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1114篇人民卫生出版社

基础化学1114篇人民卫生出版社
基础化学1114篇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十一章

1 基本要求

1.1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命名;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sp、sp3、dsp2、sp3d2、d2sp3等杂化轨道,内轨型和外轨型配位化合物;配位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稳定常数的意义及简单应用。

1.2 熟悉晶体场理论;中心离子d轨道在八面体场中的分裂;晶体场稳定化能;光谱化学顺序;分裂能及电子成对能;高自旋与低自旋配位化合物;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螯合物及螯合效应。

1.3 了解d-d跃迁和配合物的颜色;影响螯合物稳定性的因素;生物配体及配合物在医学上的意义。

2 重点难点

2.1 重点

2.1.1 配合物的命名原则。

2.1.2 配位平衡的基本计算。

2.1.3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2.2 难点

晶体场理论。

3 讲授学时

建议6学时

4 内容提要

4.1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4.1.1 什么是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以具有接受电子对的离子或原子(统称中心原子)为中心,与一组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离子或分子(统称配体),以一定的空间排列方式在中心原子周围所组成的质点(配离子或配分子)为特征的化合物。

4.1.2 配合物的组成

多数配合物由配离子与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组成。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配体中的配位原子提供孤对电子,组成配离子。常见配位原子有N、O、C、S、F、Cl、Br、I等。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单齿配体。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称多齿配体。

4.1.2 配合物的命名

1. 配合物遵守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以二元化合物命名。如“某化某”、“某酸”、“氢氧化某”和“某酸某”。

2. 配离子及配位分子的命名:配体名称在前,配体数目用二、三、四等数字表示,复杂配体名称写在圆括号中,以免混淆,不同配体以中圆点“·”分开,配体名称之后以“合”字联接中心原子,其后加括号以罗马数字表示氧化值。

3. 配体命名按如下顺序确定:

(1)无机配体在前,有机配体在后;

(2)先列阴离子,后列中性分子;

(3)同为阴离子或中性分子时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列出;

(4)化学式相同、配位原子不同的配体,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5)同时存在配位原子相同、所含原子的数目也相同的配体时,按与配位原子相连的原子的元素符号英文字母顺序进行。

4.2 第二节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4.2.1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一)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1.中心原子与配体中的配位原子之间以配位键结合。

2.为了增强成键能力,中心原子所提供的空轨道首先进行杂化,形成数目相等、能量相同、具有一定空间伸展方向的杂化轨道。

3.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取决于中心原子所提供的杂化轨道的数目和类型。

(二)杂化轨道类型、配位数及配离子的空间构型

配位数杂化轨道空间构型

2 sp 直线 4 sp

3 四面体 dsp2 平面四方形 6 sp3d2 八面体

d2sp3

八面体

(三)外轨配合物和内轨配合物

配合物的中心原子全部用最外层价空轨道(ns 、np 、nd)进行杂化成键,所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外轨配合物。如果中心原子用次外层 (n-1)d 和最外层的ns 、np 轨道进行杂化成键,所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内轨配合物。 (四) 配合物的磁矩

在实验上,配合物属内轨还是外轨,可通过配合物的磁矩(μ)的测定来判断。μ与未成对电子数n

的关系为B μ≈。

在理论上,什么情况下形成外轨配合物或内轨配合物,这取决于中心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配体的性质。

当中心原子的(n-1)d 轨道全充满(d10)时,没有可利用的空(n-1)d 轨道,只能形成外轨配合物,如[Ag(CN)2]-。 当中心原子的(n-1)d 轨道电子数不超过3个时,所以总是形成内轨配合物。如 [Ti(H2O)6]3+。

具有d4~d7组态的中心原子,配体是决定配合物类型的主要因素。若配位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倾向于形成外轨配合物。如 [FeF6]3-。若配位原子的电负性较小,则倾向于形成内轨配合物。如 [Co(CN)6]3-。 同一中心原子的内轨配合物比外轨配合物稳定。

含有空(n-1)d 轨道的内轨配合物不稳定。如 [V(NH3)6]3+虽为内轨配离子,但稳定性差。 价键理论认为,不论外轨配合物还是内轨配合物,配体与中心原子间的价键本质上均属共价键。 4.2.2 晶体场理论

(一)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要点

1.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靠静电作用力相结合。

2.中心原子在配体所形成的负电场作用下,5个能量相同的简并d 轨道能级发生了分裂,有些d 轨道能量升高,有些降低。

3. 中心原子的d 电子重新排布在能级发生分裂的d 轨道上,使系统总能量降低,配合物更稳定。 (二)在八面体配位场中中心原子d 轨道能级分裂 中心原子d 轨道能级分裂成两组:一组为高能量

γ

d 能级二重简并的

2

d z 和

2

2d y x -轨道;一组为低能量

ε

d 能级三重简并的

xy

d 、

xz

d 和

yz

d 轨道。

(三)分裂能及其影响因素

1. 分裂能 能级分裂后中心原子d 轨道最高能级与最低能级的能量差为分裂能,用Δ表示。八面体场分裂能用Δo 表示。dγ能级上升0.6Δo,

εd 能级下降0.4Δo。

2. 影响分裂能的因素 有配体的性质、中心原子的氧化值和中心原子的半径。

(1)配体的场强愈大,分裂能愈大。正八面体配合物的光谱实验得出的配体场强由弱到强顺序:

22232422332

I

----------

-

--≈≈

(2)中心原子的氧化值 中心原子的氧化值愈高,分裂能愈大。 (3)中心原子的半径 分裂能随中心原子半径的增大而增大。 另外,配合物的几何构型不同则晶体场分裂能大小明显不同。 (四)八面体场中中心原子的d 电子排布

轨道中已排一个电子,另一个电子进入而成对时,必须提供能量克服电子间的排斥,这种能量称为电子成对能(P )。中心原子为d1~d3及d8~d10电子组态时,无论强场还是弱场配体,只有一种排布方式。d4~d7电子组态时,强场的Δo>P ,d 电子尽可能填充能量较低的

εd 能级各轨道,称为低自旋;弱场的Δo<P ,d 电子尽可能分占d ε和d γ能级各轨道,称为高自旋。高自旋配合物的单电子数多于

低自旋配合物。 (五)晶体场稳定化能

d 电子进入分裂后的d 轨道与分裂前(在球形场中)相比,系统总能量的降低称为晶体场稳定化能,简称CFSE 。正八面体配合物的CFSE

可按下式计算:

εγ21CFSE (d )(d )()xE yE n n P

=++-

(六)d-d 跃迁和配合物的颜色

o

hc

λ?=

,由于很多情况下分裂能

o ?(注意:也包括其他构型的晶体场)在可见光范围内,配合物吸收了其中某种波长λ的光,发生

d-d 跃迁,这种波长的光的补色光透过配合物,使入射的白光变成了透射的有色光,所以,大多配合物是有颜色的。 4.3 第三节 配位平衡 4.3.1 配位平衡常数

以[Cu(NH3)4]2+为例,它在水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Cu2+(ap) + 4NH3(aq) ? [Cu(NH3)4] 2+(aq) 平衡常数Ks 称为稳定常数:

4

32243s ]NH ][Cu [])Cu(NH [++

=

K

4.3.2 配位平衡的移动

1. 酸度的影响 配合物中很多配体是碱,可接受质子。增大溶液酸度可使配位平衡向解离方向移动,这种作用称为酸效应。酸度愈大,或配体碱性愈强,酸效应就愈强烈。

中心原子与OH-结合而使配离子解离,叫做水解作用。溶液碱性愈强,愈有利于水解。

2. 沉淀平衡的影响 向配位平衡系统加入较强沉淀剂,可使配位平衡转化为沉淀平衡。同样,向沉淀平衡系统加入较强的配位剂,可使沉淀平衡转化为配位平衡。

3. 与氧化还原平衡的关系 氧化还原平衡可破坏配位平衡,配位平衡也可影响氧化还原平衡。

4. 其他配位平衡的影响 向配位平衡系统加入更强配位剂,可使原来配离子转变成更稳定的配离子。 4.4 第四节 螯合物和螯合滴定 4.4.1 螯合效应

中心原子与多齿配体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由于生成螯合物而使配合物稳定性大大增加的作用称为螯合效应。 4.4.2 影响螯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1. 螯合环的大小 五元环和六元环的螯合物最稳定。

2. 环的数目 螯合环愈多,螯合物就愈稳定。 4.4.3 生物配体

生物配体在生命过程中的意义。血红蛋白在体内输送氧气的作用,碳酸酐酶在体内二氧化碳代谢中的作用。 难题解析

例11-1(1)根据价键理论,画出[Cd(NH3)4]2+(μ=0μB)和[Co(NH3)6]3+(μ=3.87μB)的中心原子与配体成键时的电子排布,并判断空间构型。(2)已知[Co(NH3)6]3+的分裂能Δo 为273.9kJ·mol -1,Co3+的电子成对能P 为251.2kJ ·mol -1;[Fe(H2O)6]2+分裂能Δo 为124.4kJ·mol -1,Fe2+的电子成对能P 为179.40kJ·mol -1。根据晶体场理论,判断中心原子的d 电子组态和配离子自旋状态。并计算晶体场稳定化能。

分析 (1) 利用磁矩确定未成对电子数,然后确定内轨或外轨及杂化类型。(2)比较分裂能与电子成对能,确定高自旋、低自旋化合物,计算晶体场稳定化能。

解 (1)[Cd(NH3)4]2+中Cd2+的价电子组态为4d10,μ=0μB,无未成对电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配体NH3中N 的孤电子对填入sp3杂化轨道,配离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Co(NH3)6]2+中Co2+的电子组态为3d7,μ=3.87μB,利用

B (1)n n μμ≈-,未成对电子数n=3,故以sp3d2

杂化轨道成键,NH3

中N 的孤电子对填入sp3d2杂化轨道,属外轨配合物,正八面体构型。

(2)[Co(NH3)6]3+中Co3+的电子组态为3d6,Δo>P ,属低自旋配合物。电子排布为

06d d γ

ε,晶体场稳定化能为

εγ21o o 1

CFSE (d )(d ) () 6(0.4)00.6(31) 155.1 kJ mol xE yE n n P P ??-=++-=?-+?+-=-

[Fe(H2O)6]2+中Fe2+的电子组态为3d6,Δo<P ,属高自旋配合物,电子排布为2

4d d γ

ε。晶体场稳定化能为

εγ21o o 1

CFSE (d )(d ) () 4(0.4)20.6(11) 49.8 kJ mol xE yE n n P P ??-=++-=?-+?+-=-

例11-2 固体CrCl3·6H2O 的化学式可能为[Cr(H2O)4Cl2]Cl·2H2O 或[Cr(H2O)5Cl]Cl·H2O 或[Cr(H2O)6]Cl3,今将溶解有0.200gCrCl3·6H2O 的溶液流过一酸性阳离子交换柱,在柱上进行离子交换反应:

X n +(aq) + n (RSO 3H) (RSO 3)n X + n H +(aq)

配合物正离子 阳离子交换树脂 交换后的交换树脂 交换下来的H +

交换下来的H+用0.100mol·L -1NaOH 标准溶液滴定,计耗去22.50mL ,通过计算推断上述配合物的正确化学式[已知Mr(CrCl3·6H2O)=266.5]。

分析 根据题中条件可知离子的物质的量与配合物的电荷数有确定的关系,因此只要确定离子的物质的量即可求出配离子的电荷,进而求出配合物的化学式。

解 0.200gCrCl3?6H2O 的物质的量为

10.200g 1000mmol

0.75mmol

266.5g mol 1mol -?=?

