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引言:在自然界中食用菌的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大小不一。不同种类的食用菌以及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的食用菌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掌握食用菌形态和分类知识,是指导生产,获得栽培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虽然它们在外表上有很大差异.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由生活于基质内部的菌丝体和生长在基质表面的子实体组成的,即食用菌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体(结构),存在于基质内,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吸收,输送及贮藏养分;子实体是繁殖结构,其主要作用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也是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子实体是从菌丝体上产生的.

一、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一)菌丝体的概念: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一般呈白色绒毛状.

(二)菌丝的概念:是由管状细胞组成的丝状物,是由孢子吸水后萌发芽管,芽管的管状细胞不断分枝伸长发育而形成的.

(每一断生活菌丝都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均可发育成新的菌丝体。生产应用的“菌种”,就是利用菌丝细胞的分生作用进行繁殖的。食用菌的菌丝一般是多细胞的,菌丝被隔膜隔成了多个细胞,每个细胞可以是单核,双核或多核。隔膜是(septum)由细胞壁向内作环状生长而形成的。食用菌的菌丝都是有隔菌丝)。

(三)菌丝的形态:多细胞、管状、无色、透明、有横隔

(四)菌丝的功能:分解、吸收、转化、积累、运输养分和贮藏、繁殖

(五)菌丝的类型:

(根据菌丝发育的顺序和细胞中细胞核的数目,食用菌的菌丝可分为初生菌丝、次生菌丝、三次菌丝)

1、初生菌丝:孢子萌发而形成的菌丝。开始时菌丝细胞多核、纤细,后产生隔膜,分成许多个单核细胞,每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又称为单核菌丝或一次菌丝(子囊菌的单核菌丝发达而生活期较长,而担子菌的单核菌丝生活期较短且不发达,两条初生菌丝一般很快配合后发育成双核化的次生菌丝)。

单核菌丝无论怎样繁殖,一般都不会形成子实体,只有和另一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质配之后变成双核菌丝,才会产生子实体。

2、次生菌丝:两条初生菌丝结合,经过质配而形成菌丝。由于在形成次生菌丝时,两个初生菌丝细胞的细胞核并没有发生融合,因此次生菌丝的每个细胞含有两个核,又称为双核菌丝或二次菌丝。

它是食用菌菌丝存在的主要形式,食用菌生产上使用的菌种都是双核菌丝,只有双核菌丝才能形成子实体。(它能发出多个分枝,向多极生长,并分泌水解酶,将基质中的大分子碳水化合物水解成小分子化合物供自身生长需要,从而不断生长扩大,直至成熟集结形成子实体,同时也为子实体提供养料,两条初生菌丝制种既是培养次生菌丝体,任何微小的菌丝体片段(菌种块),均能产生新的生长点,由此产生新的菌丝体。生长基质内的菌丝体,如条件适宜,可以永远生长下去,直至基质养料消耗完毕。

同宗结合:

异宗结合:

大部分食用菌的双核菌丝顶端细胞上常发生锁状联合,这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担子菌中许多种类的双核菌丝都是靠锁状联合进行细胞分裂,不断增加细胞数目,锁状联合过程:

①先在双核菌丝顶端细胞的两核之间的细胞壁上产生一个喙状突起,

②双核中的一个移入喙状突起,另一个仍留在细胞下部,

③两异质核同时进行有丝分裂,成为4个子核,

④分裂完成后,2个在细胞的前部;另外2子核,1个进入喙突中,1个留在细胞后部,

⑤此时,细胞中部和喙基部均生出横隔,将原细胞分成三部分。此后,喙突尖端继续下延与细胞下部接触并融通。同时喙突中的核进入下部细胞内,使细胞下部也成为双核。

⑥经如上变化后,4个子核分成2对,一个双核细胞分裂为两个。

⑦此过程结束后,在两细胞分融处残留一个喙状结构,即锁状联合。

这一过程保证了双核菌丝在进行细胞分裂时,每节(每个细胞)都能含有两个异质(遗传型不同)的核,为进行有性生殖,通过核配形成担子打下基础。

双核菌丝是靠锁状联合进行细胞分裂的;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的鉴定标准,凡是产生锁状联合的菌丝均可断定为双核。

锁状联合也是担子菌亚门的明显特征之一,尤其是香菇、平菇、灵芝、木耳、鬼伞等。

3、三次菌丝:由二次菌丝进一步发育形成的已组织化的双核菌丝,也叫三生菌丝或结实性菌丝。如菌索、菌核、菌根中菌丝以及子实体中的菌丝。

(六)菌丝的组织体.

