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宜居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Its Enlightenment of Livable City Abroad

姜煜华 甄峰 魏宗财

国外宜居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启示

1 国外宜居城市研究概述

1.1 关于宜居城市的定义

宜居城市,即适宜居住的城市,这是一个极其概括而又内涵丰富的概念。在国外,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宜居城市的概念、标准和认识的看法不同,实践的侧重点也不同。

哈尔韦格(D.Hahlweg, 1997)认为:在宜居城市中,能够享有健康的生活,能够很方便到达要去的任何地方——不论是采取步行、骑车、公共交通或是自驾车的方式,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民共享的生活空间[1]。萨尔扎诺(E.Salzano, 1997)认为:宜居城市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枢纽:宜居城市尊重所有的历史遗迹(我们的根),同时它也尊重那些还未降临尘世的人们[2]。埃文斯(P.Evans, 2002)认为城市的“宜居性”概念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适宜居住是其中之一;宜居城市还应该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伦纳德(Lennard.H. L. t, 1997)则提出了如下宜居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在宜居城市中,人们可以彼此自由地交流;健全的平等对话机制是很重要的;城市公共管理机构应该经常举行各种活动、庆典和公众集会;一个好的城市不应该为恐惧的气氛所主宰,不应该有歧视异族、认为他们低人一等或是天生邪恶的观念;一个好的城市能够提供合适的公共设施,以作为社会学习和成员社会化的场所,对于儿童和青年而言,这些场所是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城市应该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有机体;城市中的居民应该彼此认同、彼此尊重;我们应该注重城市建设中的审美考虑、建筑美学和实体环境的深层次文化含义[4]。1.2 理论与实践进展

宜居城市建设实践较早出现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它不是一种运动,而是城市发展水平进入高质量阶段的一种必然,是随同城市建设过程“生长出来”,被逐步认识并因此开始频繁使用的概念。如果回溯城市发展历史,有相当共通含义和比较完整的认识体系的概念应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该理论的出现正式吹响了改善城市质量、关注城市生活的号角。

《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首先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这种适合居住的城市观,两个宪章一致认为要争取获得城市生活的基本质量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摘要:城市宜居性是当前国际城市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国外已经拥有一批宜居性建设较好的城市,而在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中国仍处于理论与建设的摸索阶段。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选取了国外不同规模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宜居城市建设案例并对其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分析及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论文针对目前我国宜居性建设的不足,提出了几点对我国宜居城市建设的启示。Abstract: Livable city is a hotspot of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cities. There has been a set of nice constructed livable cities abroad. However, in China, which is a fast urbanized and industrialized country, we are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theory and construction. Through a large amount of references, this paper selects several representative livable cities in various scales abroad, and deeply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exercise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talks about the defects of livable cities in our country, and proposes enlightenment for Chinese livable cities.

关键词:国外;宜居城市;建设案例 Keywords: Abroad; Livable City; Construction Case

作者:姜煜华,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硕

士研究生。carrie.008@ 甄峰,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博士,教授

魏宗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助理规划师

使城市成为一个“宜人化”的生存空间。大卫·史密斯在其著作《宜居与城市规划》中,倡导宜居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明确其内涵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公共卫生和污染问题等层面上的宜居;二是舒适和生活环境美所带来的宜居;三是由历史建筑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宜居。196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居住环境的基本理念,即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舒适性。1996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联合国人类住区大会通过了《人居议程》,提出了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住房和实现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目标。

除了学术界的研究之外,有关宜居城市的实践也逐步开展起来。2001年《巴黎城市化的地方规划》提出将城市生活质量作为巴黎规划和建设一个重要的内容,确保城市功能的多样性和居民的社会融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社会文化和环境。2003年的《大温哥华地区长期规划》将“宜居城市”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并指出宜居城市是一个能够满足所有居民的生理、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居民自身发展的城市系统。2004年2月发表的《伦敦规划》中,将“宜人的城市”作为一个核心内容加以论述,提出了建设宜人的城市、繁荣的城市、公平的城市、可达的城市和绿色的城市的发展目标。宜居城市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

2 国外宜居城市建设案例解析

尽管宜居城市作为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已经对国内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国内目前关于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仍刚处于起步阶段。而在国外,不管城市规模的大与小,都有一批宜居性建设较好的城市,值得我们借鉴。

2.1 温哥华(Vancouver)[8-10]

2.1.1 城市发展背景概况

温哥华是加拿大西南的海滨城市,三面环山,一面傍海。气候终年温和湿润,环境宜人,以丰富的人文资源著称,是加拿大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适宜人居的城市之一。2005年被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EUI)授予“世界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2.1.2 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

人口的急剧增长曾给温哥华的城市发展带来结构上的转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城市地域的蔓延,迅速而又稳定地增加了汽车的使用,交通拥挤和空气污染连续增加等。对此,温哥华在城市发展建设中,遵循“精明增长”的理念,走发展紧凑型都市区之路。市政当局通过刺激中心城区的人口增长,促进就业岗位和住宅数量之间达到平衡,以减少对机动车交通的需求。这不仅有助于形成更加紧凑的城市形态,而且避免了低密度的城市扩散及其对城市周围富庶的佛斯河谷底的威胁。

具体而言,温哥华注重营造多中心、多级别的都市中心;运用“集中增长模式”,在划定范围内统一公共基础建设及其他城市服务;增加公共交通,鼓励人们改变出行方式,劝诫单独使用交通工具;减少土地消耗,防止低密度扩张,集约和“精明”地使用土地。为营造亲切宜人的城市氛围,温哥华城区的设计指导思想是通过贯穿整个地段类型多样的开敞空间体系将建成区分为若干独立规划的居住组团,合理布置低层和高层住宅,在保持人性化尺度的同时实现居住高密度。

对于高密度的中心城区,温哥华的城市设计注重规划、比例和色彩等。城市用地生态空间富裕,建筑物以花草树木作为屏障,控制商店店面宽度以适应行人的要求,加设遮蔽设施以避免天气变化的干扰。建筑的底层部分道路红线取齐,以加强街道上的城市气氛;所有的高层塔楼避免直接进入行人视觉范围,以提高街道的舒适宜人度并保证街道上阳光充足,令现代化的城市设计与自然风光相互辉映。

可以说温哥华是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下创造了宜居和充满活力的空间,市内交通便利,公共服务完备,景观优美且丰富多样,这些铸就了温哥华优质的城市生活品质,也树立了大城市打造宜居的典范。

2.2 新加坡(Singapore)[11-14]

2.2.1 城市发展背景概况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热带城市岛国。国土面积为641.4平方公里,人口为320万,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城市是植物创造了凉爽遮荫的环境,弱化了钢筋混凝构架和玻璃幕墙僵硬的线条,增加了城市的色彩。政府和市民把花草种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

2.2.2 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

新加坡发展最大的约束是土地资源,但城市的发展并未受其影响,其开发成功主要归因于有一个明确、清晰和强有力的政府控制体制。它依据坚实的政策环境,使专业规划者与企业很好地合作;它果断地执行了一些重大的政策和规划,才使新加坡有了今天的宜居环境。

新加坡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良好的绿化环境,这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规划部门精心编制了“绿色和蓝色规划”,这确保新加坡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同时仍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其次,新加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提出不同的绿化美化目标;保证与城市变化的方向相一致;此外,政府出台了诸如《公园与树木法令》、《公园与树木保护法令》

姜煜华甄峰魏宗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