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模式化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的模式化教学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多得数不胜数。语文教学方面,用于训练阅读能力的材料也多得令人眼花缭乱。一般情况下,上课时,老师不厌其烦地带着学生分析文章,学生们勤奋地做笔记;下课后,老师还会四处搜集阅读文章给学生们练习,学生们也只好拼命

地做阅读训练,以期能瞎猫碰上死耗子,蒙对两道题,提高阅读的得分。其实,我觉得,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学生才能心中有数,临文不乱,快速、准确地提取文章信息,完成阅读练习题,并最终提高阅读分值。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

所谓快速,不只是眼睛看过文字的快速,更重要的是指理解的快速,想象的快速,记忆的快速。理解的快速,就是看过某一篇或某一段的文字,能尽快理解其深刻意义,不停留在字面上;想象的快速,

是指对所读文章中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和对事物背景的理解快;记忆的快速,是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住文章的要旨、重要事实和有关数据。

模式阅读法,是快速阅读中收效较大的一种训练方法。模式,即阅读的模式,实际就是阅读时的思维模式。实验证明,人们漫无目的地阅读与有目的阅读收效是不一样的。前者速度慢,后者速度快;前者获取的信息少,后者获取的信息多。我们在阅读时可按固定的模式去读,即每读一篇文章都固定地依次解决几个问题,其余问题,暂且不管,这样专心去解决这几个问题,就比一般泛泛而读效果好的

多。

这样的阅读模式如果在头脑里形成固定的习惯,一到阅读时,自己的思路会自然按着这个模式走,那么阅读速度就会更快一些。比如,让一个人重复感知两个大小不等的球,然后再让他看两个大小相等的球。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以为这两个球仍然大小不一。所产生的这种幻觉现象叫“定势幻觉”。这是因为,看大小不同的球体所形成的暂时习惯,在实际空间里已经“定了型”,形成了“定势”。实验证明,定势现象在经过多次重复之后,就会使不断变动的状态变成一个固定不变的形象。人所形成的这种习惯性的固定概念,在以后就可能轻易地、自动地、不假思索地加以利用。因此,我们把各种文体的文章,固定为一定的阅读模式,每次阅读均按此模式进行,就不仅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而且由于多次的阅读,有利于理解的加深和记忆的牢固。

我在阅读教学中就经常让学生用比较固定的模式来提取信息。比如我教给学生的方法是:无论遇到什么体裁的文章,都要首先考虑——人、物、事、理、情,即本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人、什么物、什么事、包含什么情感和道理;其次考虑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当然,具体到不同体裁的文章,可制订不同的阅读模式。

比如记叙文的阅读模式可以规定为:①找出此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②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哲理或抒情);③找出写作特点。议论文的阅读模式可规定为:①抓中心论点(道理);②找出论据(所用的人物、事情、道理。如果有分

论点,那么分论点同时是中心论点的论据);③理清论证的结构;④分析论证的方法。说明文的阅读模式可以规定为:①找出说明的对象(事物或事理)。②抓住特征;③理清顺序与层次;④抓住并理解关键词语。小说的阅读模式可以规定为:①理清情节(事情);②归纳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分析文章是怎样刻画人物性格的;④分析环境描写方法及其作用;⑤归纳小说主旨。

利用模式进行阅读的好处是:由于遵循一定模式,可以使杂乱无章、毫无条理的阅读过程变成为明确而连贯的思维过程。可以大大提高大脑的接受能力,大大提高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记忆读过的材料的能力。

以上的阅读模式,是用于整体感知阶段的阅读。就是要学生弄懂文章的基本内容,即文章写了些什么。这即是“泛读”,要做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还必须“精读”,即明白文章为何要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何在,从而达到领悟文章中心、结构、线索等问题的目的。因此,“精读”有别于“泛读”,它是在“泛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比较和理解。

精读阶段的教学,也可用模式化来阅读理解并答题。例如,研究文章题目,说说题目好在那里?答题模式:一般分析题目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联系文章的主题。文章开头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文章中间的作用:(1)独立成段的是过渡(承上启下);(2)段首、段末的总结句是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文章末尾的作用:(1)篇末点题,画龙点睛;(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

再如,精读还要求理解重点、难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也可用一定的模式来思考和答题。解释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方法:(1)语素分析;(2)同义替代;(3)喻义还原;(4)贬词褒用。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多为比喻句)的含义,方法:从修辞角度分析,一般是为喻体找出本体,将比喻句转换为陈述句,即句式转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