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贫困情况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5.64
103.51 53.81 7.03 128.30
Resource: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3.
2.3.3贫困居民户均规模大,负担系数高
表9: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就业情况
项目 平均每户家庭人口 平均每户就业人口 全国 最低收 入户 3.40 1.35 39.71 2.52 困难 户 3.46 1.25 36.1 3 2.77 中等收 入户 3.03 1.65 54.46 1.84 最高收入 户 2.68 1.62 60.45 1.65
表1:中国城市贫困人口变化趋势
年份 贫困线(元/人年) 贫困规模(百万人) 贫困发生率(%) 1988 289 0.7 0.2 1995 2107 19.1 5.4 1999 2382 13.4 3.5 2002 634——3840 19.6 4.1
资料来源:Hong,《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状况》,2003年。
家禽(kg)
鲜乳品(kg) 女士服装(Pierce)
9.24
15.72 3.60
5.17
4.83 1.63
4.40
3.59 1.36
13.34
26.46 6.08
Resource: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3.
表8:按收入等级分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 用消费品拥有量(2002)
☆市场经济负效应:两极分化
☆经济增长与贫富分化变化趋势之间的相关关系 1.3利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社会主义本质的需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构建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2 中国城市贫困的总体概况
2.1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演变过程
2.1.1计划经济时期:整体贫困阶段,城市贫困并没有浮出水面 ☆体制和Fra Baidu bibliotek策管制因素: 工业化:投资比重高,消费匮乏。 全面就业、工资收入管制:低工资、高就业和高福利。 公有制的两种形式。 ☆特点:生活水平相近,收入群体分化不显著,贫富差距很小, 总体生活水平比较低。企业提供社会福利和劳动保障,居民相互 之间差别不大。
第二产业结构升级进程提前,资本替代劳动进程提前, 增长并未带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吸收劳动力数量增长。 第三产业吸收劳动力能力不强,尤其是西北、东北和中 部省区的中小城市。 3.1.3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出现的通货紧缩 和通货膨胀周期性波动。 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中后期:通货膨胀,尤其是 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商品和服务。 19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期:通货紧缩,影响了居 民的收入水平增长幅度。 城市社会服务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教育、医疗、住房等 项目费用上升的影响很大。基本服务项目改革将以个人支付 费用为主,也增加了贫困人口的负担。
2.1.2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0年代初期):形成阶段 ☆城市体制转轨启动 农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 原有能保障城市人口生活的体系开始解体。
企业办社会的格局被打破,企业的社会服务功能与企 业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职能剥离。 ☆特点: 民营经济发展空间逐步扩展,外资开始进入中国,初 次收入分配方式开始发生变化。不同收入群体分化开始出 现,贫困差距出现,总体生活水平的差距开始拉开。 2.1.3改革全面推进时期(1990年代中后期到目前):快速 发展阶段 ☆城市改革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系建立 国企改革全面铺开,经济管制全面取消,民营、私有 经济地位被认可,外资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原有社会保障 体系彻底解体(国家通过企业实施社会保障),改造和新 建社会保障体系工作开始全面启动(转变为建立独立于其 企业之外的社会统筹保障体系),但步履维艰。 ☆特点: 下岗和失业人口大量出现,不同收入群体分化日益严 重,贫富差距扩大趋势逐步扩张,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问 题日益严重。
3、中国城市贫困的成因
3.2就业不足:导致城市贫困的直接原因
西南财经和四川财经。 失业人口规模庞大,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上升,城镇实际失 业率接近登记失业率的10倍(wang和shen,2005)。 有调查显示:有失业人员住户的贫困率为13.2%;而无失 业人员住户的贫困率为2.8%(xue和wei,2004)。 结构性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整体劳动力素质水平低,劳动 力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差距较大。 隐性失业人群:停产、半停产企业职工。 新增就业劳动力数量增长很快,产业消化能力低。 农村流动人口涌入造成城市就业压力日益加重。 中西部地区远比东部地区更加严重。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青海和东北三省失 业率达到12.3-17.7%,广东、湖北、湖南、江西、内蒙古 9.5—12.3%。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介绍
张慧东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2005.12.8
内容结构


导论
中国城市贫困总体概况 中国城市贫困的成因
中国城市减贫政策措施
中国城市贫困、扶贫与农村贫困、扶贫的
差异
1.导论:城市贫困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中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1.1相对农村贫困而言,城市贫困是一个新问题
1990年代初期之前,中国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之 后,城市贫困问题出现,而且发展迅速。 1.2经济转轨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负效应 ☆经济转轨引发结构调整
2 中国城市贫困的总体概况
2.2、城市贫困人口的规模及其构成
