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教案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肥料教案单元三土壤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导课:土壤耕性是指土壤在耕作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它是土壤物理性质和物理机械性质的综合反映。土壤耕性极易人为调控,所以是研究土壤肥力、培肥土壤首先应探索的土壤基本物理性质。

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

【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5分钟)板书:土壤物理机械性与耕性;土壤保性与供肥性

引导语: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土壤孔性、结构性、土壤物理机械性与耕性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土壤保性与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及缓冲性【步骤二】引入,讲授(时间:70分钟)

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分类、利用、培肥改良、合理施肥——科学依据

第一节土壤物理机械性与耕性

一、土壤耕性的内容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耕作的难易程度

良好的土壤耕性要求耕作时,阻力要尽可能地小,以使节约劳力和能源。

(二)耕作质量的好坏

良好的土壤耕性要求耕作后土质要疏松,以有利于根系的穿插、保温、保墒、通气和养分转化。

(三)宜耕期的长短

良好的土壤耕性耕作要求土壤的宜耕期尽可能地长。

二、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是土壤动力学性质的统称,它主要包括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膨胀性以及其它受外力作用后而变形的性质。

(一)粘结性和粘着性

1、粘结性

粘结性指土粒与土粒之间相互吸引而粘结在一起的性质。是耕作时产生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2、粘着性

粘着性指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着于外物表面的性质。土壤粘着性是由土粒——水——外物,相互之间的分子引力引起的,这种性质会使土壤在耕作时粘着农具,增加摩擦阻力,造成耕作困难。

3、影响粘结性和粘着性因素:

(1)土壤质地

(2)土壤含水量

(3)土壤结构

(4)土壤腐殖质含量

(5)粘土矿物的类型

(6)土壤代换性阳离子的组成

(二)可塑性

1、定义

可塑性指土壤在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作用任意塑造成各种形状,外力消失和土壤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变形的性能。

2、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

(1)土壤含水量;(2)土壤质地;(3)粘土矿物的类型和代换性阳离子的种类;(4)有机质含量

(三)土壤胀缩性

1、定义

土壤吸水后膨胀,干燥后收缩的性质称为土壤的胀缩性。土壤胀缩性越强,对生产越不利,当土壤膨胀时,会对周围土壤产生强大的压力,可能会对植物根系产生机械损伤,土壤干燥收缩时,可能会拉断植物根系。

2、影响土壤胀缩性的因素

(1)土壤胶体;(2)粘土矿物的类型;(3)代换性阳离子的种类。

三、合理耕作

耕作时,选择土壤粘结性最小,粘着性尚为出现时进行,这样耕作阻力小,耕后土壤质量好。塑性范围内不宜耕作。在适宜的含水量范围内及时耕作为适耕状态。若任务紧迫,不得不在不适宜的含水量条件下耕作,原则上应宁干勿湿,以免形成大量难打碎的土块等。

选择旱地土壤的宜耕状态:表土细裂,土块外干内湿;取一把土拈紧时可粘结成团,放开自然落地,土团松散;试耕,土块不黏附农具为宜。

四、土壤耕性改良

土壤耕性主要取决于土壤物理机械性,而土壤物理机械性决定于土壤质地、含水量、结构等,不改良耕性应从调节土壤质地和控制水分着手。

1、增施有机肥;

2、掺砂或粘土改良质地;

3、促进团粒结构形成;

4、掌握宜耕含水量及宜耕时期。

第二节土壤保肥性和供肥性与植物生长

一、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

土壤的保肥性是指土壤吸持和保存植物养分的能力。土壤保肥能力的大小受土壤的对植物养分的多种作用:分子吸附作用、化学固定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其中离子交换作用是影响土壤保肥性能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保肥性(nutrient preserving capability)

土壤吸持和保存植物养分的能力。它来自土壤对植物养分的多种作用:①物理吸收(分子吸附作用),即将分子态养分吸附在土壤腔粒表面.而不改变其物质结构。这种作用既能保存养分不被淋失,又可使其在土壤溶液中呈现一定的浓度梯度,有利于作物选择适宜浓度摄取和吸收。②化学吸收(化学固定作用),即土壤物质与养分离子起化学反应.生成溶解度很低的化合物保存于土壤中。③物理化学吸收(离子交换作用),即土壤胶体的表砸电荷能吸

