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课堂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教学中的遗憾
在教学过程中,我出现了操作上的失误,在展示圆柱的表面积图的时候,贴出了 侧面图后,忘了贴出两个底面的图,没有向学生们出示完整的圆柱表面积图, 可 能会给学生的思考造成困扰,而且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没能及时发现这一过失, 我 想,如果及时发现了,我一定会去补救的。
全课三个例题的教学中,我所使用的教学手段缺乏变化,以至于学生到了后半段 学习时显得有点疲倦了。在备课过程中我曾有想过,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他 们在学习过程中或许已不需要不断变化的方式吸引注意力了,直接将问题出示更
4.观察目的
(1)借助于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技术,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特点,评价得失, 实际反思,促进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专业成长。
(2)对教学的环节设计、教学的时间分配、教师提问技巧进行专项分析,提出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主要观察技术的选择
课堂教学的片断文字实录。
二、提问技术、方式、水平分析
好,实践告诉我,我的想法有点过头了,这方面我需要再多做思考,寻求改进的 方法方案。
由于我这节课只进行了半小时,我设计的最后一个动手实践活动一一小组合作测 量自备圆柱实物的用料面积,没能进行,我预想这会是一个不错的设计,可以立 即学以致用。可惜不能通过实践来检验效果了。
四、教学过程特点和一些思考
1.能比较灵活的应对课堂上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情况。
三、课堂教学整体分析
1.背景描述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已经理解了物体表面积的含义,这是 圆柱表面积的学习基础。圆柱的表面是由底面和侧面构成的,计算圆柱底面面积 就是计算圆面积,对学生来说不是新知识,所以教材把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作 为重点。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教材强调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探索过程, 以及侧面 展开图的长与宽跟圆柱有关量之间的关系。
2、提问水平:片断共提出问题29次,其中组织性问题4次,占13.8%。认记性 问题10次,占34.5%,理解性问题9次,占31.0%,推理性问题5次,占17.2%, 创造性问题1次,占3.4%。从问题类别所占的百分比来看,教师不但注重知识 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善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2.较好的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言情况。
3.这一类型的课程学习,学生在巩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需要充分的时间进行思 考和演算,由于学生存在差异,还需在练习的层次和要求上进一步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课堂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 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
1、提问方式:(10分钟片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一问一答和一问齐答的方式, 学生主动参与面广。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层次性,便于学生操作,适合不同水平学 生的要求,有助于学生促进知识间的迁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各层 次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教师提问后给予学生较大的思考时间, 反馈及 时。
(4)体现学生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学生会的就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索, 不会的就扶一下,帮一把,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大部
分的学生是可以做到在原有基础上推导得出的,所以我先让学生来说计算方法, 在自主推导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对于侧面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 的关系这一难点问题有模糊之处,所以,我在与学生交流算法的时候就特别注重 这一点,从我的引导中加强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较好的突破难点。
(5)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是需要一定量的 训练达到的,在本课中学生每人完成的量是较充分的, 训练扎实有效,提高了学 生的基本技能。
(6)教学中的调整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教 学环节中,大部分的学生们是可以做到自主独立完成的, 所以我调整了教学设计, 减少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次数,从课堂教学反馈来看,在我作Hale Waihona Puke Baidu调整后这一教学环 节仍然顺利进行,而且减少了这一步骤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能。又如用圆柱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当多的学生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就已经 有了较好的思路,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举手示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临 时将原本教案中的自学课本例题,再解决问题的环节,改为了请学生自己先试一 试,有困难的就阅读课本例题,再完成,这一调整既是让学生自主,又发挥了课 本的示范作用,让不同的学生都获得发展。
在本课的授课前一节,学生刚刚学习了《圆柱的认识》,但由于拓展的面较广时 间比较短,也使得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把握不到位,而且同时由于是连
堂课,第二课时教学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生记忆得比较牢,这是比较有利的, 但课后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练习巩固和知识吸收的时间这是不利的。
2.执教者对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反思。
(1)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对于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 发现,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较好
地突破难点。
(2)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通过比较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异同, 将生活中的水 桶、烟筒等实物迁移到课堂学习中,加深学生对表面积实际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 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本节课,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 始终,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 自然地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的 知识是有效的、实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