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一、引言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资源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设备不足、实验材料缺乏等,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开发与利用实验教学资源,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开发与利用实验教学资源的意义、具体措施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校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材料缺乏等问题。
其次,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验教学的实际作用。
此外,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对实验的原理、目的、步骤等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实验效果不佳。
三、开发与利用实验教学资源的意义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首先,通过开发与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可以增加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开发与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此外,开发与利用实验教学资源,还可以促进学校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从而整体上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四、具体措施和方法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器材和药品等资源,尽可能地开展实验教学。
对于一些损坏的设备,应及时维修或更换;对于药品不足的情况,应积极寻求其他途径解决,如寻找替代品或增加实验次数等。
2.创新实验方法:在实验方法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以提高实验效果。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虚拟实验,让学生通过观看实验过程和结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实验、探究实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3.寻找替代品:对于一些实验材料不足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替代品。
例如,可以利用植物的叶子、果实等代替动物实验材料;可以利用废弃物制作实验器材等。
生物资源利用开发论文
菠萝蜜的利用开发潘成凯09生物工程1班20090412310018摘要:菠萝蜜是一种集鲜果食用、药用、林木为一身的优良果树,菠萝蜜果实味美、营养丰富;而且植株生长迅速,株形美观,材质优良,是我国南部城乡行道及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此外,还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就其现状及其利用价值进行研究,并介绍了菠萝蜜目前开发的产品。
关键词:菠萝蜜、价值、开发菠萝蜜( Artocarpus heterophy llus Lam. )又称“树菠萝”、“木菠萝”, 是典型热带果树,素有“热带珍果”之称。
菠萝蜜原产于印度, 目前斯里兰卡、缅甸、印度尼西亚等世界热带国家均有栽培。
我国栽培菠萝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1]。
现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台湾和四川南部的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 以海南省种植最多, 全省各地普遍栽培, 为常见热带果树之一。
菠萝蜜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糖和蛋白质, 它芳香味甜、营养价值高, 是很有特色的热带珍果。
菠萝蜜果实除生食外,还可制成果汁、果酱、果酒、蜜饯等食品[ 2]。
我国菠萝蜜都是分散性栽培, 目前尚无商品性生产。
菠萝蜜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糖份、蛋白质和脂肪, 成熟时果肉香气飘溢, 远近可闻, 色泽金黄, 甘甜如蜜, 清脆可口, 营养价值高。
菠萝蜜的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淀粉, 煮熟后可食, 可代粮食, 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粮食新资源。
一、菠萝蜜的生活习性菠萝蜜是热带常绿植物, 树高可达25 m~ 30 m, 树皮呈灰褐色, 削皮或折断细枝时可见白色粘性乳液流出。
叶片为长椭圆形或卵形。
花为单形聚合花, 有芳香味,雌雄同株。
在东亚地区, 其开花季节为头年11 月到次年3 月, 其它地区一般为8 月~ 9 月。
果实成熟一般在5 月~ 9 月( 东亚地区) 或1 月~ 2 月。
果为肥大的假果, 生长于树干或侧枝上, 长达45 cm, 重可达15 kg~ 20 kg , 合生的果卵呈椭圆形, 具有许多硬疣状的凸起, 每个小果含椭圆形淡褐色种子一枚。
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生物资源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资源之一,其中包括了无数珍贵的物种、种群和生态系统。
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则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课题。
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首先需要关注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许多生物资源已经面临生存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资源,政府机构和环保组织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濒危物种的狩猎等。
此外,环保宣传也需要不断加强,让更多人关注并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
在资源保护的基础上,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
其中,从研究生物资源的基础与功能出发,可以在生物科学领域探索新的利用途径。
新兴技术如基因编辑和生物技术,为生物资源的开发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作物品种,增加产量和耐旱性,在满足人口需求的同时,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另一方面,针对经济价值较高的生物资源,可以研究其提取与转化技术,开发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例如,从木薯中提取淀粉、蛋白质和有机酸等多种化学品,为粮食和能源生产提供新的原料。
同时,对于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研究,可以应用生物技术手段,开发出更精细和高效的提取技术,并开发出更具有价值的海洋生物制品。
这些制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
另一方面,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也需要重视生态系统平衡的保持。
生态平衡是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基础。
对于那些存在一定争议的生物资源开发项目,需要从环保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考虑项目的开展。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要被平等体现,建立起共赢的合作机制。
综上所述,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需要从多个方面全面打好基础,保护生态系统,研究新技术,在市场竞争中寻找新商业模式,更加积极参与公益环保事业。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如果有高度的理念,精湛的技术和大量的研究人力,无疑可以在未来开辟新的道路,创造更丰富的资源和益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生物资源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宝贵财富,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种类,在人类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生物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如何科学地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物资源的开发1. 植物资源的开发植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植物不仅可以提供人类所需的食物、纤维等基本生活物质,还包含了丰富的药用价值。
