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孙维娇名师工作室遵循语文教育规律,本着“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探索、共同发展”的理念,深入开展“科学界定和归纳中学语文教学核心知识点”及“中考语文试题研究”的研究工作,长期坚持“自主读写、情感体悟”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并依托黄石八中全省初中校长培训基地,对省内外参训校长所在初中进行精准帮扶。
孙维娇,湖北名师,特级教师,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及硕士生导师,“国培计划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项目”授课教师,湖北省教育厅“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授课教师,先后获得中国教育学会“杰出德育工作者”奖章、湖北省教改先进个人、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优秀培训者等荣誉。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是进行作文指导的好资源。
一、立足教材,构建作文素材库教材中可以作为作文教学内容的素材比比皆是,如课文所描绘的山川风物、自然景观可以作为写作参照的对象,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可以作为作文的标题或观点,屈原、诸葛亮、范仲淹、海伦?凯勒的事例可以作为作文的论据,等等。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丰富的内容构建起自己的写作库?
1.传授实用的阅读、积累方法
以下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摘抄法。
指导学生将教材中优美的语
言、生动的事例、深刻的哲理等摘抄下来。
从摘抄的第一天起,就应有归类的意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尝试着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处理。
批注法。
要求学生对感兴趣的、认为写得好的句(段)进行圈点批注,一般可以从理解、评价、补充说明等方面入手。
片思法。
读到对自己有触动的文段时,随手记下自己的质疑、思索。
经过一段时间后,回过头来对前一阶段整理的这些零碎的、不完整的质疑进行再思考,从中提炼出观点,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可以整理成文。
赏析法。
对语言特色、篇章结构、立意选材等方面有特色的文章进行分析鉴赏。
教师不要对鉴赏提出过高要求,只要学生能围绕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表达心中所思就行了。
背诵法。
对一些优美的句段,特别是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要求学生在充分感受、理解的基础上,反?鸵饔讲1.乘邢吕础?
2.构建以教材为中心的素材库构建以教材为中心的素材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基于教材,掌握分类积累的方法。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 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致分为山水自然类、动物类、亲情类、理想信念类、爱国类、求知类、科学探索类、艺术类、生命类、成长类、战争类、人物风采类、名胜古迹类、世态人情类等类别。
经教育部审定的部编初中语文教科书2016 年版七年级上册分四时之景、亲情之爱、校园之美、人生之舟、生命之趣、想象之翼六类,下册分群星闪耀、祖国之恋、凡人小事、修身正己、哲理之思、科幻探险六类。
教师指导学生分类积累时,可以让他们套用这些类别,或
者对其进行重组,让积累的资料条理清晰,便于检索。
二是立足教材,进行拓展。
教材资源毕竟有限,教师要立足教材,适时、及时地引导学生拓展资源。
发现生活宝库。
学习《羚羊木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家庭成员间的温情与关怀、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与理解、家庭的不幸和矛盾、生活的不易和艰辛、师生之间的爱、同学之间的情、同学之间或师生间的矛盾冲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等方面的素材。
走进自然宝库。
学习《济南的春天》等写景散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描写自然美景或者书写在大自然中独特感受等方面的资料。
收集同素材资料。
一般采取两种途径:一是以文引文。
学习魏巍《我的老师》后,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贾平凹、梁实秋等大家笔下的《我的老师》。
二是主题性积累。
春天来了,设定“走进春天”专题,引导学生收集与之有关的文章;父亲节、母亲节到了,引导学生积累有关父爱、母爱和表现孝道、感恩的文章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个方面的积累都是收集别人的资料,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动笔围绕上述每一个主题写成句子、片段或文章,并作为资料收集到相关的类别之下。
二、依托教材,习得写作技法作文是有技巧的。
只注重技巧训练的作文教学固然不可取,但这并不是说作文教学中可以忽略技巧的训练。
教材中选用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篇,其中都隐藏着写作技巧。
引导学生从教材的例文中学习写作技巧,是利用教材开发作文资源的重要途径。
1.习得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技法
女口,从《紫藤萝瀑布》的“从未……好不活泼热闹”中,习得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从《济南的冬天》的“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中,学习突出写景层次的技巧;从《社戏》的“两岸的豆麦……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中,学会多角度表
达感受的技巧,等等。
2.习得个性鲜明的人物刻画技法
如,通过《音乐巨人贝多芬》中的“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 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体会运用比喻对表现人物的妙处;通过《观舞记》中的“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理解多角度刻画对表现人物个性的作用;通过《背影》中的“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显出努力的样子”,品味父亲独具个性的外貌特点,等等。
3.习得精彩纷呈的表达技巧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都运用了某
一种或几种表达技
巧,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取法,为我所用。
如《杨修之死》的倒叙、《蒹葭》的铺陈、《孟子》的类比、《陋室铭》的卒章显志、《芦花荡》《孤独之旅》的情景交融、《浪之歌》《天上的街市》的联想和想象、《列夫?托尔斯泰》《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细节描写、《江城子?密州出猎》《三峡》的雄奇豪放、《醉花阴》的深沉婉约……这些都可以作为作文的范本,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三、多措并举,熟练运用方法
从教材中积累的作文素材、归纳出的写作方法只是学生作文的基
础,如果教师不及时搭建训练的平台,引导学生熟练地运用它们,这些资源就会逐渐被遗忘。
作文训练除按教材单元训练的要求组织外,还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续写。
文本的意犹未尽之处,适宜训练续写。
《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孔乙己》等课文的结尾处,就符合这个特征。
教学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课文结尾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而精彩的想象与推理。
仿写。
经典的句、段或篇章,适宜训练仿写。
如:学完《故乡》后,可以引导学生仿照鲁迅描写少年(中年)闰土外貌的写法,通过一个片段,描写生活中某个人物的外貌,以突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陋室铭》后,可以引导学生仿照文章的句式和结构,写一篇骈散结合的文言文,等等。
补写。
文本有留白之处时,适宜训练补写。
《故乡》中,宏儿和水生二十年以后的友谊是否会如“我”和中年闰土一般隔膜?《孔乙己》中,孔乙己的长衫哪儿去了?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后,命运如何?《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的二姐夫是如何继续着他的发财美梦的?父亲如何向不知情的家人解释叔叔的长久不归?这些地方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皿行补写。
扩写。
文本的凝练之处和用笔极其简略而意蕴极其丰富、景物极其优美之处,适宜训练扩写。
如学完《天净沙?秋思》后,引导学生把它扩写为一篇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散文;学完《木兰诗》后,引导学生把它改写为一篇现代文;学完《最后一课》后,引导学生把韩麦尔先生作
为第一人称来改写该小说。
引写。
这里的“引写”,指教师把课文中的某一个点――如插图,当作引子,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如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让学生先观察书中的插图,再用自己的话描写人物,然后将自己的描写读给同学听,让他们猜猜自己写的是哪个人物,最后读课文,看看莫泊桑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并与自己的描写进行对比,从中学习写作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教师树立读写一体的意识,并立足教材、立足课堂找准阅读与作文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
这样,教材这个“例子”就会成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纽带和桥梁,让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