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产业人口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人口不断增
加。
.
5
城镇化是指一定地域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管理手 段、服务设施、环境条件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 方式等要素由小到大、由粗到精、由分散到集中、由 单一到复合的一种转换或重组的动态过程。
.
6
强调乡村与城镇的对立和差距,认为城镇化即变传统 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的城镇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城镇化水平的度量: 城市化水平(%)= 城镇人口/总人口*100%
.
11
规律
.
城镇是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心;
城镇化是工业化发 展的必然结果;
城镇是人们追求幸 福生活的自觉选择;
城镇得以健康、顺 利、持续发展壮大的条件
12
城镇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心
城镇是一定区域 要素集聚的结果。因此, 城镇的形成过程是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所自然形成的 中心。
镇化的主动力,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往往呈明显的正相
关。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完成)阶段
100
人口流动方向
80
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转移 发达国家
城市化发展水平 %
6乡0 村(农业) 4社0 会
发展中城 社国市 会家(工业)
20 欠城发市达化国发家展加速
0
时间
.
初期阶段。判定标准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在30%以下。该阶段农村人口占绝 对优势,工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 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业剩余劳动力释放 缓慢,因此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 间城镇人口比重才能提高到30%,表明该 国的城市化刚刚起步。
社会活动所需要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这意
味着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
.
13
城镇化是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工业化与城镇化 犹如同胞兄弟,同生共长: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容,城 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落实,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从人类城镇化阶段性看:城镇化发展呈现典型的
S型曲线,在城镇化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前期,工业化是城
.
8
4.在生活方式上: 工作专门化 交往多样化
5.在文化底蕴上: 多元性 开放性 技术性和商业性等特点。
.
9
城镇化的本质含义的完整表述
城镇化是基于工业革命以来的城乡区别,在一定地 域范围内形成城镇文明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一定 地域在载体上、人口上、文化上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等 各方面向具有城镇特点的表现形态变迁的系统的、动 态的过程。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治 理
.
1
提纲
一、什么是城镇化?
二、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三、我国城镇化的四个阶段
四、传统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五、推进新型城镇化
.
2百度文库
一、什么是城镇化
对城镇化的理解
人口从乡村向城镇的流动,或者确
人口学 切地说是乡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
的过程。
地理学 人口、产业等由乡村地域向
城镇地域的转化和聚集的过程。
14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完成)阶段
100
人口流动方向
80
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转移
发达国家
城市化发展水平 %
60 乡村(农业) 社会
40
发展中国家
城市(工业) 社会
20 欠发达国家 城市化发展加速
0
.
时间
15
中国城镇化与国外的比较
中国已进入快速城镇化发展 阶段:1981-2003年,我国城镇化率 从20.16%到40.53%只用了22年, 这个过程比发达国家平均快了一倍 多。 进入2000年后,这一进程进 一步加快,9年间城镇化率提高了 10.4 (36.2%-46.6%)个百分点, 平均每年就得提高1.13个百分点。
沃思(L·Wirth):城镇化是指从农村生活方式向城 镇生活方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
7
1.载体上,体现出环境的高组织化和物质设施的 集聚化。
2.人口上,集中程度远高于乡村,职业多元化; 家庭规模小型化、结构简单化,较强的社群性。
3.经济上,发展水平总体高于乡村;经济部门门 类齐全、功能完备,经济结构上以第二、第三产 业为主,具备发达的制造业、商业和服务业。
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H.Ch
enery)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进程之间
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人均GDP越高,城镇化水
平也就越高。
经济发展带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城镇化的
更高品质也会促进经济发展,两者互相促进,
互为因果。
城市作为物质空间载体,能够提供现代经济和
中期阶段。判定标准是城市化水平在30-7 0%之间。该阶段由于工业基础已比较雄厚,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 提高,工业吸收大批农业人口,城镇人口 比重可在短短几十年内突破50%而上升到7 0%。
后期阶段的判定标准是城市化水平达到70 %以上。该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成熟期, 农村人口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已经不大。 为保持社会必需的农业规模,农村人口的 转化趋于停止,最后相对稳定在10%左右。 后期的城市化不再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 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而是城镇人口内部 职业构成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基 本实现了现代化,城市进入了成熟阶段, 城市化水平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经济学 农村经济向城镇经济的转化过
程和机制。
.
3
对城镇化的理解
历史学 人类从区域文明向世界文明过
渡中的经济和社会现象。
文化学 乡村文化向城镇文化过渡。
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由
社会学 农村社区向城镇社区转化的过
程,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社会 后果。
.
4
1.“人口城镇化”观点
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或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 人口的过程。
.
10
特征
具体表现为: ( 1)绝大多数农村人口逐渐进入城镇生活并与市民融为一体;(2) 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并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3)农村的地域自然景观、产 品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体系、行政管理制度等等也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而变 化,使整个社会形态由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转型。
城镇化的重要标志:(1)城镇人口增加;(2) 城镇数量增加;(3) 城镇用 地面积扩大;(4)城镇产业结构升级。
城镇化是“五个过程的统一”:第一,城镇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二,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第三,城镇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第 四,城镇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第五,城镇化过程是人 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加。
.
