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现状和治理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现状和治理的思考

——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

达文瑞

(西北师范大学地环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甘肃省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造成了耕地减少、水旱灾害频发和社会贫困等问题, 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省的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我省水土流失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人为原因,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紧对我国水土流失的治理。而处于甘肃河西走廊的武威市,近年来水土流失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尤其是凉州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较大,达到64.3%,主要以水蚀和风蚀为主。为了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继续蔓延的趋势,必须提高对水土流失治理的认识,依法高效的防治水土流失,加强预防和监督职能的发挥,改进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思路,按区域生态工程类型进行分工,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加强水土保持的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治理水平。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恢复水土流失区域生态环境和保护耕地的目的。

【关键词】:水土流失现状治理

1.武威市凉州区自然地理状况

凉州区位于东经101°59′~103°23′,北纬37°23′~38°12′,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武威市中部。东面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邻肃南裕固自治县,南连天祝藏族自治县和古浪县,北与永昌县和民勤县相接。区内土地总面积5081km2(5.08×105 hm2),东西长约122km,南北宽约90km。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5hm2,比全省人均量(1.74hm2)少1.24hm2,比全国人均量(0.73hm2)少0.23hm2,是全省和西北干旱地区人均土地占有量最少的地区之一。全区耕地面积1.28×105hm2(包括林草地1.5×104hm2),人均耕地0.12hm2,比全省人均(0.13hm2)少6×10-3hm2。农用地2.15×10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2.9%;未利用地2.6×10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2.3%。

区内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地貌类型分祁连山山地、走廊平原绿洲和腾格里沙漠三种,海拔1440-3263m,在大地构造上位于祁连褶皱系中的走廊过渡带。西南部是祁

连山东段冷龙岭的前沿地带,为走廊带的毛藏古凸起和莲花山凸起,山势降为中山、低山、丘陵和盆地,主要山峰冬青顶、莲花山、天梯山、第五山,海拔2000-3200m;东北部是河西走廊平原地东段,为走廊带的凹陷,呈西北—东南向延伸,按其成因和形态可分为冲积平原,冲积细土平原,海拔1500-2000m;东部是腾格里沙漠,海拔1500m以下。

全区属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具有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年平均降水量100mm,年蒸发量2020mm,主要风向为西北风,静风率26%,年平均温度7.7℃,无霜期150d左右,日照时数2873.4h,属太阳辐射量高值区,昼夜温差平均7.9℃。丰富的光热资源和较大的昼夜温差,适宜各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积累养份,并为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大风、沙尘暴、霜冻、暴雨等。

2.本区目前水土流失的现状

根据凉州区的地形地貌,水土流失主要形式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凉州区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132.34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4.3%,其中:风蚀面积1949.26 km2,占流失面积的62.2%,水蚀面积1183.08 km2,占流失面积的37.8%。山区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东部和北部沙漠沿线主要以风蚀为主。水蚀主要由于全区降水较少且年内分布不均匀,降雨强度与水土流失危害成正比,在发生强降雨和持续降雨的情况下,西部和南部的山区河流很容易形成洪水,使得各种水土流失典型地貌发育强烈,常常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危害。如果冬季和春季降雪比较丰富,在山的阴坡和洼地就容易形成积雪和冻土层,等到春季土壤表层消融,由于水分不能顺利下渗,在坡地和耕地形成侵蚀性的纹沟水流。经过长时间的水流冲蚀和其他作用力的影响,原来的坡耕地容易形成高低起伏、支离破碎的缓坡。同时也使得土壤结构疏松,极易随外力流失,进而使其保水保肥能力严重下降,造成地力衰退、土地经济价值逐步丧失的严重后果。最近几年由于兰州西至武威南增建二线,而该工程所经过的地段为水土保持重点保护区和防治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很多不合理的开工建设项目,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因此做好本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刻不容缓。

3.凉州区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3.1. 自然因素

3.1.1 土壤条件

武威市凉州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土壤都是极易被冲刷的土壤类型。大多为粉沙质土壤,土体疏松,易被水分散,抗冲刷能力极弱;张义山区的土地裸露区主要由于冻融作用使土体疏松,一遇暴雨,极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而东部和北部地区主要受降水限制、风力影响,易形成荒漠化且风蚀和水蚀都比较严重。

3.1.2 降雨强度

由于本区处于西北内陆区,降雨年际变化大,且季节分配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160mm。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雨季降水多,强度大,易于形成暴雨,这为水土流失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3.1.3 地形地貌

武威市凉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地形地貌条件比较差。据测试表明:大于35°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模数为每年1.4~2.6t/km2,是30~35°水土流失模数的2.9倍,25~30°的4倍,25°以下的7.5倍。可见,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加剧。在西部和南部的山区,地形破碎,沟深坡陡,缓平地只占土地面积的1/5。这些特殊的地形地貌为水土流失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3.2 人为因素

3.2.1 植被破坏

在正常条件下,植被如果不受到外力的破坏,一般多生长茂密,植被覆盖率也可以很高,即使在50~60°以上的极陡坡地和抗冲刷能力很弱的土壤上,在暴雨时也很少形成强水土流失。一般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模数相当于林地的10倍,相当于荒山和其他用地类型的3~6倍。植被覆盖率低,则径流系数就大,水土流失就强。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目前本区的森林覆盖率仅达9.1%,水土流失蔓延势头依然猛烈。

3.2.2 过度放牧

草场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植被,但由于过度放牧,导致了草场资源的严重退化,由此也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而凉州区放牧时节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农田收获完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