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错误成就数学精彩的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错误成就数学精彩的课堂

发表时间:2016-10-09T16:43:15.44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6年3月作者:陆茗竹

[导读] 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让学生的错误成为教学的亮点。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

论文摘要:

本文从用错误区分类似的题目、用错误分解教学的难点、用错误使学生感悟真理三方面来谈,从而实现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让学生的错误成为教学的亮点。

关键词:

错误、成就

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一般来说,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会包含某种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常,一种独特,反射出智慧的光芒。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欣赏,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用于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如果对学生的错误 “视而不见”,那么,将是对学生,对教师的一种损失。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让学生的错误成为教学的亮点。

一、用错误区分类似的题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当学生遇到比较难的题目,遇到比较生的题目时,做错是在所难免的。作为教师,不能苛责他们,不能简单的以“错”来评价,也不要及时纠正,而是应巧妙利用这种错误,灵活地处理和调整教学内容,把错误看做一种教学契机,用错误区分类似的题目,为教学服务,达到双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分数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甲仓库货物的吨数是乙仓库的5/8。如果从乙仓库运出12吨放进甲仓库,那么,甲、乙两个仓库货物的吨数相等,乙仓库原有货物多少吨?”看到这道题,学生一般会这样做。方程解:设乙仓库原有货物X吨,X-5/8X=12,或者用算术方法12÷(1-5/8),毫无疑问,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的明白甲乙两个仓库到底相差多少吨。所以,我就顺势出了这道题:“甲仓库货物的吨数是乙仓库的5/8。如果从乙仓库运出12吨,那么,甲、乙两个仓库货物的吨数相等,乙仓库原有货物多少吨?”让学生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使学生明白“从乙仓库运出12吨”,没有放入甲仓时,说明两个仓库相差12吨,所以,刚才的解法是第二道题目的做法,“从乙仓库运出12吨放进甲仓库,”当运出12吨放入甲仓,说明两个仓库相差两个12吨,只有这样,它们才能相等,所以,正确的列式应该为X-5/8X=12×2, 12×2÷(1-5/8)。最后,使学生明白,他们的解题思路是正确的,错的只是没弄清楚两个仓库相差的吨数。我相信,通过学生的错误,通过两道题目的比较,更加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题目的理解,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真是一举两得。难怪培根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二、用错误分解教学的难点。

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被发现。”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没有错误的课堂不是真实的课堂。课堂上有错是正常的,如果老师能合理、有效的利用课堂上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从错误走向正确,从困惑走向明朗,那无疑会成为精彩有效的课堂。

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在明白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后,会让学生探究所学过的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是最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图形,有很多学生会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既然这样,我就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错误,让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学生,说说是怎么判断的?一般学生会认为对角线是平行四边形的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完全一样,所以是轴对称图形,或者认为把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就可以完全重合了。针对第一种错误,可以让学生对照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拿平行四边形折一折,看看能否完全重合,从中明白平行四边形不能完全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针对第二种错误,使学生明白,把平行四边形剪开了,就是两个三角形,而不再是平行四边形了,所以,哪怕它能完全重合,也不能说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在这一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利用学生的错误,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分解了这部分教学的难点。所以说,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好好利用,一旦用好了学生的错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用错误使学生感悟真理。

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可见,学习本身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的发生错误的过程中,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唤起了求知的欲望,从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使课堂更精彩。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时,有这样一道题:“小军收集了一些画片,他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自己还剩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画片?”学生往往会有两种不同的解法:(25+1)×2=52,25×2+1=51。对于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不必急于评价,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到底谁对谁错。这样,学生求知的欲望,探究的兴趣就来了,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去寻求正确的解法到底是哪一种,而课堂的精彩就这样显现出来。以下是学生的交流:

想法一:“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可以分为两步完成,先把画片平均分成2份,给小明一份,再在自己的那一份里拿出一张给小明,所以可以整理成小军原有的画片÷2-1后剩下25张,所以,正确的列式是(25+1)×2=5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倒推必须是一步一步的从现在倒推到原来。

想法二:可以通过检验的方法来验证哪种解法正确。如果答案是52张,那么拿出一半,自己剩26张,再给小明一张,自己剩25张;如果答案是51张,那么拿出一半,自己剩25.5张,再给小明一张,自己剩24.5张,所以,正确的列式是(25+1)×2=5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利用学生的错误,至少使学生感悟到以下两点:利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必须是一步一步的从现在倒推到原来;而且,检验是很重要的,每题必做。

学生的错误也有闪光点存在,“错误”是学生最为真实的认知心理的反映,是其获知道路上最为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引导,或以追加问题的形式,或通过情境的创设诱其反思,通过这些方法,让枝上生花, 让错误成为另一类的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