为了开发植物资源,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工作:(1)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研究:通过对植物的遗传背景和基因信息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珍稀濒危植物,寻找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品种。
(2)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对于已知的植物物种以及未知的野生植物,进行系统的收集和保存,并建立植物种质资源库,以备后续的开发和利用。
2. 动物资源的开发动物资源包括陆地动物、海洋生物等各类动物,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开发动物资源:(1)保护野生动物资源: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需要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2)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通过科学养殖模式和优质品种的引进,提高畜禽养殖业的效益,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动物产品。
3.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上,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工作:(1)微生物的筛选和培养:寻找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菌株,如有益菌株用于农业生产、环境修复等领域。
(2)生物技术的应用: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代谢功能,开发出新的生物技术,如发酵工艺、生物制药等。
二、生物资源的利用1. 食品与药品的利用生物资源中的许多物种可以作为食品和药物来使用。
食品利用主要是通过加工和烹饪方式来改变食材的口感和味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而药物利用则是通过提取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制成药品来治疗疾病。
2. 能源的利用生物资源还可以被用作可再生能源的来源。
微生物资源与开发利用期末论文
浅析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摘要:土壤中生活着丰富的微生物类群,是一个重要的地下生物宝库.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的主要分解者,对环境起着天然的“过滤”和“净化”作用,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和维持能力方面极其重要.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相互作用,它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腐殖质的形成等生化过程.另外,又是土壤养分的储备库和植物生长可利用养分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土壤肥力水平的活性指标,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对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养分,微生物土壤是一个固、液、气三相组成的高度异质环境 ,发育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 (主要有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三大类 ) ,它们不仅是土壤中物质循环的调节者 ,而且也是有机物质库和速效养分的一部分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生命体在遗传、种类和生态系统层次上的变化. 它代表着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 ,也反映土壤生态机制和土壤胁迫对群落的影响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还可以定义为微生物生命的丰富性, 通常以土壤生物区系的变化和生物化学过程间的相互关系来反映。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生命体在遗传、种类和生态系统层次上的变化.它代表着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 ,也反映土壤生态机制和土壤胁迫对群落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还可以定义为微生物生命的丰富性 ( richness of microorganism) ,通常以土壤生物区系的变化和生物化学过程间的相互关系来反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包括在栖息地中微生物分类群的多样性和在微生物分类群内的遗传多样性 ,以及包括群落结构的变异、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营养水平 ( tropic level)和共位群 ( guild)数量 (功能多样性 )在内的生态多样性。
目前土壤微生物种类多样性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即微生物遗传多样性、微生物分类多样性、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多样性以及微生物系统发育多样性1. 1 土壤微生物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亦称基因多样性 )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 ,它包括三个方面: 染色体多态性、蛋白质多态性和 DNA多态性.染色体多态性主要从染色体数目、组型及其减数分裂时的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 .蛋白质多态性一般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和同工酶 (或等位酶 )电泳两种途径分析. DNA 多态性通过 RFLP 、DNA指纹、PCR 、RAPD等技术进行分析.1. 2 土壤微生物分类多样性传统意义上的生物多样性研究 ,以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研究 ,主要是根据分类多样性标准进行的,分类多样性的研究主要是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 ,对分类群 (通常是物种 )的丰富度和均匀度进行测定 ,然后利用多样性指数来确定物种的多样性,分类多样性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指一定区域内物种的多样性化及其变化 ,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区系的状况 (如受威胁状况和特有性等 )、形成、演化、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等1. 3 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积极参与土壤物质转化过程 ,在土壤形成、肥力演变、植物养分有效化和土壤结构的形成与改良、有毒物质降解及净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具有多样的生态功能 .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强烈干预 ,使得地球上数以万计的物种消失或濒临灭绝 ,生境遭受严重破坏 ,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弱 ,资源日益枯竭.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命体 ,对所生存的微坏境十分敏感.因此土壤微生物指标已被公认为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及敏感指标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2. 1 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通过植物的凋落物和植物根系分泌物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植物的多样性可以通过其凋落物和根系的分泌物导致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 ,促进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因此 ,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与植物根系和凋落物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摘要:本文论述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具体内容,方法与作用。
