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研究摘要如何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在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信阳位于鄂豫皖三省交接处,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物产丰富,地方文献资源丰富,极具代表性。结合信阳实际从总体规划、营造地方文献发展的环境、打造网上地方文献信息平台、开发系列地方文献信息产品、加强信息资源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的策略研究,极具普遍性。

关键词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信阳

1做好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总体规划

制定一个全地区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总体规划至关重要。首先,要对全地区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在资源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制定地区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框架,确定开发内容、步骤、目标、任务以及开发计划,注重开发有特色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其次,各县级地方文献必须进一步加大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一方面需要加大合作,加强沟通协调。通过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优势的巨大作用,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实现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关各县图书馆、方志馆和博物馆做好统筹规划,主动协调,推进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资源开发,将各馆信息资源有效转化为信

息产品,并提供公共信息服务。

结合信阳的实际情况,在对全信阳地方文献信息资源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地区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确定了开发内容、步骤、目标、任务以及开发计划,注重开发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根亲文化、茶文化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对各县级地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大力整合,加大合作,加强沟通与协调。充分发挥各县级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优势,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实现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资源整合共享;协调各县图书馆、方志馆和博物馆,统筹规划,推进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建设,以“数字信阳”建设为契机,由数字图书馆、方志馆和博物馆起步,逐步展开数字信阳的各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信阳地方文献信息化进程。

2营造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环境

首先,是政策环境。2005年以来党和政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指明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激励全社会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党的十七大掀起文化建设新高潮。2011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中提出“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坚持项目建设和

运行管理并重,实现资源整合、共建享”。这为全国范围的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信阳地处河南,《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的通知中明确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指导思想。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宣传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的意见(信政文〔2006〕51号)提出要为地方志的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信阳地方文化必须围绕大的河南发展大环境,群策群力研究探讨地方文献事业的发展思路和措施,以不断探索和深化的认识,牢固树立地方文化产业化,从而把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其二,是经济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使得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各地对于开发利用地方文献信息资源越来越重视,人们看到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能够给当地经济带来的不可估量的附加值。这为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地方文献工作要把握经济工作的重点,以多种形式编纂群众需要的地方文献。政府要保证经费投入,充分发挥地方文献“资治、教化、存史”的社会功能。要立足地方文献事业独特地情资料优势,积极寻找市场需求与商机,借助市场活力,推动自身发展,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使地方文献事业更加繁荣。

其三,是文化环境。“十六大”以来,到十七届六中全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

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已经成为国家意志。这样的背景,使我国的地方文献工作赢得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一个简单的事实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这一点:与2005年相比,2006年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的平均增长幅度是32.6%,带动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日益丰富,远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的幅度。“十七大”报告在有关文化建设的论述中,准确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地方文献工作应着重:

(1)收藏和传播包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果的地方文献信息,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2)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服务。

(3)加强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广泛开发利用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信阳应着重对根亲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等体现魅力信阳的文献成果的收集、挖掘和保护工作。

(4)完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推动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重视城乡、区域地方文献工作协调发展。

其四,是社会环境。“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

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之上,地方文献工作处在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社会信息公平化的环境中。在社会建设和管理领域,政府是提供社会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主体,而地方文献工作属于社会公共服务。因此,政府负有对地方文献工作价值进行定位并为其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的责任,政府要重视并发挥主导作用。

因此,地方文献工作应着重:

(1)制定和完善地方文献工作相应法规,创造依规依法有序运行的地方文献工作社会环境以及完善的保障措施。增强地方文献工作活力,促进地方文献工作健康发展。

(2)协调社会利益关系,重视地方文献工作维护社会信息公平与正义的作用,使广大社会成员依规依法均等共享地方文献服务。政府要积极推进城乡地方文献工作统筹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3)增加地方文献工作的投入,不断满足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需求。

3打造虚拟地方文献网上信息平台

网络化与信息化背景下,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要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优势,加强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建设。地方文献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向读者提供所需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依托网络,让全世界有志研究地方各方面情况的人士方便、快捷地共享地方文献资源,最大限度地体现地方文献资源的价值。理论上地方文献全都可以数字化,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地将所藏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