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超微饮片的质量标准化研究及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超微饮片的质量标准化研究及思考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时间:2010-11-16 11:54:00
中药饮片是组成汤剂的物质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饮片服用不便、质量不稳定的缺点逐步凸显,影响了临床应用,制约了中医临床学科的发展。因此,中药饮片服用方式的改进及其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湖南中医药大学从1999年开始,组织60余名科技人员,率先将超微粉体技术与传统的炮制技术及现代制剂技术相结合,研制成功微米级新型饮片——中药超微饮片。
中药超微饮片研究概况
(一)概念及特点
1.概念
中药超微饮片系指采用超微粉体技术将中药饮片粉碎成1~75μm超微粉,再用现代制粒技术制成的颗粒型饮片,主要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
2.特点
保留了中药的四气五味;节省药材;质量可控;方便服用。
(二)取得的成绩
1.建立中药超微粉体加工工艺标准
制订了适宜粉碎设备选择原则:根据不同质地原料的适宜粉体粒径及粉碎方法,优选粉碎设备类型。
确定了规范的工艺条件及参数:制定了不同入药部位、不同质地中药超微粉碎的工艺参数,如振动粉碎的物料含水量、加料量、入磨粒度、介质填充率、粉碎温度、粉碎时间等。确定了不同中药品种超微粉体的最佳粒径范围,并分别制订了400余种中药超微粉体的加工方法及工艺参数。
解决了中药超微粉体的稳定性问题:中药超微粉表面积增大,流动性差,吸湿性强,易变质,难以包装及运输;故采用物理改性技术,增加了粉体的流动性,减少了吸湿性,解决了中药超微粉体不稳定的技术难题。
2.提供了中药超微粉体有效性评价示范
制订了超微饮片适宜剂量调节原则:以《中国药典》各味药用量为依据,根据文献研究、化学成分比较、药效学试验及临床对比研究结果,确定中药超微饮片适宜剂量。调节中药超微饮片剂量,按《中国药典》规定,上限不变,下限调低1/2~1/3,毒性药物因具体品种而异。
提供了中药超微饮片主要药效评价示范:从整体、离体器官、细胞、分子基因水平,采用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研究技术,建立了多层次的中药超微饮片生物效应评价体系,系统探讨了单味与复方中药超微粉体及超微饮片的生物效应特征,总结中药超微粉体粒径大小对药效的影响规律,确定中药超微粉体及超微饮片生物效应优于普通粉体及传统饮片的最佳粒径范围。
3.建立多层次的安全性评价示范模式
采用系统的毒理学研究方法对中药超微粉体与超微饮片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了无毒与有毒、单味及复方中药超微粉体与超微饮片的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靶向毒性、药代动力学及对胃肠道黏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通过研究,制订了确保其超微粉体应用安全的粒径控制范围。
4.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建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选用银翘散、小青龙汤、附子理中汤、保和丸、普济消毒饮、消风散等20多个传统经典名方及经验方,主治病证涉及内、外、妇、儿、五官诸科,采取随机分组、病证结合方法,对临床用药剂量和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先后观察了2000多例病人,结果中药超微饮片(为传统饮片1/3~1/2用量)与传统汤剂疗效相当,临床试验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近300万人次使用该产品也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按东、南、西、北、中划分,在我省部分市、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站建立了临床不良反应观察站,并与湖南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作出关联性评价。
5.首创401种单味中药超微饮片
通过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研究,经报批、审评、复核,获得了401种单味中药超微饮片的生产批文。
401种单味中药超微饮片质量标准较《中国药典》2005年版有较大提高,增加TLC鉴别143种,增加含量测定7种。
单味中药超微饮片克服了传统饮片的“质量不确定性、服用不方便性”,既具有节省药材、质量可控、服用方便、灵活配方等优势,又保持了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及功能主治等基本特征,保持和发扬了中医药特色。该系列产品的开发成功对保护中药材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6.产生较大学术影响
首创中药超微粉体生产工艺方法,“中药超微颗粒加工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应用超微粉体技术对经典名方、内服丸散剂与外用散剂进行深度开发,研制成功7种新制剂。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
