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语文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语文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让区三小

唐先梅

2008年9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一定要实施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教育。作为语文教学同样如此。要彻底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被动局面,要彻底医治“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考试难考、成绩难以提高”这一顽症,就必须积极实施创新教育。这是形势的必然,这是时代的召唤。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期,如何组织实施这一跨世纪的宏伟战略,还有许多课题等着我们去研究。但从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笔者认为,教师因素仍是创新教育的关键。要保证创新教育的成功实施,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毋庸讳言,虽然广大语文教师在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但是,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仍是我们一手造成的,尽管我们都想把语文教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究其原因,有教育体制和评估体制等深层原因,但从我们语文教师来讲,不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违背语文学科的性质,进行机械教条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教师和学生都成为知识的容器,也不能不算是一个原因。为了保证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彻底扭转语文教学的被动局面,教师必须尽快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观直接左右着教师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教育观在语文宏观上表现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价值判断,表现为对学生学习反馈的肯定与否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所以,教师教育观的转变是改变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如果不改变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实施创新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

(一)教师必须从旧的教学观念中挣脱出来,建立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学观。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格,亦即开发个体自身潜能、提高个体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的重大任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能否在语文教学中得以体现,关键取决于语文教师能否走出“讲授式”和“应试式”教学观的误区。讲授式的特点就是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应试式的特点就是认为语文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好分数。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的熟练掌握成为终极目标,语文教学成了同其它学科一样的技能操作训练课,语文能力因其不可捉摸、短期难以见效便成为山坡上无人看管的羊群,任其“自由”发展。这样的教学观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效率自然很低,更谈不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样的语文教学,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学

习激情和创造力,而且也扼杀了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语文教学的创造力。语文不仅是一种技能,同时还是一种文化积淀,具有深层次的民族文化背景。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学环节的整齐划一,带有鲜明的工业化时代的色彩。同样的课本,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室,同样的教学时间表,教师看的是同样的教学参考书,学生上课是同样的讲授,这是班级授课制所决定的,目前尚无法改变。但因此希望我们的学生在考试时必须制造出一个同样的答案来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就抹杀了语文学习中学生作为“人”这样一种高级生命的个性差异,忽视了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的特点。要适应创新教育的时代需要,教师就必须正确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要从语言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人文性的开掘、审美想象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力。

(二)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建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学生观。

创新教育是一种弘扬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新型教育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创新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语文创造性思维进行培训,而且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工具学科,还肩负着学生基本创造力的培养;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还要通过语文学科所特有的人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情趣和人格魅力。

创新教育的实质是人本主义的教育,是现代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绝对不能离开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语文创新教育要求广大语文教师树立与新的教学理念相适应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形式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主动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传统教学立足于教师单方面的输出作用,而忽视输出后学生的反馈作用,纯粹是教师的独脚戏教学模式。这种传统教学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中心论”: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教学生学会书本知识,不教学生“会学”知识,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创新教育下的语文教学首先要冲破传统教学框框,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的关系,这是教学理论研究的根本问题。吸取教育史上各派的合理因素,实现教学思想的现代化。

二是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研究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把教学立足点转向学生。研究学生如何学的规律,重视创新学习的精神和方法。教学对象是生动活泼的人,不能千篇一律按一个教学模式教,要因材施教,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

素质的人。

所以,当前的教学改革,不仅要研究教的理论,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的理论;不仅重视知识传授,更要重视研究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以学为主的课堂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学习关系,发挥“教”与“学”的各自作用。教师的立足点要转到指导学生、点拨学生,把主导作用落实到导学上,变讲堂为学堂,变演员为导演,使教与学合作融洽,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这也就是建立正确学生观的具体外在表现。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创造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语文创新教育必须根据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转变。

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它是在独特地、新颖地解决新异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其目的是得到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理论、新看法、新产品。在中小学阶段,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层的思维能力,迅速、流畅、独特的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发展和形成又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要受着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的驱动和制约。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