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狄更斯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狄更斯肖像
狄更斯故居
• 狄更斯一生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20余篇中篇小说、数百篇 短篇小说和散文,此外还写有一部随笔、两部游记、一部英 国史等作品。 • 狄更斯的创作可以分为3个时期: • 第一个时期,30年代至40年代初,主要作品有《博兹特写 集》、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奥立弗•退斯特》 (1838)、《尼古拉斯•尼克尔贝》(1839)、《老古玩店》 (1841)、历史小说《巴纳比•拉奇》(1841)。这一时期 主要用流浪汉小说形式,以幽默、讽刺手法,描写底层小人 物的悲惨处境,揭露法庭、监狱、慈善机构和学校教育的种 种黑暗。 • 《老古玩店》写屈兰特老人与善良天真的外孙女小耐儿相依 为命,开了一个古玩店为生;因店门偏僻,无人光顾,老人 铤而走险,希望借赌博战胜“恶运”,结果却输给了凶恶的 高利贷者奎尔普,祖孙二人被迫流浪他乡,历经磨难,最后 悲惨死去;恶人奎尔普也落水而死,终得恶报。作品歌颂了 小耐儿天使一般的美德,希望唤起人们的仁爱、怜悯之心。
• 第二个时期:4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马丁•朱述 尔维特》(1844)、《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 (1850)。这时期的作品描写令人失望的金钱社会,揭露资产阶级的 残酷自私,但仍寄希望于道德感化。在艺术上,这时作家抛弃了流浪 汉小说形式,以浓郁的象征手法、复杂清晰的情节结构来反映普遍性 的社会问题。作家艺术上的成熟期。 • 《董贝父子》揭露“商品观念”和“利润事业”对人性的异化。董贝 是作家笔下最成功的资产者典型之一。他认为自己拥有大商行,当然 就是世界主宰,天地日月、包括他的妻子儿女都是为了他的公司而存 在,否则,没有任何价值与意义。妻子的全部功能就是为公司生个继 承人,她的死不过是等于公司失掉了一件日用品。儿子惟一的存在价 值和目的就是做公司的继承人。儿子之死,他认为这是对公司计划的 打击,因此为了挽回经济损失,他有必要再结婚,再生继承人。在作 家笔下,董贝竟成了一个遍体结霜的人,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温度下 降。冷酷的商业主义使他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直到破产惨败之后, 他才知道仁爱高于一切。在董贝身上,作者已写出了人为外物所奴役 的异化主题。 • 《大卫•科波菲尔》是自传体小说。是作家的代表作之一。
• 《双城记》首先全面地暴露了法国贵族阶级专制暴虐统治所犯下的历史 性罪恶。揭示了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书中的厄弗里蒙地侯爵就是反动贵 族的典型代表。他把佃农视为家奴,任意搜刮,恣意凌辱。他强奸农民 的妻子,刺死她的丈夫、弟弟和老父,还凭借专制机器将敢于仗义直言 的梅尼特投入巴士底狱。他纵车外游,将农民的儿子辗死,只从车内丢 出一个金币了事。封建贵族们已到了权力无边、罪恶滔滔的地步,他们 将社会推进了悲剧的深渊,种下了历史恶性循环的恶果。 • 其次,作品生动地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的演进过程。作品揭示了人民起而 反抗、争取自由的合理性、正义性,表现了作家进步的民主主义立场。 • 最后,作品深刻地总结了历史运动的规律和教训。狄更斯认为法国大革 命是一场悲剧性的运动。它是法国贵族暴虐统治种下的恶果。在人民群 众身上积累了几个世纪的仇恨。积久势大,一旦爆发,就会把人民群众 引向一个盲目杀戳的悲剧。作家在作品中着重描写了这场革命的盲目性、 破坏性。随着革命的进展,革命很快蜕变为暴政。全国陷入了一个头颅 遍野的恐怖暗夜之中,到处都是疯狂转动的磨石和遮天蔽日的刀枪,毁 灭之潮横扫一切。在拉逢斯监狱,1100名政治犯未经审讯,全部杀光。 狄更斯既否定统治阶级的暴政,也否定暴力革命 的斗争方式,只希望通 过“公正、法制、和平”的改良方式来实现社会的进步、和谐与爱的幸 福。
Biblioteka Baidu