5
城镇化是指一定地域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管理手 段、服务设施、环境条件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 方式等要素由小到大、由粗到精、由分散到集中、由 单一到复合的一种转换或重组的动态过程。
.
6
强调乡村与城镇的对立和差距,认为城镇化即变传统 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的城镇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城镇化水平的度量: 城市化水平(%)= 城镇人口/总人口*100%
.
11
规律
.
城镇是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心;
城镇化是工业化发 展的必然结果;
城镇是人们追求幸 福生活的自觉选择;
城镇得以健康、顺 利、持续发展壮大的条件
12
城镇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心
城镇是一定区域 要素集聚的结果。因此, 城镇的形成过程是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所自然形成的 中心。
镇化的主动力,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往往呈明显的正相
关。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完成)阶段
100
人口流动方向
80
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转移 发达国家
城市化发展水平 %
6乡0 村(农业) 4社0 会
发展中城 社国市 会家(工业)
20 欠城发市达化国发家展加速
0
时间
.
初期阶段。判定标准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在30%以下。该阶段农村人口占绝 对优势,工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 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业剩余劳动力释放 缓慢,因此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 间城镇人口比重才能提高到30%,表明该 国的城市化刚刚起步。
社会活动所需要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这意
味着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
.
13
城镇化是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工业化与城镇化 犹如同胞兄弟,同生共长: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容,城 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落实,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从人类城镇化阶段性看:城镇化发展呈现典型的
S型曲线,在城镇化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前期,工业化是城
.
8
4.在生活方式上: 工作专门化 交往多样化
5.在文化底蕴上: 多元性 开放性 技术性和商业性等特点。
.
9
城镇化的本质含义的完整表述
城镇化是基于工业革命以来的城乡区别,在一定地 域范围内形成城镇文明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一定 地域在载体上、人口上、文化上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等 各方面向具有城镇特点的表现形态变迁的系统的、动 态的过程。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治 理
.
1
提纲
一、什么是城镇化?
二、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三、我国城镇化的四个阶段
四、传统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五、推进新型城镇化
.
2百度文库
一、什么是城镇化
对城镇化的理解
人口从乡村向城镇的流动,或者确
人口学 切地说是乡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
的过程。
地理学 人口、产业等由乡村地域向
城镇地域的转化和聚集的过程。
14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完成)阶段
100
人口流动方向
80
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转移
发达国家
城市化发展水平 %
60 乡村(农业) 社会
40
发展中国家
城市(工业) 社会
20 欠发达国家 城市化发展加速
0
.
时间
15
中国城镇化与国外的比较
中国已进入快速城镇化发展 阶段:1981-2003年,我国城镇化率 从20.16%到40.53%只用了22年, 这个过程比发达国家平均快了一倍 多。 进入2000年后,这一进程进 一步加快,9年间城镇化率提高了 10.4 (36.2%-46.6%)个百分点, 平均每年就得提高1.13个百分点。
沃思(L·Wirth):城镇化是指从农村生活方式向城 镇生活方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
7
1.载体上,体现出环境的高组织化和物质设施的 集聚化。
2.人口上,集中程度远高于乡村,职业多元化; 家庭规模小型化、结构简单化,较强的社群性。
3.经济上,发展水平总体高于乡村;经济部门门 类齐全、功能完备,经济结构上以第二、第三产 业为主,具备发达的制造业、商业和服务业。
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H.Ch
enery)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进程之间
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人均GDP越高,城镇化水
平也就越高。
经济发展带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城镇化的
更高品质也会促进经济发展,两者互相促进,
互为因果。
城市作为物质空间载体,能够提供现代经济和
中期阶段。判定标准是城市化水平在30-7 0%之间。该阶段由于工业基础已比较雄厚,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 提高,工业吸收大批农业人口,城镇人口 比重可在短短几十年内突破50%而上升到7 0%。
后期阶段的判定标准是城市化水平达到70 %以上。该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成熟期, 农村人口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已经不大。 为保持社会必需的农业规模,农村人口的 转化趋于停止,最后相对稳定在10%左右。 后期的城市化不再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 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而是城镇人口内部 职业构成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基 本实现了现代化,城市进入了成熟阶段, 城市化水平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经济学 农村经济向城镇经济的转化过
程和机制。
.
3
对城镇化的理解
历史学 人类从区域文明向世界文明过
渡中的经济和社会现象。
文化学 乡村文化向城镇文化过渡。
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由
社会学 农村社区向城镇社区转化的过
程,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社会 后果。
.
4
1.“人口城镇化”观点
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或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 人口的过程。
.
10
特征
具体表现为: ( 1)绝大多数农村人口逐渐进入城镇生活并与市民融为一体;(2) 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并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3)农村的地域自然景观、产 品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体系、行政管理制度等等也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而变 化,使整个社会形态由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转型。
城镇化的重要标志:(1)城镇人口增加;(2) 城镇数量增加;(3) 城镇用 地面积扩大;(4)城镇产业结构升级。
城镇化是“五个过程的统一”:第一,城镇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二,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第三,城镇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第 四,城镇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第五,城镇化过程是人 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