还说明了微生物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并指出发展微生物农业是21世纪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认为微生物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
因此,加强以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食品、微生物饲料、环境能源和环境工程微生物等为核心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微生物食品与饲料、微生物能源、微生物环境保护剂正文: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大幅度的提高了生产力,怎家了人类创造财富和改造环境的能力,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应注重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 ,走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发展不构成威胁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问题。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管理、保护、合理利用土地、水、植物和动物等资源 ,并不断地调整技术和机构体制 (包括生产关系、经营方式与耕作制度等 ),以确保满足当代人及后代人的永续利用 ,应是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能够接受的一种发展形式。
当前,在资源环境方面,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几大障碍因素,主要表现在:(1)农业物种种质资源的减少和丧失;(2)农用土地资源的耗减和土壤肥力的下降;(3)农业生态环境的退化和污染的加剧。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土地资源与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以及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包括化肥、农药的替代资源或产品的技术创新)的开发与广泛应用。
因此 ,我国农业发展必须选择资源永续利用的途径和方式 ,既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 ,又要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 ,只有大力发展中国式的可持续的生态农业 ,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物实验资源开发与利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物实验资源开发与利用一、引言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初中生物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匮乏、利用率低等。
因此,本文将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物实验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和方法。
二、实验资源的种类和特点初中生物实验资源主要包括实验室、实验器材、药品、生物标本、模型、挂图等。
这些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实验资源种类繁多,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资源。
2.地域性:不同地区的生物资源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本地生物资源。
3.易耗性:实验器材和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损耗,需要定期补充和更换。
三、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学校应加强对现有生物实验资源的整合和管理,提高其利用率。
教师应熟悉实验室的器材和药品,根据教学需要合理使用。
2.开发本地生物资源:教师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生物资源,如植物、昆虫、微生物等,进行实验教学。
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建立实验资源共享机制:学校应加强与其他学校的合作,实现实验资源的共享。
此外,教师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共同开发实验资源。
4.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物标本、模型等无法直接展示的生物现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四、具体实例以“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探讨如何开发与利用生物实验资源。
1.利用本地植物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公园、植物园等地方采集植物样本,带到实验室进行观察和研究。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生物资源。
2.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一生物学现象。
教师还可以制作微课视频,方便学生在课后复习和巩固。
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生物资源是大自然的礼物,不仅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人类的价值之源。
而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人类一直以来的重要课题,也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在这个时代,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在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我们应该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创造绿色环保的利用模式。
一、生物资源的开发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从农业到医药、从工业到科学研究,都需要生物资源的贡献。
中国是一个极具生物多样性的国家,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例如大米、小麦、玉米、花生、棉花、茶叶、烟草、柑橘、苹果、梨子、桃子、葡萄、瓜果蔬菜等,同时还有独特的中药材资源,例如人参、枸杞、党参、黄芪、川贝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人类工业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二、生物资源的利用局限性但是,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面临着一些限制。
首先,生物资源开发的要求非常严苛,生产条件需要高温高压、无菌或高度纯化等条件,同时需要大量投入高成本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其次,生物资源的产量难以满足目前人类需求的快速变化。
例如,由于气候变暖和土地开发,种植大米、小麦等农作物的产量已经到达极限,这使绿色、自然、可持续的农业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此外,生物资源在开发利用的同时也会留下一定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
三、生物资源的绿色开发与利用面对生物资源的利用难题,绿色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各国研究生物资源开发的共识。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研究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的开发,进一步提高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能力,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生物资源。
例如,开展绿色农业实现平衡生态的农业生产,采用环保型的生产工艺,推广绿色环保的食品消费方式;同时科研人员不断挖掘和开发生物资源的功能,如中药材的研究,探索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使其能够发挥更多的疗效。
四、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人类保障生物资源不断更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个体、种群以及其所在的生态系统。
