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县壮族历史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川县壮族历史概况

前言

壮族,是我们伟大的,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是我国55个小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据一九五八年第次人口普查,全国有壮族13378162人,其中广西就有1233万多人,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9%以上。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为真正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党和国家不仅确认壮族是一个少数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并且享受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于1958年建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我的灵川,虽然不似挂南,挂西南那样,是壮族同包聚居的地区。但是,也同样居住有壮族同胞。据19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共有壮族同胞人,其中男性人,女性人。是当时灵川县人口的 %,是灵川县第大少数民族,现初步统计为户,人,比19 年增加了人。主要分布在兰田瑶族乡和青狮镇的公平管理区。其姓氏为韦、陈、梁三姓,以韦姓居多。

长期以来,壮族同胞在灵川这块宝地上,与汉族、回族等其他民族一道,在建设灵川和发展灵川政治、经济、文化当中,充分发挥了本民固有的聪明才智和勤实而又朴实的精神,洒下了辛勤了汗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将居住在我的灵川境内的壮族来源,人口,分布情况,历史,迁徙以及经济状况,生活习俗、信仰和文化教育,文化生源等等撰述如下:

一、壮族的人口的分布及其来源

据广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出版:张声震主编的《壮族通史》上第一篇第四章:“壮族渊源及其毗邻族群的关系”一文中说到,壮族的来源,一种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从山东白马街(县)迁来广西的,即1052年,宋朝名将枢密副使狄青统率大批官兵到广西镇压侬智高,战事平息后狄青部下留居广西,子孙繁衍至今。二是他们的祖先因世道混乱,从原籍江西硃矶巷迁移到广西谋生,人口日滋。还有一种说法是见诸历史记载:“南丹溪洞之人呼为僮。其始未尝至省,元至元间(1280-1294)、莫国旗南国纳土自是僮人方入省地。”另一说是:“僮性质粗悍,露顶跣足,花文短裙,鸟语夷面,自耕而食,又谓之山人”。出湖南溪洞,

后稍入广西古田等县(县治在今永福县百寿镇)。于是有人把上述两种记载揉合成一种说法,即说壮族是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从湖南迁徙到古田的。

该文还说明,上述之传说,只是以点代面之说,并不全面,上述仅在唐代,壮族中的先民,所谓“西原蛮”黄乾曜、黄少卿等人于公元757年,即唐肃字至德年间,在当时广西的西原(今属大新县训辖)洞曾发动100多山同,共20多万人起义,先后攻克桂州18州,威震岭南。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农智高南受交趾(今越南)侵害,北欲归南宋遭拒,从而起兵反宋,其部属众达数万人,居住在左右江一带,后来驰聘西广及云南农民的后裔是今天壮族的一个组成部分。狄青统领的部属,在战事平息之后班师而起,留居广西很少,且是男性,他们的配偶必是当地土著,而侬智文的后裔今均操壮语。即使是有少数狄青的士卒留下,经过历史的发展,他们也早已融入壮族之中。况且,元代以前即已经有壮族生息在广西、云南等地,壮族在宋以前称俚、僚,宋以后,俚、僚亦有称,但已有新的变化。有称“布土”或“土人”,由“撞”发展的“俚”,还有侬、俍、沙等称呼。明、清时期僮这一称呼已遍及全广西。以上是僮族之名的来历。

在灵川的公平、兰田等地民向曾流传有土著壮人之说。今青狮潭镇公平管理区原松柏大队有一名叫“土壮村”的,该村位于龙珠山前,徐舒北河(又名流峰江)北边,据当地有关人士说及,这里曾经居住过土著壮人,故名“土壮村”。后来汉族人到此方将土著壮人赶走了,至今不知去向,代之居住在此的是汉族文姓,江西祖籍,先到三街镇上枝子铺村居住,后族繁人多,分枝迁徙到该村,沿用土壮村名。现在,已经有代,人约年时间。一九五八年修青狮潭水库,该村属水淹地区,已搬到另建新村。据传说,当时在公平同时还居住土著瑶族人和苗族人。后来因土著汉人入居斯地,土著壮人、瑶人和苗人不堪统治阶级和地方劣坤的歧视,均迁他乡,而现在居住在兰田公平等地壮族同胞,他们的始祖则多数又是来自当年的广西庆远府南丹州思恩县。

人口分布情况,见附表

从上述统计表可见,我们灵川的壮族,主要是分布在青狮潭镇的公平、九屋、兰田瑶族乡,潮田乡以及潭下、灵川镇和定江等乡镇。其中公平有13个村人,九屋6个村人,兰田14个村人,潮田5个村人,灵川镇两个村人,潮田5个村人,灵川镇

两个村人,定江镇1个村人,镇下乡个村人,以上共计个村人,居住不足50人的村和居民点来计算在内。

(一)韦姓壮族之基本情况

韩改韦姓之经过及韦姓之源流

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古代男子称称,女人称姓。旧社会中氏表示贵贱之身份,或以官为氏,或以封邑。贱在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分。所以,氏同姓不同在,婚姻不逼,姓同氏不同考,婚姻不可逼。姓是表明家族系统的称号,古代社会从母姓,故从女、从生。我们灵川的壮族,据目前发现,主要姓氏有韦姓、陈姓和梁姓、莫姓、覃姓等五个姓,以韦姓为多数。

韦姓。韦姓是中国的大姓之一,全国的5630多个姓中,韦姓排在第110位,百家姓中列为第50位。但据韦姓后裔介绍及其有关资料记载,韦姓乃为韩姓所改,系原西汉官封齐王后改楚王,降为淮阳侯,汉高祖之皇后吕雉所谋杀之韩信的后裔。

韩姓之由来,据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林宝所撰的《元和姓簒》和台湾韦卓民编撰的《韦氏源流及世学考——韦氏宗谱初稿》以及《柳州府志》和韦姓的谱书中载及,韩姓源自黄帝,黄帝生昌意、玄嚣、苗龙、昌意生颛顼安、韩流、悃。流食邑韩,以邑为姓,故称韩流。西周有韩武子,系流之后裔,因功授邑至三韩献子即韩厥执番政,厥传至康子(虎),虎传是侯,始称诸候,虔九传至宣王,始称为王,传至安王而国入秦,景侯后裔韩惠绪承祖籍河南安阳,后荐为东鲁总管,始妣吕氏,河南相州人,生忠仁、忠义、忠德。绪公告老还乡,归宿山东青州,与长子坚守家业。生二子,长子天汉(又名臣颜,或日彦),次子天际(不详),其韩姓祖宗支图中多称“连颜”。因此,以“连颜”为真名。后迁淮阳,祖妣吕氏,生二子,长韩信,次韩柳。

韩信生于公元前229年,出身贫寒,相传其家时曾受“胯下之辱”。赖有漂母接济,但其修身养善,练就一身本事,武艺高强,时值秦亡之时,楚汉相争,韩信初属项羽,不为所用,继归刘邦,赖有刘邦之丞相肖何识其才能,经多方推荐,正如至今在民间尚流传有之“肖何月下追韩信”,故方有刘拜其为大将。楚汉相争,刘邦采用其策略一举攻占关中。刘邦在荣阳、成臬问与项羽相恃时,韩信率军抄袭项羽后路,破赵取齐,占据黄何下游之地,刘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