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研究及案例分析【文献综述】

浙江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研究及案例分析【文献综述】
浙江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研究及案例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浙江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研究及案例分析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研究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不管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来看,都涉及到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并购的相关理论以及并购整合的研究现状,同时还要对并购整合的实践有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认识,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此项研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得对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概况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本文写作的基础,用来确定本人的研究方向和视角,使本文在前人基础上有更深的分析,并做出合理的发展建议。

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并购动因与并购效应的研究、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并购融资与支付方式和并购风险等方面。目前对于并购整合的研究多集中于并购整合完成后的绩效评价,对于整合过程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并购其他理论的研究。从国内外的并购理论的发展来看,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并购整合理论体系,因而无法为企业并购整合实践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导。

1 企业跨国并购理论的研究现状

企业并购发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一直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19世界末至今,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5次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因此国外学者也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关于跨国并购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对我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存在的一定的制约。

1.1企业跨国并购理论的国外研究现状

并购活动的理论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兴起的,最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并购前的规划筹备阶段和并购的谈判阶段。西方国家经历的5次并购浪潮,并购理论的发展主要围绕于解释并购的动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并购后,才转向以实证方法研究并购效应。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并购的动因研究和并购效应研究两方面,两者成为影响并购发展的重要因素。

1.1.1并购动因的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是研究并购问题的基础,经过长期的研究,西方学者提出了许多并购动因理论。Mulle r(1992)将并购的动机归纳为增加市场能力、提

高效率和代理问题导致的并购。目前从代理角度分析企业的并购动机的理论有代理成本理论和管理主义理论。威斯通(1998)作为企业并购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把并购动因理论分为七大类:效率理论、信息与信号、代理问题与管理主义、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市场力量、税收和再分配理论。

由于跨国并购行为面临不同的东道国、行业和目标公司,则跨国并购的动因与一般的企业并购动因存在着较大差别。西方学者对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也是十分丰富的。

Vasxoncellos 和Kish(1998)分析证明了目标公司价值低估是跨国并购的动因之一。大量事实证明,由目标公司的价值低估推动的跨国并购在一定时期一定国家大量存在。但是目标公司价值低估的解释也存在局限性。

企业通过对行业内原有企业的并购,获得其生产能力、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和消除规模、技术壁垒,规避政策限制,实现有效进入。在国际市场上,跨国公司面临更高的产业壁垒与政策壁垒。产业组织理论从产业层次上提出了产业壁垒也对跨国并购产生影响。

钱德勒(1999)提出企业的经济效率不仅取决于转换资源的数量,还取决于

时间和速度。速度经济性对推动跨国并购有重要意义,跨国并购可以迅速获得目标公司的生产能力、销售渠道、研发能力等资源。

可见,从不同的时期,并购的动因也远越来丰富,在众多的并购动因理论中,大多企业的并购是多项动机的结合,而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动机引起。

1.1.2 并购效应的研究

随着并购的不断发展,并购金额的不断增加和目标企业的选择的不断扩大,并购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经济学者从并购动因的研究转向并购效应的研究。

许多研究早已证明,并购增加目标企业股东的财富。Bradley(1988)研究发现目标公司的股东获得了并购中产生的大部分收益;在不成功的并购中,目标企业的股东价值也有不同的提升。但是,大多研究却发现,并购并没有增加并购企业股东的财富。Francesc TrilllaS(2002)对欧洲电信并购市场作了研究,结果显示并购企业的股东很少获利,并购对并购企业的股东价值的平均效应接近于零。Bruner(2002)研究表明,目标公司的股东一般有10%-30%的收益率,收购公司的股东收益率很不确定,且有负的趋向。

并购的目标之一就是降低成本,从而往往伴随着企业的裁员和失业人数的增加。Jensen(1991)认为,经理人通过并购来增大其公司规模和范围,从而得到提升。这种并购出于追求短期利益,并不能创造价值,一般不会带来裁员。Chatterjee(1992)并购企业经理出于降低被并购企业的低效率而裁员。Gibbs

(1993)和Johnson(1996)从代理理论角度来考虑,重组往往伴随并购产生,也会导致裁员。但有些学者认为由并购导致的就业减少只是短期现象,长期来讲,并购对就业的正面影响应大于负面影响。

Barron(1999)研究认为美国在20世纪70到90年代的经济发展的表现得益于当时美国公司进行的全球并购,跨国并购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公司的创新意识。Weston(1999)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美国企业的跨国重组对美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对大型跨国并购的调查中发现,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经过众多学者的多年研究,并购效应可以归纳为股东财富效应、就业效应、产业集聚效应、资源配置效应、经济发展效应等。并购产生的各种效应,成为并购的发展影响因素。

1.2 企业跨国并购理论的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对企业并购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学者对企业并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并购效应、并购策略及政府政策选择、国外并购模式在中国的应用等方面。

1.2.1 并购动因的研究

西方学者关于动因问题,已经做出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并在本国并购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一些符合本国国情的动因理论。

关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廖运风(2006)认为主要包括市场动因、管理动因、技术动因、资源动因;而黄中文认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包括一般动因和特殊动因,一般动因有效率动因、经济动因、其他动因,与我国特殊国情相匹配的特殊待遇包括获取国际先进技术、绕过贸易壁垒,获取区位优势、获取速度的经济、企图获得特殊之处,尤其是资源、政府的推动,政策的支持。

干春晖(2004)主要把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成三块:效率动因、经济动因和其他动因。效率动因包括管理协调效应、营运协调效应和财务协调效应。经济动因是从企业并购的方式对企业绩效产生的主要影响角度来分析的:增强企业市场势力的横向并购、降低交易费用的纵向并购和实现多样化经营的混合并购。另外把管理层利益驱动、投机、目标企业价值低估列入其他动因。

张夕勇(2004)在西方并购动因的研究基础上,还从经营性扩张角度分析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形成规模经济,成为市场的领导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强强联合;实现多元化经营和保持核心竞争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当前市场经济下,影响企业并购的因素还有很多,不管是从哪几方面来划分,影响并购的根本动因是企业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也是并购的原始动力。

1.2.2 并购绩效的研究

国内对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起步较晚,基本上是借鉴国外已有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的。