它们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生物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为了平衡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
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生物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开发,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这主要包括粮食、能源、药物、纤维等方面。
例如,通过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种植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通过生物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利用植物和微生物产生的能量,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包括药物的研发和生产。
生物多样性中的许多物种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通过开发这些物种,可以研发出对人类疾病有益的药物。
例如,青蒿素是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的有效抗疟疾药物,它极大地提高了世界抗疟疾的能力,并为全球提供了一种治疗疟疾的选择。
生物资源的保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促进可持续利用等多个角度入手。
首先,保护物种多样性是保护生物资源的关键。
物种多样性是地球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稳定和功能正常运转的基础。
因此,保护物种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系统健康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非法狩猎和非法贸易等手段加以保护。
此外,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也是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方面。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指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物种间的相互依赖和平衡关系。
因此,我们需要保护生境、恢复生态系统,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这可以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环境保护法律和制度等来实现。
最后,促进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生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
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摘要:地球上有七成的是无边无际美丽的海洋,在这无边无际的海洋中孕育的许多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资源通过生物个体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补充,并能够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相对稳定。
随着海洋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应用,还将有更多更新的海洋生物所独有的重要物质会被不断的开发利用。
但是近些年,由于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的迅速丧失。
而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建立合理的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体系和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洋、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地球表面被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因为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故有人将地球称为“水球”。
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
浩瀚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地球上一切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生命演变而成的。
因此,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最初发源地,海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故乡,孕育着这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提供着无尽的资源给予我们。
最为丰富的资源就是海洋生物资源,它是人类发展水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
一、海洋生物资源的种类及用途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据统计,有15万~20万种动物和1.35万种植物生活于海洋中,生物资源总量约有2.0×10 9t,具有为人类提供食物、医药和能源的巨大潜力。
[1]主要的门类有鱼类、甲壳动物类、软体动物类、哺乳动物类和植物类。
鱼类是海洋生物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类,并且分布广泛,从两极到赤道海域,从海岸到大洋,从表层到万米左右的深渊都有分布,海洋鱼类约有2万多种;软体动物类是除鱼类以外最重要的海洋动物资源;甲壳动物类生活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在水中游泳,有的在海底爬行,有的附着在岩礁等上面营固着生活,有的穴居,还有的营寄生生活;哺乳类中鲸类是重要水产资源,经济价值很大。
生物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
生物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生物资源是指天然界中所有生命体所构成的一切可利用的物质和能源,包括自然植被、动植物、微生物、海洋、土壤、空气以及各类生物副产物等。
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生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生物资源的重要性生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目前,全世界已知的生物种类约有200万种,其中仅有不到5%的物种被人类所利用。
但是,这几乎涵盖了人类的所有基本生活需求,例如粮食、木材、药品、橡胶、化学品等。
因此,生物资源被誉为“自然之库”、“生命之源”等。
生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对于各国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大量有机物质,制造了各种化学品和药品,为医学、卫生、化工、医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生物资源对物种保护、生态环境治理、自然资源保存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资源利用的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国对于生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需求愈加强烈,但是,不恰当的利用、滥伐滥采和破坏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全球消费与损失的森林蓄积量已达到5亿m³,每年沙漏世界范围内的生物物种超过10万个,而新被发现的不算多,这些数据的背后,显示了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开发。
另外,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也使得人们对于生物资源的开发更加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人们普遍认识到,长期以来过度开采和破坏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生态后果,必然导致能源与环境的严峻危机,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和开发生物资源。
三、生物资源利用的途径和方法在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例如可以生产农业和工业原料、药品、木材等,可以进行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可以发展生物科技和生物工程等。
