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讲义稿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专业发展史
2、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农业工程
3、课程变化:
农业机械学---农业装备及其自动化-----高级农业机械学------农业机械化新技术
二、几个名词解释
1、农业机械
2、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
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作业,使全部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
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我国农业在集体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
20年后,单家独户的小农,将会由于机械化的应用,逐渐转为各种能够适应机械化生产的联合体,落后的低效的农耕方式将被淘汰,代而取之的将是大规模机械化的农业生产,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将大大减少,由现在90%的农民养活10%的城市人口,变为10%的农民养活90%的人口。
几千年的农业大国,更多的农民结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而改行进入其它行业,就像今天,农民工
越来越多的走进城市,城乡差别越来越小。
3、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
4、农业工程
三、国内外农业机械发展概况
总体概况:
规模化大和小两个趋势
规范化设计、制造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一条龙
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
智能化电脑用于农业机械,自动控制
1、国外发展
美国是农业机械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不但大田作物生产及收获已全部机械化,一些难度大的行业与作业也实现了机械化。
目前美国在谷物联合收割机、喷雾机、播种机等农业装备上已经开始采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监控作业等高新技术,向精准农业方向发展已成趋势。
西欧国家基本是以旱作农业为主。
在小麦、玉米的整地、播种、收获、运输等生产环节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不少农业机械还装备了GPS系统进行精确农业作业。
在苹果、梨、葡萄种植方面,为适应机械收获作业,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控制作物的形
状和结构,实现农艺与农机的结合。
日本田间作业从耕整地、插秧、植保、收获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饲养业也已实现了集约化、机械化。
特别是设施农业,日本的日光温室很发达,花卉、蔬菜、养菇等广泛采用温室栽培,室内作业小型机械齐全。
日本农业一方面酝酿改变经营模式,进行集团化、规模化生产。
另一方面努力加大农业方面的科技创新,力争开发出更加节省人力的农业机械,农业由机械化转为自动化就成了大势所趋。
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如泰国、印度、菲律宾及南美的一些国家,也在加快本国的农业机械化步伐,积极采用拖拉机配套农业机械化进行耕整地、播种、收割、机械排灌、手动与机动植保机械防病虫害、机械脱粒等作业。
发展中国家的农机化发展水平在不同的地区有很大差异,发展也不平衡。
2、国内发展概况
2007年全国农机化发展形势
(一)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2007年玉米联合收获机、水稻插秧机、大中拖配套农具等农机产品保持较高的增幅,马铃薯、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机械和饲料加工机械增长趋势明显,大中型拖拉机平稳增长,小麦联合收割机增速放缓,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据统计预测,2007年全国农机总动力将达7.6亿千瓦,比上年增长4.6%。
拖拉机保有量1834.1万台,同比增长6.1%,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83.9万台,同比增长9.7%,小型拖拉机1650.2万台,同比增长5.7%。
大中拖配套农具292.6万部,同比增长10.7%,配套比为1:1.59。
联合收割机60.8万台,同比增长7.1%,
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2.4万台,同比增长60%。
水稻插秧机14.4万台,同比增长28.6%。
(二)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不同作物各生产环节机械化协调推进。
据初步统计,2007年全国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为10.4亿亩、7.8亿亩和6.1亿亩,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57%、33%和27%,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由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
小麦、水稻、玉米等重点作物的关键环节生产机械化加快突破,其中,小麦机械化收获水平超过81%,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插秧和机械化收获发展较快,预计机械化栽植水平将达11.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玉米机械化收获在山东、河北等省取得重大进展,预计全国机收水平将达6.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油菜生产机械化开始重点推进,大豆、马铃薯、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业、林果业生产机械化取得新进展。
(三)农机产品技术水平和企业效益同步提升,农机市场购销两旺。
受补贴政策的拉动,农机工业加速发展,农机市场购销两旺。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0月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26.1亿元,同比增长18.6%,工业销售产值1200.9亿元,产销基本平衡,出口交货值122.5亿元,同比增长18.8%。
大中型拖拉机产量17.1万台,同比下降2.7%;小型拖拉机产量173.2万台,同比增长8.3%;收获机械产量20.8万台,同比下降30.1%;棉花加工机械2.5万台,同比增长19.7%;饲料加工机械20.4万台,同比增长38.1%。
同时,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农机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
从抽查情况看,农机产品质量总体过关,水稻插秧机评比测试作业性能良好,玉米收获机械在华北地区的适应性问题基本解决。
(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重特大农机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据初步统计,1-11月份全国发生在国家等级公路以外的农机事故1946起,死亡371人,同比分别下降37.4%和32.2%。
受伤1207人,直接经济损失868.9万元。
全国农机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年控制考核指标的42.1%,在总体控制考核指标进度目标以内,重特大农机事故得到遏制,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稳定好转。
二、2008年农机化发展趋势预测
200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之年,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由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年。
农业机械化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发展外部环境更为有利,发展内在动力不断增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农机化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为农机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农机化事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2008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将继续保持全面、协调、较快发展的态势,预计全年农机总动力将达到7.8亿千瓦,农机装备及机械化作业水平将稳步提高,预计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42%,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将不断推进,农机化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将更加明显,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将进一步夯实,农业机械化将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存在问题与对策
五、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
20年后,单家独户的小农,将会由于机械化的应用,逐渐转为各种能够适应机械化生产的联合体,落后的低效的农耕方式将被淘汰,代而取之的将是大规模机械化的农业生产,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将大大减少,由现在90%的农民养活10%的城市人口,变为10%的农民养活90%的人口。
几千年的农业大国,更多的农民结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而改行进入其它行业,就像今天,农民工越来越多的走进城市,城乡差别越来越小。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上宣布,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在2007年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
张宝文告诉记者,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标准,将农业机械化发展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主要两个评判指标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和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中级阶段是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跨入40%并提高到7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40%降低到20%的发展阶段。
据统计测算,到2007年底,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41%,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降至38%。
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在2007年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
张宝文对记者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跨入了中级阶段,一方面说明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机械化生产方式由原来的次要地位转化为主导地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向更大规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由原来依赖和占用人力资源向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转变。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增机、减人”的趋势不可逆转,对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的需求将呈现出刚性增长的态势。
据张宝文介绍,从现在起到2025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将呈现出五大特征:一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预计2020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2025年左右达到70%。
二是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农机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适应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高,逐步
向高质量、高科技、高性能、低能耗、低排放和多功能发展。
三是发展领域不断拓宽,机械化生产由粮食作物向经济、饲料作物拓展,由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进军。
四是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在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下,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服务机制不断创新,服务品牌效益开始显现,农机跨区作业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不断完善,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加快。
五是农机农艺不断协调,进入中级阶段,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高性能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将引领农艺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推动农机农艺相互配合、相互适应、共同促进和协调发展。
张宝文对记者说,中级阶段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矛盾凸显期,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技术经济障碍和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农业机械化需求与农机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有效供给不足问题。
张宝文表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机化发展将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和经济有效的原则、保障安全和保护环境的原则、共同利用和提高效率的原则、市场导向和政府扶持的原则、科学发展和协调推进的原则,走“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努力做到速度和质量、
效益、安全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