冯根福和吴林江(2001)分析和检验了1994-1998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从整体上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不同并购类型在并购后不同时期内业绩不相一致;另外,并购前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绩效在短期内呈正相关关系。范从来和袁静(2002)对我国上市公司1995-1999年336次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处于成长性行业的公司进行横向并购绩效较好;处于成熟性行业的公司进行纵向并购绩效较好;处于衰退性行业的公司进行横向并购的绩效最差。张新(2003)采用了事件研究和会计研究法,对1993-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的1216个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并购为目标公司创造了价值,目标公司的股票溢价达到29.05%;对收购公司股东却产生负面影响,收购公司的股票溢价为-16.76%。

另外,秦喜杰、陈洪(2004)提出,要提高企业并购绩效、实现成功并购,必需正确选择目标企业。选择目标企业要经过制定选择标准、进行筛选、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等过程。

目前,国内的学者在并购绩效的研究上,还仅仅处于事件研究上,样本容量小,覆盖的年份比较短,研究的方法比较简单。要想获得更加可靠的研究成果,需运用更新的方法加强并购绩效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跨国并购的相关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并购动因和绩效上,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与西方学者相比还是具有一定的距离,同时国内学者仍缺乏在我国国情下,面对具体的并购情况进行的理论研究。

1.2.3 并购风险及并购趋势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黄中文(2008)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目标企业所处的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目标企业的估价风险、融资风险、外汇风险、反并购风险等。同时面对经济危机下的跨国并购,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在经济危机这个非常态的环境下,除了上述的一些并购风险外,并购企业在政治法律风险、资产评估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信息风险、战略决策失望风险等(李小真,曾晓洋,2009)。

李自杰、李毅、曹保林(2010)基于141起海外并购案例分析认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特征和趋势有并购总额成上升趋势、区位选择更合理、行业分布日趋广泛、并购动机十分明确、战略性海外并购兴。

张夕勇(2004)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作为资源有效配置典型形式的企业并购在中国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五化上:规范化、法制化、证券化、国际化、市场化。

随着不断加剧的国际竞争,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自身的国际化发展,并购的频次、金额、范围等不断扩大,日益成为跨国并购中活跃的主角。

2 并购整合的国内外研究

西方国家对并购整合的研究是从8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后才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因而,国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均非常重视并购后的整合:现有文献主要从重要性、内容、过程等角度对并购的整合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征及动因、并购风险和防范措施、发展对策以及并购后的整合、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1 从重要性角度分析

对于跨国并购这样一项高风险与高利润并存的商业行为,与汹涌的并购浪潮相比,高失败率让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整合在并购中的重要性。

Bruce(1998)明确指出“并购成功与否不是仅依靠被收购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而是更大程度上依赖并购后的整合。”美国著名并购研究专家Lajoux曾列举了世界上十五位知名并购研究专家和研究机构对并购失败原因的研究结果,直接与整合有关的占50%,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因素。

张衡(2003)分析市场潜力被过高估计、协同效应被过高估计、某些关键问题被忽略以及并购后不力的整合是并购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李铭松(2005)认为企业并购行为结束后,能否将并购资源与企业原有的资源有效地整合,决定着企业并购战略的成败。黄速建,令狐谙(2005)对并购失败的大量因素进行了综述,认为企业并购失败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有效的并购整合。黄泰岩(2003)则更直接的指出不会整合就别并购。

上述国内外学者都认识到整合在并购过程中的重要程度,让企业和社会了解到成功的并购并不是完成并购谈判就结束了,并购之后的整合才是成功的关键。对于要实施并购战略的公司来说,培养自身的整合能力是提高企业并购成功率的关键。

2.2 从内容角度分析

P.普里切特(1999)等认为一项并购交易的签订并不代表并购的结束,而只是整合工作的开始;并购整合主要解决人的问题。马克·赛罗沃则从并购后的整合不完善,是许多并购和重组失败的主要原因。避免下面五种普遍错误显得尤为重要:一旦交易达成,高层管理人员未能进一步付出努力推动整合;不能做出艰难而又十分必要的决策;不能解决文化冲突;不能对于整合流程投入必要的专业人才;因缺乏重点而忘记了客户或竞争对手。Schweiger认为并购后整合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三个维度:技术、政治与文化。

郑海航,李海舰(1999)对企业并购后的要素整合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对资产负债要素整合、经营战略要素整合、人力资源要素整合和企业文化要素整合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高洁(2003)企业并购整合的重点在于资源整合、组织整合以及产业整合等方面。

并购后整合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并购的成功,许多学者从人力资源整合和文化整合等方面来进行研究,干春晖(2004)对并购整合管理进行研究,包括整合项目管理模式和并购引擎管理模式,以及列出了整合过程中常见的要点。陈志军(2001)认为并购的成功,并购整合应该实现三方面的适应性:财务适应性、经营适应性和组织适应性, 这三个适应性是并购整合的核心问题, 也是并购管理的重要任务。齐艳秋等(2001)认为,在实施整合的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应注意速度,管理团队和沟通这三方面的问题。

整合的内容,综合上述各家,主要包括战略整合,组织与管理整合,文化整合,人力资源整合财务整合。并购整合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涉及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整合是一个综合全面的过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完善,任何一方面整合的不力或欠缺,都会影响甚至是导致整个整合活动的失败,所以整合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2.3 从过程角度分析

Jemison(1988)研究认为并购的价值创造源自战略能力的转移,竞争优势是通过并购双方的不同组织层次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Birkinshaw、Bresman

和Hakanson(2000)认为整合分为任务整合与人的整合两个维度。并认为公司的整合过程都可以归结为两阶段的过程。在第一阶段,任务整合速度较慢,而人的整合快速展开以创造和谐的气氛;当人的整合基本结束,整合进入第二阶段,此时再度启动的任务整合的速度大大加快,通过快速的任务整合实现协同、能力与知识的转移。

并购的三个阶段是战略选择阶段,并购实施阶段和并购整合阶段。整合处于第三个阶段,但整合绝不是在并购交易完成后才开始的,整合是贯穿在并购的全过程中的。

3 评述

从上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并购实务领域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国外的对跨国并购的研究从最初的动因和绩效的研究,转向实证及实务的研究,已经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并购指导体系。国内有关跨国并购的研究基于国外研究的基础上,还停留于国家层面上理论研究,主要是对我国的并购现状,特点及动因,并购风险及防范措施,整合等的研究,缺少对特定地区,特定行业的并购分析,故本文将以浙江省跨国并购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浙江企业跨国并购整合现状进行分析,以及我省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面临的问题,最后通过我省企业跨国并购典型案例的分析,重视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最后提出企业跨国并购整合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魏江.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并购后整合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2002 (1).

