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业步行街研究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行街(pedestrian street)就是在城市商业繁华地段设置的不准车辆通行,只许行人步行的通道。是城市道路系统中确定为专供步行者使用,禁止或限制车辆通行的街道。有若干条相邻街道确定为步行街,则构成步行区。确定为步行街的街道一般在市中心商业

确定步行街反映了以人为主体的城市设计思想,旨在保证步行者的交通安全、便利和舒适。统筹考虑城市发展对交通、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要求,使中心商业地区富有个性特色和吸引力。

步行街有两种类型:一是旧城市原有的中心商业街通过交通管理或改造而成的步行街;二是旧城市的新区或新城市的中心区,按人车分流原则设计的步行街。旧城市的中心商业街,往往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就地居住的人口少,流动人口多,交通量大,道路拥挤,车辆交通和步行活动混杂,环境质量下降。把这类街区改为步行街,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步行街的建立有下述三种方式:①进行交通管制,但不改变街道原状。控制进入步行街的车辆,把车辆疏导到附近的道路上去,以扩大步行空间。例如,在规定时间内禁止车辆通行;限制进入步行街的车种,只允许公共交通、救护、消防、工程等车辆进入;只允许少量凭许可证通行车辆(如送货车、当地居民的车辆等)出入或在规定时间内出入。②交通管制和街道改建相结合。凡保留公共交通的商业街,缩小车行道宽度,加大人行道宽度;安排步行者的休息设施;绿化和美化环境。完全禁止车辆交通的街道,则取消车行道,将整个路面作为人行道。③交通管制、街道改建和区域交通网调整相结合。通过交通管制,将一部分或全部车辆转移到其他道路,会引起其他道路的交通问题。所以,完善的步行街规划必须与交通网的调整结合起来。例如建设畅通的环绕步行街的环形干道,以吸引过境的车辆行走;为到达步行街近旁的车辆安排停车场、存车库;步行街所在街区内要有供商店运进货物用的支路和为人流集散而准备的公共交通线路网,以及与外围干道相通的、为安全疏散用的横街和支路。步行街与区域交通网的结合方式有平面的和立体的两种。新区和新城市的中心区,可采取后一种方式:将步行街布置在地面层;地下铁道、干线道路、停车设施等布置在地下层。

步行街在中国城市兴起,已成为一种时尚,以其功能全、环境优美、生活方便,并同时满足人们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旅游观光等多种需要,而成为城市的商业窗口和会客厅,著名的商业步行街已是城市的名片,反映着城市的形象。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都规划建成了规模不同、风采各异的步行街,一般步行街项目都地处城市黄金地段,不仅为投资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购物、娱乐的好去处,步行街的建成将成为我国旅游的一个新亮点。为了创造出步行街的环境艺术个性,把城市“名片”和“客厅”更好地展现给市民和游客,我们从步行街各组成要素的特性和功能出发,考虑当地的历史传统、文化特色,体现对“人”的关怀,实现良好的交通体系,展现丰富的空间形式,塑造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和独特的景观,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从而促进城市步行街商业、文化、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和繁荣,扩大中国城市步行街在国际上的影响。

街道空间设计是商业街成败的关键。商业店铺的集中形成了室外购物、休闲、餐饮等功能空间,这就是商业街的本质——室内商业活动沿店铺的街道空间向室外的延伸。由此决定了其设计的核心就是让空间变得有用而舒适,为商业活动中的人服务。

建筑物的尺度设计是影响人对建筑空间感受的关键要素之一。商业街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一个值得商榷的例子是王府井。改造后的商业街尺度设计就有不合适的地方——近50米宽的步行街几乎成了又一个天安门广场,几幢巨大体量的相同风格建筑使人一览无余。这里展现的是一个为巨人服务的空间尺度.而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

购物空间.同商业街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商业街的尺度应该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对一层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而横向关注范围就在10米至20米之间,至于超过20米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米宽的范围内“之”字前行。相反,国外商业街设计之所以经常被作为样板,与国外商业街的小体量、小尺度的人性化设计分不开。国内的设计容易偏重于气派、豪华、厚重和“店大欺客”的形象、气势,其实商业街设计尺度的把握原则应该是“以人为本”的。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不限定它,就不成其为一个空间。走进一个商业街,就一定要告诉消费者哪里是开始,哪里是结束。在北京珠江国际城商业街设计中,入口一端的一座中西合璧的牌楼作为标志,不但使入口更加醒目和吸引人,也起到屏障的作用.把城市交通与步行空间隔开。小区中心一端以一座高耸的钟塔作为商业街结束同时也标示着小区的中心。两端标志物建立的确立了商业街的空间范围,购物人能随时感知自身在这一空间内的位置,预知未走的路程。当然.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应该是一个合围的,具有向心的、聚合力的“积极空间”,避免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场所.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塑造形成的“积极空间”。因此在商业街的两端需要某种形式的空间标志物和限定物,标志着商业街的起和终,同时也起到把车行交通空间同步行购物空间隔离的目的。这一手法避免了购物者在大市场内常有的混乱与迷失感。

商业街空间的高度方向的限定应遵循以行人为模数的原则,并考虑二次空间的应用。住宅区的商业街经常是同住宅建筑合二为一的,也就是常说的底层商业。顶部住宅,特别是高层建筑因与商业建筑个性不同,与商业街的建筑设计手法不必相同。多层。低层住宅如有可能,在尺度和色彩上适当加以商业特点能提高商业街与住宅的整体性。在首层商业与二层住宅之间用雨罩,骑楼、遮阳等形式将商业空间与居住空间在室外区分开是必要的。既能降低噪音和视觉干扰,也可使上下不同的建筑个性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带。这样的空间划分手段能将建筑主体所形成的外部空间划分成次一级的二次空间,正好适应购物行人的尺度,无论建筑主体有多高,购物的空间都能给人以稳定的舒适感。

个性空间的塑造

建筑个性大多是由色彩、大小、档次、风格、软性材料等来决定的。商业街的个性要求来自于其自身的建造目的——商业活动。就像纪念馆讲究凝重,科技馆讲究新潮一样,商业街讲究多元化的繁华效果,空间与功能要有紧密的配合。我们过去的建筑设计习惯追求单纯的风格,但商业街无须要整体化一的规划设计。设计师应有意识地放弃追求立面手法简单的统一,甚至应刻意创造多种风格的店铺共生的效果。不同风格的建筑单元拼在一起使人联想起小镇风情。即便是采用同样设计的不同单元.也可通过材质、颜色的变化,加强外观差异化。商业街的魅力就在于繁杂多样的立面形态的共生。这也是商业街与大型百货商厦的区别。王府井商业改造的不尽如人意正是由于其倾向于追求大型商厦自身形态的完美而忽视了这一老店、名店街的千姿百态。

从以上这三点来看,商业街仅仅做街道和建筑就不够了。还要充分考虑室外空间的形态:哪里是过渡,哪里该发散的,哪里让人停留,高差如何,动静分区是怎样的等等……换言之,这里设计的重点不在建筑自身的符号,而是营造一个和商业街功能相配套的完美室外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