发表学术论文108篇,出版了《单味中药超微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中药粉体工程学》两部专著。提出了中药粉体工程学的概念、组成,研究其特性及应用,形成了中药粉体学理论,丰富了中药制剂学的内涵。
培养了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中药粉体工程创新团队,组建了春光九汇现代中药有限公司,形成了国家级中药超微饮片产业化示范工程产学研示范基地;培养硕士生、博士生36名;率先组建了中药粉体技术平台:中药超微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湖南省中药超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粉体重点研究室。
中药超微饮片标准化体系研究
(一)建立了中药超微粉体新的质量分析方法
1.率先建立了中药超微粉体的粒径检测方法
即激光衍射法(干法)与显微图像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既检测中药微粉粒度分布又观察其微观形貌特征的目的,解决了75μm以下中药超微粉体粒度缺乏检测方法的关键技术,实现了中药超微粉体粒径可控。
2.建立了中药超微粉体细胞破壁率的测定方法
首次对中药超微粉体的细胞破壁率测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根、茎、叶、花、果实等不同入药部位选择不同指标,采用显微特征细胞计数法进行测定,制定了中药超微粉的细胞破壁率测定方法;探讨了超微粉体粒径与细胞破壁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中药超微粉体的化学成分溶出增加提供了科学依据。
3.建立了中药超微粉体DNA鉴别的样品处理方法
中药超微粉体因其原药材的性状改变,传统的形态学观察鉴定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故采用rDNA-ITS序列检测作为中药超微粉体的品种鉴别方法。中药超微粉体的DNA破坏比较严重,用一般的方法提取DNA其含量低,杂质多,对后续的PCR扩增实验带来很大困难。研究发明了改良离心吸附法提取DNA,并采用分子克隆的办法,把目的片段连接在细菌中进行培养转化。解决了干药材或中药超微粉体DNA提取困难的技术瓶颈。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篇,其中1篇被SCI收录。
(二)建立了国内第一套中药粉体产品的质量标准
包括原料质量评价(品种来源符合法定标准,重金属、砷盐、农残符合国际标准,制订了前处理规范)、中间体(超微粉体、普通粉体)质量评价(粒径检测、显微鉴别或微观形貌、比表面积与堆密度、休止角及水分、灰分、吸湿率、鉴别及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成品质量评价(粒度、显微与薄层鉴别、水分、灰分、浸出物、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溶出度考察)。研究手段涉及到中药指纹图谱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粉体的表征技术(显微图像法、激光衍射法、电镜扫描法、X射线衍射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等新技术、新方法。
1.原料质量的标准化
品种鉴定:参照《中国药典》、部颁标准与省级药材标准,均符合规定。401种单味中药超微饮片的原料有381种系国家标准,7种属于部颁标准,13种属于省级标准。
含量测定及方法研究:对121种中药超微饮片制定了含量测定方法。新增含量测定指标及方法的品种:水牛角(含氮量);瓦楞子、石决明、龙骨、牡蛎(钙含量)、川芎(阿魏酸)、羌活(挥发油)等7种。
新增薄层鉴别的品种:刀豆、土茯苓、大青根、大腹皮、山药、山慈菇、千年健、千里光、川贝母价格、川牛膝、小通草、马齿苋、天冬、天葵子、五加皮、乌梢蛇等143种。
前处理规范:参照国家标准及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生产企业建立了前处理规范,做到了炮制方法的规范化、工艺参数的具体化,辅料质量的标准化。
2.中间体的质量标准化
普通粉体:中药超微饮片的制备工艺中,一般先将原料制成粗粉或中粉,并进行灭菌处理,其质量检测包括:粒度、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重金属、砷盐、农残、浸出物与微生物限度等检查,以及显微鉴别、对照药材及指标成分的薄层鉴别,药效成分或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
超微粉体:采用激光衍射法检测中药超微粉的粒径及其分布。采用显微图像法对单味中药超微粉均进行了微观形貌的观察,与细粉比较,显微特征有所减少,细胞、组织的长度、宽度等明显减小。大多数超微粉微粒的表面粗糙、不规则,流动性减弱,吸湿性增强,故对其比表面积、堆密度、休止角进行测定,通过再制粒等方法增强其流动性,减小吸湿性。
薄层鉴别、含量测定:同普通粉体。
3.成品的质量标准化
外在质量标准主要是考察其表象,包括性状、超微粉粒径及其微观形貌等内容。
内在质量标准分以下几种:
TLC鉴别研究:除矿物类药材外,全部建立了TLC鉴别,其中有2个以上TLC鉴别的达20种,采用对照品、对照药材为对照,专属性强,可作为超微饮片的重要鉴别手段。
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与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薄层鉴别方法进行试验,并参考有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