其中,在保护的同时更好利用生物资源,要发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作用,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件,是最为重要的。
生物资源与利用的小论文
有关生物能源的课程报告有关生物能源的课程报告一当前世界能源的现状以及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能源是人类生存与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世界经济持续、高速地发展,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逐渐加深,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当前世界能源消费以化石资源为主,其中中国等少数国家是以煤炭为主,其它国家大部分则是以石油与天然气为主。
根据专家预测,按目前的消耗量,石油、天然气最多只能维持不到半个世纪,煤炭也只能维持一二百年。
所以不管是哪一种常规能源结构,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都日趋严重。
为积极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挑战,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加快了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步伐。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重视环境的欧盟国家和化石能源资源极端贫乏的国家,其可再生能源比重有所上升。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石燃料价格的飞涨和全球气候政策的推动,可再生能源无论是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还是在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二.生物能源简介(!)生物能源的定义生物能源既不同于常规的矿物能源,又有别于其他新能源,兼有两者的特点和优势,是人类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2)生物能源之美洁净新能源有绿色能源之称,它的最大特点是燃烧或使用后不造成环境污染,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生物燃料是原料上的多样性。
生物燃料可以利用作物秸秆、林业加工剩余物、畜禽粪便、食品加工业的有机废水废渣、城市垃圾,还可利用低质土地种植各种各样的能源植物。
它是生物燃料的“物质性”,可以像石油和煤炭那样生产塑料、纤维等各种材料以及化工原料等物质性的产品,形成庞大的生物化工生产体系。
这是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不可能做到的。
生物质能源的“美”还在于它可以有效促进能源农业的发展,能够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能源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可以开发利用闲置的荒漠地、盐碱地,有利于这些质地差的土壤逐渐改良,更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可以培育出致力于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的新型农民。
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生物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具有生命体特征和潜能的所有生物体、生物种和生物群体。
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深入,但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
因此,如何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1. 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通过选育、驯化、繁殖等途径,不断改良和优化着各种生物资源。
例如谷物、蔬菜、水果等植物资源,家禽、牲畜、水产等动物资源,都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获得的重要产物。
目前,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达到了全球化程度。
全球各国和地区都在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新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例如,不断研发新型肥料、农药等,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同时,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人们选育出更为优质的植物品种,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2. 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利益。
而如何保证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重要的问题之一。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障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数量和能量、物质的平衡状态。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长期稳定存在的基础。
而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往往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污染、生物灭绝等问题。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也是保障生态平衡的重要方向。
生态旅游注重自然景观的观赏和体验,以往不同的旅游方式,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获得放松和休息的机会。
生态农业则强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在种植、畜牧和水产养殖等产业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因素,遵循自然规律开展生产活动,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做到生态经营。
校园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校园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日益增强,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越来越重视。
而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校园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是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校园生物资源的现状、潜力和可持续利用策略。
校园生物资源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呢?在我们的校园里,生物资源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树木、花草、水域生物、微生物等。
树木和花草是我们校园美化的重要元素,它们不仅为校园增添了美丽的景致,还提供了氧气和净化空气的功能。
而水域生物则是校园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如维持水质、调节水温等。
校园中的微生物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它们在土壤和植物的生长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校园生物资源还有着巨大的潜力。
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对校园生物资源进行更深入的开发和利用。
可以开展树木的科学管理和利用,推广校园园林的绿色建设;可以通过节水灌溉和有机肥料的利用,提高校园花草的生长品质;可以加强对水域生物的保护和研究,促进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可以重视微生物在土壤改良和有机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促进校园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们应该如何去实现校园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呢?我们应该增强生物资源保护的意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以行动诠释对生物资源的尊重和爱护。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校园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通过对生物资源的认识和研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校园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应该推动校园生物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积极倡导校园的绿色环保理念,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促进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广泛宣传校园生物资源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师生对生物资源的认识和关注度,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