• 《艰难时世》还塑造了两个与资产者对立的人物形象。一个人是美好天 性象征的西丝,她是马戏团小丑的女儿。为了改变她流浪卖艺的命运, 父亲送她到葛擂硬的学校读书。她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纯洁的天性,战胜 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人生哲学的驯化。她不仅无微不至地关心着露易莎, 而且还感化了心肠僵死的葛擂硬,使他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希望和 仁爱”的精神。另一个是仁爱象征的斯蒂芬。他是一个敦厚诚实的熟练 织工,长年累月地辛苦劳作,仍然改变不了一贫如洗的处境。他痛恨庞 得贝的欺凌压榨,但又不同意工人们的“强硬手段”。对于社会悲剧、 家庭悲剧,他始终以基督教“宽恕、忍让、博爱”的思想来对待,直至 最后死去。 • 《艰难时世》大胆地描写了劳资之间激烈紧张的阶级对抗,反映了广大 工人阶级贫穷悲苦、毫无权力的生活地位,揭露、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压 迫剥削和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作家希望借助人的温情和慈爱精神,来陶 冶干枯的心灵,解除阶级间的仇恨与冲突,从而建立一个人生幸福、社 会和谐、文化健康的新生活。 • 狄更斯的全部创作,展现了一个既充满罪恶、痛苦又富有柔情、幻想的 艺术世界。狄更斯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一种思想,那就是仁爱战胜邪恶。 他把爱看作改良社会惟一可行的伟大力量加以颂扬。因此,狄更斯被高 尔基誉为“出奇地精通最难的艺术——热爱人类的艺术”的大师。
• 第三个时期,50一60年代,创作高峰期。此时作品描写的 生活画面极其广阔,着力描写小人物的善良、温情和道德感 化力量的同时,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表现出了彻底绝望的态 度,艺术上则以典型细节、巧妙的结构和独特的象征手法表 现人物特征和时代特征。主要作品有《荒凉山庄》(1853)、 《艰难时世》(1854)、《小杜丽》(1857)、《双城记》 (1859)、《远大前程》(1861)、《我们共同的朋友》 (1865)等长篇小说。 • 《荒凉山庄》写一对青年男女争夺遗产的诉讼案,由于司法 人员从中做梗,竟拖了整整20年,跨过了3代人,仅诉讼费 就把遗产全部花光,结果与此案有关的人死的死,疯的疯。 作品不仅揭露了律师的贪婪,而且触目惊心地写出了法律机 器本身的荒谬性。司法机关本来是为了解决社会纠纷和捍卫 “人权的合理性”而设立的,然而它本身却在无休止地制造 着各种矛盾和悲剧,直到把所有的一切,诸如遗产、活人, 都统统吞食殆尽为止。作品达到了对资本主义法律体系本身 进行本质透视的高度,是一部“研究法律哲学”的杰作。
• 三《双城记》赏析
• 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历史小说。作家创作此书的目的,在于 借古醒今。19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经济全面繁荣。掩盖着日益加 剧的阶级冲突与贫富悬殊。作者希望以历史教训警醒当时的英国统治 者及早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以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 • 小说故事发生在“巴黎”和“伦敦”两大都市。梅尼特是一位善良正 直的医生,因给大臣写信控告厄弗里蒙地侯爵残害农民而被投进巴士 底狱。18年后,他被仆人得伐石和友人搭救出狱,接到英国,在女 儿露茜精心抚慰之下终于恢复记忆力。这时,有两位青年成了他们的 朋友,一个是代尔那,他是厄弗里蒙地侯爵的侄子,但与家族断绝了 关系,来到英国过自食其力的教书生活,后与露茜结婚;另一个是卡 尔登,他暗恋着露茜。1789年法国爆发革命,代尔那的老仆人被无 辜抓入监狱。为救老仆,代尔那毅然回到巴黎,却被侯爵当年所害农 夫的女儿得伐石夫人关进监狱。梅尼特一家闻讯赶到巴黎营救未成, 卡尔登利用相貌相似暗中换出代尔那,为露茜的幸福献出生命。得伐 石夫人为斩草除根,要杀死露茜母女,却于混乱中手枪走火自毙。
• 二《艰难时世》赏析
• 是作家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揭露资产阶级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罪恶,反 映劳资矛盾。 •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两个资产者典型。一个是精神统治者葛擂硬,他坚信 人从生到死的每件事都是“隔着柜台的现金买卖”的人生哲学,为人处 事都从“二加二等于四,不等于更多的”原则出发,把万事万物都归结 为“简单的算术问题”,至于情感、幻想、娱乐嗜好和仁爱精神则毫无 价值,应该统统“连根拔掉”。为此,他口袋里经常装着尺子,天平和 乘法表,以便随时准确地计算出“人性任何部分”的分量和数量,确定 它在交易中的作用和价值。为了推行他的功利主义的理性哲学,他还办 了学校。他将他的人生哲学完全彻底贯彻在家庭教育上。他用“数字、 概念、科学标本”等种种“事实”塞满5个孩子的头脑,扼杀他们的美 好天性与生活热情。最后他把女儿露易莎教育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 而把儿子汤姆教育成了一个麻木不仁、卑鄙自私、纵情享乐的“恶魔”。 • 小说中的另一个资产者是经济统治者庞得贝。他是一个兼营银行、商业 和工厂的大资本家。他把工人看成是工具和“加法中的数字”。进行残 酷的压榨。为了迷惑工人,他伪造发迹史,胡说自己是一个弃儿,靠个 人奋斗才有了今天。他甚至“劝导”工人“最明智之举莫过于默默地驯 服地饿死”。他是一个冷酷残忍、厚颜无耻的大资产阶级掠夺者典型。