滴定测得 n(H+)=22.50mL×0.100mol·L -1=2.25mmol

由交换反应式知:1mol Xn+可交换出nmol H+。因0.75 mmol CrCl3?6H2O 交换出2.25 mmol 的H+,由此可得 1 :n = 0.75 :2.25 n = 3

即Xn+为X3+,所以配正离子只能是[Cr(H2O)6]3+,配合物为[Cr(H2O)6]Cl3。

例11-3 将0.20mol·L -1的AgNO3溶液与0.60mol·L -1的KCN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加入固体KI (忽略体积的变化),使I-浓度为0.10mol·L -1,问能否产生AgI 沉淀?溶液中CN-浓度低于多少时才可出现AgI 沉淀?

分析 只要求出生成离子[Ag(CN)2]-后溶液中剩余的Ag+离子浓度与I-离子浓度的乘积即离子积,通过比较离子积与溶度积的大小即可。 解 等体积混合后

[Ag+]=0.20mol·L -1×1/2=0.10mol·L -1 [CN-]= 0.60m ol·L -1×1/2=0.30mol·L -1

反应前的浓度 0.10mol·L -1 0.30mol·L -1 0 mol·L -1 平衡时浓度 xmol·L -1 (0.30-0.20+2x )mol·L -1 (0.10-x )mol·L -1 ≈0.10mol·L -1 ≈0.10mol·L-1

1222112

s 2211

[Ag(CN)]0.10mol L [Ag ]{[Ag(CN)]}[CN ] 1.310(0.10mol L )7.6910mol L K --+

-----==

??=?

有 Q=[Ag+][I-]=7.69×10-21mol·L -1×0.10mol·L -1=7.69×10-22<Ksp(AgI)=8.52×10-17, 无AgI 沉淀生成。

若要在[I-]=0.10mol·L -1的条件下形成AgI 沉淀,则溶液中Ag+ 浓度为:

17

sp

161

1

8.5210[Ag ]8.5210mol L [I ]0.10mol L K -+

----?>==?

1

41

2s 0.10mol L [CN 3.010mol L ]8.52K --

--==?

由计算可知,要使上述溶液生成AgI 沉淀,必须使[CN-]<3.0×10-4mol·L -1。

例11-4 已知θ(Ag /Ag)0.7996 V ?+

=,Ksp(AgBr)=5.35×10-13,θ3-232([Ag(S O )]/Ag)0.017 V ?=,计算[Ag(S2O3)2]3-的Ks 。

若使0.10molAgBr(s)完全溶解在1.0LNa2S2O3溶液中,则Na2S2O3溶液的最初浓度应为多少?

分析 利用电极电位与平衡常数的关系求[Ag(S2O3)2]3-的稳定常数;利用Ksp(AgBr)与Ks([Ag(S2O3)2]3-)求反应AgBr + 的标准平衡常数K 。

θ3θ3232s 232([Ag(S O )]/Ag)(Ag /Ag)0.05916lg ([Ag(S O )])

K ??-+-=-

θθ33232s 232(Ag /Ag)([Ag(S O )]/Ag)

lg ([Ag(S O )])0.05916V

0.7996V 0.017V 13.2

0.05916V

K ??+--

-=

-==

313

s 232([Ag(S O )]) 1.6910

K -

=?

若使AgBr(s)完全溶解在Na2S2O3溶液中,设Na2S2O3溶液的最初浓度为x mol·L -1 开始浓度/mol·L -1 x -2×0.10 0.10 0.10 平衡浓度/mol·L -1 (x -2×0.10+2y) 0.10- y 0.10- y ≈x-2×0.10 ≈0.10 ≈0.10

33232sp s 23222

231313[Br ][Ag(S O )](AgBr)([Ag(S O )])[S O ]

5.3810 1.69109.09

K K K --

---===???=

即 9.09]L 0.10)mol 2[(L 0.10mol L 0.10mol 2

11

1=??-???=---x K

x =0.233

例11-5 用0.1mol?L -1HCN 溶液处理过量的AgCN 固体,当平衡时溶液的pH 是多少?2[Ag(CN)]-

的浓度是多少?如果调节平衡时溶液的

pH 值为中性,那么溶液中AgCN 的溶解度为多少? 已知:

16

sp (AgCN) 1.210K -=?;

21

s 2([Ag(CN)]) 1.310K -=?;

10

a (HCN) 6.210K -=?

分析 因溶液中有HCN ,所以AgCN 的溶解产物是

2[Ag(CN)]-

,而不是游离的Ag+和CN-,所以应按照下述平衡求解

2AgCN HCN

[Ag(CN)]H -+

++

可以看出酸度影响了解离平衡,因此,酸度也影响了AgCN 的溶解度。 解 设平衡时

2[Ag(CN)]-

的浓度为xmol?L -1,则有

2AgCN HCN

[Ag(CN)]H 0.1x

x

x -+

++-

22

22

s 2sp a 2116105

[A(CN)][H ][HCN]

[A(CN)][H ][Ag ][CN ][HCN][Ag ][CN ]([Ag(CN)])(AgCN)(HCN)1.310 1.210 6.2109.710K K K K -+

-++-+-----=

=??==?????=?

22

5

9.7100.10.1x x K x -=≈≈?-

131

2([Ag(CN)])(H )mol L 3.110mol L c c x -+---===? 所以pH=2.51。

当溶液为中性时,pH=7.0,[H3O+]=1×10-7 mol·L -1

237AgCN HCN

[Ag(CN)]H 0.1(3.110)

10x x

-

+

--++-?+

775

3

10109.7100.1(3.110)0.1x x K x x ----=≈=?-?+-

0.1x =,21

([Ag(CN)])0.1mol L c --=。平衡时

1升溶液中有0.1molAgCN 转变成

2[Ag(CN)]-

,所以此时AgCN 的溶解度为

0.1mol?L -1。

学生自测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在正八面体场中,中心原子d 轨道的能级分裂成dε和dγ两组,dγ的能量比该自由离子d 轨道的能量高,dε的能量则低于自由离子d 轨道的能量。 ( )

2. 中心原子d 电子组态为

03d d γ

ε和

6d d γ

ε的正八面体配合物都是低自旋配合物。 ( )

3. 有甲、乙两种不同的八面体配合物,它们的CFSE 都是0.8Δo,这表明两配合物的晶体场稳定化能相等。 ( )

4. 当配体是质子碱时,溶液pH 值降低导致配离子解离的作用,叫做酸效应。 ( )

5. 25℃时,0.10mol·L -1H[Ag(CN)2]溶液中的H+浓度大于0.10mol·L -1HCN 溶液中的H+浓度,那么0.10mol·L -1H[Ag(CN)2]溶液中的CN-浓度大于0.10mol·L -1HCN 溶液中的CN-浓度。 ( ) 二、选择题(将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出) 1.在[Co(en)(C2O4)2]-中,Co3+的配位数是 ( ) A. 2 B. 3 C. 4 D. 5 E. 6

2.已知某配合物的组成为CoCl3·5NH3·H2O,其水溶液呈弱酸性,加入强碱并加热至沸有氨放出,同时产生Co2O3沉淀;加入AgNO3于另一份该配合物溶液中,有AgCl沉淀生成,过滤后再加AgNO3时无变化,但加热至沸又产生AgCl沉淀,沉淀量为第一次沉淀量的1/2,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A. [CoCl2(NH3)5]Cl·H2O

B.[Co(NH3)5H2O]Cl3

C. [CoCl(NH3)5]Cl2·H2O

D. [CoCl2(NH3)4]Cl·NH3·H2O

E. [CoCl3(NH3)3]·(NH3)2·H2O

3.下列配离子中,属于低自旋的是()

A. [FeF6]3-

B. [Co(NH3)6]2+

C. [CrCl6]3-

D. [Ag(S2O3)2]3 E .[Co(NH3)6]3+

4.已知[Ni(CO)4]中,Ni以dsp2杂化轨道与C成键,[Ni(CO)4]的空间构型应为 ( )

A. 三角锥形

B. 正四面体

C. 直线型

D. 八面体

E. 平面正方形

5.[Co(NH3)6]3+是内轨配离子,则Co3+未成对电子数和杂化轨道类型是()

A. 4,sp3d2

B. 0,sp3d2

C. 4,d2sp3

D. 0,d2sp3

E. 6,d2sp3

三、填空题

1.配合物〔Cr(H2O)(en)(C2O4)(OH)〕的名称为(1),配位数为(2),中心原子氧化数为(3),配合物的内层是(4)。

2.配合物“硝酸氯·硝基·二(乙二胺)合钴(Ⅲ)”的化学式是(5),它的外层是(6)。

3.已知〔Cu(NH3)4〕2+和〔Zn(NH3)4〕2+的KS以此为2.1×1013和2.9×109,由此可知反应〔Cu(NH3)4〕2++Zn2

++Cu2+进行的方向(7),

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8)。

四、问答题

1. 比较下列各对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1)H[Al(OH)4]和HAlO2的酸性

(2)Cu(OH)2和[Cu(NH3)4](OH)2的碱性与溶解度

(3)[Co(NH3)6]2+和[Co(NH3)6]3+的稳定性

2. 试回答Ni2+与CN-形成[Ni(CN)4]2-配离子而不形成[Ni(CN)6]4-。

五、计算题

1.0.10molL-1的AgNO3溶液30mL与30%氨水(ρ=0.89kg·L-1)20mL混合。

([Ag(NH3)2]+的Ks=1.1×107,AgCl的Ksp=1.56×10-10)

(1)计算混合液中Ag+浓度;

(2)在8mL上述溶液中加入0.01mol·L-1KCl溶液2mL,问此时有无AgCl沉淀产生?

2. Mn2+具d5电子构型,〔Mn(H2O)6〕2+中心原子的电子成对能P=304.98kJ?mol-1,分裂能△o=9

3.29 kJ?mol-1。

(1)计算〔Mn(H2O)6〕2+的晶体场稳定化能;

(2)指出配离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3)判断属高自旋还是低自旋配合物;

(4)用价键理论图示其成键杂化轨道,指出属内轨还是属外轨配合物。

学生自测答案

一、判断题

1.×

2. ×

3.√

4.√

5.×

二、选择题

1.E

2.C

3. E

4.E

5.D

三、填空题(20分)

1.(1)羟·草酸根·水·乙二胺合铬(Ⅲ)(2)6 (3)+3 (4)[Cr(H2O)(en)(C2O4)(OH)]

2. (5)[CoCl(NO2)(en)]NO3 (6)

3 NO

3. (7)从右向左 (8)}]){[Zn(NH }]){[Cu(NH 243S 243S ++=

K K K 四、问答题(20分) 略 五、计算题(20分) 1.

(1)[Ag+]=1.43×10-10mol·L -1

(2) [Ag+][Cl-]=1.9×10-10×0.002=3.8×10-13<1.77×10-10(Ksp(AgCl)) 加入KCl 后无AgCl 沉淀生成。 2.

