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_我们这样读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古文,我们这样读

江苏省赣榆县青口镇中心小学陈学壮

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小古文,我们这样读》。

首先,我们来看一样,小古文的“小”字是如何定位的。

一、定位于小

大家来看,《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中的首篇是《放风筝》,内容如下: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看到这样的小古文,一读,你是不是笑了?

这让你想到了什么?想到了《三字经》行文风格?

三字一句,朗朗上口。

这样的小古文,像童谣一样。有人物,有情景,人物就是孩子,情景是春天。这是儿童生活的写照。孩子一读,不就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吗?

再来看第一单元中的两篇吧:

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你数一数看,文中是不多为四字一句,即使像“水边杨柳数株”这样的六字句,读的时候一断开,就变成“水边\ 杨柳数株”这样的二四句式了?而“水滨多芦荻”,断句之后为“水边\ 多芦荻”,为二三句式。

由三字句,到四字句,把长句断成节奏分明的散句。开头这几篇,读起来是不是一点都不难?

我们再看《新经典日日诵》第五册中出现的小古文,一共5篇,篇篇短小精悍,我们选其中两篇来看:

1、蜻蜓

雷雨之前,黑云如墨。蜻蜓/千百成群,飞于空中,往来上下,觅小虫/食之。儿童/捕其一,视之,六足四翼,身有节,能屈曲。

4、蟋蟀

秋夜,有蟋蟀鸣于墙下。弟问姐曰:“蟋蟀口小,鸣声颇大,何也?”姐曰:“蟋蟀有四翅,振翅发声,非以口鸣也。”

这样的小古文,内容来源于生活,有情趣,有对话,意思呢?一读就明白。你说,你喜欢不喜欢?

说到这儿,大家明白了吧。我所说的小古文,就是这样的“古”文啊。

是啊,在启蒙阶段,我们呈现给学生的小古文,不就应该这样短小,有趣,读起来顺口吗?

话再说回来,即使看起来长一点的小古文,看看文章的语言结构,你就会哑然失笑,因为看起来很长,但是像《诗经》里的歌谣一样,是一唱三叹式的,读好了第一部分,其他的语句自然就会读了。不信,你来看《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的第90篇,我们重新编排一下段落,你看: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如果我们把文中第四段中扁鹊说的话重新排列一下的话,你就会发现句式是多么整齐了:

在腠理,汤熨(wèi)之所及也;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这样一编排,长文也变短了。短了,学生就不惧不怕了。

所以,一切都从短小入手。

从“小”入手,一切都很容易。

二、扫除障碍

1、字音问题

A、领读

让学生来读,在读中会遇到哪些障碍呢?

首先,是音,字音的问题吧。

那么,想想一年级的学生,是怎样读课文的呢?借助汉语拼音。

想想幼儿园的孩子,是如何唱歌谣的呢?教师口耳相传。

想想孩子是如何学说话的呢?父母不厌其烦一遍遍熏陶浸染。

这么一问一想,你也许恍然大悟了。

低年级的孩子,不就像搀扶着孩子学走路一样,不就像教孩子学说话一样,你一句,孩子一句地带着他们读吗?

所以,学前班的孩子可以“听”读。

而学会了用拼音来拼读的一、二年级的学生呢?在你领读几遍之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由读了。

所以,哪果我们读小古文,是从低段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起,那就要通过教师的领读、让学生在听读与跟读基础上来朗读小古文。

父母教孩子学说话时,学唱歌谣时,是不厌其烦的。同样,我们在教低年级的孩子读小古文的时候,也要这样不厌其烦。

这样,通过领读,就扫除了读的障碍。

所以,《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中的前30篇文章是全文注音的。就是想让学生在教师领读之后,能尝试着自己借助拼音来读课文。

B、标注

接下来,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读小古文时候,我们该如何解决生字字音,甚至通假字、多音字的字音问题呢?

我的做法是,字音问题,我一手来操办。我在教孩子读小古文的时候,大多不让他们动手查字典,注音的问题,我基本上提前做在前头。我会预先板书在黑板上,如果是以PPT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那我就提前在生字的后面注上音。这样,学生每次接触到的小古文,没有字音的障碍,没有字音的障碍,读起来就顺畅些,学生会觉得不麻烦。

为什么要这样一手代办呢?

你想想看,如果给学生一篇小古文,里面有生字,他查字音就要查半天,他的心里烦不烦呢?还没有开始读,心就烦了,就厌了,那何谈接下来的读呢!

所以,扫清字音之障碍,我之责任也。

除了生字要注音,还有哪些字也要注上音呢?

通假字,多音字,学生易误读的字,只要在这一篇当中有可能造成学生朗读障碍的字一律注上拼音。

这些字,怎么来确定呢?如果,你是一位对教材相当熟的老师,那么所教年级段学生的识字情况你是了解的。自然你就可以来确定需要注音的是哪些字。如果你对教材不熟悉,那你可以先找一两个同学来读读,哪些会读,哪些不认得,一读就知道啦。

拼音怎么标注,就标在那个字的后面,读起来一目了然。比如第五册《蜂》这一课,我就如下注音:

春夏时,庭花盛开,群蜂往来枝间,状忙甚shèn。须臾yú,飞集花心,敛liǎn翼缩足,吸取甜汁,归以酿niàng蜜。蜜成,满蜂房,储chǔ为冬令之粮。故霜雪既降,百花皆jiē残,群蜂安居房中,无缺食之患huàn。

另外你看,《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中的这些语句,不注音,学生怎么知道读什么呢?所以,需要教师提前标注。

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gōng挥洒。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叶公见之,弃而还xuán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g采。

其弟子曰:“夫f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fú唯嗜鱼,故不受也。

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2、关于断句

学断句,断而能读,读明其义

何谓“读”(dòu),读,是指古文中一句中间念起来要稍稍停顿的地方;何谓“句读”,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

古文的句式与现代文不同,要想读好小古文,在字音能读正确的基础上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学会正确停顿。会停顿了,句子就能读顺了,能读顺了,意思也就明白了。

断句,主要要从语意上来把握,也可以从语速,换气的角度上来修正,还可以从译文的角度来推敲。

例:

第1课本末始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