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上化学 2.2构成物质的微粒(一) 分子 教案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本节课是粤教版第二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微粒(1)一分子的第一课时。这是学生首次对微观世界的探究,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少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二、教案背景

本节课所面对的初三学生,对做实验充满好奇心和积极性,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探究欲。但同时,初三学生活泼好动,爱发表见解,爱表现。因此,应当在课堂上多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活动,同时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反思、表达和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掌握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理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掌握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理性质。

四、教法分析

1.采取演示实验的方式,学生可以参与演示,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变化现象,把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结合起来。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五、教学程序

六、板书设计: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3、浓氨水和浓盐酸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七、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和实物展示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既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知识源于现实的道理。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讨论、合作交流,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通过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带进课堂,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学生角色转化,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通过练习及课后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