(1)CFSE=0 kJ·mol -1 (2) 5 个未成对电子。 (3) 属高自旋 (4) 外轨型 3d

4p

4d

sp3d2

章后习题解答 1. 区别下列名词:

(1) 内层与外层 (2) 单齿配体与多齿配体 (3) d2sp3杂化和sp3d2杂化 (4) 内轨配合物和外轨配合物 (5) 强场配体和弱场配体 (6) 低自旋配合物和高自旋配合物

解 (1)配合物的内层是由中心原子提供杂化轨道,配体中配位原子提供孤对电子,通过配位键形成的配离子。与配离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称为配合物的外层。

(2)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单齿配体,如NH3,H2O ,OH-,F -等。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多齿配体,如:乙二胺,EDTA 等。

(3)以2个(n-1)d 轨道、1个ns 轨道和3个np 轨道杂化形成6个杂化轨道,称为d2sp3杂化。以1个ns 轨道、3个np 轨道和2个nd 轨道杂化形成6个杂化轨道,称为sp3d2杂化。

(4)中心原子全部用最外层轨道杂化所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外轨配合物;用次外层(n-1)d 轨道和最外层ns ,np 轨道杂化所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内轨配合物。

(5)依据配体使中心原子d 轨道能级的分裂程度不同,配体有强场、弱场之分。使d 轨道能级分裂能力强的配体称为强场配体,如CN-,CO ;使d 轨道能级分裂能力弱的配体称为弱场配体,如H2O 、F -、Cl-、Br-、I-。

(6)中心原子电子组态为d4~d7的配合物中,单电子数多的称为高自旋配合物,单电子数少的称为低自旋配合物。强场配体形成低自旋配合物,弱场配体形成高自旋配合物。

2. 命名下列配离子和配合物,指出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写出Ks 的表达式

(1) Na3[Ag(S2O3)2] (2) [Co(en)3]2(SO4)3 (3) H[Al(OH)4] (4) Na2[SiF6] (5) [PtCl5(NH3)]- (6) [Pt(NH3)4(NO2)Cl] (7) [CoCl2(NH3)3H2O]Cl

(8) NH4[Cr(NCS)4(NH3)2]

名 称

中心原子

配 体

配位原子

位数

Ks 表达式

(1)

二(

硫代硫酸根)

合银(I)酸钠Ag+ S2O32- S2O32- 中

的S

2 3

232

22

23

[Ag(S O)]

[Ag][S O]

-

+-

(2) 硫酸三(乙二胺)

合钴(Ⅲ)

Co3+ en en中的 N 6 3

3

3+3

[Co(en)]

[Co][en]

+

(3) 四羟基合铝(Ⅲ)

Al3+ OH- OH- 中的O 4

4

34

[Al(OH)]

[Al][OH]

-

+-

(4) 六氟合硅(Ⅳ)酸

Si(Ⅳ)F- F- 中的F 6

2

6

46

[SiF]

[Si][F]

-

+-

(5) 五氯?氨合铂(Ⅳ)

酸根

Pt4+ Cl-,NH3 Cl,N 6

53

45

3

[Pt(Cl)(NH)]

[Pt][Cl][NH]

-

+-

(6) 氯?硝基?四氨合

铂(Ⅱ)

Pt2+ NO2-,Cl-,

NH3

N,Cl、N 6

234

24

23

[PtCl(NO)(NH)]

[Pt][Cl][NO][NH]

+--

(7) 氯化二氯?三氨?

水合钴(Ⅲ)

Co3+ Cl-,NH3,

H2O

Cl,N,O 6

2332

323

3

[Co(Cl)(NH)(H O)]

[Co][Cl][NH]

+

+-

(8) 四(异硫氰酸根)?

二氨合铬(Ⅲ)酸

Cr3+ NCS-,NH3 N,N 6

432

342

3

[Cr(NCS)(NH)]

[Cr][NCS][NH]

-

+-

3. 什么是螯合物?螯合物有何特点?它的稳定性与什么因素有关?形成五员环和六员环的螯合物,要求配体应具备什么条件?

解由中心原子与多齿配体形成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螯合物的特点是稳定、溶解度大。螯合物稳定性与螯合环的数目和大小有关,一般以五元环、六元环最为稳定,螯环越多的螯合物越稳定。形成五员环和六员环的螯合物的配体必须具有2个或2个以上配位原子,配位原子之间应该间隔2个或3个其他原子,以形成稳定的五元环或六元环。

4. 指出下列说法的对错。

(1) 配合物是由配离子和外层离子组成。

(2) 配合物的中心原子都是金属元素。

(3) 配体的数目就是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4) 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原子的电荷数。

(5) 配体的场强愈强,中心原子在该配体的八面体场作用下,分裂能愈大。

(6) 外轨配合物的磁矩一定比内轨配合物的磁矩大。

(7) 同一中心原子的低自旋配合物比高自旋配合物稳定。

解 (1) 不对。中性配位分子只有内层,没有外层;

(2) 不对。某些高氧化态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也能作中心原子形成配合物。

(3) 不对。配合物中多齿配体的数目不等于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4) 不对。当有阴离子配体时,配离子电荷数不等于中心原子的电荷数;

(5) 正确;

(6) 不对。中心原子只有在形成配合物前d电子组态相同时,外轨配合物比形成的内轨配合物的磁矩大;

(7) 正确。中心原子的d电子在高自旋配合物中优先以平行自旋分占dγ能级和dε能级各轨道,而在低自旋配合物中优先占据dε能级各轨道,获得更大晶体场稳定化能。

5. 已知[PdCl4]2-为平面四方形结构,[Cd(CN)4]2-为四面体结构,根据价键理论分析它们的成键杂化轨道,并指出配离子是顺磁性(μ≠0)还是抗磁性(μ=0)。

解平面四方形结构的[PdCl4]2-的Pd原子轨道为dsp2杂化,

磁矩

(2)0(020B n n μμ≈+=?+=),[PdCl4]2-具有抗磁性。

四面体结构的[Cd(CN)4]2-的Cd 原子轨道为sp3杂化,

磁矩

(2)0(020B n n μμ≈+=?+=,[Cd(CN)4]2-具有抗磁性。

6. 根据实测磁矩,推断下列螯合物的空间构型,并指出是内轨还是外轨配合物。

(1) [Co(en)3]2+ 3.82μB (35.4×10-24A·m2) (2) [Fe(C2O4)3]3- 5.75μB (53.3×10-24 A·m2) (3) [Co(en)2Cl2]Cl

(0 A·m2)

解 (1) Co2+为3d7电子排布,由磁矩可知有3个单电子,2对电子对,因此为sp3d2杂化,[Co(en)3]2+的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为外轨配合物。

(2) Fe3+为3d5电子排布,由磁矩可知有5个单电子,分布在5个3d 轨道上,因此为sp3d2杂化,[Fe(C2O4)3]3-的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为外轨配合物。

(3) Co3+为3d6电子排布,由磁矩可知单电子数为0,3对电子分布在3个d 轨道上。因此为d2sp3杂化,[Co(en)2Cl2]Cl 的空间构型为八面体,为内轨配合物。

7. 实验室制备出一种铁的八面体配合物,但不知铁的氧化值,借助磁天平测定出该配合物的磁矩为 5.10B μ,则可估计出铁的氧

化值。请用此方法估计铁的氧化值,并说明该配合物是高自旋型还是低自旋型。 解 已知该铁的八面体配合物的磁矩为5.10

B μ,用B (2)n n μμ≈+计算,得未成对电子数n = 4。如果铁的氧化值为+3,则d 电

子数为5,在d 轨道上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32

γ

d d ε,未成对d 电子数为5,应为高自旋;二是

50

γ

d d ε,未成对d 电子数为1,应为低自

旋型。如果铁的氧化值为+2,d 电子数为6,在d 轨道上分布仍然有两种可能,一是42

γ

d d ε,未成对电子数为4,应为高自旋型;二是60

γ

d d ε,

没有未成对电子,应是低自旋型。由上述分析,估计铁的氧化值为+2,形成的配合物为高自旋型。

用测定磁矩的方法,只能估计铁的氧化值。要进一步确定铁的氧化值,还需借助其它的测试手段,如M?ssbauer(穆斯堡尔)谱等。 8. 试用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分别解释为什么在空气中低自旋的[Co(CN)6]4-易氧化成低自旋的[Co(CN)6]3-。

解由价键理论,低自旋的[Co(CN)6]4-为八面体内轨型配合物,中心原子有7个d 电子,要进行d2sp3杂化,必使1个3d 电子跃迁到5s 轨道上,而5s 轨道离核较远,能量较高,电子极易失去,即[Co(CN)6]4-极易被氧化成更稳定的[Co(CN)6]3-。

由晶体场理论,[Co(CN)6]4-和[Co(CN)6]3-均为八面体场配离子,CN-为强场配体,故均为低自旋配合物,中心原子d 轨道分裂成ε

d 和

γ

d 两组,d 电子的排布如下:

[Co(CN)6]4-

[Co(CN)6]3-

[Co(CN)6]4-

γ

d 轨道上的1个电子易失去,成为能量更低的[Co(CN)6]3-。

9. 已知下列配合物的分裂能

o

?和中心离子的电子成对能P ,表示出各中心离子的d 电子在

ε

d 能级和

γ

d 能级上的分布并估计它们的磁

矩。指出这些配合物中何者为高自旋型,何者为低自旋型。

[Co(NH3)6]2+ [Fe(H2O)6]2+ [Co(NH3)6]3+ P/cm-1

22500 17600 21000 o

?/cm-1

11000

10400

22900

解 P >

o

?时,中心离子的d 电子采取高自旋分布;P <

o

?时,中心离子的d 电子采取低自旋分布,因此:

配合物 电子排布

磁矩

B μμ

自旋状态 [Co(NH3)6]2+ 52

γd d ε 3.87 高 [Fe(H2O)6]2+ 42γ

d d ε 4.90 高 [Co(NH3)6]3+

6εγ

d d

10. 已知[Mn(H2O)6]2+比[Cr(H2O)6]2+吸收可见光的波长要短些,指出哪一个的分裂能大些,并写出中心原子d 电子在ε

d 和dγ能级

的轨道上的排布情况。

解 [Mn(H2O)6]2+和[Cr(H2O)6]2+配离子的颜色,是由于中心原子Mn2+和Cr2+低能级

ε

d 上的电子,选择性吸收某一可见光波长的光子,

跃迁到高能级

γ

d 上(d-d 跃迁)引起的。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八面体场的分裂能

o ?,即

o hc

hv ?λ

==

可见,波长愈短,

o ?愈大。[Mn(H2O)6]2+吸收光的波长比[Cr(H2O)6]2+吸收光的波长短,所以分裂能o,1?大于[Cr(H2O)6]2+的分裂能

o,2

?。

[Mn(H 2O)6]

2+

[Cr(H 2O)6]

2+

11. 已知高自旋配离子[Fe(H2O)6]2+的

o

?=124.38kJ·mol -1,低自旋配离子[Fe(CN)6]4-的

o

?=394.68 kJ·mol -1,两者的电子成对能

P 均为179.40 kJ·mol -1,分别计算它们的晶体场稳定化能。 解 [Fe(H2O)6]2+为高自旋配离子,中心原子d 电子的排布如下:

[Fe(H 2O)6]

2+

o o 11

CFSE 4(0.4)20.6 0.4124.38kJ mol

49.75kJ mol --=?-?+??=-?=-

[Fe(CN)6]4-为低自旋配离子,中心原子d 电子的排布如下:

[Fe(CN)6]

4-

o o o 111

CFSE 6(0.4)00.6(31)2.422.4394.68kJ mol 2179.40kJ mol 588.43kJ mol P

P

---=?-?+??+-=-?+=-?+?=-

12. 判断下列反应进行的方向,并指出哪个反应正向进行得最完全:

解 配离子由稳定常数小的转化为稳定常数大的。查表得

219s 34([Hg(NH )]) 1.9010K +=?,

221

s ([HgY]) 6.310K -=? , 2+13

s 34([Cu(NH )]) 2.110K =?,

2+9

s 34([Zn(NH )]) 2.910K =?,

320

s 243([Fe(C O )]) 1.610K -=?,

320

s 6([Fe(CN)]) 1.610K -=? ,

2424233242423434221s 219s 342

[HgY ][NH ][HgY ][NH ][Hg ]

(1)[Hg(NH )][Y ][Hg(NH )][Y ][Hg ]

([HgY]) 6.310([Hg(NH )]) 1.90103.310K K K --++-+-+

-+==?==

?=?