2.2.1规模 区域差别大,计算不统一,全国没有统一的城市贫困标准。 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和专家所提供的城市人口贫困规模都是不一 样的。 中国衡量城市贫困人口规模的主要标准是各地区自行制定的 最低生活保障线:生活必需品菜单,市场物价。 1997年享受人数:200万人; 2003年享受人数:2246.8万人(不包括未纳入低保的人 口)。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Song和Qi(2005):最低收入居民5021万人,困难居民2510 万人。
全国总工会的一项调查,城市贫困人口:东部占21.9%, 中部占52.9%,西部地区占25.2%。
2、中国城市贫困的总体概况
2.3城市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概况
2.3.1收入水平低,收入渠道单一
表3:2002年——2003年中国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状况(元)
年份
全国平均
393
最低收入户
2408.7 123 2950.17 140
3.01 1.58 平均每户就业面(%) 52.4 9 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 1.91 人数(人)
Resource:China Statistics Yearbook(2004)
3、中国城市贫困的成因 3.1经济转轨引发结构调整的后果 3.2就业不足 3.3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3.4收入分配不平等
3、中国城市贫困的成因
表6: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构成(%) 项目 食品 衣着 家庭设备 医疗保 交通通 教育文 居住 讯 用品及服 健 化娱乐 务 支出 6.30 3.59 3.43 8.08 7.31 6.86 6.48 7.37 11.08 6.80 6.15 14.34 14.35 12.79 13.10 15.22 10.74 12.06 12.83 12.36 杂项商 品与服 务 3.30 2.43 2.40 3.99
总平均 最低收 入户 困难户 最高收 入户
37.12 9.79 47.72 7.75 48.59 7.02 29.85 8.79
Resource:China Statistics Yearbook,2004。
表7:按收入等级分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 购买有关商品数量(2002)
项目 粮食(kg) 全国平均 78.40 最低收入户 83.32 其中:困难户 84.24 最高收入户 71.36
2、中国城市贫困的总体概况
2.2城市贫困人口的规模及其构成 2.2.2 构成
◎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人员:比重最大(停产和半停产企 业)。 ◎接受社会救济的孤老残幼人员,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 无劳动能力和无法定抚养人(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主要保障 的群体)。 ◎离退休人员。 ◎新增失业人员。 ◎非正规体系人群:包括农民工 。
年份 2001 2002 国有单位 11178 12869 集体单位 6867 7667 其它单位 12140 13212
Resource:China Statistics Yearbook,2003。
2.3.2 贫困户的消费结构偏重于基本生活必需,社会发展消费项目比重很低
消费支出平均水平低,消费结构不合理,食品消费比重太高,社会发展项 目消费受限严重。
3.1经济转轨引发结构调整的后果
3.1.1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 国有经济比重下降,竞争能力不强导致国企亏损、停产 效应非常显著:从业人数减少,富余人员被精简,吸收新增 劳动力的数量和比重大幅缩减。
表:全国国有企业下岗人数
年份 人数 1998 594.8 1999 652.5 2000 657.2 2001 515.4 2002 409.9 2003 260.2
项目 全国平均 最低收入户 其中:困难户 最高收入户
成套家具(set)
电冰箱(unit) 家用电脑(set) 摄像机(set) 空调器(unit)
70.24
87.38 20.63 1.92 51.10
52.01
60.63 2.78 0.20 8.15
47.01
56.36 2.10 0.08 5.89
表2:城市各种贫困群体的类型和比例
贫困人群类型 人数(万人) 比例(%) 三无人员 84.5 4.3 下岗失业人员 572.8 29.2 离退休人员 其他人员 488.7 29.9 1007.4 41.6
资料来源:南开大学Song和Qi整理于民政部救灾救济司2002年10月 15日的统计报表。 其他人员:未参加社会保险的的人群、身患疾病和各种无收入和低收入 人员,包括涌入城市的农民工
773
14515.68 648
6510.94 2562.36
Resource:China Statistics Yearbook,2003 and 2004。
收入来源渠道:国有和集体企业就业收入、个体和非正规 经营收入以及社会转移支付收入。 贫困户居民和最高收入户居民收入与支出倒挂形势相反。
表5:2001——2002年不同类企业职工平均货币工资水平(元)
困难户
1957.46 100 2098.92 100
中等收入户
6656.81 340 7278.75 346
最高收入户
18995.85 970 21837.32 1040
2002 7702.8 2003 8472.20 403
Resource:China Statistics Yearbook,2003 and 2004。
1978=1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85
Fixed-base Consume Price Indices in Urban Area (1985-2003)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Resource:China Statistics Yearbook 2004。
低层次劳动力比重很大的产业这一特点更为显著:纺织、 煤炭、机械、轻工、森林工业、矿山等。东北、中部和西北更 为严重。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就业压力,但是存在 许多问题。 3.1.2产业结构调整的后果 第一产业比重降低,农业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恶化了原 有城镇就业人员的就业环境,并造成了新的低收入人群。
表4:2002年——2003年我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 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元)
年份 2002年 全国平均 最低收入户 困难户 2079.52 中等收入户 5452.94 最高收入户 13040.69
6029.88 2387.91
290
2003年 291
117
114
100
2237.27 100
297
5848.02 261
Fang Cai(1998):家庭人均支出核算:3707万 家庭人均收入核算:1477万 UNDP(2004年):城市贫困发生率从1990年代开始大幅 攀升,截至2002年年中,官方报道城市贫困人口达到1930 万,大约相当于城市常驻人口(不包括外来流动人口)的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Mei和Qin:两种观点:Ⅰ.1600万——1800万,民政部、国 家统计局、中国全国总工会和亚行专家组调查提出。 Ⅱ.3000万以上,理论界为主。 《中国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2004:全国领取城市最 低生活保障金人数为2247万人,加上遗漏人群,基本可确定 为3000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