[2]高良谋.购并后整合:案例调查与对策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9).

[3]袁明达.我国民营企业实施并购战略的管理措施[J].科学与管理,2006(5).

[4]林小燕.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11).

[5]王其中.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优劣势分析[J].商业经济,2004(4).

[6]刘造林,沈洁.雅戈尔海外并购整合的理性分析[J].财会月刊(综合),2008(12).

[7]陈咏.我国企业并购后整合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09(3).

[8]陈秋东,汪少华.诌议企业并购后的整合[J].商业研究,2005(2).

[9]高艳,赵守国.论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与管理[J].经济管理,2002(19).

[10]傅璇.如何进行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J].国际融资,2006(3).

[11]谢碧琼,贺慈浩.由华立汪氏并购看浙江民企跨国并购[J].区域经济,2006(3).

[12]赵敏.企业并购后的整合[J].财经论丛,2000(2).

[13]Mitchell Mark L, J. Harold, Mulherin. The Impact of Industry Shocks on Takeover and Restructuring Activity[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6,41.

[14] Bruce. Merger Integration[J] .China store age, 1998(74): 7-9.

[15] Singh, Montgomery. Corporate Acquisition Strategie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7(8):377-386.

[16] Shelton. Strategic Business Fits and Corporate Acquisi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7(8):279-287.

[17]孙波.论并购实施后的企业整合[D].西安:西北大学,2001.

[18]毕雄梅.并购企业的整合管理[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19]李菊敏.企业并购整合研究[D].湖南:湖南农业大学,2006.

[20]李道国,高永如.企业购并策略和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1]杨洁.企业并购整合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2]王长征.企业并购整合—基于企业能力论的一个综合性理论风行框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3]王巍,欧阳晓明.并购手册[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4]潘爱玲.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整合管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5]干春晖,刘祥生.企业并购理论·实务·案例[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26]张夕勇.并购与管理整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7]吴志军.企业并购中的管理整合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跨国并购的动因理论研究综述

跨国并购的动因理论研究综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刘洋 摘 要:跨国并购是企业为了实现全球化战略进行的并购活动,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跨国并购在数量和规模上不断增长,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并购浪潮。西方学者对跨国并购的动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不同学科角度形成并购动因理论。本文从三个学科的角度进行系统性地总结:新古典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和管理学。 关键词:跨国并购 并购动因 综述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1)06(c)-197-02 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在世界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各国政府对企业并购管制的放松的背景下,以善意、横向和强强联合为主导的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跨国并购是进行快速扩张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克服企业通过自身积累实现渐进式发展的局限,为跨国公司实现快速发展实现了可能。企业跨国并购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西方经济学界提出了多种跨国并购动因理论。以下主要介绍新古典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管理学中关于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成果。 1 新古典经济学视角下的跨国并购动因理论 跨国并购动因理论在新古典经济学角度有两大基本假设,一是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二是每个人都是完全理性人。该学派在这两大假设基础上强调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时跨国并购的最根本动因,并认为跨国并购的实行是通过提高企业效率帮助公司达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新古典经济学派有关并购动因的理论主要有规模经济学说、市场势力论和交易成本论。 1.1 规模经济学说(economics of scale) 规模经济学说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重新配置达到最佳经济规模。在经济规模下,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和生产效率。该理论的隐含前提是企业在进行并购之前生产经营达到经济规模、未取得规模经济性。 规模经济学说在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和我国目前较为流行。学者们在跨国并购领域内的研究均是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完成的。它能很好地解释跨国企业的横向并购。但从一些事实验证表明跨国并购并没有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纽博尔德(1970)的研究指出,只有不超过20%的公司认为规模经济是并购的原因之一。1.2 市场势力论(market strength theory) 市场势力论认为企业并购能够增强市场控制力,增强企业对市场环境的控制能力和长期获利能力,其体现在两个方面: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通过横向并购减少行业内竞争者数量,降低产业内竞争激烈程度,巩固市场占有率,实现规模经济。同时,横向并购能够解决产业整体生产能力扩张速度和市场需求扩张速度不一致之间的矛盾,减少行业的过剩能力。对于资产专用性程度高的行业,并购能降低退出壁垒。另一方面,通过纵向并购能帮助企业实现对供应链和销售渠道的控制,降低买主和供应商的重要性,提高企业讨价还价能力,以此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 有学者对市场势力理论有质疑,如有学者认为企业拥有足够大的市场势力使企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垄断利润;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市场竞争必然会导致产业内集中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关于市场势力论的一些问题仍有待解决。1.3 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 交易成本是指市场交易的代价,即获取信息、谈判、签约等交易活动所产生的费用。交易成本理论最早由Coase提出,后来由Williamsion等学者发展。 根据Coase(1960)的观点,市场和企业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机制。市场交易发生在企业之间,由市场来调节控制。企业边界是指某一生产环节是否应保留在企业内部。企业并购就是确定企业边界的过程。企业通过并购是市场交易内部化,同时将较高的交易成本转化为较低的内部管理成本。纵向并购的边界条件是企业边际交易费用节约额等于边际组织费用增加额。在竞争市场条件下,实现纵向并购的这种均衡能导致企业生产和分配的有效组织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Williamsion(1975)进一步发展了Coase的理论,他深入研究了企业“纵向一体化”问题。他认为,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以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企业跨国经营时交易活动的复杂性,从而引起交易成本增加。更高的交易成本成为企业将外部交易转移到企业内部的动力,即跨国企业对外国企业进行并购。 以科斯为代表的交易费成本理论从企业边界来考虑跨国并购问题,为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提供了一般理论范式和工具。然而这种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忽视了在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大量的中间地带的组织形式,并且没有考虑并购后的额外效益问题,同时对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不能提供有力的解释。 2 金融经济学视角下的跨国并购动因理论 2.1 价值低估理论 Hannah.L和Kay.J(1977)最先提出价值低估理论,他们认为企业的真实价值未能被充分反映。后来学者Pedro,Geraldo和Richard(1998)的研究证明了目标公司的价值被低估是跨国并购的动因之一。托宾q比率又称Tobin Ratio,即企业股票市场价格与企业重置成本之比。当q<1时,跨国并购的可能性大。相反,当q>1时,跨国并购的可能性小。 该理论提供了被并购目标企业的一种选择方法,应用的核心是目标企业的价值是否被低估。现实中目标企业价值往往被高估。同时该理论也无法解释第五次并购浪潮中西方国家股票市场整体价格快速上涨与跨国并购浪潮共存的现象。 2.2 多元化经营理论 多元化经营理论认为市场具有不确定性,为了降低和分散风险,企业应该进行混合并购实现多元化经营。企业通过并购与原经营领域相关性较小的行业,使企业整体在不同领域进行多元化经营。当某个领域经营失败时,整个企业由于获得其他领域内的经营收益而得到整个企业较平稳的利润率。另一方面企业基于延长产 197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探索 《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国内外人力资源整合文献综述

