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
(上)
课程前言
下面讲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今天后面部分理论分析的时候,也会用我最近在思考的秩序的逻辑、秩序的模型来思考公共服务。来讲这个话题,应该说是有一个比较大的专业背景。这个专业背景,首先我们说一个关键词是政府服务。相关的还有其他一些内容,比如说公共服务是什么,社会服务是什么,市场服务是什么,还有一个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最近一段时间的关键词,他也有比较强的一个学术的背景。这里面我没有列出来的一个关键词,叫做human severice,或者说social severice,public severice甚至是政府的服务,government severice等等。这些词相互之间都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这种细微的差别,如果从大数量的文献角度来讲,我觉得实际上差别并不是很大。当然跟市场服务的差别大一点,但你说human severice针对人的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或者说其他的跟人有关的一些服务,青少年服务等等,甚至是对于犯罪分子进行社会矫治的服务等等,他是针对人的。也有很多非人类的服务,不是针对人的,比如说基础设施,当然也有一些介于中间的,比如说国防安全,国家安全,或者说是公共安全,或者说是其他一些服务。这些服务既可能是一个基础设施的一些服务,也可能是一个针对人的服务。国防安全,比如说义务兵、志愿兵,像这种政策,也包括国防教育,也包括兵的动员机制等等。当然也有一些物理设施,万里长城,现在是文物古迹,在当时修建的时候,实际上是一个国防的基础设施。所以这些关键词大家理解一下,当在学术上研究这些问题的时候,大家还是非常小心的来利用这些服务。
比如说政府服务,更多的强调政府是有强制性的,而且是普遍性的。一般来讲政府提供服务比较合适的事,是必须接受的那种服务。比如说居民身份证的一个服务,你是必须接受的。你不能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不要这个居民身份证。当然你可以不要,你不要完了以后,很多东西都面临非常大的麻烦。或者说你有了身份证你也不带,在买火车票,买飞机票,甚至是有些地方要进门都非常困难。所以政府是有强制性的,有普遍性的。像义务教育服务,就是一个强制性的、普遍性的含义。强制性的意思就是说每个人是不可放弃的,
或者说也不可让渡的,当然也不可以我们家孩子就不接受义务教育,在家里待着,这个时候家长是有责任的。当然学校也是一样,如果是义务教育的话,你是不能开除这个学生的。这学生再坏,你也得把他教好。实在不行,还得给他搞一个特殊的一些学校,让他能够有义务教育。
公共服务和政府服务的差别就稍大一点,政府是普遍性的、强制性的,公共服务很多情况下他是一个可接受性的,或者甚至是可选择性的。比如说大学教育作为一个公共服务,你是可选择的,并不是说所有的人想上大学就可以上的,而且公共服务单位还可以选择。前几天我面试了几十个学生,从中要选拔一些硕博连读的。我们有很多一系列的考核标准,还有各种各样的观察方法。通过夏令营来确定哪些学生是比较优秀的,是值得进一步培养的。这个他是具有公共服务的性质。公共服务可能是开放的,比如说美国的教育服务。我们中国很多人在国内上了学以后,觉得国内上学不适合,然后跑到美国去上学。我们也主张中国的学生到美国去学很多先进的技术,去学习先进的知识,回国来为中国服务。这个他就具有一种国际上的开放性的特点。
这个社会服务基本上是跟社会有关系的一些服务。最明显的是垃圾清运服务。村里的,小区的,甚至是垃圾分类服务,还有厨余垃圾的减量等等。市场服务,大家就很明确了,比如去理个发,你交钱,他给你理发。那你要吃冰激凌,或者你要按摩,胳膊疼了,找个盲人给你按摩一下,你给他200块钱。然后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你按摩,当然你不去,他这个市场服务就没了。他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成本收益考虑,基于市场的收入,当然,这种服务完全是扩展性的,甚至基本上是没有边界的。社会服务是有社区、村庄这样的边界。公共服务一般来讲是本地服务,但是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服务。政府服务是强制性,而且是可普遍化的等等。所以这些关键词大家知道一下,但是实际政策中到底是什么意思,还需要从实际的政策文件来看待这个问题。这是今天讲座的一些专业背景,专业基础上的一些知识。
第二个我想跟大家说一下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现在我们特别强调公共服务。改革开放以来,在某个阶段80年代90年代,实际上公共服务都是处于一个比较初步的创新,或者说是起步时期。所以80年代,从经济上来讲,是处于一个非常贫困的时期。我们当时的公共服务相对当时的经济生活水平来讲,应该说是比较符合,而且跟当时的经济水平是匹配度的话,应该是比较高的。这种匹配度应该说公共服务远远高于相关经济服务的需要。所以才出现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很多人才,甚至高中毕业,大学毕业的人都没有工作可以安排。怎么办呢?文革期间就让他们上山下乡去了,到农村去。这实际上就是教育服务的过剩。改革开放前,农村有赤脚医生,当时这样的公共服务全世界是比较认可的。中国当时也有比较好的
铁路线和相关的交通公共服务。虽然说大家需要量比较低,但是马路上没什么车,但是很多马路还是有的,基础基础线路还是有的。
80年代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了以后,到了90年代,很多物理设施的服务出现了严重的瓶颈和短缺。最大的一个表现就是你要买火车票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所以我记得当时来北京上学的话,很多人都是买一个没有座的票,挤着来北京的。那说明什么呢?当时的交通服务的设施是非常差的。我记得当时坐公共汽车,有长途客车,一路没什么车,但是路况非常坏,经常是坑坑洼洼的。
所以这个东西到了2003年的时候,矛盾就更加明显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03年以后,非典事件就暴露了我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严重不足的一个问题。所以2003年以后,很多人住在非常高级的宾馆,家里装修的都跟五星级酒店一样。但是我们的医院破破烂烂的,很多传染病没有基本的防护设施。当时非典起来了以后,很多医院的医生,一线的医生都被感染了,而且没有很好的控制手段。非常好的三级甲等医院都没有传染病的相关的一些设施。这说明在这个领域公共服务是整体性不足。也包括很多大学生在1998年扩招到2003年之前,98年之前还好,1998年到2003年之间,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就是说1998年之前,很多家长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但是兜里没钱。所以基本上靠学生自己去申请奖学金,但是申请奖学金的人能够申请到的人特别少,所以出国留学的人特别少。那1998年以后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局面,这个局面就是中国很多学习成绩不好的人都出国留学去了。这说明什么?家长有钱了,但是我们的教育机构并没有给他们提供非常好的条件。所以他们只好把钱花到国外去,把孩子在国内考不上大学的人送到国外去读书。那说明什么?我们国内没有很好的提供教育资源,而且还把这部分资金流失了,没有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所以2003年以后,温家宝总理提出来说,我们政府除了经济调节和宏观调控之外,要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所以2003年以后,就开始逐步提升公共服务的投入,也进一步发展公共服务的相关的机构。大家可以看到2003年以后基础设施大大改善,铁路、航空、公共交通,尤其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应该说2003年以后到2013年为止,都有一个非常大的越级。
到了2013年以后,又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什么呢?也就是说我们发现经过非常大的努力,政府公共服务也上规模了,但是政府公共服务和老百姓之间的匹配度并没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方面。尤其是很多大规模的服务到位了,但是大规模的服务因为政府介入太深,带有非常多的行政化的特点。我们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很多人上大学的时候觉得自己学好就可以了,上了大学学的好,未来工作还可以继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