校园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复杂而又迫切的课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形成合力。
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够实现校园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实现校园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物实验资源开发和利用论文
浅谈生物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是生物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本文从从生活用品中开发、从游戏活动中开发、从社会资源中开发等多个方面详细探讨了生物实验资源的开发途径。
关键词:生物;实验资源;开发途径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13-001当前,生物教师应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生物实验教学资源,确保生物实验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一、生物实验资源的含义生物实验教学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
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馆、动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现代信息网络,也包括非物化的师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社区、家长的支持态度等无形资源。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是生物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而农村学校由于财力不足,导致仪器设备不齐全、不充足、不及时,大大妨碍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如何才能弥补农村学校这一缺点?教师在用好、用活现有实验器材的基础上,可寻找一些开发利用生物实验资源的新途径。
二、生物实验资源的开发途径1.从人体体验中开发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人体也是生物学科研究的重要对象。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正是对探索人体自身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利用学生自身身体进行实验,能使学生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珍爱生命,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从生活用品中开发生活中处处涉及生物及生命现象,只要我们拥有了善于发现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就不会缺乏生物实验资源。
家用物用、食品、学习用品、废旧瓶罐、废旧纸品、儿童玩具等无疑成为生物实验资源的首选。
生物(心得)之浅谈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生物论文之浅谈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浅谈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生物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主要通过生物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促进学生勤于动手和动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就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指导,研究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本文就开发和利用生物实验资源等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尝试,谈谈一些做法与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开发和利用、实验资源、模型建构自2004年秋广东省推行新课程以来,就由于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引发了众多的实践与思考。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生物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主要通过生物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促进学生勤于动手和动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生物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达成。
我们一直在实践着、思考着。
本文仅在实验教学方面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开发与利用生物课程实验资源,促进实验教学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实现实验材料的创新大多数实验成败的关键是生物实验材料的适当选择,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都认为理想的实验材料离我们很遥远,总需要花费很多工夫去收集、整理或开发创造,甚至于以学校条件有限为由,对教材中的实验往往弃之不做,仅是在课堂上讲授实验。
其实,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去挖掘,实验资源就在我们的身边。
如必修一的第四章第一节的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教材中建议用玻璃纸,可跑遍了市区都没有买到,怎么办?我们几个高中生物组的老师讨论着能否有其他的材料代替,这时有位老师说可否用鸡蛋膜?只说不动手是空谈,于是我们买来鸡蛋,轻轻打碎流出蛋清和卵,再轻轻压碎蛋壳,小心翼翼地撕下蛋壳,只获得一小块完整的蛋膜,用这一小块的蛋膜做实验,可效果不理想,这时有化学老师说可以用盐酸或食醋来溶解蛋壳,于是我们又取来盐酸和食醋分别处理蛋壳,果真得到较完整的蛋膜,将蛋膜安装在渗透装置上,演示装置内的液面慢慢上升了……在课堂上看着学生聚精会神地研究着实验装置,积极地讨论着实验现象, 产生了极大的的兴趣……在这个例子中.当蛋膜紧紧地与蛋壳贴在一起时毫无用处,但是,当它被剥离出来走进课堂之后,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实验资源,使演示实验效果显著,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体验和感悟。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一、引言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体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生物多样性资源,开展相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1. 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2. 药用价值许多药物都来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有效保留潜在的药用资源,为医药研究提供更多可能。
3. 遗传资源生物多样性中蕴含着丰富的遗传信息,这些遗传资源对农业、畜牧业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培育出更具抗逆能力和高产性的新品种。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1. 栖息地破坏人类活动导致了大量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许多物种失去了生存空间,面临灭绝的危险。
2.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许多生态系统的改变,一些特定环境下的物种可能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而灭绝。
