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观察与护理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正常体温
➢ 口腔舌下温度为37.0℃(范围在36.3~37.2℃) ➢ 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3~0.5℃ ➢ 腋下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3~0.5℃
14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换算
摄氏温度(℃)&华氏温度(oF) ℃与0F的换算公式为:
℃=(0F-32)×5/9 0F=℃×9/5+32
15
24
3. 常见热型
(1)稽留热(continuous fever)
体温维持在39.0℃以上,持续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 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急性传染病,如肺炎、伤寒等
25
3. 常见热型
(2)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体温在39.0℃以上, 24小时波动在1℃以上,最低体 温仍高于正常水平
骤降:肺炎、疟疾;偶尔导致虚脱或休克 渐降:伤寒
23
3. 常见热型
热型(fever type):有一定特征的体温形态 稽留热(continuous fever)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9
对流(convection)
由气体或液体的流动交换热量 是传导散热的特殊形式 影响因素:流速、温差大小
10
蒸发(vaporization)
水分由液态变为气态带走热量 1g水蒸发散失2.43KJ热量 影响因素:环境温度、湿度 不显汗:皮肤300ml,肺500ml。 发汗:在35℃以上环境中主要散热方式
(二)体温的生理性变化
体温波动0.5~1℃内 1.昼夜:清晨2~6时最低,下午1~6时最高 2.性别:
女性高于男性 成年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出现周期性的变

排卵至经前期、妊娠早期体温升高
16
(二)体温的生理性变化
3.年龄:
年龄增长,体温降低
儿童>成年>老年
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变化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严重化脓性疾病等
26
3. 常见热型
(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体温骤然升至39 ℃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 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再次升高, 并反复发作
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常见于疟疾等
27
3. 常见热型
(4)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18
1.发热的程度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发热的程度可以划分为:
低热 37.3~38.0℃(99.1~100.4℉) 结核病、风湿热 中等热 38.1~39.0℃ (100.6~102.2℉) 一般感染性疾病 高热 39.1~41.0℃ (102.4~105.8℉) 急性感染性疾病 超高热 41℃ (105.8℉)及以上 中暑
人体最高耐热为40.6~41.4 ℃ ( 105.1~106.5℉), 高达43 ℃ ( 109.4℉)则很少存活,直肠温度持续超过41 ℃可引起永久性脑 损伤,高热持续42 ℃以上24小时可导致休克及严重并发症。
19
2.发热的过程及表现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退热期
20
2.发热的过程及表现
(1)体温上升期 特点: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 表现:疲乏无力、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寒战
骤升:肺炎、疟疾 渐升:伤寒
21
2.发热的过程及表现
(2)高热持续期 特点:
产热≈散热 体温维持在较高水平
表现:
热性面容; 心率增加(体温每上升1 ℃,心率增加10—15次/分); 头痛、惊厥、昏迷、恶心、便秘、腹胀、口干、尿少
22
2.发热的过程及表现
(3)退热期 特点:散热>产热,体温下降 表现:大量出汗、皮肤潮湿
1 产热过程 化学方式
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肌肉活动
部位:肝脏、骨骼肌
5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影响产热的因素
增加产热因素
a.食物氧化
b.交感N兴奋→代谢率上升
c.甲状腺激素→代谢率上升
d.骨骼肌运动
减少产热因素
a.禁食
b.肌肉运动减少
6
(二)产热与散热
2 散热过程
物理方式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散热器官
4.环境:外界环境温度 5.药物:麻醉药物 6.其他:进食、运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17
三、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一)体温过高 (hyperthermia) 发热(fever) 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是临床常见的症状 原因: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 腋温>37℃ OR 口温>37.5℃
体温调节中枢调节、神经体液调节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 态平衡
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的必要条件
3
(一)体温的产生
体温由产热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 释放能量
50%以上能量 体热 维持体温 不足50%能量 三磷酸腺苷(ATP)高能磷酸键中
机体利用 热能散出
4
(二)产热与散热
11
(三)体温调节
生理性(自主性)体温调节
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使产热和散热维持 动态平衡,体温经常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调定点)
行为性体温调节
12
二、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
体温:深部体温、表层温度 临床上所指体温:平均深部温度
常以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腋下温度为标准
13
二、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
皮肤、呼吸、排泄
7
辐射(radiation)
热由一个物体表面到另一个与它不接触物体表 面,通过电磁波传递
是低温环境中主要散热方式60%。 影响因素:皮肤与环境温度差、有效辐射面积
8
传导(conduction)
机体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物体 由温度高的向温度低的部位传导 影响因素:导热性能、接触面积、温差大小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1
概述 体温(body temperature)
体核温度
皮肤温度
(core temperature) 体壳温度、体表温度
(shell temperature)
人体内部胸腔、腹腔、中 受环境温度和衣着厚薄的影
枢神经的温度
响,较不稳定
相对稳定,较皮肤温度高
2
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
体温在一日中的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 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发热等
28
3. 常见热型
29
4. 发热病人的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