2.4 国内外人力资源整合的研究现状 人力资源整合(Human Resource Integration,简称为HRI),作为企业管理整合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对其进行了有益的研究。 2.4.1 国外研究现状 自19世纪美国发生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们从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作了比较多的研究。Schweiger,Walsh (1980)在著作中,讨论了雇员在并购中的冲突、紧张、职业不确定性、行为难题、压力、生产力损失、财务安全、工作地点的重新安排、同事间的信任等问题的典型感受。Krug,Nigh(1998)对跨国并购中的被并购企业管理者离职原因进行了研究,认为被并购企业管理者的大量离职与并购两企业所在国的文化差异、高的国际整合水平(the level of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和被并购企业在并购前的绩效水平显著相关;文化差异越大、国际整合水平越高、并购前的绩效越低,其离职率越高。美国学者P·普里切特,D·鲁宾逊(1999)在《并购之后:如何管理被收购公司》中对企业并购对员工的心理冲击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被收购公司人员的综合评价和挽留等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并购管理提出了一些指导原则。这本书是国内引进较早的,也是较为系统性地介绍企业并购之后的整合问题的著作,但由于这本著作是关于企业并购之后各方面的整合问题,比如财务、战略、组织结构等整合问题,因此人力资源整合问题的研究就显得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在并购企业人力资源整合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亚力山德拉·里德·拉杰科斯(1999),他在《并购的艺术——整合》中对并购后的几种主要形式的整合对作出了详细的讨论,以问题的形式一个一个相应回答,并配合相关典型案例加以讨论。在人力资源整合方面,讨论了并购中人员的裁减主要要看公司下一步的战略,并不是所有的并购都导致裁员,有些恰好相反。关键员工对企业非常重要,要通过精神和物质激励、设置约束条件等各种方式保留优秀的员工。并从组织结构、薪酬福利等方面以本国的具体情况为背景做出了具体的方案。菲利浦·米尔韦斯,米切尔·马克斯(1999)在《兼并管理》中从组织的角度和人的角度描述了兼并管理的方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一、有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现行仲裁法中的“其它财产权益纠纷”的规定应当更加明确化。谭兵在《中国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书中认为:调整中国现行仲裁范围的主要思路是明确、统一、扩大和规范。对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的“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应有更加明确的解释。其认为“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解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首先,“财产权益争议”一词,是指交付仲裁的事项应是与财产有关的事项,与财产无关的争议则不可以仲裁。其次,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中的“财产权益”的范围,存在着界定不清的情况。为有利于仲裁实践,建议在修改仲裁法前,司法机关及时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作出统一的司法解释。 二、现行的仲裁实践中所通用的有关“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界定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仲裁制度本身的发展。许多的学者建议将更多的民事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 乔欣、李莉在《争议可仲裁性研究》一文中提到破产程序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纠纷具有可仲裁性。认为争议的可仲裁性不因破产而改变,仲裁协议仍可执行,裁决所确定的权益可作为破产财产或破产债权向法院申报。同时还认为应将因侵权行为产生的争

议纳入到仲裁。其认为:民事权利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侵权行为也是一个开放型的概念。由侵权行为而产生的争议,当事人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争议不涉及财产权益,但涉及的权利内容是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或可以和解的,这样的争议应具有可仲裁性。 同时,很多学者建议将知识产权中的更多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郑书前、宋新宇在《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之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只规定了“著作权合同纠纷”可以申请仲裁。但对于其他的知识产权纠纷如专利权、商标权有关的纠纷并未规定其可以提请仲裁。仲裁方式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方面和其他方式相比有其独到的优势。如果不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会造成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其认为:长远的考虑是在对《仲裁法》进行修改时扩充仲裁的受案范围,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一部分事项可以仲裁;鉴于《仲裁法》的修改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以及立法者对修改时机会合理把握,目前可先由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任命法院在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时,不得将裁决事项时知识产权纠纷作为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情形而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该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仲裁裁决,应当执行该裁决结果,这是可采取的权宜之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对于民商事案件可仲裁性的态度将变的更为开放,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被仲裁机制所扩充容纳,承认其具有可仲裁性将在我们的意料之中。马明虎在《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承认更多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符合世界仲裁立法的发展趋势。其认为:按照我

经典跨国并购案例

经典并购案例 一、1997年美国最大的两家飞机制造公司波音与麦道公司合并,涉及金额140亿美元 1996年12月15日,世界航空制造业排行第一的美国波音公司宣布收购世界航空制造业排行第三的美国麦道公司。按照1996年12月13日的收盘价,每一股麦道公司的股票折合成0.65股波音公司的股票,波音公司完成这项收购共需出资133亿美元。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在资源、资金、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都占有优势。此外,波音和麦道都生产军用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军品生产技术应用于民用产品的生产,加速民用产品的更新换代。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新波音公司的资产总额达500亿美元,净负债为10亿美元,员工总数20万人。1997年,新波音公司的总收入将达到480亿美元,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企业。 这起合并事件,使世界航空制造业由原来波音、麦道和空中客车三家共同垄断的局面,变为波音和空中客车两家之间进行超级竞争。特别是对于空中客车来说,新的波音公司将对其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由于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事件对欧洲飞机制造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政府和企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97年1月,欧洲委员会开始对波音兼并麦道案进行调查;5月,欧洲委员会正式发表不同意这起兼并的照会;7月16日,来自欧盟15个国家的专家强烈要求欧洲委员会对这项兼并予以否决。美国和欧洲各主要国家的政府首脑也纷纷卷入这场兼并和反兼并的冲突之中。一时间,美

