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的历史演进(上)——教育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现代社会学校的特点 • 1、学校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 2、重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3、逐步民主化; •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 5、终身教育思潮开始发端; • 6、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共同的要求。 • (三)未来学校的发展趋势 • 1、追求教育民主化的纵深发展; • 2、追求教育的多样化; • 3、追求教育的国际化; • 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 • 二、学校教育活动 • (一)分类 • 1、以任务为标准: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

• 强制性是指义务教育是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教育,法 律规定的义务教育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保证全体公民的共同利 益和要求。因此,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另一特性。
• 义务教育为什么是强制性的?
• 学校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产生的。学校也是脑体劳 动分工的产物,自学校产生以来,学校中的人都是脑力劳动者, 体力劳动者也不需要接受学校的教育,也没有可能接受学校教育。 能接受教育的和需要接受教育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子弟。学校主要 是为了培养国家的统治人才——官吏。因此学校里受教育对象具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在工业革命之后,大机器生产 方式的采用,使科学知识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提出了教育和生产 劳动相结合的要求。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使体力劳 动者接受教育成为了必要和必须,义务教育是从发展生产的角度 提出来的。但是劳动人民需要劳动来换面包吃,没有时间、精力 去上学,更没有钱交学费。对劳动者实施学校教育很难,在这种 情况下,工厂提出学历的要求,没有获得规定年限教育的证明工 厂就不录用。学费的问题,只好采免费制。因此,义务教育是免 费的。在不要求交学费的前提下,强制儿童上学,学校还提供午 餐、医疗服务和交通工具。
• (二)发展趋势
• 教育社会化与社会化教育
• 重视早期教育
• 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 高等教育出现多层次、多类型
• 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
• 三、我国现当代学校教育制度
• 产生标志: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
• 当代学制新规范:六三学制
• 四、义务教育与终身教育
罗·朗格朗的名字连在一起,提到“终身教育”就会想到朗格朗,
提到朗格朗就会想起“终身教育”。1965年,他在巴黎召开的联 合国教科文成人教育会议上用“终身教育”一词,阐述了终身教 育的必要性。
• 终身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我国有一句熟语:活到老,学到老。 但是作为一种教育的理论和教育的思潮,“终身教育”的意义却 不是局限于我国的“活到老学到老”这样一种个体生命意义上的 和个体学习意义上的。朗格朗关于终身教育的概念有两层意思: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靠计划生育,另一方面要靠经济发
达。不能实行小班型与经济承受能力有关,无法扩充教师的数量、
无法增加教室的数量,不能增加教学设备,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
经济上的实力。因此,要解决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根
本的办法是减少受教育人口和提高经济水平。
还有一个途径就是改革学制,改革的方向就是终身教育。
当然,在对义务的理解上,从义务教育产生开始,国家就把 办学看成是义务,创设办学条件是国家的义务,因此,义务教育 是免费的。国家承担了办学的一切费用,而且还为学生提供午餐、 医疗和交通。在日本实施义务教育的初期,曾经是不免费的,收 受的学费较高,民众无法承受,示威、抗议活动不断。后来,国 家实行缩短年限和免费制,使义务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可以说, 在实施义务教育问题上,如果国家不履行办学的义务,不以免费 制作为保障,就很难顺利推进义务教育。
• 在这种条件下,适龄儿童必须上学,接受规定的教育。强制性就 是这种情形下形成的。也就是说,义务教育是为了劳动大众的子 弟而进行的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初期所谓“国民教育”,就是劳 动人民子弟的教育。自有学校以来,学校就不是劳动人民光顾的 地方,只有在强制的情形下,劳动人民的子弟才被推进了学校的 大门,这时社会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义务教育和工业化相联 系。
• 没有大机器生产方式就不会有义务教育的必要和可能。我国的 义务教育很难推行,实际上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是有关 系的。小农经济不需要科学和技术。 在义务教育实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在欧洲的教育都是双 轨制的,即一轨是面向劳动人民子弟的义务教育。初期是初等教 育水平的。另一轨,是传统的贵族教育,是为了升学的教育。在 义务教育年限达到中等教育水平之后,并轨的问题才被提出来。 在20世纪,欧洲的教育改革一个重大的课题就是并轨的问题。并 轨使教育的民主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使教育的机会均等的问 题有了一些解决。当然,教育公平问题,还存在着教育的过程和 结果的公平问题,这是一个还无法很好地解决的历史难题。
第二章 教育的历史演进(上) ——教育制度
• 第一节介绍了与学校相关的一些内容,主要有:学校的产 生和发展;现代学校的特点;学校教育活动、活动的类型 和运行机制;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构成、特点和功能; 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 第二节是有关学校教育制度的内容,有:学校教育制度的 内涵、确立学制的依据;西方学制建立的过程;现代学制 发展趋势;我国现代学制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当前学制的 新规范;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质、人物、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的协调关系。 • (二)确立依据 •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 处理继承与借鉴的关系 • 二、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 • (一)发展阶段 • 初始阶段(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 • 形成时期( 19世纪中期至二战) • 深化阶段(二战后至今)
• 3.义务教育发展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重视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
势。 在义务教育发展的初期,关注的是普及的数量问题,质量问
题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 在关注义务教育普及的数量的时代,教育的水平也不高,教
育的内容不多,教育的手段也很落后。
