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经济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比例原理

以土地为中心的生产系统中的 主要因素包括:

用途、土地、劳动力、资金、生 产工具和经营管理者。

只有这些因素相结合,才能生 产出产品,如果这些因素按合理的 比例相结合,就会取得良好的经济 效果。
如何做到按比例?

1、优秀的经营管理看一定要 和优良的土地相结合。
2、土地、劳动力和生产工具 的比例相协调。 3、在耕地施用的化肥种类和 数量一定要和作物的需求及土壤所 含的养分相适应。 4、土地和用途的结合也一样 有比例。

O
D
B
图3-2

OC < OD 表明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需用的B因素的数量大 于A因素。 在作决策时,就不能只用其实物数量或价格来决定 取舍,而应由OC·A与OD·B的数值大小来决定。 P P PA ——A因素的价格 PB——B因素的价格 取用数值小的因素。即: OC· A < OD· B,就完全用A因素; P P OC· A > OD· B,就完全用B因素。 P P




五、土地利用的内容

1、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土地规划 4、土地开发 5、土地保护



六、我國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 2、土地供不应求与土地浪费兼有 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还有待提高


第二节 土地利用的经济学原理

一、土地稀缺原理

1、科学配置城市土地的功能分 区; 2、在功能分区基础上进行土地 利用的选点布局。

1、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属于宏观规划布局, 一般由城市规划部门对城市各经济 部门所需土地的数量、质量、区位 特征的供求关系合理确定,通常要 规定各功能分区之间的基本界线和 划分原则。
2、选点布局

土地利用的选点布局是微观规 划布局,是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进 一步落实每一块土地的利用方向。


一、土地利用的涵义

1、概念
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 务的经济活动过程. 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价值和 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2、土地的平面利用与立体利用
土地一般是指地球的表面,理解为一个平面的概念。 土地又是立体的,下至地壳,上至大气层,都可以作为土 地的范畴。 农业用地,尤其是种植业用地,一般是平面利用,农 业用地向地下和空中利用的幅度都是有限的。 而城市土地日益趋向立体利用方向发展。在现代城市 中,地下停车场、地下管线网、地下商场、隧道、地下铁 路等等。有些城市地下作三四层空间使用。城镇的高空利 用也越来越多,现代城市中高楼大厦、摩天大楼、高架铁 路与公路、人行天桥、高空管线也到处可见。
第二章 土地利用经济原理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 质基础,土地的开发、保护都是为了 更好地利用土地,土地的利用是人类 占有土地的最终目的。

第一节 第二节
土地利用的涵义及目标 土地利用的经济学原理


第三节
城市土地利用
第一节 土地利用的涵义及目标

一、土地利用的涵义

二、土地利用的意义
三、土地利用的制约条件 四、土地利用的内容
三、城市土地利用的结构模式

由于三大功能区在每个城市中 的区位都不尽相同,这就产生了城 市土地利用不同的结构模式。
1、土地利用模式的决定因素

(1)城市土地市场的自发力量;
(2)城市土地利用的自然规律; (3)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使用 政策等。


2、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模式的分类

(1)同心环模式

经济财产则往往是凝结有人类 劳动的、供不应求的财产。这类财 产不但通过买卖进行流通,而且其 价格还与稀缺度成正相关,即稀缺 度愈大,其价格愈高;反之,其价 格亦低。
土地是什么财产?

如果是自然财产的话,人们就不会 买卖土地,而且地价更不会越来越高; 如果是经济财产,地球上又有许多 土地未开发利用,仅从数量上看,何以 供不应求? 其实,看土地的供求关系不能仅从 数量上看,更重要的是从土地质量上看, 即从土地的土壤肥力、位置等方面去分 析。


总而言之:

人口数量在增长,社会产业的规模和种类 也在快速发展,这பைடு நூலகம்变化都对适宜用途的土地 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因此,具有合适的特性的土地供应,一 经减少到不敷需求的时候,这种土地就可以说 是比较稀少,就值得花代价去购买。”


([美]伊利等著《土地经济学原理》)

说到底,土地的稀缺性,就是适合各种 用途的土地的供不应求。 按照西方经济学 观点,土地稀缺是土地有价的原因之一。

一、城市土地利用的概念
二、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 三、城市土地利用的结构模式