国与欧洲出口企业之间酝酿着引发贸易大战的危机。最后,为了完成兼并,波音公司在7月22日不得不对欧盟做出让步,其代价是:1.波音公司同意放弃三家美国航空公司今后20年内只购买波音飞机的合同;2.接受麦道军用项目开发出的技术许可证和专利可以出售给竞争者(空中客车)的原则;3.同意麦道公司的民用部分成为波音公司的一个独立核算单位,分别公布财务报表。经15个欧盟国家外长磋商之后,7月24日,欧洲正式同意波音兼并麦道;7月25日,代表麦道75.8%的股份,持有2.1亿股的股东投票通过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兼并。1997年8月4日,新的波音公司开始正式运行。至此,世界航空制造业三足鼎立的局面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两霸相争的新格局。 波音公司是在二战之后以原有的B-52型轰炸机的生产设备和厂房为基础,发展起波音707大型民用客机生产的,此举奠定了其在世界大型民用客机生产领域的垄断地位。近几年,波音公司发展很快。1996年,该公司赢得了346架订货,是6年来订货最多的一年。现实表明,波音公司需要扩大生产能力,增加生产技术人员,而兼并麦道对波音公司扩大生产规模起到重要作用 麦道公司是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的竞争对手。在近些年的竞争中,麦道公司的竞争实力不断下降,其占世界民用客机市场的份额已从原有的22%下降到兼并前的不足10%。从民用产品来看,麦道公司的300座MD-l1客机难以与400座的波音747竞争;加之波音公司又投资50亿美元进行550座“加长型”747客机的开发,空中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 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已经成长到一定规模,在日本、韩国企业之后,他们都相继开始了国际化扩张和兼并收购的行动,向着自己国际化的目标靠近,比较著名的企业如TCL、联想、海尔、华为等。但中国企业在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走出国门的过程中,都分别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以著名科技公司联想集团的两个跨国并购案例为切入点,阐述其跨国并购和整合的过程,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找出联想集团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并从案例中抽取一些普适性的经验教训,推而广之,为其他中国企业所借鉴,促进其跨国并购的成功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两个案例是本文论述的主要事实依据。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国际化战略

Abstract Under the t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over 30 years development after reforming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famous enterprises growing into a certain scale .Following after Japan and South Korea, they have started expansion and mergers all around the world to approach to their international target. Some of them typically are Lenovo , TCL ,Haier ,Huawei ect. Howev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going out of the country in a M&A way,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come across a variety of challenges and difficulities. This essay from Lenovo Group, the world-famous technology company, with its two M&A case studies, penetrated deeply into the topic, expatiated the process of M&A, by means of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induction, so as to find out the issues they faced alone the way of M&A and the element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as well as the universally applicable experiences. Through spreading the mentions above, other Chinese enterprises can draw a lesson from it, so as to improve the way of M&A,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se two cases are the main basis of this essay. Key Words:Chinese enterprises,Mergers and Acquisitions,International strategy 目录 一、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文献综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案例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联想集团企业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案例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3-08-22T15:52:07.700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杨亚轩[导读] 跨国并购一方面加剧了跨国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给跨国企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杨亚轩/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并以此来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许多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地推行跨国并购战略。然而,由于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面临着并购目标不清晰、并购后整合不力等许多问题,亟待采取有效措施。 本文概述了跨国并购的含义、种类和特点,阐述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和动因,着重讨论了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分析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趋势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取得长远的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问题;对策 前沿——文献综述 西方国家已经有近500多年的并购历史,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才刚刚起步(王海,2007)。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既有经济风险因素,又有非经济风险因素(温巧夫,李敏强,2006)。有效整合并购企业双方的跨文化差异是实现成功的跨国并购的关键所在(赵曙明,张捷,2005)。政府应加大对境外收购的指导,企业也应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大胆实施境外收购战略(鲁炜,蒋果,2008)。 一、跨国并购的概念 (一)跨国并购的定义 跨国并购是指一个国家的企业(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融资渠道和支付手段,购买另一个国家企业(被并购企业或目标企业)的部分或全部的股份或资产,从而实现对目标企业经营管理权的实际控制或完全控制。 跨国并购一方面加剧了跨国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给跨国企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伴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不断接轨,我国企业在“引进来”的同时,开始积极地推进“走出去”战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跨国并购战略。但由于跨国并购隐藏着很大风险,中国企业缺乏跨国并购经验,因而面对跨国并购风潮,中国企业应理性对待。 (二)跨国并购的分类 1、横向跨国并购,纵向跨国并购和混合跨国并购 通常以并购双方的行业相互关系为标准,分为三类: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2、外资兼并和外资收购 以被并购企业是否继续存在为标准,分为两类:外资兼并和外资收购。其中,外资兼并后,被并购企业不再存在;外资收购后,被并购企业可仍旧存在。 3、股权式外资并购和资产式外资并购 以收购目标企业的标的物不同为标准,分为两类:股权式外资并购和资产式外资并购。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特点和动因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实践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强的探索性。自1985年起,中国的大型企业集团开始了跨国并购的探索之路。1995年以来,全球掀起跨国并购热,中国企业也步入了跨国并购的高峰期,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可谓成绩斐然。 根据2013年1月底普华永道发布的2012年中国并购报告,2012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交易数量下降至5年来最低,但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交易金额却创下了历史新高。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的交易总量从2011年的206宗降至2012年的191宗,下降幅度达7.3%,但交易总金额却从2011年的4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71亿元)增至2012年的65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08亿元),上升幅度高达53.8%。普华永道预测2013年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企业在国内外的并购交易活动会发生强烈的反弹。 虽然目前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已形成相当规模并取得骄人的成绩,但是与西方成熟的并购行为相比,还有许多不足。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 1、跨国并购的规模和金额不断上升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交易数量和金额是在不断增加的(如表1所示)。 表1: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总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1988-2005年的数据摘自廖运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006-2008年的数据摘自《财经网》。 由表知,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跨国并购交易金额迅速增加, 2001到2002年的增长率就高达131.6%,尤其是2006年突破百亿美元以来,交易金额更是可观。整体上讲,跨国并购的交易数量也是在不断增加的。但在此前,交易金额有升有降,增长率的波动幅度比较大。 2、投资地区分散,覆盖行业广泛,以横向并购为主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主要集中在欧美和日韩等发达国家,不过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巴西也是选择对象。并购涉及多个行业,涵盖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能源类与资源类是主要进军领域,不过,机械制造、房地产、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和金融等也比较受中国企业青睐。倾向于横向并购,目标企业的经营业务同我国企业具有相似性。

