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痛经诊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诊疗方
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痛经
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
1.中医诊断标准:
(1)病史:有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呈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的特点。
(2)临床表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腹痛多发生在经前1-2天,行经第1天达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
(3)妇科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或/和子宫增大、压痛。
2.西医诊断标准:
(1)子宫内膜异位症
①症状:痛经、不孕。
②妇科及辅助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影像学检查(盆腔超声、盆腔CT及MRI)发现内异症病灶,血清CA125水平轻、中度升高。
③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内异症的通用方法。在腹腔镜下见到大体病理所述典型病灶或对可疑病变进行活组织
检查即可确诊。
(2)子宫腺肌病
①症状:痛经;月经异常(可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出血);
②妇科及辅助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影像学检查(盆腔B 超)、血清CA125等提示。
(二)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三)证候诊断
1.寒凝血瘀证
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②形寒肢冷。
次症:①经色紫黯有块;②月经量少或错后;③经行呕恶;
④经行大便溏泄;⑤带下量多,色白。
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白;脉弦、涩或沉紧。
2.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
次症:①经色黯红有块,或经行不畅;②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③肛门坠胀;④月经先后不定期;⑤经量或多或少。
舌脉:舌质黯红,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涩。
3.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经行小腹坠痛;②腰膝酸软。
次症:①经色淡黯或夹块;②月经量少或错后;③头晕耳鸣;
④夜尿频多;⑤性欲减退。
舌脉:舌质淡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沉涩。
4.湿热瘀阻证
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灼痛;②带下量多,色黄质稠。
次症:①经色暗红或酱红,质稠或夹粘液;②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③口腻或纳呆;④大便溏而不爽或干结;⑤小便色黄或短赤。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主症必备,次症具备2项以上,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证候诊断。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寒凝血瘀证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小茴香、干姜、延胡索、五灵脂、没药、川芎、当归、生蒲黄、官桂、赤芍、乌药、巴戟天。
中成药:少腹逐瘀颗粒、桂枝茯苓胶囊、艾附暖宫丸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枳壳、乌药、香附、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牡丹皮、延胡索、五灵脂、甘草。
中成药:消症胶囊(我科室协定方)丹莪妇康煎膏、散结镇痛胶囊等。
3.肾虚血瘀证
治法:补肾益气,化瘀止痛。
方药:仙灵化瘀汤(经验方)加减。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首乌、牛膝、丹参、赤芍、黄芪、党参、莪术、川楝子、延胡索。
4.湿热瘀阻证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减。生地黄、黄连、牡丹皮、当归、川芎、红花、桃仁、莪术、延胡索、香附、白芍、败酱草、薏苡仁。
(二)针灸治疗
1.体针:根据病情,辨证选取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隐白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手法进行治疗。经前或经行期治疗。或选用火针疗法
2.耳针:根据病情,辨证选取耳穴子宫、卵巢、交感、内分泌、神门、肝、肾、庭中。毫针捻转中强刺激,或在上述穴位埋豆。经前或经行期治疗。
3.灸法:根据病情,可选用热敏灸、雷火灸、温盒灸、中国灸等疗法。
(三)外治法
1.中药保留灌肠
方药:红藤、公英、丹参、连翘、地丁、茯苓、延胡索、败酱草、土茯苓。根据病情,适当加减。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经期停用。
2.中药外敷
选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研末,如热敷散,进行穴位贴敷等疗法。
3.物理治疗:微波、热磁、普林等.
(四)手术治疗
1.手术方式:全或次全子宫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3.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4.术后可加服丹参预防血栓形成;
5.陈皮排气汤,理气运湿,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拟方如下:
陈皮12 神曲15 莱菔子15 川朴12
枳壳12 甘草6
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方中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为君药,厚朴、枳壳消痞除满,为君药为臣药,炒莱菔子、神曲健脾消食为佐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6.中药防粘连汤、或小承气汤口服,理气运湿,通腑和胃,行气活血,防止粘连,拟方如下:
防粘连汤:
黄芪15 党参15 白术15 茯苓15
陈皮12 神曲15 莱菔子15 川朴12
方中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为君药,厚朴、枳壳消痞除满,为君药为臣药,炒莱菔子、神曲健脾消食为佐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日一剂,水煎两次,取汁300ml早晚分服。
小承气汤:
麦冬15 当归15 白术15 茯苓15
生麦芽12 玄参15 莱菔子15 厚朴12
枳实12 制大黄8
日一剂,水煎两次,取汁300ml早晚分服。
方中当归、麦冬、玄参益气生津为君药,茯苓、白术、生麦芽健脾益气以滋生血之源,制大黄、炒莱菔子、厚朴、枳壳实通腑导滞为臣药。
7.如术后痛经症状复发或无明显改善,可给予中医、药治疗,如体针、耳针、灸法,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外敷等。方剂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