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心性论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豢第5期2010年9月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 na l of G a∞u Li a nh e U ni ve鹅“y(Soci a l Sci en嘲)

V01.26。N o.5

S e pt.2010程颐心性论探析

王洪霞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l oo)

【擒要】程颐提出性即理的观点,将人性提高到本体之地位,也就将人性善的崇高价值取向提升到第一位.他又引入气禀而来的才来解决恶的问题,建构了性才并举的人性论。在心与性的问题上,程颐认为,心与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这表现在心更多的指向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而且心有

已发、未发之分以及人心、道心的差异.程颐在性情关系上,阐述了性对情的决定作用,论述了情的相对的独特性.

【关t词】性即理;心;情

【中圈分类号】B2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07X(2010)020001—05

A n A船l ys i s of C h蛐Y r s noⅡght仰M i nd蚰d N at u他

W A N G H ong.】【i a

(S k利D玎g晚i懈.s幼,Jf加行250l oo,国i舱)

A hI h砒t;Cheng Y i∞m s up w“h t he i dea t ht hum an舱t u北equal8pr i nc i pI e。w hi c h r ai s es hum a n姐t ur c t o t he l eV el of ont ol ogy,t h岫l i f t i ng t he l oft yⅦl∽or i∞t a t i on of h哪眦m t ur e bei赡g∞d u p t o t he f ir st p∞i t i om H e t h∞i nt r oduce8 t he i nm r协l ent t o∞l ve t he probl em of evi l,set t i ng up t he h啪aIl i t y pI l i l o∞phy w hi ch com bi嘲hu眦n m t ur e al ld t al em.Thj s i s r el e v蚰t t o

hum姐眦ur e.1n C he ng Y i’s opi ni on,m i nd and hum an m t u托i s con si st e nt i n es se nc e,exce pt l br ∞m e l i m e di f f er ence s.At fi r8t,h蝴n na t ur e i s脚r e a bout8ubj e ct∞ns c.ous nes s aI ld subj∞t8pi r i t.Besi de s,t he r e8r e di f fe re nc∞be t w ee n m i n ds t ht hve be饥expres s ed and m i ndt s t hat hve r10t been ex pr ess ed,舡l d al s o bet w嘲hu眦n m i n d and w∞卜m i nd.A bo ut t he r el adon be t w e e n hu m a n na t ur e and pas si on,C he I培Y i f ir s t t e ns

hum n r扭t u r e’s d∞i si V e r ol e t o pa ssi on,an d t hen t el l8pas s i on’s r el ev ant i nde pende nce t hat pas si on i ncl u des go od and e、,i l on∞8Il d t he obj ect.cau-si n g nat嗽

K e y

w or ds;h岫蛆m t ur e equ al s pr i nci pk,m i ndI pa88i on

宋明理学继承了传统儒学对人道的关怀,致力于人在现实人生中的完善与发展。程颐作为理学的奠基者,继承了孔孟以来传统儒学的心性之学的传统,并在吸收佛学思维的基础上,将心性提高到与宇宙本体“理”等同的地位上,注重用社会伦理、道德本性来规定心、性,从而建立了道德本体论的心性说。

一、性即理

儒家文化一直注重人,注重人性。其创始人孔子仅一句“性相近,习相远”o,就把儒者对人性的深切关注表达了出来.人的天性是相近的,只是后天的习惯造成了人与人的不同。这也就初步表达了从人性深处关注人的完善和发展的思想。《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明确表达了人性源白天命,并同后天的教化联系在一起。孟子较为系统的讨论了人性的问题,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命题。他所强调的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应然的道德本性。同时期与其辩论的告子则认为性无分善恶。但他的失误在于只把人的本能当作人性.孟子并没有讲清恶的根源,于是后来有了苟子的性恶论。荀子实际上是认为人性本来是天生自然、质朴的,但他认为它总是表现为趋利避害、好

【收稿日期】2009-06一04

【作者简介】王洪霞(1983一).女,山东档沂人,山东大学在读博士生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一1一

逸恶劳的趋势,所以是恶的。因此,苟子特别重视人后天的教化。汉代的王充首先以气禀说解释人性,气有清浊渥薄之分,人有贤劣智愚之别。气清者善,气浊者恶,禀渥者智,禀薄者愚。这一思想直接影响到张载,程颐的人性思想。唐代的韩愈在汉代董仲舒学说的基础上,把人之性明确分为上、中、下三等,倡性三品说,并以情三品说对称性三品说。他的学生李翱提出了性善情恶的理论,认为性无不善,而一般人之情是恶的。到了宋代,儒者们更多的讨论到了性。张载率先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命题,以此来解决先秦以来对性的争论,给程颐的人性论以很大的启发。