附带相反电荷的养分离子,而这些被吸附的离子又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土壤溶液中带同号电荷的离子相交换,并达到动态平衡。这种作用是土壤保肥性中最重要的一种机制。由于土壤粘粒的表面电荷是以负电荷为主.因此在衡量土壤保肥性的强弱时.常用阳离子交换量(cmol(+)/kg土)作为指标。生物固持(即土壤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吸收养分。组成有机体.使无机态养分转化为有机态)和钾、铵固定(即2:1型粘土矿物晶层问的K+和NH4+陷入硅层晶穴,从交换态转变为非交换态)也是土壤保肥性的重要作用机制。增施有机肥料、适宜耕作和客士等.是增强土壤保肥性的有效措施。

供肥性(nutrient supplying capability)

土壤向植物提供养分的能力。它同土壤养分的强度因素(I)和容量因素(Q)关系密切,前者是指土壤溶液中的养分谁度;后者是指土壤液相及固相中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养分的总量,或指将有效养分补充给土壤溶液的能力。供肥过程还决定于土壤养分向根系表面的移动方式,主要有:①质流,当植物因叶面蒸瞎而大量失水时,根系不断吸水,在其四周形成水分亏缺区,并与周围土壤一之间产生水分梯度(水位差),从而使水分源源不断地向根域移动。与此同时,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随之移向根表并进人植物体。②扩散,紧邻根表土壤中的养分因被根系吸收,其浓度较根域外十壤的低得多.从而形成浓度梯度(浓度差),引起养分向根表扩散。植物生长愈繁茂,根系愈密集,则吸收养分速度愈快,形成的浓度梯度愈大,养分向根表移动的数量和速度也愈大。③截获,当根系在土壤中伸展,根毛接触到养分离子时能将其直接吸收,一是通过根应吸附的H+离子同土壤溶液中的或腔体表面的养分离子交换;另一是通过根表吸附的离子(通常是H+离子)同胶体表面的养分离子接触空换。根据植物对各种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一般可把土壤养分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速效养分,又称有效养分;另一类是缓效养分。把缓效养分转化为速效养分是土壤供肥性能的表现,相反,把速效养分转化为贮藏形态的养分就是土壤保肥性能的表现。因此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性是相互矛盾的。但同时,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又是相互统一的。

二、土壤保肥性、供肥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性对植物生长有重要的影响。土壤的保肥性差,施到土壤中的肥料就容易被淋失,造成植物生长后期脱肥,即通常所说的“发小不发老”。对于这种土壤,施肥时应少量多次,防止后期脱肥。土壤的供肥性好是指土壤的供肥速度适中。若供肥太快太猛,也会造成土壤养分因来不及被植物吸收而流失,相反,如果土壤的供肥速度太慢,则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应注意补充速效肥料。因此,一般要求土壤既有较强的保肥能力,又有较强的供肥能力。

第三节土壤胶体及其基本特性

土壤胶体是土壤中最活跃的部分,直接影响土壤发生和发育,土壤的理化性质及保肥、供肥能力。

一、土壤胶体的定义

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最细微的颗粒,胶体颗粒的直径一般在1-100nm之间,实际上土壤中小于1000nm的粘粒都具有胶体的性质,所以直径在1-1000nm之间的土粒都可归属于土壤胶粒的范围。

二、土壤胶体种类

(一)无机胶体

层状铝硅酸盐和铁、铝、硅等的氧化物及水合物

1、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

2、非硅酸盐粘土矿物

(二)有机胶体

主要指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无机胶体相比,易被微生物分解,经常需要通过施用有机肥来补充。

(三)有机无机复合体50%~90%的有机胶体与无机胶体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三、土壤胶体构造

土壤胶体分散系包括胶体微粒(为分散相)和微粒间溶液(为分散介质)两大部分。胶体微粒在构造上可分为胶核、决定电位离子层和补偿离子层(非活性补偿离子层和扩散层)三部分组成。胶体微粒是电中性,胶粒不包括扩散层,所以通常说的胶体带电是指胶粒带电。(一)胶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