该反应进行的方向是

242343

[Hg(NH )] Y [HgY] 4NH +--+→+

22224

343432222+4

3434329s 34213s 344

[Zn(NH )][Cu ][Zn(NH )][Cu ][NH ](2)[Cu(NH )][Zn ][Cu(NH )][Zn ][NH ]([Zn(NH )]) 2.910([Cu(NH )]) 2.1101.410K K K +++

++++

++-==?==

?=?

该反应进行的方向是

22223434[Zn(NH )] Cu [Cu(NH )] Zn ++++

+→+

32332336246243--6363243243342

s 63-20s 24321

[Fe(CN)][C O ][Fe(CN)][C O ][Fe ](3)[Fe(C O )][CN ][Fe(C O )][CN ][Fe ]

([Fe(CN)]) 1.010([Fe(C O )]) 1.6102.610K K K ----+

--+-==?==

?=?

该反应进行的方向是

332243624

[Fe(C O )]6CN [Fe(CN)] 3C O ----

+→+

反应(3)的K 值最大,正向进行得最完全。 13. 解答下述问题:(1)

14

0.10mol L CuSO -与

10.10mol L NaOH -等体积混合,有无2Cu(OH)沉淀生成?(2)

1344

0.10mol L [Cu(NH )]SO -与1

0.10mol L NaOH -等体积混合,有无2Cu(OH)沉淀生成?(3)

14100mL 0.10mol L CuSO -与1

50mL 1.0mol L NaOH -和1350mL 1.0mol L NH -混合,有无2Cu(OH)沉淀生成?

解(1)查表得

6

sp 2{Cu(OH)} 5.0210K -=?,

14

0.10mol L CuSO -与10.10mol L NaOH -等体积混合,21

(Cu )0.05mol L c +-=,

1(OH )0.05mol L c --=,因此

22246

p sp 2(Cu )(OH )0.05(0.05) 1.2510{Cu(OH)} 5.0210I c c K +---==?=?>=?

所以,此种情况下,有

2

Cu(OH)沉淀形成。

(2)

1344

0.10mol L [Cu(NH )]SO -与

10.10mol L NaOH -等体积混合,溶液达到平衡后

23423

[Cu(NH )]2OH Cu(OH)4NH 0.050.0524x

x

x

x +-

+↓+--

49

32136

34s sp [NH ]11

9.5310[Cu(NH )][OH ] 2.0910 5.0210

K K K -+--====????

44

9

23

(4)(4)9.5310(0.05)(0.052)(0.05)x x K x x -=≈=?-?-

解得4

1

2.6110mol L x --=?,这是肉眼难以察觉的。

(3)由(2)知平衡常数较小,可以认为先生成234[Cu(NH )]+

,再考虑其与OH -

能否反应生成

2

Cu(OH)沉淀。反应开始前各物质的

初始浓度(1

mol L -)如下

23423

[Cu(NH )]2OH Cu(OH)4NH 0.05

0.25

0.05+-

+↓+

44

39

3222

34(NH )(0.05) 2.00109.5310(OH )([Cu(NH )])(0.25)0.05c Q K c c ---+===?>=??

因此,这种情况下没有

2

Cu(OH)沉淀生成。

14. 在298.15K 时,[Ni(NH3)6]2+溶液中,c([Ni(NH3)6]2+)为0.10mol·L -1,c(NH3)为1.0mol·L -1,加入乙二胺(en)后,使开始时c(en)为2.30mol·L -1,计算平衡时,溶液中[Ni(NH3)6]2+、NH3、[Ni(en)3]2+和en 的浓度。 解 查表得25℃ 的

28

s 36([Ni(NH )]) 5.510K +=?,

218

s 3([Ni(en)]) 2.110K +=?,

236[Ni(NH )]+

溶液中加入en 后反应为:

[Ni(NH 3)6]2+ + 3en [Ni(en)3]2+ + 6NH 3

反应前 0.10 2.30 0 1.00 平衡时 x 2.30-3×0.10 +3x 0.10-x 1.00+6×0.10-6x ≈ 2.00 ≈ 0.10 ≈1.6

26218

9

33s 32328

36s 34[Ni(en)][NH ]([Ni(en)]) 2.110 3.810[Ni(NH )][en]([Ni(NH )]) 5.4910K K K +

+++?====??

即 93

6

108.3(2.00)6.110.0?=??x ,90.1016.78 3.8108x ?=?

所以

1

11191263L

mol 105.5L mol 108.3878.1610.0L mol ])Ni(NH [----+

??=????=

?=x

11

3[NH ](1.0060.106)mol L 1.60mol L x --=+?-=

211

3[Ni(en)] (0.10)mol L 0.10mol L x +

--=-=

11[en](2.3030.103)mol L 2.00mol L x --=-?+=

15. 向0.10mol·L -1 AgNO3溶液50mL 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8.3%(ρ=0.929 kg·L -1)的氨水30.0mL ,然后用水稀释至100mL ,求: (1) 溶液中Ag+、[Ag(NH3)2]+、NH3的浓度;

(2) 加0.100mol·L -1 KCl 溶液10.0mL 时,是否有AgC1沉淀生成?通过计算指出,溶液中无AgC1沉淀生成时,NH3的最低平衡浓度应为多少? 解(1)形成

+

])Ag(NH [23前,溶液中Ag+和NH3的浓度分别为:

11

0.1050.0

(Ag )mol L 0.050mol L 100c +--?=

=

11

31

0.929kg L (1000g 1kg)18.3%30.0mL (1L 1000mL)

(NH ) 3.00mol L 17.03g mol 100mL (1L 1000mL)c ---????==??

Ag + + 2NH 3 [Ag(NH 3)2]

+平衡时 x 3.00-0.05×2+2x 0.05-x

=2.90+2x ≈2.90 ≈0.05

反应前 0.05 3.00 0

7

32

s 3223[Ag(NH )]

([Ag(NH )]) 1.110[Ag ][NH ]K +

++=

=?

1101

32272

s 323[Ag(NH )]0.05

[Ag ]mol L 5.410mol L ([Ag(NH )])[NH ] 1.110 2.90K +

+

---+==?=????

所以溶液中

101[Ag ] 5.410mol L +--=?,1

32[Ag(NH )]0.05mo L +-= ,13[NH ] 2.90mol L -=。

(2)加入10.0mLKCl 溶液后,溶液总体积110mL ,各组分浓度为

11

32([Ag(NH )])(0.05100110) mol L 0.045mol L c +--=?=

11

3(NH )(2.90100110)mol L 2.64mol L c --=?=

131(Cl )(0.10010.0110)mol L 9.110mol L c ----=?=?

生成AgCl 沉淀的反应式为:

(aq)

NH 2)s (AgCl )(aq Cl )aq (])Ag(NH [323+=+-+

23-710

32s 32sp [NH ]11

514[Ag(NH )][Cl ]([Ag(NH )])(AgCl) 1.110 1.7710K K K +

+-====????

反应商 22

4

33

32(NH )(2.64) 1.710([Ag(NH )])(Cl )0.04559.110c Q c c +--===???

由于Q>K ,上述反应不能正向进行,因此没有AgCl 沉淀生成。 防止AgCl 沉淀生成的条件是

Q K ≥,溶液中NH3的浓度为:

2332s 32sp (NH )1

([Ag(NH )])(Cl )([Ag(NH )])(AgCl)

c c c K K +-+≥

1

3sp 1

10

1

)(Cl )

(NH )mol L )(AgCl)

mol L 0.46mol L c c K -----==

16. 298.15K 时,将35.0mL 0.250mol·L -1 NaCN 与30.0mL 0.100mol·L -1 AgNO3溶液混合,计算所得溶液中Ag+、CN-和[Ag(CN)2]-的浓度。

解 反应前 -1-

-1

0.250mol L 35.0mL

(CN )0.135mol L 30.0mL 35.0mL c ?==+

-1-1

0.10mol L 30.0mL

(Ag )0.046mol L 30.0mL 35.0mL c +

??==?+

Ag + + 2CN - [Ag(CN)2]-平衡时 x 0.135-2×0.046+2x 0.046mol·L -1

=0.043mol·L -1

21

2s -2[Ag(CN)] 1.310[Ag ][CN ]K -+==?

1201

2-2221

s [Ag(CN)]0.046[Ag ]mol L 1.9110mol L [CN ](0.043) 1.310K -+

---===???

[CN-] = 0.135mol·L -1-2×0.046mol·L -1+2x mol·L -1= 0.043 mol·L -1

-1-1-12L m ol 046.0L m ol L m

ol 046.0])CN (Ag [?=?-?=-x 17.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θ

4.786K

=,

224Zn(OH)(s)2OH [Zn(OH)]-

-

+ 结合有关数据计算

θ24([Zn(OH)]/Zn)

?-的值。

解 查表得:

θ2(Zn /Zn)0.761 8V ?+=-,17

sp 2(Zn(OH))=3.1010K -?

224Zn(OH)()2OH [Zn(OH)]s -

-

+

42222

4222

2s 4sp 2[Zn(OH)][OH ][Zn(OH)][Zn ][OH ][OH ][Zn ][OH ]([Zn(OH)])(Zn(OH))

K K K ---+--+--=

=??=

θ217

s 417

sp 2 4.786

{[Zn(OH)]} 1.5410{Zn(OH)} 3.1010

K K K -

-===??

θ2θ224s 4170.05916

([Zn(OH)]/Zn)(Zn /Zn)lg ([Zn(OH)])0.05916

[0.7618lg(1.5410)]V

2

1.270V K n ??-+-=-

=--??=-

18. 298.15K 时,在1L 0.05mol·L -1 AgNO3过量氨溶液中,加入固体KCl ,使Cl-的浓度为9×10-3mol·L -1(忽略因加入固体KCl 而引起的体积变化),回答下列各问:

(1) 298.15K 时,为了阻止AgCl 沉淀生成,上述溶液中NH3的浓度至少应为多少mol·L -1? (2) 298.15K 时,上述溶液中各成分的平衡浓度各为多少mol·L -1? (3) 298.15K 时,上述溶液中φ{[Ag(NH3)2]+/Ag}为多少伏? 解 (1)欲阻止AgCl 沉淀析出,溶液中Ag+的浓度

sp 10381c(Ag )<(AgCl)(Cl (1.7710)(910) 1.9710 mol L

K c +-----=??=?)