案例综述论文范文

案例综述论文范文 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研究 摘要:我国语文教学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出在教学内容上,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上。本文将用分析法,从课堂的导入、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达成和对教学的思考四个方面, 对郑桂华老师《陋室铭》课例进行研讨,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郑桂华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 和高超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分析法:郑桂华;语文教学;教学案例;分析 郑桂华老师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的博士,本人有幸现场聆听到郑老师执 教的《陋室铭》,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给了我实实在在的收获、语文的收获。感触之余, 写了下面这篇小文。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讨论:关于本节课的导入;关于课堂教 学过程;关于教学内容的达成;关于对教学的思考。我坚信,研习郑老师这节课,将改变我 们上课的方式,理解新课程带给我们的实惠。 一、关于本节课的导入 王荣生教授曾这样评价郑桂华老师:郑桂华的课有行云流水般的家常味,真实、真切,让人感受课堂的美好。①我深有同感,郑老师在唠家常的同时是在“收买人心”,拉近与 学生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我们可以先来欣赏一下她独特的导入:课间,教师走进教室,还未上课,学生三三两两的在交谈 师:问坐在前排的同学你们班有多少同学呀? 生:62.师:你们班的语文科代表是谁呀? 生:科代表举手示意老师,是我。 师:你叫什么名字呀? 此时教室已经安静下来,学生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生:我叫李月菡。 师:好名字。可是你知道父母为什么要给你取这个名字呢? 生:不知道。 师:我猜想啊。“李”是你家的姓,“月”是月亮,“菡”就是菡萏,也就是荷花的 意思,你父母取名是寓意你像月亮一样洁白,像荷花一样美丽。老师说得不错吧。 生:好像有这么一层含义。那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呢?

文献综述范本

文献综述 姓名 .. 学号 .. 班级 .. 论文题目: 前言 菜名既不同菜肴能反应其特色并且为大众所能接受和理解的名称。菜名翻译从奥运会举办以来才备受关注。菜名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内涵的传递。菜名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也是我国翻译界的一项紧急而迫切的任务。本文旨在目的论的基础上探讨并系统地归纳出川菜菜名翻译中所使用的翻译技巧与策略,希望使具有中国特色的菜名的翻译最大限度的保留中国的特色,并让人们具体认识目的论在文体翻译中的作用,进而为菜名翻译或类似的应用型文本翻译提供启示。 正文 菜名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近年来,关于菜名翻译的文章屡见不鲜,其研究总的来说是从文化内涵和翻译理论的角度这两个方面展开。 从文化内涵角度的讨论主要是围绕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讨论中式菜名的英译接受度。阐述中式菜名音译的文章有:冯炜成的《浅析语义和交际翻译在川菜菜名翻译中的作用》依据川菜的特点,讲川菜菜名可分为两类,分别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非文化菜名,由于其直截了当地传递菜肴本身的信息,因此适用语义翻译;容易引发误解的菜名,由于菜名中含有很多西方人的禁忌,因此可运用交际翻译法,适当地选词和意译,使西方人能够最大程度地理解;有文化内涵的菜名 ,因本身表达较为含蓄,故适宜先用交际翻译将菜肴本身的特色翻译出,后用语义翻译,解释名称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秦艳容的《中国菜谱的文化内涵与翻译》从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入手,分析中餐菜单英译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餐菜单英译的方法。从中式菜名特点角度进行分析菜名英译的文章及观点的有刘琪的《论中式菜名英译》,分别从中国特色文化翻译的三项基本原则、翻译的技巧将中式菜名进行分类分析。 从翻译理论的角度进行菜名研究的主要是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主导。功能派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德国。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根本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无一不被纳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而跨国公司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 公司的海外投资行为和战略调整已对世界经济和东道国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 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征途中虽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企 业国际化的发展。本文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三方面,对中国企业跨 国并购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中国走向海外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跨国并购;现状;问题;措施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bstract: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today's world economy, world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re covered by the global economic system.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overseas investment behavior and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multinational compan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host coun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invest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enterprises in cross-border although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oblems and strategy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hope to provide better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China . Key words: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present situation questions countermeasure

跨国并购案例解析分析

浙江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案例一 并购方:浙江龙盛 被并购方:德国德司达公司 并购年份:2010年 双方企业介绍: 浙江龙盛 公司简介 浙江龙盛成立于1970年,目前已成为化工、钢铁汽配、房地产、金融投资四轮驱动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龙盛现在已是国内染料行业的龙头企业。龙盛创始于1970年,前身是浬海公社微生物农药厂。1979年,由农药厂转型开始生产纺织助剂。1993年,又由助剂生产转向染料和染料中间体的生产,企业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7年,龙盛组建了正式的股份制公司。1998年,龙盛分散染料的产销量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并逐渐开始构筑集活性、酸性等多种染料品种和染料中间体为一体的大染料格局。2003年8月1日,龙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染料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如今,龙盛已成为横跨化工、钢铁、房产、金融股权投资四大产业,总资产超过150亿元、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所属控股子公司50多家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2010年,龙盛通过启动债转股控股德司达全球公司,开始掌控染料行业的话语权。在全球的主要染料市场,浙江龙盛拥有超过30个销售实体,服务于7,000家客户,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在所有的关键市场都有着销售和技术的支持,在50个国家设有代理机