3. 违法捕捞和非法贸易一些珍稀动植物因其独特价值而遭受违法捕捞和非法贸易,加剧了它们的濒危程度。
四、生物多样性开发利用研究1. 可持续利用在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时,应该遵循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确保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并能够持续更新。
2. 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通过旅游活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
3. 科学研究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探索各种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五、结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生物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
生物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生物资源是指构成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体,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
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开发利用不当,生物资源正在遭遇严重的生态危机。
因此,在生物资源开发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一、生物资源的开发现状生物资源的开发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利用生物资源进行狩猎和采集,获得食物和药物。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日益增长,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例如,现代农业利用生物资源实现了对粮食、蔬菜和水果的大规模生产,钓鱼利用水生生物资源成为了一种娱乐方式。
此外,生物资源还包括林木、草原和水域中各种野生动植物,这些资源被广泛地用于药物、化妆品、食品和建筑材料等生产领域中。
总体来说,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非常广泛。
但随着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例如:物种丧失、生态失调、生物多样性改变等问题。
其中,物种丧失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据估计,全球大约有30%的脊椎动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
而这一状况,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森林的砍伐、野生动物的破坏和捕杀,都是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之一。
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保护生物资源,我们必须要关注它的可持续利用。
所谓可持续利用,指的是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危害未来代际和生态环境的资源利用方式。
在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立法和规范各国需要加强立法和规范,以保障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具体来说,立法和规范可以包括建立专门的法规和条例,明确生物资源的所有权和权属,规定开发利用的条件和限制等。
这样一来,便可以限制无序的开发利用,降低资源损失的风险。
2. 推动技术创新目前,一些新兴技术也为推动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采集和保护生物物种方面有了更有效的办法。
此外,将食物、能源和生物学结合起来的生物技术也可以促进资源的更充分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用牡丹的开发与利用摘要: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属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贵木本花卉,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
近年来,相关调研发现,牡丹除可用作观赏和药用栽培外,还可作为木本粮油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其综合利用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然而,牡丹作为油料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当前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下,伴随着种植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基地建设、科技支撑和政策扶持等方面不可避免地面临很多问题。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油用牡丹的开发利用现状和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产业化发展的策略与技术思路,以期为制定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规范提供依据,也为未来油用牡丹产业的平稳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用牡丹,价值,开发利用,研究进展一、油用牡丹油用牡丹是指结实能力强、能够用来生产种籽、加工食用牡丹籽油的牡丹类型。
牡丹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26%,其中含有被称为“血液营养素”的α-亚麻酸,其含量达42%以上,是橄榄油的60倍,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
因此,油用牡丹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2011年3月,卫生部批准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
二、开发利用价值1.1油用价值α-亚麻酸为人体必需脂肪酸,是维持大脑和神经功能所必需的因子,由于哺乳类动物缺少ω-3脂肪酸去饱和酶,无法自身合成此类不饱和脂肪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目前α-亚麻酸主要来源于深海鱼油,但中国深海鱼油资源较为贫乏;中国人群日常食用的植物油虽然含有较为丰富的亚油酸,但α-亚麻酸的含量却只有5%左右,致使中国人群膳食中普遍乏α-亚麻酸。
因此,挖掘和开发富含α-亚麻酸的油用牡丹资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大量研究表明,牡丹籽油富含α-亚麻酸,含量高达57.93%,若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其α-亚麻酸含量可达66.85%。
此外,牡丹籽油中含有抗癌活性很强的奇数碳脂肪酸如C17、C15等,还含有独特香气的山俞酸(含量为0.166%)和少量环状结构的脂肪酸。
毒理学研究表明,油用牡丹籽油无急性毒性、遗传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油用牡丹是一种良好的木本油料资源,牡丹籽油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高级化妆品和润滑油制造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2药用价值油用牡丹根部(丹皮)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含有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芍药苷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清热凉血,活血散癖”,用于治疗热病发斑、吐血、痈疡肿毒等疾病。
牡丹酚作为牡丹的主要药用成分,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惊厥及增强免疫功能等重要作用。
据《本草纲目》记载,牡丹花是清热解毒的传统药材,其味苦、性平,具有和血、生血、凉血之功效,主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牡丹花含有芍药花苷、没食子酸、紫云英苷、丹皮酚等有效成分,对降低血压、镇咳及抗肿瘤等具有较高活性。
此外,油用牡丹花中还含有原花色素,而该物质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抗氧化活性最强的物质,抗氧化能力是VE的10倍、VC的20倍,对人体具有很强的保健作用。
1.3其他用途以油用牡丹鲜花发酵液和浸渍液加适量蔗糖、蜂蜜、柠檬酸等,经特殊工艺可制作成不添加任何色素和防腐剂的纯天然牡丹花汁饮料。
以油用牡丹花粉、山药、牛奶等为原料制成的牡丹花粉山药饮料不仅具有牡丹花粉特有的清香,而且增加了酸奶制品的风味。