则AgNO3和NH3混合溶液中,设氨的最低浓度为xmol·L -1

由反应: Ag + + 2NH 3 [Ag(NH 3)2]+平衡浓度 1.97×10-8 x -2×0.05+ 2×1.97×10-8 0.05-1.97×10-8 = x -0.1 = 0.05

7

32s 322823[Ag(NH )]0.05([Ag(NH )]) 1.110[Ag ][NH ](1.9710)(0.1)K x ++

+-===??-

所以10.10.48mol L x --=, 13(NH )0.480.10.58mol L c x -==+=

(2)平衡时

1

32[Ag(NH )]0.05mol L +

-=,

81[Ag ] 1.9710 mol L +--=?,

31

3[NH ](NH )0.10.580.10.48mol L c -=-=-=,

31[Cl ][K ]910 mol L -+--==?。

θ+θ++32s 327(3) ([Ag(NH )]/Ag)(Ag /Ag)0.05916lg ([Ag(NH )]) 0.7996V 0.05916V lg(1.110)

0.7996V 0.4166V K ??=-=-??=- 0.383 0V

=

323

[Ag(NH )] e Ag+2NH +-+ θ232323232([Ag(NH )]/Ag)([Ag(NH )]/Ag)0.05916V lg([Ag(NH )][NH ])

0.3830V 0.05916V lg(0.05(0.48))

0.3438V

??+++=+?=+=

19. 已知298.15K 时,

θ(Ag /Ag)0.7996?+=伏,若测知在其标准电极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6mol·L -1 Na2S2O3溶液后,电极电位降

低变为-0.505伏。

(1)加入Na2S2O3溶液后,电极溶液中[Ag+]为多少? (2)

}

])O {[Ag(S 3232s -K 为多少?

(3)再往此电极溶液中加入固体KCN ,使其浓度为2mol·L -1,电极溶液中各成分的浓度为多少?

解 (1)

θ0.05916V

(Ag /Ag)=(Ag /Ag)lg[Ag ]1??++++

0.05916V

0.0505 V 0.7996 V lg[Ag ]1+-=+

?

0.05050.79960.8501lg[Ag ]=

14.3695

0.059160.05916

+---==-

所以 151

[Ag ] 4.2710mol L +--=?

33232s 232222311511213

[Ag(S O )](2)

([Ag(S O )])[Ag ][S O ]

0.50mol L (4.2710mol L )(2mol L )2.9310K -

-

+-----==

??=?

(3) [Ag(S 2O 3)2]2+ + 2CN - [Ag(CN)2]- + 2S 2O 32-平衡时 x 2-2×0.5+2 0.5-x 3.0-2x ≈1+2x ≈0.5 ≈3.0 ≈1

22223s 22-323232s 23221

7

13

[Ag(CN)][S O ]([Ag(CN)])[Ag(S O )][CN ]([Ag(S O )])

1.310 4.4410

2.9310K K K ------==?==??

即 7

2

112

111044.4)L mol 1)(L mol ()L mol 0.3)(L mol 5.0(?=????=----x K

2371

232

7272

0.5(3.0)0.59

[Ag(S O )] 1.0110mol L 4.4410(1) 4.44101x -

--??====?????

11

11

221123[CN ](20.522) mol L 1mol L [Ag(CN)](0.5) mol L 0.5mol L [S O ](3.02) mol L 3.0mol L x x x ---------=-?+≈=-≈=-≈

20. 已知下列反应在298.15K 时的平衡常数θ

3

1.6610K -=?,

224Cu(OH)2OH [Cu(OH)]-

-

+

结合有关数据,求24[Cu(OH)]-

的稳定常数s

K 。欲在1升NaOH 溶液中使0.1mol

2

Cu(OH)溶解,NaOH 溶液的浓度至少应为多少?

20

sp 2{Cu(OH)} 2.210K -=?

224Cu(OH)2OH [Cu(OH)]-

-

+

222

θ

4222s sp [Cu(OH)][Cu ][OH ][OH ][Cu ][OH ]K K K -+--+-=??=

3

θ

16

20

s sp

(1.6610)7.510(2.210

)

K

K K --?==

=??

在1升溶液中,0.1mol

2

Cu(OH)完全转化成

24[Cu(OH)]-

而溶解,则

24[Cu(OH)]-

的浓度应为0.1mol?L -1。设反应达到平衡时

1[OH ]mol L x --=,则

2241

1Cu(OH)2OH [Cu(OH)]mol L 0.1mol L x -

-

--+

3

422

[Cu(OH)]0.1 1.6610[OH ]K x -

--===? 11[OH ]mol L 7.8mol L x ---==

OH -离子的总浓度[OH ]c -

11[OH ](7.80.12)mol L 8.0 mol L c ---=+?=

21. 已知θ32(Fe /Fe )?++,33[Fe(bipy)]+的稳定常数为s,1K ,23[Fe(bipy)]+的稳定常数为s,2K 。求θ3233([Fe(bipy)]/[Fe(bipy)])?++。

解 对于电极反应

32Fe e Fe +-++→ , θ32(Fe Fe )?++

(1)

3233[Fe(bipy)]e [Fe(bipy)]+-+

+→,

θ3233([Fe(bipy)][Fe(bipy)])

?++ (2)

式(1)-式(2)得

233233[Fe(bipy)]Fe [Fe(bipy)]Fe ++++

+→+

23s,1

3323s,2

[Fe ][Fe(bipy)][Fe ][Fe(bipy)]K K K ++

++

==

根据Nernst 方程式

θ32θ32s,133s,2

(Fe Fe )([Fe(bipy)][Fe(bipy)])

lg lg

0.05916

K K K ??++++-==

s,1θ32θ3233s,2

([Fe(bipy)][Fe(bipy)])(Fe Fe )0.05916lg

K K ??++++=-

22. 已知

23[Fe(bipy)]+

的稳定常数

17

s,1 2.81810K =?及下列电对的θ

?值

3233[Fe(bipy)]e [Fe(bipy)]+-+

+,

θ0.96V ?=

结合有关电对的θ?值,求33[Fe(bipy)]+的稳定常数s,2K 。这两种配合物哪种较稳定?

解 查表得

32Fe e Fe +-

++,θ32(Fe /Fe )0.77V ?++

=

s,2θ32θ3233s,1

s,217

([Fe(bipy)]/[Fe(bipy)])(Fe /Fe )0.05916lg

(0.770.05916lg )V

1.818100.96V

K K K ??++++=-=-?=

解得

14

s,2 1.7410K =?。比较

33[Fe(bipy)]+

23[Fe(bipy)]+

的稳定常数,可知

23[Fe(bipy)]+

较稳定。

23. 在298.15K 时,于1L 0.10mol·L -1 [Ag(NH3)2]+溶液中至少加入多少物质的量的 Na2S2O3可以使[Ag(NH3)2]+完全转化(即

[Ag(NH3)2+]=10-5mol·L -1时)为[Ag(S2O3)2]3-?此时溶液中[S2O32-]、[NH3]、[Ag(S2O3)23-]各为多少?(为了计算方便,298.15K 时采用7

s 32{[Ag(NH )]} 1.110K +=?,

313

s 232{[Ag(S O )]} 2.910K -=?计算)

+

32[Ag(NH )]与

223

S O -反应式如下:

[Ag(NH 3)2]+ + 2S 2O 32- [Ag(S 2O 3)2]3- + 2NH 3

反应前 0.10 a 0 0平衡时 10-5 a -2×0.10+2×10-5 0.1-10-5 0.1×2-2×10-5 ≈ a -0.20 ≈ 0.1 ≈ 0.2

232313

3236

S 232227

3223S 32[Ag(S O )][NH ]

[Ag ]{[Ag(S O )]} 2.910 2.6410[Ag(NH )](S O ][Ag ]{[Ag(NH )]} 1.110K K K -+-+-++??=?===???

即 32

1126

2323225112

3223[Ag(S O )][NH ]0.1mol L (0.2mol L ) 2.6410[Ag(NH )][S O ]10mol L [(a 0.20)mol L ]K ---+----????===????-?

2

21

1

23

5621

(0.1)(0.2)[S O ](0.20)mol L mol L 10 2.6410

1.2310mol L a ------?=-=??=?

平衡时:

31

232[Ag(S O )]0.10mol L

--≈;

221

23[S O ] 1.2310mol L -

--=?;

1

3[NH ]0.20mol L -=;

51

32[Ag(NH )] 1.010mol L

+--≈?。

开始时加入223

Na S O 物质的量2

0.20 1.4110

0.2141mol a -=+?=

Exercises

1. The compound CoCl3?2H2O?4NH3 may be one of the hydrate isomers [Co(NH3)4(H2O)Cl2]Cl?H2O or [Co(NH3)4(H2O)2Cl]Cl

2. A 0.10mol?L -1 aqueous solution of the compound is found to have a freezing point of -0.56 ℃. Determine the cor rect formula of the compound. The freezing-point depression constant for water is 1.86 K?mol -1?kg -1, and for aqueous solution, molarity and molality can be taken as approximately equal. Solution According to

f f B

T iK b ?=,then

f 11

f B [273.15(0.56)]K 273.15K

31.86K kg mol 0.1mol kg T i K b --?---=

≈=?

Thus, the complex in the problem is [Co(NH3)4(H2O)2Cl]Cl2.

2. Given the Ks values of [CuY]2- and [Cu(en)2]2+ are 5×1018 and 1.0×1021 respectively, try to determine which of the two complexes is more stable.

Solution For [CuY]2-, the number of ligand is 1, for [Cu(en)2]2+, the number of ligand is 2, their stability are different. For [CuY]2-,

Cu 2+ + Y 4- [CuY]2- x 1 x 1 0.10-x 1 = 0.10mol·

L -1 2218

s 2421[CuY ]0.1([CuY])510[Cu ][Y ]()K x --

+-===?

x1 = 1.41×10-10mol·L -1 For [Cu(en)2]2+,

Cu 2+ + 2en [Cu(en)2]2+ x 2 2x 2 0.10- x 2 = 0.1mol·L -1 22212s 222222[Cu(en)]0.1([Cu(en)]) 1.010[Cu ][en](2)K x x +

++===??