构,拥有在12个国家的18家工厂,龙盛世界客户群包括知名国际品牌如NIKE、ADIDAS、SWAL-MART、LEVIS等。 现在的情况补上 德国德司达 德国德司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染料供应商,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染色解决方案、高性能化学品和定制生产特殊染料、颜料,它在全球12个国家拥有18家工厂,服务于7000家客户,2008年销售收入约8亿欧元。德司达是由3家昔日染料制造业巨头的染料部门合并而成的。1995年,有近百年染料生产史的德国拜耳公司和赫斯特公司的染料部门合并建立了德司达公司。1999年11月,德国巴斯夫公司的纺织用染料和颜料部门也加入了进来,组成新的德司达公司,并于2000年10月1日正式挂牌运行。2004年8月,美国白金公司从德司达原先3家大股东拜耳、赫斯特和巴斯夫手中全面收购了德司达的股份。 并购过程 这样一家由世界顶级染料企业组成的公司,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德司达近破产,中国企业浙江龙盛把握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司达陷入资金流动性不足的困境。2009年9月,德司达德国公司向法兰克福法院申请破产保护,2010年2月,印度吉里(KIRI)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支付4000万欧元收购了德司达除美国以外的全球业务。接着,龙盛在2010年初出资2200万欧元认购了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的可转换债券,约定在5年之内随时可以转成股份。债转股后,龙盛将持有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62.4%的股份。也就是说,龙盛和印度吉里公司是德司达重组后的两大股东,而

连接松动的诊断案例分析综述要点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结课读书报告 连接松动的诊断案例分析综述 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11级测控一班 姓名: 学号: 联系电话: 指导老师:

连接松动的诊断案例分析综述 摘要:在机械设备中,机械松动是常见且易发生的故障类型。从测点振动的方向 性、相位差以及结构刚度的非线性等方面,讨论了机械松动故障的时、频域振动特征及诊断,并以机械松动故障的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机械松动频域分析时域分析故障诊断 Loose conn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case analysis were reviewed Abstract:Mechanical looseness is one of common faults in mechanical equipments.In terms of vibration directivity、phase difference and structural stiffness nonlinearity,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and the vibration diagnosis on this kind of fault are discussed.Some cases are presented for explanation. Keywords:mechanical looseness;frequency-domain analysis;time- domain analysis; fault diagnosis; 前言 机械松动是常见且易发生的故障类型,主要指两种情况,一种是指设备结构框架或底座松动, 它带来的后果是引起整个机器松动、振动加剧;另一种情况是零件之间正常的配合关系被破坏,造成配合间隙超差而引起的松动,比如滚动轴承的内圈与转轴或外圈与轴承座孔之间的配合,因丧失了配合精度而造成松动。机械松动不仅是设备振动的原因, 而且还加剧振动状态。即使只存在小量的不对中或不平衡, 由于机械松动的存在可能使设备振动比只存在不对中或不平衡时更大。以下讨论机械松动故障的振动特征及诊断, 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连接松动故障的机理:振幅由激振力和机械阻抗共同决定的,松动使连接刚度下降,这是松动振动异常的基本原因。支承系统松动引起异常振动的机理可从两个因素加以说明:

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分析—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 一、引言部分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及其在中国政府“走出去”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开始了跨国并购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尤其在2004年后中国企业开始了在世界各地掀起了跨国并购的浪潮,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飞速发展,跨国并购需求日益强烈,每年的并购数量迅速的上升,并且势头十分迅猛。中国并购市场也正从萌芽状态走向成熟,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并购市场之一。 大量的并购后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由于缺乏国际并购的经验,大多数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并且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而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企业在跨国并购的整个过程中把目光主要的集中于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忽视和未能准确处理文化差异,所以可以说中国企业海外跨国并购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在整合时期。 有效的文化整合是跨国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这也被视为跨国并购过程中最难得一部分。国际上的关于并购的“七七定律”,很好的说明了这点。“七七定律”指出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其中70%的并购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文化差异越大失败的可能性越高。 因此,并购企业如何能更好的文化整合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随着这些理论研究的不断增多与完善,将会更好的服务于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活动中。中国企业更应该在这些理论基础的帮助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中国国情,需找出适合自己的文化整合模式的道路。 二、主体部分 (一)跨文化理论研究回顾 国外众多学者较早的就运用跨文化理论来剖析文化差异的问题,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例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在特定点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从而将需要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宝洁公司案例分析报告

宝洁公司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综述 宝洁公司创始于1837年,是向杂货零售商和批发商供货的最大的制造商之一,并且在品牌消费品制造商如何进行市场定位的策略设计方面是一个领先者。在1993年,宝洁公司的300亿美元的销售额在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各占一半。公司的产品系列包括了许多种类的产品,公司组织成了5大产品部:保健/美容、食品/饮料、纸类、肥皂、特殊产品(如化学品)。 宝洁公司的大多数产品类别的竞争比较及集中,在每一个产品类别中,2个或3个品牌产品生产商控制了总品牌产品销后额度额的50%以上的份额。宝洁公司的产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销售,其中在产品销售数量发面最重要的几个渠道是杂货零售商、批发商、超级市场、和俱乐部商店。尽管公司于零售商和批发商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那么的和谐,但是宝洁公司的管理层认识到,为了在市场中获得成功,既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要满足渠道的需要。保洁工产品的需求主要是由最终消费者的拉动通过渠道的,而不是通过贸易推动的。消费者对宝洁产品的强有力的需求拉动为公司在与零售商和批发商交易过程中提供了优势。 在150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宝洁公司已经在积极和成功地进行高质量消费品的“世界级”的开发和营销方面建立了声誉。在公司发展的历史中,宝洁公司强调给消费者提供能带来良好的价值的出色的品牌产品。并且将公司定位于:为忠于品牌的消费者提供根据价值定价的产品的基础上构造公司的未来。

20世界70年代,产品促销显着发展。伴随大量的促销活动,使提前购买成为行业的惯例,而且导致了制造商很难准确的预测需求的变化。各个环节的库存不断扩大来满足消费者的提前购买需求。它不仅提高了库存成本,同时也导致了更高的制造成本和服务成本,也导致了品牌价值和供应链渠道的无效率。 90年代的渠道转变的改革的目标之一,在于开发与渠道中的合作伙伴更加合作和相互有力的关系,用合作来替代谈判,从而有效率地、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通过将消费者的忠诚于改进的渠道效率和关系相结合,宝洁公司认为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会增长,而渠道和消费者的服务成本将会下降,使渠道中的所有成员都能够受益。 二问题分析 (1)分销渠道的改革 在20世纪90年代,宝洁对渠道进行了改革。它希望开发与渠道中的合作伙伴更加合作和相互互利的关系,用合作来代替谈判。它的目的是提高渠道的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此,它有两个项目,第一个项目集中于通过连续补充计划(CRP)来提高供应物流和降低渠道库存。第二个项目是通过订货和开票系统的修改来改善对渠道客户的总订货周期和服务质量。 CRP的实施对各个零售商来说解决了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断扩大的顾客需求和有限的仓库容量的矛盾,使零售商不得不通过零担运输的方式来满足需求。零担运输无疑增加了零售商的物流成本,这就会导致价格的上涨。而价格对零售商来说是争取顾客的有利武器。宝洁的这种做法解决了零售商的后顾之忧,使零售商只需要关心他的前台运作了。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由于