油用牡丹花经揉搓、干燥等工艺可制成具有安神、养血、降压等功效的牡丹花茶;以牡丹鲜花、多种鲜果为原料,佐以蔗糖、蜂蜜等经发酵可制作牡丹花果酒;油用牡丹花粉烘干后用超微粉碎机粉碎,可作为用于饮料、糕点、冷冻食品、糖果等食品的食品添加剂。
此外,油用牡丹花中含有丰富的类黄酮、精油及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可用于制作高档化妆品。
油用牡丹花瓣水提液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活性可达75%~85%,是一种新的高效天然抗氧化剂和用于化妆品的良好原料。
三、油用牡丹开发利用现状1.1油用牡丹主栽品种与基地建设与传统观赏和药用用途不同,油用牡丹的选择主要以结籽量大、出油率高、适应性广和生长势强等指标为主。
目前,我国种植和推广的油用牡丹主要有‘凤丹’和紫斑牡丹2大系列品种。
其中,紫斑牡丹品种系列适宜北方半干旱地区,主要选择其中瓣化程度较低、种子产量高及油质好的全缘叶品种类型,包括‘雪海丹心’、‘冰山雪莲’和‘书生捧墨’等20余个品种。
而‘凤丹’系列属江南牡丹品种群,适生于长江流域,全国有 20 多个省市适合种植。
该系列以花量大、结实多、萌蘖少、生态适应性强为主要特点,以‘凤丹白’为代表,经过多年栽培选育,主要品种有‘凤丹粉’、‘凤丹紫’、‘凤丹玉’、‘凤丹绫’、‘凤丹韵’和‘凤丹荷’等 10 余个,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几年来,山东菏泽等地在良种选育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2009 年 12 月 31 日“油用牡丹品种筛选及规范化栽培技术”通过山东省科技成果鉴定,选育出的凤丹 271 和紫斑牡丹 1 号等高油牡丹良种已列入山东省油料产业振兴规划( 2011—2015 年) 进行重点推广。
在基地建设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2 年,全国油用牡丹种植面积已达到 2. 03 万 hm2,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甘肃、安徽、湖北、重庆、青海和西藏等地; 牡丹籽年产量达到约5 785. 5 万 kg; 牡丹籽油加工企业 9 个,年加工能力达 1 587. 6 万 kg。
1. 2 牡丹籽科学研究概况1. 2. 1 牡丹籽成分与理化特性分析油脂中的脂肪酸,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是衡量食用油料植物优劣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有关牡丹籽油脂肪酸组分及活性成分等研究已有不少报道。
戚君超、刘建华和周海梅等分别采用不同萃取和分析方法对牡丹籽油中的脂肪酸组分进行了鉴定,结果一致表明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占总油量的 80% 以上) ,且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最高,脂肪酸组成比例符合健康食用油的标准,具有较高的保健、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洋等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从牡丹籽油中分离出谷甾醇和岩藻甾醇等甾醇类化合物以及脂溶性抗氧化剂γ- VE 等,证明牡丹籽油中含有多种天然保健活性成分。
此外,牡丹籽中还含有氧化芍药苷、8 -去苯甲酰芍药苷、芪类和黄酮类等其他药理活性物质,以及 Ca,Na,Fe,K,Zn,Mg,Cu等多种微量元素。
对牡丹籽油理化特性研究发现,牡丹籽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抗氧化和防晒特性。
朱文学等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小鼠精子畸形遗传毒性实验和亚急性毒性实验证明,牡丹籽油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1. 2. 2 牡丹籽油提取工艺研究目前,采用超临界 CO2萃取工艺提取牡丹籽油的报道最多。
其中,邓瑞雪等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萃取过程中的萃取温度、压力、时间及CO2流量因素等进行优化,获得的油脂萃取率最高,为 30. 7%。
易军鹏等采用提取时间较短、工艺更为简便的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提取法,出油率分别为 24. 89%和 24. 52%。
另外,白喜婷等在牡丹籽油的精炼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牡丹籽油采用活性白土二次脱色效果较好,并且脱色过程可使过氧化物和磷脂含量降低。
四、存在的问题油用牡丹的研发在中国尚处于初级阶段,要实现其产业化发展,有以下四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优良品种选育研究滞后,二是可用于生产推广的规模化种苗繁育技术体系还未形成,三是栽培管理过于粗放,四是牡丹籽油的产品结构单一,深加工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五、结论中国油用牡丹资源十分丰富,适合栽培种植的范围广泛,目前全国油用牡丹种植面积已达3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河南、湖北、甘肃等地。
油用牡丹作为一种新型的木本油料作物,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由于中国油用牡丹产业尚属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首先,应利用中国丰富的油用牡丹自然资源,广泛开展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优异资源的挖掘与筛选;其次,在此基础上,加强油用牡丹组织培养、重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工作,并进一步完善油用牡丹重要活性物质成分的提取工艺技术,并针对其开发与利用价值,进行特用或专用型品种的遗传改良和育种研究,不断促进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1]范亚辉. 油用牡丹油脂提取工艺的探讨[J]. 北京农业,2014,30:254-255.[2]张涛,高天姝,白瑞英,黄兴琳,郭楠,陆俊杏,罗安才. 油用牡丹利用与研究进展[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143-149.[3]袁俊云,吴自光. 油用牡丹培育技术及效益分析[J]. 林业科技通讯,2015,03:65-67.[4]刘德晶,焦晓旭. 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西部林业科学,2015,02:170-173.[5]韩晨静,孟庆华,陈雪梅,张琮,董合忠,张跃忠. 我国油用牡丹研究利用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J]. 山东农业科学,2015,10:125-132.[6]韩继刚,李晓青,刘炤,胡永红. 牡丹油用价值及其应用前景[J]. 粮食与油脂,2014,05:21-25.[7]陈慧玲,杨彦伶,张新叶,戴均华,李振芳,徐红梅. 油用牡丹研究进展[J]. 湖北林业科技,2013,05:41-44.[8]de Oliveira O M,D Mozaffarian,D Kromhout,et al. Dietary intake of saturated fat by food source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J].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12,96(2):397―404.[9]Alonso A,V Ruiz–Gutierrez M A. Martinez–Gonzalez.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olive oil and blood pressure:epidemiological,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J]. Public Health Nutrition,2006,9(2):251―257.[10]Hu S,Shen G,Zhao W,et al. Paeonol,the main active principles of Paeonia moutan,ameliorates 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in mice [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10,128(1):100―106.[11]Shin,Dae Keun. Effect of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or oleic acid addition o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profiles of poultry meat [D].Doctoral dissertation,Texas A&M University:2010. [12]Jump D B,C M Depner,Tripathy S. Omega–3 fatty acid supplement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2012,53(12):2525―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