吧“人伦物理”
,公开宣扬自私是人的“天性”而不是罪恶,用以反对“ 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法。斥责一些道学家“阳为道学, 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李贽的思想反映了资 本主义萌芽阶段的社会意识。
Page 27
清代朴学
起因:理学在清代走向衰微,儒家学者因思想和社会的变 迁又归向经学,像汉代一样注重训诂和考据,而这种训诂
儒,最初指在奴隶主贵族中掌管道德教化、音乐礼仪的官
员,如巫、史、祝、卜等。后来,这些人逐渐分化,流落 民间。有的为诸侯执掌礼仪,成为 替人办理丧葬祭礼,成为 小人儒 。 君子儒 ;有的则只能
Page 3
孔子中心思想是一个“仁”字。仁的意义几乎包括 了一切美德。 怎么理解“仁者爱人”?怎样去“爱人”,“爱人 ”的两方面理解? 人与人之间要彼此相爱。用推己及人的方 法爱人。一方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把自己想要得到的好处也给予别 人;另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 不想得的东西、不想做的事,绝不要强加 于人。
Page 18
古文经学尊崇周公,注重名物训诂,多以考据为特色。 西汉末年,王莽接受了刘歆的建议,立古文经为"官学"。
东汉时出现马融、许慎等经学大师,尤其是马融弟子郑玄
(号称"郑学");三国时有王肃之"王学",因其为晋武帝司 马炎之父司马昭的岳父,被立为"官学"。大体为南朝宗王 ,北朝宗郑,实则都为古文学派。隋唐一统天下后,孔颖 达等人合编《五经正义》,将南北观点合二而一。
非攻,反对不义的战争和兼并,认为战争对人民的危害最
大。
尚贤,即无论什么出身的人都可以做官,这是明确的反对
奴隶贵族的世袭制,而具有阶级平等的意识。
尚同,主要讲统一思想,统一政令,使天下百姓能和天子
的是非相同。 主张节约财富,节制人的欲望,反对无异于民众的金钱和 时间的浪费,提倡节葬、节用、非乐。
Page 13
非命,即主张人们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生活现状,
而不要屈服于命运。
尊天和明鬼则是肯定“天志”和“鬼神”的存在。
后期,墨家提出了思维的三种形式: 名(概念 、 ) 、 。 辞(判断) 说(推理)
Page 14
法家学说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
申不害、商鞅、慎到等法家人物对法家学说的论述
第六章 学术思想
小组成员:谭文君 包斌霞 李晓萍 朱爱敏 李娜 郭星辰
Page 1
学术思想
孔孟之道 老庄思想 墨家学说
法家学说
汉代经学 魏晋玄学
宋明理学
清代朴学
Page 2
孔孟之道(汉代以前) 孔孟Fra bibliotek道也称作 儒学 。
儒学必须提到的三大家: 孔子(孔丘) 、 孟子 (孟轲) 、 。 荀子 (荀况)
Page 29
朴学学派:吴派,皖派,浙东派。 吴派: 代表人物有惠栋、江永、钱大昕。 特点:稽考汉代学者的经书旧注,意在摆脱后人的附会之 说,以求近古,因而在许多方面难免迷信汉说。
Page 30
皖派: 代表人物有戴震、段玉裁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 特点:宗古求是,注重文字、校勘和训诂,注意总结考据 中的规律,并能超越汉代学者而有所突破。 浙东派: 代表人物:全祖望和章学诚。 特点:主要受黄宗羲影响,注重史学研究,在撰写、补史 、史料、史论方面有重大成果。
Page 17
经学两大学派: 古文学派 和今文学派 。前者指研究者研究
篆文书写的古文经书,后者研究隶体文字书写的由学者师
徒间口头传授的经书。
今文学家,西汉以董仲舒为代表,尊孔子为经学之祖,因
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竭力为汉王朝的封建“大一 统”寻找依据而受到西汉统治者重视,被立为"官学"。于 西汉末年开始衰落。
的中心思想是“循名责实,信赏必罚”。
商鞅主要讲"法",申不害讲"术",慎到讲"势",韩
非则是三者合一,成为集大成者。
Page 15
势,君主或统治者的权势地位;术,君主驾驭群臣的心术
和权术;法,君主的法令。
因着这三点,法家认为礼教、仁义、及人的感情都破坏“ 法”的尊严,因而斥责儒家“以文乱法”,斥责墨家“以 武犯禁”。 法家思想,实际上成为后世封建统治者维护集权统治的理 论基石。
Page 31
晚清朴学
重今文经,并从纯学术的研究中解脱出来,与议政、改良 的现实政治活动相结合,形成新的探求"微言大义"的义理学 派。 主要代表人物: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 专以学术研究见长的俞樾和孙诒让。 章炳麟和王国维,注重文献资料,注重考古资料。
Page 32
Page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