• 在实现了教育普及和达到了中等教育水平之后,在人人都有 权利接受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之后,为了升入高 中和大学,人们开始关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质量问题,而这 个时候,又是生育高峰过后,新生数量减少的年代,人们开始关 注教育的质量。可以说教育的数量和质量是一对矛盾。扩大数量 就很难保证质量,要提高质量必须解决数量的问题。可以说数量 的扩大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原因之一。我国的教育始终受教育人口 数量的影响。当前的课程改革,就很现实地遇到大班型对教学方 式的转变的制约问题。在大班型下很难做到用自主、探究、合作 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改变教学方式就无法提高教 育质量。
动;
• 制度层: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权利及责任制度、学校非程序化 的特殊制度;
• 精神层:(校园文化的核心)信念、价值标准、道德风尚、精神 风貌。
• 3、作用 • 导向作用 • 约束作用 • 凝聚作用 • 激励作用
• 四、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 (一)权利 • (二)义务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 (一)内涵 • 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规定着学校的性
• 目前,儿童失学现象十分严重,义务教育法不得执行。特别 是在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概念很淡,人们不把失学看成是违法的 事。儿童自己也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在学校受教育权 利受到侵害的事常有常见,但不知道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 在我国义务和权利的观念都很淡泊。这与我国的非法制传统 有关。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和学生应该加强法律观念, 提高义务与权利的意识。既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权利又要懂得自己 的义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一定 要懂得尊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不可以采取体罚、逐出课堂、不 许上课的方式来惩戒学生。
• (二)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潮。终身教育主张一经提出就得到了
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而且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原则、方针和方 向。从20世纪60年代倡导终身教育开始,终身教育的观念不断深 入人心,教育的实践不断朝向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进入21世纪 就把终身教育放在了社会的核心位置上。
• 1.终身教育的提出 “终身教育”与终身教育论的系统提出者——法国的保
• (一)义务教育
• 1.义务教育的含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
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有两个基本的特性:普遍性和强制性。普遍性是指
义务教育的对象是全社会范围内的适龄儿童,不分民族、种族、
社会地位和贫富贵贱;不分男女性别,所有的适龄儿童都无条件
享受和履行义务教育。
• 2.终身教育思潮的基本主张 朗格朗在1972年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召开的“有关终身教育
专题讨论会”上,把现行的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的不同作了如下 对比:
(1)现代教育的体系把教育限制在人生的某一时期(青少 年时期),而终身教育则是人的一生的教育。
• (2)现代教育集中学习知识,而且是抽象的,终身教育则
和劳动技术活动; • 2、以方式为标准:教授活动、学习活动和管理活动; • 3、以时空为标准: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 • (二)运行机制: • 动力系统、工作系统和监控系统
• 三、学校文化 • (一)学校文化及其构成 • 1、学校文化 • 学校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及微观组织文化 • 2、学校文化构成 • 物资层:校容校貌、教学手段、科研条件、课外文化体育科技活
• 第一层,终身教育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教育;
• 第二层意思是个人以及社会整个教育的统一综合。就是说,终身 教育不能只是限于个人的水准,而要作为国民、社会整体的教育 来考虑。个人一生的教育机会与社会的教育机会的统一才是终身 教育。概言之,就是一切教育机会的统一综合。终身教育对个人 而言是人生的一贯的教育,对社会而言是全体国民、全体人类的 教育。因此,终身教育一方面是个人问题,另一方面是社会全体 的问题,二者的统一才是终身教育。
• 2.如何理解义务教育之“义务”与“权利”的关系? 义务,在普及义务教育的意义上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义务
是受教育者的,另一方面是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受教育者—— 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学校教育,这是儿童的义务;为儿童接受教育 提供条件和机会是国家、社会、家庭的义务。
在实施义务教育的初期,义务教育更强调的是儿童接受教育 的义务,国家更注重权利的运用,因此采取法律的手段,强制适 龄儿童接受教育。
第一节 学校
• 一、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 (一)学校的产生 • 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资基础; • 2、脑、体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
分子;
•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使人类 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
•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 子。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教育的义务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受教育由义务变成了权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义务观变成 了权利观。这样,教育的接受者和实施者都既拥有权利又拥有义 务。

• 义务和权利是相对的概念,对受教育者的儿童来说是义务, 对国家、社会、家庭来说就是权利;相反,对儿童来说是权利, 对国家、社会、家庭来说就是义务。可以说在义务教育问题上, 始终存在着义务和权利之间的矛盾。或者是国家提供的教育的机 会不平等,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得不到保障;或者是儿童不上学, 不接受教育,使国家的义务教育不得实施。
• 义务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关系到
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 从权利和义务双方面去理解义务教育,实施义务教育。
有些地方政府不按时发放教师的工资、挪用教育经费等都是 违法的行为,也是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教师和受教育者都有权对 这样的政府官员提出控告。目前,中国还缺乏这样的执法意识, 因此,辍学、失学现象与地方政府的渎职还没有联系起来看。在 日本推行义务教育的初期,有地方官吏因为没能完成普及义务教 育的任务而自杀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