一、城市土地利用的概念

1、概念
2、城市土地资源配置 3、城市土地的使用


1. 概念

城市土地利用是指城市土地在 城市的不同经济部门之间、各个不 同项目之间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2、城市土地资源配置

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实质上是对 城市土地利用方向进行合理分配, 确定土地各种不同的经济用途,使 城市土地利用达到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理想统一。


图3-4

A
C



D


O
B
图3-4

等产量线不与纵横坐标相交,说明

这是一种不能完全替代的生产行为也 就是不能考虑只用A因素还是B因素,因 为必须要AB因素同时投入生产,才能产 出产品。 但它们之间还是有部分替代 要确定它们之间的最适替代量时,也 可用式“△A· PA=△B·PB”求得(符号意 义同上)。 这种图形所表示的生产类型 在土地利用中最常见,集约经营 和粗放经营就是该理论思想的具 体实践。
2、涵义

(1)土地利用是一个技术问题
(2)土地利用是一个经济问题 (3)土地利用是一个动态概念


二、土地利用的意义

1、土地利用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
2、土地利用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3、土地利用作为一种经济关系,其发展 促进了社会进步


三、土地利用的制约条件

1.人口对土地利用的制约关系
2、使人们在组织生产时,尽 量用同种功用的低价因素替代高价 因素。 下面用四个图例来分别加以说


明。
图3-1

A


C


O
D
B
图3-1中

OC = OD
表明只用一定数量的A元素或 只用该数量的B元素所生产出来的 产品数量相同,这时,就可完全用 低价元素代替另一种高价元素。

图3-2

A

C



四、限制因素最高报酬原理

限制因素即稀缺因素,在完全市场 经济条件下,该因素可包括在替代原理 中。 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 所以,要从理性上增加人们对限制因素 的重视。
从投入生产的土地、资金、技术、 管理、劳动力等因素看,投入时,应以 限制因素的报酬最高为佳。


第四节 城市土地利用
二、替代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倾向购买同 类同用途商品中的廉价商品,如用大宗的 上市的水果、蔬菜代替刚上市的水果蔬菜。 一般说来,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商品 在质上具有同样用途,或者同样使人满意 的时候,人们就愿意以购买低价商品代替 高价商品。

替代原理的作用

1、支配土地从一种用途转向 另一种用途。
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城 市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和前提,这 是由城市土地本身的经济特征决定 的。

3.城市土地的使用

城市土地的使用是指城市土地 经过合理配置以后土地的所有者或 使用者根据一定的经济目的,以及 已配置土地的特征和功能对土地进 行开发、经营和管理的过程。
二、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
城市土地规划布局的两个层次







图3-3

A

C

O
D
B
图3-3

CD表示的等产量线是一条曲线,如果 仅从实物数量上看,还能完全替代,但结合 资源的价格因素,就不能完全替代。 用多少A和多少B才是最合理的,可用 式“△A· PA=△B·PB”来决定。


(式中△A表示一单位B因素对A的替代 量,△B表示一单位A对B的替代量,它们统 称为边际产量)。 因为该图中的边际产量是变化的,只有 在某一点时,上式才成立。 △A和△B在CD线上是不定的。
(2)扇形模式 (3)多中心模式


The end

2.自然条件的制约
3.经济技术条件的制约 4.社会条件的制约


四、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手段

1、土地利用的目标
2、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

1、土地利用的目标

两个方面: 土地利用所提供的“产品”


土地最终发挥的作用
2、实现目标的手段

1)法律、制度的手段
2)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3)改革土地使用制度 4)由政府直接控制农地向非 农用地的转移 5)税收的手段

二、替代原理
三、比例原理 四、限制因素最高报酬原理


一、土地稀缺原理

土地既是资源,又是财产,但 近几十年来我们很少把土地当作财 产看待。为了说明土地的稀缺原理, 我们引用财产的有关内容。
经济学家通常把财产分为自然 财产和经济财产

自然财产是指自然存在的、数 量充裕的、足敷一切需求的财产。 这些财产,人类离不开,但又不需 要购买,人类也无法垄断它,这就 是所谓的“无价之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