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18-07-16T11:50:33.62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6期作者:郝绍丽

[导读]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的课题之一

山东省招远市张星镇张星学校小学部265403

摘要: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端正教学指导思想,确立德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拓宽教学渠道,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之中。

关键词:德育渗透主体性意识策略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的课题之一,特别是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本质。进行德育教育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德育渗透的途径和形式有多种途径,在具体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

《品德与社会》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优良的品德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扬自主性,利用充分备课挖掘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确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确定德育教育的重点和方法,并根据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分清真、善、美、假、丑、恶,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礼貌礼仪、宽容、诚信等优良品质,做有责任感的、对社会有用的公民,自觉抵制落后的、腐朽的、违法的思想和行为。

二、利用课堂教学随时进行渗透

德育内容是一个整体,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在一节课把德育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只有在每一节课适时渗透一个主题,才能收到实效。学科的每一课都可以渗透一个德育主题。我在教学中探究了“热爱集体”、“拒绝不良习惯”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信做人”、“遵纪守法”、“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等活动;突出了“爱国主义”、“理想信仰”、“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环境保护”和“艰苦奋斗”等教育活动。这些主题教育活动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在完成教学的同时适时穿插渗透的,也就是常说的寓德育于教学中,这是我一贯坚持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原则。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应该是经过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后水到渠成地内化生成,而不是经过他人反复、机械地说教生成。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倡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思考的空间。力求将课堂还给学生。也就是说: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去战胜;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去锻炼;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去展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学生自己的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加深认识,增强体验,形成信念,养成习惯。因此,可以秉承上下求索的精神,创设多种活动情境,借助学生的个体经验,以活动为中介,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之中,同时也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之中,德育无处不在。愿我们广大的德育工作者携起手来,利用好各种德育教材,组织开展好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为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不懈努力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