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新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有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确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基础不一,水平不一。
那么,如何在一堂课中采用统一的教学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通过组织有效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解,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动起来,都能获得切身的体验,都能产生思维的共鸣,真正体现“做”中学,“做”中思。
一、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理应是现实的,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滴实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充分感知,形成感性理解,从而促动概念的形成。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探究三角形内角和》这个内容时,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有了深层次的感悟。
(1)、教师出示了情境图:“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比较内角和大小”,让学生实行大胆的猜测,通过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度?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在猜想时,学生给出了有力的依据。
生1:我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因为我知道我手里的这个三角尺它的三个角分别是90度、60度和30度,它们加起来正好是180度。
这样的依据使得猜想更具有说服力,更能激发起学生想要验证的欲望。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准备好的三角形学具,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量一量、撕一撕、折一折等活动,对猜想实行验证。
量一量:学生利用量角器量自己手中三角形学具的三个内角的度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左右。
撕一撕:学生先把三角形学具的三个内角撕了下来,然后把刚才撕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正好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折一折: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沿一条边上
的一点实行对折,三个角正好形成了180度。
所以验证三角形的内家和是180度。
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不但知
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而且知道了为
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同时也收获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领悟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二、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促动学生把外显的动作和内部的思维活动联系起来。
学生借助动手的活动,能够把一些零散的数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种有效的数学思维。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分数练习课》时,教师一改平时常规教学模式,实行了大胆的创新,让学生整堂课中通过折纸的形式对所学的分数的相关知识实行复习、观察、分析,让学生不但理解每个知识点,而且掌握了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真正掌握这个内容。
1、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手中的学具(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实行平均分,然后说一说所折图形代表的分数。
2、教师提问:“从图中,你还能知道哪些相关分数的知识?”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观察的也很仔细,他们发现了相关分数比较大小、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等相关知识。
通过观察,学生不但对这些相关分数的基础知识实行了复习,并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3、在上一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又提出了一个更深的问题:“观察你身边同学或小组同学的学具,看看你会有什么更新的发现?”问题抛出后,每个学生都在凝神思考,认真观察,不久后就有学生发现都是长方形,虽然折的方法不同,但是所折的四分之一的
大小是一样的。
还有的学生发现,同样是四分之一,但圆的四分之一和三角形的四分之一的面积大小不同等等。
通过这个简单的折纸活动,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分数的相关知识,而且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使得这些零散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形象化。
所以,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手、眼、脑协调活动,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将外在现象转化为内在信息,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促使大脑抽象思维活动的展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快乐。
”所以,让我们在数学课堂上有效的使用动手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做中学”、“做中思”,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都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收获。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