关于跨国并购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 rade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 跨国并购逐渐取代了绿地投资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在众多案例涌现之下,理论界也对跨国并购这一活动进行了探析,出现了众多的研究文献和成果。其中一个研究方向是跨国并购的影响因素,即在对外直接投资的两种进入方式——绿地投资及跨国并购,企业选择跨国并购方式进入东道国的原因,哪些因素引发了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本文就该研究领域的中外研究文献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从而为相关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跨国并购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现状 西方学者根据跨国并购在不断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纷纷从交易成本理论、企业并购理论等出发来解释跨国并购的影响因素。 1、交易成本理论对跨国并购影响因素的分析 Anderson和Gatign on(1986)提出了交易成本分析范式(TCA),认为影响企业选择市场进入方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交易资产专有性、外部不确定性、内部不确定性、无需额外成本而获利的能力。随着跨国并购的兴起它被广泛地用于分析新建和并购选择的影响因素。如Hennart和Park(1993)研究 了日本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方式选择, 指出当跨国公司具有技术优势、管理优 势时,并购投资会增加进入成本,不利 于并购进入;如果跨国公司的扩张是在 非相关性行业,并购则可以减少投资风 险,降低交易费用。 后来的一些学者在TCA的基础上, 通过添加影响因素来提高交易成本的解 释力。如Meyer(2000)分析了跨国公 司投资中东欧市场时的所有权控制程度 及进入方式的选择,认为不稳定不完善 的制度会增加交易成本,从而影响跨国 公司在新兴市场中进入方式的选择。 M i l g r o m和R o b e r t(1992)、Z e j a n (1990)、Hennart an d Park(1993)认为 多元化的跨国公司比起绿地投资来更倾 向于跨国并购,这类跨国公司的主要优 势在于可做出并实施并购策略的先进的 管理控制系统。但是Larimo(2003)认 为在一个企业数量有限的行业中实施并 购,则情况相反,那些拥有现金管理控 制系统的企业更倾向与选择绿地投资。 另外一些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理论来 探讨跨国公司进入方式的选择上受到文 化差异的影响。Hennart(2000)认为两 国的文化差异越大,企业将无形资产, 如组织和管理经验转移到东道国子公司 中去的成本越高。C h o a n d P a d m a n a b h a n(1995)、L a r i m o( 2003)认为两国文化差异越大,这些企业 的员工越难以适应收购方企业的经营实 践,因此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也就越难以 将他们的经营理念植入到被收购企业 中。Hennart(1996)、Larimo(2003) 认为将企业的经营理念置于绿地投资的 子公司中并不会扩大文化差异,因为这 些企业将招募尚未有工作经验的人,他 们更愿意接受跨国公司的理念。这种考 虑下企业会更倾向于绿地投资。 2、企业并购理论对跨国并购影响因素 的分析 Vascomcellos(1998)认为当东道 国股市低迷、公司价值可能被低估时, 外国投资者会倾向于采用并购进入的方 式。Ravenscraft(1991)认为当外币升 值、实际购买力超过名义价值时,外国投 资者通过并购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可 以获得价值低估的资产,实现低成本扩 张。另外经营协同效应的发挥必须通过 企业资源和能力的转移才能实现。因此, 企业资源和能力转移的内容、特征、形式 和效率等影响跨国并购决策。Y i p (1982)认为当外国投资者具有资源和能 力优势时,往往倾向于采用新建方式进 入东道国。Hennart(1993)则相反,当 外国投资不具有资源和能力优势时,往 往采用并购方式来获得东道国企业的某 些资源和能力,以实现经营协同效应。 3、组织学习理论对跨国并购影响因素 的分析 组织学习理论分析了组织学习、组 织冲突和文化差异对跨国并购选择的影 响,从组织学习、知识传递的角度出发, 为研究跨国并购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 的视角。B a r k e m a a n d V e r m e u l e n (1998)认为如果跨国公司所经营的产业 数量增加,那么跨国公司的偏好将转向 于跨国并购,他们提出的理由是多元化 经营的跨国公司已没有能力解决他们企 业所面临的所有事件和问题,导致他们 要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继而认为跨国 公司的产品多元化与它对于绿地投资的 倾向性间存在着U形曲线的关系。 P a d m an a b h a n an d C h o(1999)论证 出另外两条影响跨国公司选择进入方式 上的重要因素,一是公司进行绿地投资 的经验,二是公司跨国并购的经验。他 们认为有过其中某种经营经验的公司会 更倾向于在下一次采用同样的方式,因 为这种经验使得公司知道如何更有效的 实施绿地投资或者跨国并购。 4、知识经济理论对影响因素的分析 众多研究采用了知识经济的视角来 解释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中如何选择进 入方式。以这一角度展开的研究多是考 虑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信息如何影 响经济决策,R a v e n s c r a f t a n d Sch er er(1987)、H en n a rt a n d P ar k (1993)认为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在跨国 并购中明显存在,收购方企业经常在对 目标企业的估值及文化的考察中获得不 完全的信息,或者在完成收购后的整合 中面临信息缺失的问题。He n n ar t a n d Park(1993)、Henn art et al(1996) 认为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更易于出现 关于跨国并购影响因素的 研究综述 【文章摘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不断发展,以跨 国并购为主要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日趋 活跃,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实施全球化经 营战略的重要方式之一。跨国并购方面 的研究也日趋完善,关于企业选择跨国 并购方式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影响因素 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学者的 探索和研究不断发展更新,实证研究又 促进了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总结 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跨国并购影响因素的 研究文献,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 跨国并购;影响因素;综述 王颖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191 现代商业 MODERN B USINESS 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