• 在一个疯狂仇恨的世界上,人该怎么办?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作家塑造 了两类人物。一类是“仁爱者”。其中,梅尼特是一个“宽恕”的象征。 在封建专制时代,他身陷囹圄,家破人亡,自己几乎成了一个废人。在 大革命的风暴中,他的家庭几乎又遭灭顶之灾,但他除了在监狱中曾产 生过强烈的报复欲之外,对一切都抱着宽恕的态度。他没有因父及子地 把仇恨转嫁到代尔那身上,更不同意革命群众滥杀无辜。在作家看来, 他是一个超越了个人恩怨和阶级褊狭仇恨的人。代尔那则是一个“自新 者”代表。他凭着一颗向善之心,从中超拔了出来,并以正直高尚的品 格赢得了人生的幸福。而卡尔登则是一个因爱而使其生命得到升华的人。 他在庸俗无聊的环境中染上了忧郁绝望的时代病,但他在舍己献身中最 终找到了人生崇高的价值与意义。至于露茜则是美与爱的化身。她以其 温柔纯洁不仅使老父焕然一新,使代尔那找到了幸福的归宿,而且也使 卡尔登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她把周围的一切都聚合成了一个欢乐与爱的 和谐整体。另一类则是“仇恨者”,得伐石夫人是其代表。得伐石夫人 苦大仇深,在大革命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镇静机警、坚定不移、勇敢果决 的非凡品质,但也具有疯狂报复、残酷杀戳的可怖心理,她甚至连露茜 母女也要斩尽杀光,最终得到了“仇恨”的应有惩罚。通过这一形象, 作家意在告诫人们,即使灾难深重,也不要失去爱心和理智,否则将会 自食其果、害人害已,“仁爱”与“和谐”应是个人和社会的最高标准 与尺度。
第四节 狄更斯 一、生平与创作
(1812-1870)英国伟大的小说家,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生于朴茨茅斯一个平民家庭。母亲生养众多,不能给孩子们更多的抚爱和 教育。狄更斯7岁上学,9岁时全家搬到伦敦。由于父亲挥霍无度,他们先 是住在郊区最贫困的街区,后来干脆住进了债务监狱。11岁中断学业,12 岁进鞋油厂当童工。1824年,祖母去世,他家得到250镑遗产,狄更斯得 以又读了3年书。 1827年春,15岁的狄更斯正式踏入社会,开始了谋生之路。他先后在律师 事务所和法庭当职员,后因发奋自学,于1831年担任了驻议院辩论会的专 职记者,很快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不断 地来往于监狱和法庭之间,奔波于法院和城乡之际,目睹了法律的荒谬、 议员的愚蠢残忍和广大人民的极度贫困,加深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 强化了他人道主义改良社会的强烈愿望。 1833年,以“博兹”为笔名,将伦敦各阶层的风尚、趣事,写成了一组滑 稽特写,后于1836年结集为《博兹特写集》出版,受到欢迎。1837年,发 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一举成名。从此开始专职作家的生涯。 到40年代初,已成了一名享誉世界的大作家。曾受到维多利亚女王、美国 两届总统以及各政要名流的招见与邀请。
• 《双城记》不以人物取胜,而以精妙的结构和新颖的手法夺人。 • 《双城记》主要线索有两条,一条是梅尼特及其家人在大革命前后的遭 遇,一条是得伐石夫人在大革命中的斗争表现;前者揭示历史运动在个 人身上所造成的影响和个人对历史事件应持的态度,后者表现历史变动 的过程和规律性。两条主线既分又合,相辅相成,将全书复杂的情节、 人物和问题串联成一个整体。在结构处理上,作家匠心独运,不是按时 空先后顺序来安排,而是采用场景切换和倒叙、插叙混用的方式,使故 事在巴黎与伦敦、过去与未来之间不停地变换跌宕。所有故事的起因又 都不直接点明,而是随故事的进展一点点揭出,尤其是梅尼特入狱的原 因直到全书快结束时才真相大白,使故事充满了强烈的悬念感和戏剧性。 • 《双城记》中大量运用了象征幻觉、预兆暗示、哲理议论以及富有灵性 的景物描写等手法,使整个作品在动人的故事中添加了浓郁的诗意和哲 理韵味,往往把读者引到一个朦胧神秘的幻想天地和对个人命运与历史 事件的深层把握之中,形成了作品神秘变幻的独特风格。如开头部分对 令人恐惧的大雾及劳雷先生源源不绝的心理幻象的描写,如对圣安东区 小酒馆前争食洒在地上的红酒和墙上“血”字的描写,如在第六章对幻 觉中的脚步声、说来就来的雷电风雨的描写,如对侯爵庄园黎明前的雕 像、喷泉的描写……这一切都淋漓尽致地渲染出一个人心莫测、危机重 重、血腥恐怖的悲剧时代,有力地烘托了主题。 • 此外,《双城记》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也颇具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