分析化学(李发美_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课后习题参考解答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 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 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 6、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 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 d d d d d 321n ++++= 0.241=d 0.242=d 1 2 i -∑= n d s 0.281=s 0.312=s 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7、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 12.0104i =∑=n x x ②0.00121 )(2 i =--∑= n x x s ③0.00038 == n s s

医学免疫学人卫版第七版重点

医学免疫学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亦称为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Lymphocyte homing 2.Lymphocyte homing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 3.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有利于传递免疫信息,动员各种免疫细胞迁移至病灶。 第三章~ 第八章 1.Antigen 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 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一般具有免疫原形和抗原性两个重要特性。 2.Epitope 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又称为抗原决定 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可分为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 3.Cross-reaction 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 应,称为~。 4.Superantigen(SAg) 超抗原某些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主要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化学性质主要为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蛋白等。 5.Adjuvant 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 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称为~。如卡介苗。 6.Mitogen 丝裂原可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 细胞和有丝分裂,激活一类淋巴细胞全部克隆,被认为是一种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广泛应用于体外集体免疫功能检测。 7.Antibody 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 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8.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 攻膜复合物由C5b6789n组成的复合物,可插入细胞 膜,通过破坏局部磷脂双层而形成“渗漏斑”,或形成穿膜的亲水性孔道,最终导致细胞崩解。 9.Interferon(IFN) 干扰素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干扰病毒的感染和复制的功能。可分 为Ⅰ型(包括INF-α,INF-β等)和Ⅱ型(INF-γ)。 10.CD分子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 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简称CD。 11.cell adhension molecules(CAM) 细胞黏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黏附分子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使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发生黏附,参与细胞识别,细胞活化和信号转导,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的伸展与移动。可分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和素家族、选择素家族等。 12.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其主要功能是以其产物提呈抗原肽进而激活T淋巴细胞, 在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其结构十分复杂,显示多基因性和多态性,传统上分为Ⅰ、Ⅱ、Ⅲ类。Ⅰ、Ⅱ类主要参与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Ⅲ类主要参与调控固有免疫应答。 13.linkage disequilibrium 连锁不平衡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

人民卫生出版社仪器分析重点

1、721型分光光度计使用之前仪器应预热10min。 2、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在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不移动,但峰高值降低。 3、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400---780nm。 4、在分光光度法中,摩尔吸收系数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5、721型分光光度计适用于可见光区。 6、分光光度法分析中,如果显色剂无色,而被测试液中含有其他有色离子时宜选择不加显色剂的待测液做参比液可消除影响。 7、光吸收定律只适合于单色光和一定范围的低浓度溶液。 8、分光光度法的吸光度与液层的高度无关。 9、721型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器是光电管。 10、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有色溶液的浓度相对标准偏差最小的吸光度为 0.434。 1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的干扰是电离效应。 12、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通常所用的检测器是光电倍增管。 13、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测定某矿石中铝含量,宜采用的原子化方式是化学计量火焰。 14、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15、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Al、Si、Ti、Zr 等元素所采用的火焰是乙炔---氧气。 16、由固定相和流动相的定义可知固定相是固定不动的,流动相是不断流动的。 17、分配系数越大,组分越晚流出色谱柱。 18、某色谱峰,其峰高0.607倍处色谱峰宽度为4mm,半峰宽为4.71mm。 19、以峰高乘以平均峰宽的方法计算色谱峰的峰面积,适用于不对称的色谱峰。 20、利用气相色谱法来测定某有机混合物,已知各组分在色谱条件下均有出峰,那么定量分析各组分含量时,应采用归一化法。 21、对于色谱分析法中,流动相和固定相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被分离物质的极性。 22、薄层色谱法常用的通用型显色剂有碘、硫酸溶液。 23、组分的极性越强,被固定相吸附的作用越强。 24、LC中通用型检测器是示差折光检测器。 25、在液相色谱中流动相的选择原则是极性大的样品用极性大的洗脱剂,反之亦然。 26、在HPLC 法中,为改变色谱柱选择性,可改变流动相的种类和配比,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27、分析宽沸程多组分混合物多采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 28、吸附薄层色谱法中,分离弱极性物质,选择吸附剂、展开剂的一般原则是:活性大的吸附剂和极性弱的展开剂。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六版 《社会医学》 总结重点

1.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对象: 1社会生理现象,2社会病理现象,3社会医学诊断,4社会医学处方。特点:1学科交叉性,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3社会医学的实践性 2.医学模式: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中得出的对医 学本质的高度概括 3.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 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4.文化的基本特征:①历史性②现实性③渗透性④继承性⑤社会性。 5.文化影响健康的特征: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稳定性。教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教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和手段。它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家庭、社会、自我(学习)教育。教育具有两种职能:一是按社会需要传授知识,即对人的智能规范;二是传播社会准则,即对人的行为规范。社会制度影响人群健康的特征:1双向性、2普遍性或稳定性,3变异性,4强制性 6.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1保健功能:使患者康复,恢复劳动力;延长寿命,延长劳动 时间,有效地提高生产力水平;:消除病人对疾病焦虑和恐慌。2社会功能:提供心理安慰;体验社会支持;增强社会凝聚力。 7.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2试验研究3评价研究4文献研究。 8.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1选择课题陈述假设,2制定研究方案,3收集资料,4整理和 分析,5解释结果。 9.抽样方法:1概率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 阶段抽样。2非概率抽样:方便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定额抽样。 10.定性研究的特点:1关注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事物的结果;2对少数特殊人群的研究, 其结果不能外推;3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4很少用概率统计分11.问卷设计的原则:目的性、反向性、实用性。问题设计: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 答案设计:填空式、二项选择式、多项选择式、图表式、排序式。 12.生命质量评价:指具有一定生命数量的人在一定时点上的生命质量表现。内容:1生 理状态:活动受限、社会角色受限、体力适度;2心理状态:情绪反应、认知功能;3社会功能状态:社会整合、社会接触、亲密关系;4主观判断与满意度:自身健康和生活判断、满意度与幸福感。适用范围: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卫生管理学。1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 一种技术方法。种类:1环境危险因素:自然,社会;2心理、行为危险因素;3生物遗传危险因素;4医疗服务中的危险因素。 14.评价年龄:依据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从死亡率水平推算得出的年龄值称评价 年龄。增长年龄:通过努力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达到的预期年龄。 15.社会病: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与现代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密切相关的社会病理现象 特点:影响的社会性产生根源的复杂、社会危害性、群防群治 16.伤害防制策略和措施:HADDON模型:前、中、后三阶段;十大策略;四E干预: 工程(Engineering)、经济(Economic)、强制(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17.成瘾:由于对自然或人工合成药物的重度使用所导致的一种周期性慢性着迷状态, 并引起无法控制想再度使用的欲望。类型:①物质性成瘾。②精神性成瘾。 18.网络成瘾:过渡使用因特网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上网时间频率超过预期, 控制上网失败,出现戒断症状。 19.卫生服务研究: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 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误差与数据分析处理习题答案

第二章 1.属于方法误差的有:④⑦⑩;仪器误差:①②③⑨;操作误差:⑥;偶然误差:⑧; 试剂误差:⑤ 5. ① 4 2.52 4.1015.14 6.1610 ???=2.54×10-3 此题中2.52的相对误差最大,因此计算结果应修约为三位有效数字。 ② 61090.20001120 .0325 0001120.010.514.2101.3?==?? 有效位数保留原理同上。 ③ 4 51.0 4.0310 4.022.5120.002034=-??? ④ 2 0.03248.1 2.121053.01.050 =??? 此题中8.1的相对误差最大,以8.1的有效数字作为修约标准,又因为8.1的第一个有效数字为8,其相对误差的大小和三位有效数字的相对误差近似,因此可认为8.1的有效数字为三位有效数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⑤ 32.2856 2.51 5.42 1.89407.5010 5.738 5.420.0142 3.5462 3.546211.14 3.1413.546 -?+-??+-= == ⑥pH=2.10,求[H +]=? 由于pH 值为对数值,所以2.10的有效数字为两位有效数字,故 [H +]=7.9×10-3mol.L -1 6. 解:根据n i=1 d=-∑i x x n 和准偏差, ①第一组1d 0.24=1,S =0.28,第二组的2d 0.24=2,S =0.31。 ②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相等但标准偏差不相等,这是因为标准偏差可以反映出数据中较大

偏差对测定结果重复性的影响。 ③由于第一组的标准偏差较小,因此这组数据的精密度更高。 7.测定碳的原子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求算:(1)平均值;(2)标准偏差;(3)平均值的标准偏差;(4)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 0104.1210 12.012012.011812.011312.011112.010612.010212.010112.00992.0095112.0080=+++++++++= X (3) (4) 置信限为: 0012 .010 0012.0250.3250 .3,9,01.0,=? ===n S t t t f f αα 8. 13 .05 11 .001.0 20.014.011.005.051 .1640 .152.171.137.162.146.12 2 2 2 2 2 =+++++= =+++++=S X 7.1613 .051 .160.1=?-= t 查表得t 0.05,5=2.571 t 计<t 0.05,5 故无显著性差异。 9.解(1)计算统计量 HPLC 法:n 1=6, 1X =98.3%, s 1=1.10 化学法:n 2=5, 2X =97.5%, s 2=0.540

南方医科大学 诊断学 第七版(陈文斌 潘祥林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诊断学 1.患者因足背外伤,经外敷草药后次日开始发热,一周来体温波动在39~41.50C ,住院后经抗感染体温才降至正常。此发热期的体温特点属何热型:A .稽留热 2.常人腋温一般为A.36~370C 3.外源性致热原,除外:A.细菌毒素B .炎性渗出物C.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D .某些类固醇物质E.白细胞介素I 4.需要问清发热的伴随症状是:A 寒战B 皮疹C 关节及肌肉疼痛D 咳嗽E.以上都是 5.回归热可见于:D .Hodgkin 病 6.关于脉搏的描述,正确的是:正常成人60~80次/分 7.水冲脉可见于:C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8.一般体温每高10C ,呼吸大约增加:B .4次/分 9.Cheyne-Stokess 呼吸潮式呼吸描述,正确的是:D.是一种浅快,暂停、深快的呼吸 10.患者女性,78岁,因肺癌(晚期)再次入院。查体:神志不清,浅昏迷状,呼吸呈有规 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片刻,又开始呼吸,周而复始地进行。此种呼吸称为:C .Cheyne-Stokess 呼吸11.WHO 拟定的理想血压为(mmHg ):B .<130/8512.测血压方法,正确的描述是:A.袖带应紧缚于上臂B.将听诊器胸件塞在袖带下C.将袖带内注满气后听取血压值D.听到的第一次声响时的汞柱数值为收缩压E.变调时的声响数值为舒张压13.临界高血压是指(mmHg ):C.140~159/90~159/90~959514.患者男性,有血压升高史5年,需常年服降压药,最近一周因头痛头晕而复诊,测血压为190/116mmHg ,此血压属于:D .3级高血压15.可使脉压减小的病变,除外:A 休克B 心包积C 急性左心衰D 动静脉瘘E 缩窄性心包炎 16.无力型体型的人,有下列特征,除外:体高肌廋、颈细长、肩胛下垂、胸廓扁平、腹上角 小于9090° °A.肩窄下垂17.营养状态的判断是根据:根据体重、皮肤的弹性、毛发的润泽、皮下脂肪的多少、肌肉的发育以及精神状态C.肌肉的发育 18.意识障碍是指:A.昏迷状态 19肝病的面容特点是:C .面色灰褐 20瞳孔缩小见于:C.有机磷中毒 21.鼻尖和鼻翼皮肤发红,毛细血管扩张和组织肥厚,见于:D .酒渣鼻 22.关于扁桃体肿大的描述,错误的是:A.I 度肿大时不超过舌腭弓 B.II 度肿大时超过咽腭弓C.达到或超过咽后壁正中线为III 度肿大 D 扁桃体肿大者,应观察表面有无充血 E 扁桃体肿大者,应观察隐窝内有无黄色分泌物 23.出现颈静脉搏动,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4关于咳痰的正确说法是:C.痰中可含有粘液、浆液、尘埃、白细胞等成分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机化学 习题答案-修

