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传统教学模式 实现教学创新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创新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改革开放,创新教育将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实质。当前,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的整个基础教育改革,在教学领域正在着力推进从教学观念到教学内容结构、从教学方法模式到考试评价制度的全方位改革创新。由于教学模式是一种概括化了的理论(或理念)构架和教学行为模式,是沟通理论(或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具有突出的中介性、操作性、导向性等基本特性。因而,随着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受上述几方面制约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得难以适应,同时也严重地制约着其它几方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影响到改革的整体效益。为此,根据课改精神,我们必须花大力气改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着力创建符合课改精神的新的教学模式,为实现教学创新开辟新的途径,找到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变革;传统教学;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234-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只有创新才有进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改革开放,创新教育将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实质。当前,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的整个基础教育改革,在教学领域正在着力推进从教学观念到教学内容结构、从教学方法模式到考试评价制度的全方位改革创新。由
于教学模式是一种概括化了的理论(或理念)构架和教学行为模式,是沟通理论(或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具有突出的中介性、操作性、导向性等基本特性。因而,随着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受上述几方面制约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得难以适应,同时也严重地制约着其它几方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影响到改革的整体效益。为此,根据课改精神,我们必须花大力气改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着力创建符合课改精神的新的教学模式,为实现教学创新开辟新的途径,找到新的突破口。
一、变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创新,是新一轮课改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以全面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推动了整个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进程;而教学创新,特别是人才模式的创新又是整个基础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培育创新人才的基本策略和途径。为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变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比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更加明确地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颖、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
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新一轮课改对变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创新的要求是很具体、很高的。
二、变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学提出的新挑战
在知识经济已现端倪的时代,世界的竞争日益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体现为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知识在数量上的迅速膨胀、知识老化周期的缩短、知识在结构上的综合化以及知识在传播方式上的数字化等特征的
出现,都对现行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现代教学要担负起新的使命,确立起新的理念,加快培养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人才。这就必须变革传统落后而又普遍盛行的“注入型”教学模式,把知识技能的传承过程同时变成引导学生感悟知识形成过程、教会学生学习和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过程。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要求的:“按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三、变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创新,是根除传统教学弊端的新途径
《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这就是说,好的教育能够充分施展培育创新的力量、提升受教育者的创新素养,而不当的教育则可能构成对创新的打击与窒息。为什么教育具有培育创新精神和压抑创新精神的双重力量呢?这是因为,它在传递知识之时可能制造框框,在训练思维之时可能赶跑灵感,在注重全体之时可能忽视个性,在讲究规范之时可能压抑自由……双重力量常常相伴而生。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培育创新人才,就要最大限度地强化教育的正面力量,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扼制它的负面作用。
如果我们冷静地审视中小学教学现实,进行“双重”力量的对比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创新”被严重忽视,教学当中陈旧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因素大量存在,整个教学模式大角度地向知识技能和应试能力倾斜,呈现出“教师主宰,大量注入;重理论轻实际,重结论轻过程;重纵向深入,轻横向发散;重逻辑轻直觉,重理性轻感受;只信强制不信自觉,乐于训导却不善鼓励”等几个明显特征,在片面的高度强化传承功能的同时,构成了对创新的阻滞和压抑,存在着“重负低效、主体缺失、知能脱节、发展畸形”等诸多弊端。由此可见,教学要振奋培育创新的正面力量、谋求“创新”功能的最大发挥,必须着力变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以根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切实推动教学的整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