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感教育提高学困生语文课堂参与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情感教育提高学困生语文课堂参与度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广泛存在学困生的厌学情况。为改善这一状况,就要多形式倾注关爱,耐心指导学习方法,并注意分层教学,运用情感教育提高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情感教育;学困生;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 (2013)04-0094-02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广泛存在学困生的厌学情况,这与新课改的目的背道而驰。明显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混”字当头;学习成绩差,丧失自信;学业压力大,承受不了干脆不学等,有的甚至逃学、离家出走以示反抗。新课改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使每一位学困生乐学、善学,笔者经过思索和反复实践,初步形成运用情感教育提高学困生语文课堂参与度的教学模式。

1 多形式倾注关爱,给学困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参与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成绩的好差与他们的课堂参与程度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里的表现相当积极,成绩差的学生总是消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有的甚至从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所以,教师要多形式倾注关爱,给学困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参与度。

1.1 让学困生上课有声音

如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通过一些难度较低的活动参与来培养学困生的积极性,对学困生进行表扬和赞赏,消除其胆怯、自卑心理。

1.2 创新学习评价方式

把原来“不及格”或“太差”一类的评语代之以“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激励性词语,让他们看到希望,唤起学习兴趣和欲望。设立成长记录袋,进行案例追踪,记录期间所采用的有效策略。

1.3 设立“学困生知心话筒”

公布教师的联系电话等,学困生可拨打电话与老师交流或网上聊天。

1.4 构建辅助网络,与学困生共度难关

笔者在优、差生之间建立“一帮一”“手拉手”辅助网络,让优等生辅导、监督、提醒学困生,不仅增进了友谊,课堂学习参与度也有了明显提高。

2 耐心指导学习方法,发展学困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参与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方法与艺术,减少时空占领,浓缩教学内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实施精讲的方式。在教学时,教师要减少课堂内的时间占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所以教师要耐心指导学习方法,发展学困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参

与度。

2.1 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增强识字效果

如猜谜识字法、编顺口溜识字法、借助熟字识字法、归类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部件识字法、游戏巩固法等,大大激发了学困生识字兴趣,提高了默写正确率。还采用易错字分期分批围歼法,“讲—练—测”一气呵成,成效明显。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增加让学生动脑、动手等实践探索的时间,并不失时机地进行指导。

2.2 精心设计朗读形式及比赛,培养学困生朗读能力

如创设意境的朗读、角色扮演的朗读、男女生轮读等,充分利用教材配套的朗读材料,设立“语文学困生电子听读吧”,每个月开展一次学困生美文诵读比赛,设立的奖项主要是进步奖,获奖名单会公布在校园宣传窗,增强学困生的朗读信心,收到明显的效果。

2.3 匠心开设专柜,丰富学困生的课外阅读

针对学困生的课外阅读书源枯竭的现实,特地为他们设立了导读栏;还开展优秀生带读、学困生读书交流会等活动,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2.4 巧用身边素材,提高交流能力

如利用身边熟悉的人物、电视剧的某个情节等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召开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帮助学困生养成正确的口语表达习惯,大大提高参与度。

2.5 活用多法,训练写作技巧

作文训练落实“低起点、小步子”的策略:从最基础的词句入手,逐步提高要求;正确引导学困生“抄”作文,仿其“神”而非效其“形”;遇到经典段落,让学生“模仿秀”,引导他们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树立“生活作文观”——每个学困生都有“自由读写本”,可进行听记、摘抄、写话训练,逐步培养他们认真观察、品味生活的写作态度。

2.6 改善作业习惯,细心对待作业

对于学困生的作业,在内容上是哪点不行强化哪点;改变作业形式——对语文学困生的作业量、难度等实施分层,并力求新颖;利用团队力量强化——充分利用分组竞赛强化学困生作业习惯的

养成教育。

3 “分层教学”的学习策略,使学困生个性得到发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笔者对平时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仔细的观察,并作相应的整理、归类、分析,实施“分层教学”的学习策略,使学困生个性得到发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3.1 学生分层分组

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态度、学习环境等特点,将学生分成成绩优秀层(a层)、成绩中等层(b层)和学困层(c层),

六人一组,相对而坐。三个层学生各具特点。a层学生接受能力强,善于表达,学习目的明确,自控能力强。b层学生学习成绩优良,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兴趣浓厚,勤奋刻苦,这些多为农村学生;还有的学生反应敏捷,接受能力强,但没毅力,这些多数是城区学生。c层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反应较慢,有的因基础较差,对学习失去信心;有的没有耐心和毅力,不能持之以恒。据此差异,对学生分层分组教学。

3.2 教学目标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a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适当拓宽和加难要求,留一些有一定难度和启发性的题目,要求他们精益求精。这类学生约占20%左右。b层学生要求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给他们留限时写作、加强课外阅读等作业。另外要求他们认真书写、正确朗读、流利精彩写作等。这类学生约有60%左右。c层学生作业应放低要求,从基础做起,多鼓励,逐渐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类学生约占20%。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学生都能做到当堂达标,最终共同进步。

3.3 教学过程分层

对a层学生“学”重于“教”,以引导学生自学自悟为主。b层学生“教”与“学”大致平衡,处于“半扶半放”状态,在学生书写、朗读或感悟的关键处点拨,在难点处指导,降低思维坡度。对c层学生“教”重于“学”,通过教师的讲解、指导等,告诉其朗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