CH 3 C CH 3 CH 3 CH 3 CH 3CH 2CH 2CH 2CH 3 (1)(2) CH 3 CH 2CH CH 3 3 (3)第二章 2,6-二甲基-3,6-二乙基壬烷 CH 3 CH CH 2 C CH 2 CH 3 CH 3 CH 3 CH 2 CH 2 CH 3 (4) 2,4二甲基-4-乙基庚烷 5.分别写出能满足下列要求的 C 5H 12的构造式: (1)溴代反应得到1种单溴代物 (2)溴代反应得到3种单溴代物 (3)溴代反应得到4种单溴代物 答: 8、下列各组的三个透视式是否为同一构象?若不是,何者能量较低? (2) CH 3 CH CH 2CH 2 3CH CH 3 CH 2CH 3 C CH 2 3 CH 2 CH 2 CH 3

答:(1)不是同一构象,b 能量较低。(2)不是同一构象,a 能量较 低. (1) (2) 3 3 a b c c b a

第三章 问题3.5 解释下列事实。 (1) 答:(1)反应为亲电加成,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 第二步: 问题3.6 比较下列各组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答: 问题3.12 答: 习题参考答案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5) 答: (5)4-乙烯基-4-庚烯-2-炔 ++(1) (CH 3)3CCH 2 (CH 3)2CCH 3 >C1CH 2-OH CH 2Br CH 2Br CH 2CH 2BrCH 2Br CH 2 Br CH 2 + +Br -+CH 2 = CH 2Br CH 2 Br CH 2+ δ+δ-CF 3CH 2CH 2 (2) CF 3CHCH 3 ++ < O HCHO +CH 3-C-CH 2CHO CH 3 (CH 3)2 3CH 2 = CH-CH 2-C = C O CH 3-C-CH 3 +②H 2O/Zn 粉 +C1 CH 2 = CH 2C1 - Br 2CH 2Br H 2O 含少量CH 2Br CH 2CH 2CH 2CH 2+ +CH 3CH = CHC = CHCH(CH 3)2 CH 3 +HC1 C1 +CH 3CH =CHCCH 2CH(CH 3)23 CH 3CH =CHC =CHCH(CH 3)2+CH 3CH 3CH CH =CCH 2CH(CH 3)2 C1 3CH =CH 2CH 3C ≡C-C = C HC 2H 5

人民卫生出版社书稿编写要求

书名、主编、编者一定要在交稿前确定下来的,发稿时上报新闻出版署后就不能修改了。 1.编写基本要求 1.1政治性 (1)不能把台湾、香港、澳门等同于国家。 (2)我国省、市、自治区(5个)、直辖市(4个)等行政划分名称,必须准确。 (3)凡是涉及我国版图的图形要特别慎重,边界和岛屿不能省略。 (4)外国已更名的国家或地区,根据文内情况,使用相应的名称。 (5)对宗教、种族、民族的描写要客观,有争议的删除,法轮功等非法的要删除。 (6)对性的描写要客观、科学、与医学相关,不必要的要删除。 正确:中国台湾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大陆对应,香港-内地对应 前苏联,前联邦德国(西德)、前民主德国(东德),前南斯拉夫,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首尔(不要写汉城)。 1.2科学性 (1)名词术语:对同一概念的用词、拼写、解释、缩写、单位等,前后统一。(2)单位符号:表示方法、中英文、括号、前后单位、特殊西文字母。 (3)数据:表示方法、数量级、抽查核对、单位是否能省略。 1.3通俗性 (1)通顺语句,符合中文语法要求。 (2)翻译痕迹很重的语句、繁琐的长句,适当变换句式、添加标点符号。(3)用字准确,尽量使用术语、字典推荐的正字,必须用规范的简化字。 委(萎)靡烦(繁)琐黑蒙(矇)括号里为旧字 2.书稿的构成及要求 2.1封面 代封面:书名、版次、作者姓名、出版者名 版次:第1版不用写,阿拉伯数字,不加括号 2.2内封 除代封面内容外,增加编者姓名(可能去掉部分抬头) 编者姓名排序 (1)要求:按姓氏笔画、汉语拼音、出现章节先后排序,也可不排序

(2)写法:编者(按****排序)(以****为序)没有特殊要求 (3)排序 按姓氏笔画,逐个字数笔画,横竖撇点折。 按汉语拼音,以字典出现先后顺序为准,电脑排序正确(多音字除外) (以上两种排序方法,姓相同的,两字在三字前,字数相同再比较第 二个字) 按章节先后顺序,逐一与正文核对,重复的只写第一次 无特殊要求的,不可以改变编者顺序! 主编、副主编、主审等项目,2人以上,绝对不能排序!主审不能是 编者! 主编、副主编一般排进编者,如确实未参加编写,需用批注特殊注明! 编者姓名 编者与章末署名要一致,名字要一致!秘书不一定参编,可有可无。 如果编者过多,另外一种内封的形式。 2.3序言 非本书编者、级别较高的人所写,署名必须是具体姓名、年月,头衔不宜过多。 多个序言“序一”、“序二”…… 序言中提到的与本书有关的:书名、编者、章节、大致内容请保持一致。 序言的内容:不宜过分夸大,避免“第一”“最好”等;不能与前言过分雷同。 作序的专家名字可能出现在前言或内封中,请核对是否一致。 2.4前言 本书编者所写,署名可以是第一主编姓名、所有主编姓名、或者用“主编”、“编者”。 前言的内容:不宜过分夸大,避免“第一”“最好”等;不能与序言过分雷同。 要核对前言中提到的与本书有关的所有信息 书名、编者(人数、单位数量)、章节(附录、索引)、大致内容、图表数量 最后的“感谢”中,删除有关出版社具体编辑的语句。 2.5目录 确定上目录标题的级别,如上三级目录,三级标题全部上目录,四级及以下都删除。 核对目录与正文标题,如不一致,按正文修改目录,或参考相应的标题形式。 标题中一般不使用英文缩写,除常用CT、MRI等,更改为相应中文。 标题后如有括号内容的,全书统一上目录或统一不上目录。 上目录级别的标题尽量不在其后注英文全拼、缩写等,尽量移入正文,目录可不上。 目录上的页码必须全部删除,如自动生成无法删除的,用批注标明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基础化学》习题第十章

共价键与分子间力 首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题学生自测答案章后习题解答 难题解析[TOP] 例10-1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乙烯分子的形成及其构型。 分析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形成乙烯分子时,C原子的价层电子要杂化。共价键形成时,σ键在成键两原子间能单独存在,且只存在一个; 键在成键两原子间不能单独存在,但可存在多个。乙烯分子中C原子的4个价电子分别与其它原子形成三个σ键,C、C原子间的双键中有一个是π键。三个σ键决定分子构型,因此C原子有三个原子轨道参与杂化,形成三个等性杂化轨道。 解乙烯分子C2H4中有2个C原子和4个H原子,每个基态C原子的价层电子组态为2s2 2p2,在形成乙烯分子的过程中,1个2s电子被激发到2p空轨道上,然后1个2s轨道和2个2p轨道杂化形成3个等同的sp2杂化轨道,彼此间夹角为120o。每个C原子的2个sp2杂化轨道各与1个H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2个C—H σ键;2个C原子间各以1个sp2杂化轨道互相重叠,形成1个σ键。由于2个C 原子的这6个sp2杂化轨道处于同一平面,未参与杂化的2p z轨道则垂直于该平面,“肩并肩” 重叠形成1个π键,构成C=C双键。 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一个平面上,分子呈平面构型。 例10-2 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 I的空间构型。 3 分析先确定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中心原子提供7个电子,配位提供1个电子,加上负离子的电荷数,得价层电子数的总和再除以2。然后根据价层电子对构型和孤对电子决定- I的空间构型。 3解- I中有3个I原子,我们可将其中1个I作为中心原子,其余2个作为配位体。中心原子I有7 3 个价电子,2个配位I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 I离子的负电荷数为1,所以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 3 (7+2+1)/2=5 。价层电子对构型为三角双锥,因配位原子数为2,说明价层电子对中有2对成键电子对和3对孤对电子,以3对孤对电子处在三角双锥的三角形平面上排斥能最小,所以- I为直线型。 3例10-3 试用分子轨道理论比较CO和N2的成键类型和键级。 分析异核双原子分子的原子序数和≤14时,则符合分子轨道能级图10-13(b)的能级顺序;>14时,则符合分子轨道能级图10-13 (a)的能级顺序。

药剂学人卫版第七版名词解释

1.pharmacopoeia P9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2. solubilization P23 增溶是指某些表面活性剂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作用。 3. isotonic solution P179 等张溶液系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4. 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 P37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5. Krafft point P41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升高至某一点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 点。 6. microemulsion P158 微乳,即纳米乳(nanoemulsion),乳滴粒子小于100nm时称纳米乳,粒径一般在10-100nm范围。 7. liposome P402 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薄层中所制成的超微球形载体制剂,称为脂质体。 8. crystal form 晶形 9. pass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 P445 被动靶向制剂系指由于载体的粒径、表面性质等特殊性使药物在体内特定靶点或部位富集的制剂。 10. thixlotropy P117 触变性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非牛顿流体在恒定剪切力(振动、搅拌、摇动)的作用下,黏性减小,流动性增大,当外界剪切力停止或减小时,体系粘度随时间延长而恢复原状的一种性质。 11. Cosolvency P23 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液中的溶解度大,而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 12. Sterilization P181 灭菌系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 13. suppositories P298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状制剂。 14. Angle of repose P98 休止角系指粒子在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上滑动时所受重力和粒子间摩擦力达到平衡而处于静止状态下测得的最大角。 15. elastic recovery P109 弹性恢复 16.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tion(SFE)P328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是利用超临界流体提取分离药材中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新技术。 17. Solid dispersion P347 固体分散体是指药物高度分散在适宜的载体材料中形成的一种固态物质。 18. inclusion compound P356 包合物系指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特殊的复合物。 19. Microencapsulation P378 微囊化是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材,制备囊膜,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包裹成微囊(microcapsule);若使药物溶解和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骨架型微小球状实体,称为微球(microspgere)。 20. Prodrug P447 前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药物活性集团改构或衍生形成的一种新的惰性结构,其本身不具有药理活性,在体内特定的靶组织中经化学反应或酶降解,再生为活性药物而发挥治疗作用。 21.OTC P12 非处方药系指不需凭借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22.emulsions P157 乳剂系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相液体分散体系。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版《基础化学》习题