程颐本予以理为本体的总体宇宙观,提出了著名的“性即理”的命题:“性即理也,所谓理,性是也”;“性即是理,理则自尧、舜至于涂人,一也”。这就将性和理等同起来。程颐经常说:“理也、性也、命也,三者未尝有异”,“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其实一也,,[1】-“性与天道,一也。天道降而在人,故谓之性”。也就是说,“理”或“天道”、“天命”在现实的人身上是以“性”的形式体现出来,性、理、天命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命”是天所赋予人的,可以说是一种外在的必然性,是外在的、客观的。“性”是人所受于天的,是内在的,自主的,也是赋有价值性即“所当然”的。而理则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带有真理性“所以然”和价值性“所当然”。理、性、命都一致起来,也就将客观的真理问题和主体性的价值问题统一起来。而对于真理问题“所以然”与价值问题“所当然”的关注,程颐像其他的理学家一样,真正关心的是价值问题“所当然”的问题。他所关注的是人道德生命的完善和发展,关注的是人的价值生命的实现。这也是中国哲学没有发展出纯粹的自然哲学或实证哲学的重要原因。总之,程颐“性即理”的思想将“性”由传统的只作为道德伦理的范畴提升到本体论的地位上来,为以人性为基础的道德理想的实现提供了本体的依据。

“理”是宇宙万物之理,“性”也自然包括万物之性,但程颐注重的是人性。程颐道:“天有五气,故凡生物,莫不具有五性,居其一而有其四。虽木植亦兼有五行之性在其中”。程颐认为五气和合,参差杂糅才产生各种各样的事物,“五行之性”是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共同具有的.因此程颐也将物性、人性统而言之,并以人性来规定物性。“君子所以异于禽兽者,以有仁义之性也.苟纵其心而一2一

不知反,则亦禽兽而已”

人性的内涵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程颐道:“圣人因其善也,则为仁、义、礼、智、信以名之,以其施之不同也。故为五者以别之,合而言之皆,-道也,别而言之亦皆道也。舍此而行,是悖其性也,是悖其道也。而世人皆言性也,道也,与五者异,其亦弗学欤!其亦未体其性也欤!其亦不知道之所存欤!,,[2]在程颐看来,仁、义、礼、智、信这五者都是“理”、“道”,都体现了“性”。如果有人离开了这五者去求“理”、“道”,就是没有见“性”,就是不知道“道”为“性”的道理。因此“性”的内涵主要是仁、义、礼、智、信。如果违背了仁、义、礼、智、信,也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性”。而仁义礼智信基本上属于伦理道德规范的范畴。可见程颐主要是以伦理道德规范来规定“人性”的,并将此规定扩展到所有生物之中:“凡有血气之类,皆具五常,但不知充之而已矣。”“万物皆有性,此五常性也。”“祭天本天性,如豹有祭,獭有祭,鹰有祭,皆是天性。,,【3]总之,程颐以仁、义、札、智、信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来规定人性,并以此扩展到所有生物之中,以显示此“性”的普遍性、合理性,以与天理合一●

“性”既与“理”、“天道”为一,这就决定了“性”只能是善的。程颐的言论中多次提到“人性皆善,,【劓,“性无不善”。但现实中的“恶”又是从哪来的呢?为了解释“恶”的问题,程颐吸取了张载的“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区别,引入了气桌说。在他看来,正是由于禀气的不同,有了“才”的差异,才有了“善”和“恶”的分别。他称:“性无不善,其所以不善者才也。受于天之谓性,寨于气之谓才,才之普不善由气之有偏正也。”又称:“性出于天,才出于气.气清则才清,气浊则才浊,譬犹木焉,曲直者性也,可以为栋梁,可以为榱角者,才也。才则有普与不善。性则无不善。”换言之,人性皆善,恶来自于“才”而不是“性”.“才”,在程颐看来,人的资质、资禀,也可以说是材料、材质.“才乃人之资质。一“才”的不同又在于禀气的不同。气有清浊偏正之分造成了“才”的善恶之别。“才”的善与不善完全由气禀造成,禀气清气正者,才就善,禀气浊气偏者,才就恶。因此他宣示:“西北与东南,人材不同,气之厚薄异也。”

基于对性与才的上述认识,程颐对传统诸家性论进行了评论:“且如言人性善,性之本也,生之谓性,论其所禀也。孔子言性相近,若论其本,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