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的苦与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庄子的苦与乐

作为一位战国时期著名的襟怀宽广,思想深刻的思想家,庄子同时也是一个孤独超然的独行者。他以冷峻和超越的审美目光透视了人生的历程,其追求的人生是自由的人生,也是

审美的人生。有关苦于与乐的问题,纵然不是庄子思想中中心关切的精神自由问题,但是追求自由,摆脱心灵束缚的过程中必然将涉及到快乐与否的问题,故本文尝试以苦乐观作为切入点,对庄子的思想稍加探寻。

逍遥之乐

《庄子》开篇即鲲鹏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在这里,庄子将心灵的无拘无束化为大鹏的逍遥之游,这样的,《庄子》全篇中,有多处借用到了”游”这一概念来表达精神的自由活动,诸如”游无穷者”“乘物以游心”“游心乎德之和”“游乎天地之一气”“游心于淡”“游无何有之乡”“游心于无穷”“游心于物之初”“心有天游”等屡屡可见。这种文学的夸张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逍遥游的境界之高远、超越、宏大,是一种人世间不可能有的精神享受。

庄子并不是希望在现实世界中追求到这种绝对的自由逍遥,因为庄子清晰的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是永远不能做到”无所恃”而终究要”役于物”的,就连大鹏的扶摇而上,也要借助于”有若垂天之云”的巨翼。所以这种逍遥之乐,是这是一种精神的自我满足,是一种非常识、非世俗的怡悦之乐,超脱现实”我”之有限性达到精神之无限的境界。所以这种境界的愉悦自然是世人难以理解更无法达到的,这也就引出了即将在下文所说的现实之苦。

现实之苦

庄子认为,人们总是在在现实生活中精神受拘束和奴役,没有真正的自由。这是人类的有限性的体现。人们自以为在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实际上,愿望的实现是不能完全由自

己决定的。所以庄子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 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人们无法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人,无

法控制自己行为的后果。进一步说,人来到世界上,”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这里”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是庄子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观察。人们劳碌终生,却永远不能知道自己的追求能否结果,命运又将走向何处。对于庄子来说,不能实现自己行动的后果,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也就是没有个人自由,这才是真正的苦,真正的哀。这样的现实之苦,是人类全体的痛苦而非个体的痛苦,个别人、少数人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是尽人皆知的。庄子的深刻之处在于指出所有人都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愿望。很多人自以为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而对实际结果却并不知情、不能掌握、甚至事与愿违。庄子一方面不相信人是神的意志操控的结果,另一方面也看到没有个人绝对的意志自由。这才是道家思想的深刻与沉重之处。

关于人世间有没有真正的快乐,《庄子.至乐篇》有一段专门的讨论。作者首先提问:”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接着,庄子重点分析了富、贵、寿、善是否可以作为乐的标准或对象。然而结果却是否定的,富者往往忙于追求财富而难以享受,贵者时常因为有更多焦虑而不安;人生多苦难,长寿似乎亦难以言乐,而拥有美名往往要求自我牺牲。每一种让人羡慕的价值与追求都有其负面影响。也就是说没有纯粹之乐,乐与苦总是形影相随。人世间其实是没有什么值得无保留地追求的,也就是没有所谓”至乐”。

庄子看到人生活在人际关系的社会网络之中无法逃脱,无法摆脱特定的不幸地位和尴尬处境,无法真正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命运,无法摆脱苦乐形影相随的困境。这是个人及人类的有限性所决定的,是人生之苦的最根本的原因。

超越苦乐

如上文所说,庄子深刻的指出了现实之苦是难以逃避的,庄子更进一步指出了一条超越苦与乐的道路,将痛苦化为快乐。如何将痛苦化为一种乐呢? 庄子相信,我们无法改变个人肉体的不幸、社会的困难,但是我们可以转化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种超越的精神境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忘却现实之苦,更可以让我们享受到精神之愉悦。心灵的宁静是化苦为乐的转折点。所谓”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所谓”哀乐不能入”都是追求心灵的宁静5《德充符》说: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

身。”“无情”是摆脱人世是非困扰的关键。关于”无情”,庄子与惠施有一段对话。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这里庄子和惠施所说的” 情”意思不同。惠施所说之” 情”是” 实情,所以问,既然叫做人,怎么能没有人的实情? 但庄子所说的是感情之情。所以庄子回答说:”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无情的实际意思是” 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即免除痛苦的感受,同时达到心灵平和,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有进一步的精神愉快的享受。

总的来说,对待苦乐,庄子的态度绝不是逃避苦乐,也不是麻木的忍受痛苦,而是真正的正视痛苦,以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痛苦本身,从而欣然接受痛苦,转化痛苦,也就是承认自身有限性,但并不放弃追求精神境界的无限性。总而言之在庄子的思想中,我们看到,我们还可以有一种超越的、精神的、个体的自我满足和怡悦的体验。这种精神的怡悦并非奠基于感官的快乐, 也不受制于外界的物质条件,它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态度、方法和追求, 因此是每个人都可以尝试逐步接近或实现的, 而一旦进入这个过程, 人们就会发现这个过程是无限的, 可以无限提高、提升, 也可以不断享受永远提高的乐趣和情趣。

参考资料

1.《庄子平等_自由观发微》_马作武

2.《庄子幸福观的现代启示》杨倩

3.《庄子之苦乐观及其现代启示》刘笑敢

4.《庄子逍遥人生观的现代启示》陈元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