第十章共价键与分子间力首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 学生自测答案章后习题解答 题 难题解析[TOP] 例10-1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乙烯分子的形成及其构型。 分析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形成乙烯分子时,C原子的价层电子要杂化。共价键形成时,σ键在成键两原子间能单独存在,且只存在一个; 键在成键两原子间不能单独存在,但可存在多个。乙烯分子中C原子的4个价电子分别与其它原子形成三个σ键,C、C原子间的双键中有一个是π键。三个σ键决定分子构型,因此C原子有三个原子轨道参与杂化,形成三个等性杂化轨道。 解乙烯分子C2H4中有2个C原子和4个H原子,每个基态C原子的价层电子组态为2s2 2p2,在形成乙烯分子的过程中,1个2s电子被激发到2p空轨道上,然后1个2s轨道和2个2p轨道杂化形成3个等同的sp2杂化轨道,彼此间夹角为120o。每个C原子的2个sp2杂化轨道各与1个H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2个C—H σ键;2个C原子间各以1个sp2杂化轨道互相重叠,形成1个σ键。由于2个C原子的这6个sp2杂化轨道处于同一平面,未参与杂化的2p z轨道则垂直于该平面,“肩并肩” 重叠形成1个π键,构成C=C 双键。 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一个平面上,分子呈平面构型。 例10-2 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 I的空间构型。 3 分析先确定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中心原子提供7个电子,配位提供

1个电子,加上负离子的电荷数,得价层电子数的总和再除以2。然后根据价层电子对构型和孤对电子决定-3I 的空间构型。 解 -3I 中有3个I 原子,我们可将其中1个I 作为中心原子,其余2个作为 配位体。中心原子I 有7个价电子,2个配位I 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3I 离子的 负电荷数为1,所以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 (7+2+1)/2=5 。价层电子对构型为三角双锥,因配位原子数为2,说明价层电子对中有2对成键电子对和3对孤对电子,以3对孤对电子处在三角双锥的三角形平面上排斥能最小,所以-3 I 为直线型。 例10-3 试用分子轨道理论比较CO 和N 2的成键类型和键级。 分析 异核双原子分子的原子序数和≤14时,则符合分子轨道能级图10-13(b )的能级顺序;>14时,则符合分子轨道能级图10-13 (a)的能级顺序。 解 CO 分子中的电子总数为14,和N 2分子中的一样多,故CO 和N 2具有完全相同的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成键类型和键级。 它们的分子轨道式为 键级=32 410= 这样的分子称为等电子体,它们具有某些相近的性质。如N 2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63K 和77K ,CO 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74K 和81K 。 例10-4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 非极性分子中不含极性键。 (2) 直线型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3) 非金属单质的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 对羟基苯甲醛的熔点比邻羟基苯甲醛的熔点高。

[新版]诊断学第七版人卫

[新版]诊断学第七版人卫 1.潮式呼吸和间停呼吸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多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某些中毒等。 2.肺上界即肺尖的上界,正常人肺尖区叩诊有一 :清音带,其平均宽度为4- 6cm肺气肿时,肺上界:变宽。肺尖结核时,肺上界:变窄 4.正常人肺下界的移动范围为6-8cm 5.在正常胸部不同的部位可听: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 6. 支气管呼吸音的特点是:声音颇似抬舌后经口腔呼气时发出的“ha”音,且吸气相较呼气相短;肺泡呼吸音的特点是:声音为一种叹息样或柔和吹风样的“fu”音,且吸气相较呼气相长 7.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又称:管样呼吸音。常由:肺组织实变,压迫性肺不张,肺内大空腔等因素引起。 8.湿啰音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分泌物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或由于小支气管壁因:分泌物粘着而陷闭,当吸气时突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爆裂音 9.临床上由心力衰竭所致的肺淤血和支气管肺炎时,湿性啰音多分布于:两肺底部 ;而急性肺水肿和严重支气管肺炎时,湿性啰音则:双肺野满布 10.胸膜摩擦音最常听到的部位“前下侧胸壁。发生于纤维素性胸膜炎,肺梗塞,胸膜肿瘤,尿毒症 11.胸腔积液时,气管移向健侧,患侧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实 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语音共振消失 12.肺气肿患者气管位置移向 右,左侧胸腔大量积液患者,气管位置居中。

13.大叶性肺炎患者患侧语音震颤:增强并可闻及湿啰音,语音共振增强以及异常支气管呼吸音。 14. 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有: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且无规律,脉搏短绌 16.第一心音的强度与心肌收缩力、心室充盈度,瓣膜的弹性及位置等因素有关。 17.第二心音分裂由:主,肺动脉关闭明显不同步所致,在:肺动脉瓣较明显。 19.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超过 100次/分为窦性心动过速。 20.S1增强除可见于二尖瓣狭窄外,还可见于甲亢,高热,?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21.生理情况下心尖搏动的位置受:体位,呼吸,体型影响。 22.心包摩擦感通常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最易触及,因该处的心脏无肺遮盖,接近胸壁 23.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健康青年及儿童,表现为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深呼吸时更明显,屏住呼吸时心率变整齐 24.正常情况下第三心音只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可听到,40岁以上的 人,如听到S3,则多属:病理现,象常提示心功能不全 25.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搏动范围的直径2.0-2.5 cm。 26.主动脉瓣听诊区位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3,4肋间。 27.根据异位起搏点的部位不同,可将早搏分为室性,房性,房室交界性,以室性最多见。

人民卫生出版社新新药物化学第四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物化学》第四版 五章“消化系统药物”的编写说明 徐正 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610044 有幸参加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物化学》四版的编写工作。在主编郑虎教授指导下,在各位编委的帮助下,我编写了第五章“消化系统药物”和第十二章“新药研究和设计”。现将第五章“消化系统药物”编写的意图、内容的取舍和安排等,给予说明,供使用本教材的同行们参考。其中主要内容是在编写过程中与主编和各位编委讨论的结果。 一、设消化系统药物一章的考虑 第四版新设了消化系统药物一章,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集中在这章介绍。在本书的一、二、三版均无消化系统药物这一章,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的药物介绍得不多,有的放在其他章,如西咪替丁在抗组胺药物。 药物化学的书籍对药物分类历来无统一的标准。以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物化学》第三版为例,有按化学结构分的,如甾类药物;有按药理作用分的,如麻醉药;有按作用机制分的,如抗组胺药物;有按治疗的疾病种类分的,如抗肿瘤药物;有按治疗疾病的部位分的,如心血管系统药物;有按来源分的,如抗生素,维生素。这是约定俗成的分类方法,即沿用该类药物发现时的分类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我们注意到,按治疗疾病的部位分类的在以前的教材中,只有心血管系统药物。 实际上,按照治疗疾病发生的系统来分类最便于学习和今后的使用。这种分类方法广泛地为药理学、临床药物学和各种药物学手册采用,也为国外的许多教科书采用。采用与这些学科一致的分类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今后使用时查阅也较方便。同时,在学习中也便于学习或复习相关的生理、病理和疾病的知识。本书的2、3、4、5章都是按治疗疾病发

人民卫生出版社People

人民卫生出版社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PMPH)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 1、机构职能 编辑出版工作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制品,下设医药教育出版中心、电子音像出版中心、国际出版中心、中医出版中心、预防科普出版中心、报刊出版中心、编辑加工中心、人卫印刷厂、销售中心其它等。 2、主要负责人 陈贤义: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徐景兰:监事会主席兼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职代会主席团主席 韩立华:副总经理、董事、党委常委 杜贤:副总编辑兼副总经理、董事、党委常委 3、刊物数量 人民卫生出版社建社50年来,累计出版图书2万余种,总印数约67000万册,每年出书1000余种,年发行量1000多万册,年产值超过5亿元。出书品种主要包括:医学教材、参考书和医学科普读物等,涉及现代医药学和中国传统医药学的所有领域,体系完整,品种齐全。人卫社不断加强管理,优化选题,提高质量,多出精品,加强服务,已成为国内唯一涵盖医学各领域,各层次的出版机构,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使读者享受到一流的作者、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人卫社的品牌已成为优质图书的代名词。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医学教材有着优良的传统。从建社伊始的20世纪50年代,翻译前苏联的医学教材以满足国内教学需要,到组织国内一流作者自编教材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一代代的医学生都是伴随着人卫社出版的教材成长起来的。 4、规模 80年代初期,为适应教学需要,加强对教材的规划、组织和管理成立了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人卫社。并建立了教育部统筹、卫生部规划、学校支持、专家业务把关、出版社经费投入的教材管理和运行机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同意,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批准,于2000年4月成立“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负责医药教材的规划、组织、编写、评优荐优等工作,该研究会也设在人卫社。几十年来人卫社一直是出版医药类教材的大本营,出版的教材已形成覆盖研究生、本科、专科、高专高职、中职、专升本、成人教育及各层次教学辅导书、考试用书在内的,包括: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护理、法医、中医、

分析化学(李发美,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课后习题参考解答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 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 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 6、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 ①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 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 d d d d d 321n ++++= Λ 0.241=d 0.242=d 1 2i -∑= n d s 0.281=s 0.312=s 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7、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 =∑ =n x x ②0.00121)(2 i =--∑=n x x s ③0.00038== n s s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机化学习题答案修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机化学习题答案修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CH 3 C CH 3 CH 3 CH 3 CH 3CH 2CH 2CH 2CH 3 (1) (2) CH 3 CH 2CH CH 3 CH 3 (3)第二 章 2,6-二甲基-3,6-二乙基壬烷 2,4二甲基-4-乙基庚烷 5.分别写出能满足下列要求的C 5H 12的构造式: (1)溴代反应得到1种单溴代物 (2)溴代反应得到3种单溴代物 (3)溴代反应得到4种单溴代物 答: 8、下列各组的三个 透视式是否为同一构象若不是,何者能量较低 答:(1)不是同一构象,b 能量较低。(2)不是同一构象,a 能量较低. 第三章 问题 解释下列事实。 (1) 答:(1)反应为亲电加成,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 第二步: 问题 比较下列各组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答: 问题 (2) CH 3 CH CH 2 CH 2 3CH CH 3 CH 2CH 3 C CH 23 CH 2 CH 2 CH 3 + +(1)(CH 3)3CCH 2(CH 3)2CCH 3>+Br -+CH 2 = CH 2Br Br CH 2 Br CH 2+ δ+δ-CF 3CH 2CH 2 (2)CF 3CHCH 3++ < CH 3CH = CHC = CHCH(CH 3)2 + HC1

答: 习题参考答案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5) 答: (5)4-乙烯基-4-庚烯-2-炔 (3)(1Z,3E )-1-氯-1,3-戊二烯 (4)(5E )-2-异丙基-1,5-庚二烯-3-炔 答: (3) (4) 4.完成下列化学反应式。 (2) (6) (7) (8) CH 3C ≡CCH 3 + H 2O HgSO 4 H + 5.将下列化合物按指定性由大到小排列成序。 (1)碳正离子稳定性 ① ⑥ ④ ③ ② ⑤ (2)与H 2SO 4反应的活性 ②③ ① ①CH 2=CH 2 ② (CH 3)2C =CHCH 3 ③ H 2C =CHCH(CH 3)2 7.根据下列反应产物,写出原烯烃的结构。 (1)经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得CH 3COOH 和 (2)经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得两分子乙酸和一分子乙二酸(HOOC -COOH) (3)经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得 (4)经臭氧还原水解 后得 C C C C H C1 H CH 3H H H C C H CH 3CH 2 C CH(CH 3)2 C C CH 3CH 2CCH 2 Cl OH CH 3 O CH 3-C-CH 2CH 3 C1 +CH 3CH =CHCCH 2CH(CH 3)2CH 3 CH 3CH =CHC =CHCH(CH 3)2+3 CH 3CH CH =CCH 2CH(CH 3)2 C1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