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之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心得之一

一,凡小而是非毁誉,大而用舍行藏,极而死生祸福,皆无足以动其中矣.

二,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注:为已,欲得之于已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

又注:古之学者为已,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已.

三,君子凡有所为,都只循着天理而行,故其心志清明,义理昭著,所知者日以精深,所行者日以纯熟,渐至于为圣为贤;

小人凡有所为,都是一团私欲,故其志气昏昧,物欲牵引,良心则日以丧失,邪行则日以恣肆,渐至于为愚为不肖,而与禽兽不远.

四,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会有一个理由,正当的事情也好,不正当的事情也罢,背后总有一个理由与之对应.

五,血气,形之所待以生者,血阴而气阳也.

随时知戒,以理胜之,则不为血气所使也.

盖人之嗜欲,每随血气以为盛衰,惟能以义理养其心,则志气为主,而血气每听命焉,故孔子随时而设戒如此.

六:三字真经:

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君子三戒:少时戒色,壮时戒斗,老时戒得;

君子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君子三道:仁者无忧,知者无惑,勇者不惧.

七,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强调统治者的行为要顺应自然和人性,不强作干预,让下属和老百姓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相安无事。

最好的政策应是:“清静无为”,不要好大喜功,劳民伤财,搞得民众怨声载道,无所适从。我们处理事情的时候应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该放弃则放弃,该坚守就坚持到底,做到有的放矢。

人生苦短,但是却要面对很多的挑战和挫折。我们应该明白自已需要的是什么,明白自已身上的优势和缺点,按照事情的发展规律办事,虽然看似“无为“,而实际上却“大有所为”。八,理当死而求生,则于其心有不安矣,是害其心之德也。当死而死,则心安而德全矣。理得则心安。

九,盖有治则有乱,世之治也,以礼乐法度维持之而不足,其乱也,以声色佞幸败坏之而有余。是以尧舜犹畏孔壬,成汤不迩声色,诚所以绝祸本而塞乱源也。《书经》上说:不役耳目,百度维贞。

十,盖三代之制,皆因时损益。

十一,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天下之事变无常,而夫人之思虑贵审。故智者能销患于未萌,弭祸于未形者,惟其有远虑也。十二,须见而好,好而乐,如好好色一般,方是心诚好德。

十三,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常人之情,恕已则昏,责人则明,此怨之所由生也。

诚能厚于责已,而薄于责人;

如道有未尽,只就自家身上点检(初不强其所未能);,而于人则每存恕心,

如行有不得,只就自身上反求(初不责其所不及),而于人则曲为包容,;

夫责已厚,则其身益修;

责人薄,则于人无忤。

十四,孔子说:”君子学以为已,固无意于求名,然人德有诸已,则名誉自彰,是名所以表其

实者也。若从少到老,至于世的时候,而其声名终不见称于人,则其无一善之实可知。这等的人,虚过了一生,与草木同腐焉耳,岂非君子之所恶者哉?‘然则君子之所恶,非恶其无名也,恶其无实也。

十五,孔子说:“君子小人,人品不同,用心自异。君子以为已为心,故凡事皆反求诸已,如爱人不亲,则反求其仁,礼人不答,则反求其敬。即其省身之念,只恐阙失在已,而点检不容不详,何尝过望于人乎?小人则专以为人为心,故凡事惟责备于人,已不仁而责人之我亲,已无礼而责人之我敬,即其尤人之念,只见得阙失在人,而所求不遂不止,何尝内省诸已乎?’夫求诸已者,已无所失,而其德自足以感人,求诸人者,人未必从,而其弊徒足以丧已.观于君子小人之分,而立心可不慎哉?

十六,静言是惩,迩言必察.

十七,要之公道在人,以之命德讨罪,褒善贬恶者,都是此理.使在上者持此以操赏罚之权,则天下以劝以惩;而公道大行;

在下者持此以定是非之论,则天下以荣以辱,而公道大明,尚何古道之不可复哉?”

十八,盖天下有众论,有公论,众论未必出于公,公论未必尽出于众,能于此而加察焉,则朋党比周之人,不得以眩吾之明,而孤立无与之士,成得见知于上矣,此用人者所当知.

十九,夫求者未必得,而得者不必求.是以君子之心,惟忧不得乎道,无以成性而成身,不忧无禄而贫,而欲假此以求禄而致富也.

二十,智及之,仁守之;

二十一,欲鉴别人才者,必先有穷理正心之功焉.

二十二,人非可得而欲,是可欲而得矣且欲而不贪.

二十三,执政者必须持正守平,坚持法则,并且赏罚分明,做到政而不愠,刑而不怒,罚而不怨,树德不树怨.

二十四,今之成人者何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成人矣.

二十五,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事适其可,则人不厌,而不觉其有是矣.是以称之或过,而以为不言,不笑,不取也.然此言也,非礼义充溢于中,得时措之宜者不能.

二十六,利泽及人,则有仁之功矣.

二十七,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然非有居敬穷理之功,讲学亲贤之助,则此心虚灵之体,未免为物所蔽.欲以坐照天下,亦未易能也.此又事心者所当知.

二十八,事得其序便是礼,物得其和便是乐.善人为政,虽未必德业全备,礼乐修明,只以其一念醇厚之心,积之而化便可使刑措不用,但须先后相承,迟以岁月耳.

二十九,劝谏领导或上级,其实是一种高度的智慧,道义不深,信任度不足,修养不好,这些都不具备劝谏的条件.

三十,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也是法理与人情之间的博弈.抛开了人情,不论是讲道德还是讲法律,都不现实也不可能.矫情以沽誉,立异以为高,流俗之所慕,而圣人之所不取也.

三十一,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孔子所言的三类”士”,第一类是勇者,第二类是仁者,第三类是智者.士之勇者,让他出使列国,他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这就不仅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有一定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第一类士综合素质较高,是能够辅助国君安抚四方,治理天下的人.士之仁者,遵守孝道,心怀仁慈,与人为善,这是从道德品质方面来谈的.士之智者,能做到说话算数,做事认真负责,但是被孔子认为是士的最低等级,因为在孔子看来,言必信,行必果,只是个人的修养而已;相对于匡扶社稷,治理天下来说,还只是小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