菌丝体无论在基质内伸展,还是在基质表面蔓延,一般都是很疏松的。但是有的子囊菌和担子菌在环境条件不良或在繁殖的时候,菌丝体的菌丝相互紧密地缠结在一起,就形成了菌丝体的变态。常见的菌丝组织体有:

1、菌索:由菌丝缠结而形成的形似绳索状的结构。(菌丝组织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当环境条件适宜是,菌索可发育成子实体。典型的如蜜环菌、安络小伞等。

2、菌核:由菌丝体和贮藏营养物质密集而形成的有一定形状的休眠体,又称菌核。菌核中贮藏着较多的养分,对干燥、高温和低温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因此,菌核既是真菌的贮藏器官,又是度过不良环境的菌丝组织体。菌核中的菌丝有较强的再生力,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很容易萌发出新的菌丝或者由菌核上直接产生子实体。我们常用的药材如猪苓,雷丸,茯苓等都是。

3、菌丝束:由大量平行菌丝排列在一起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束状菌丝组织叫菌丝束。无顶端分生组织,如双孢菇子实体基部常生长着一些白色绳索状的丝状物,既是它的菌丝束。

4、菌膜:由菌丝紧密交织成一层薄膜,即是菌膜。如香菇的表面形成的褐色被膜。

5、子座:它是由菌丝组织即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构成的容纳子实体的褥座状结构。一般呈垫状、栓状、棍棒状或头状。它是真菌从营养生长阶段到生殖阶段的一种过度形式。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

菌丝在基质中吸收养分不断地生长和增殖,在适宜条件下转入生殖生长,形成子实体原基并逐步发育为成熟子实体。

子实体是真菌进行有性生殖的产孢结构,俗称菇、蕈、耳等,其功能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也是人们主要食用的部分。担子菌的子实体称为担子果,是产生担孢子。子囊菌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是产生子囊孢子的部分。子实体是由菌丝构成的,与营养菌丝比,在形态上具有独特的变化型和特化功能。子实体形态丰富多彩,不同种类各不相同,有的是伞状(蘑菇,香菇),有的贝壳状(平菇),漏斗状(鸡油菌),舌状(半舌菌),头状(猴头菌),毛刷状(齿菌),珊瑚状(珊瑚菌),柱状(羊肚菌),耳状(木耳),花瓣状(银耳)等,以伞菌最多,可作商品化栽培的食用菌大多为伞菌,下面着重以伞菌为例,简单地介绍其子实体的形态和构造。伞菌子实体主要由菌盖、菌褶、菌柄组成,某些种类还具有菌幕的残存物---菌环,菌托。(一)菌盖:又称菌帽,是伞菌子实体位于菌柄之上的帽状部分,是主要的繁殖结构,也是我们食用的主要部分。由表皮,菌肉和产孢组织---菌褶和菌管组成。

1、形态:因种而异,常见有钟形(草菇),半球形(蘑菇)

2、颜色:各异,有乳白色(双孢蘑菇),杏黄色(鸡油菌),灰色(草菇),红色(大红菇),青头菌为紫绿色。

3、附属物:鳞片(蛤蟆菌),丛卷毛(毛头鬼伞),颗粒状物(晶粒鬼伞),丝状纤维(四孢蘑菇)。

4、菌肉:表皮以下是菌肉,多为肉质,少数是革质(裂褶菌)蜡质(蜡菌),也有胶质或软骨质的。

5、菌盖边缘形状:常为内卷(乳菇),反卷,上翘和下弯等。边缘有的全缘,有的撕裂成不规则波状等。

6、菌盖大小,因种而异,小的仅几毫米,大约达几十厘米。通常将菌盖直径小于6 cm的称为小型菇,菌盖直径在6~10cm 称为中型菇,﹥10cm称为大型菇。

(二)菌褶:是生长在菌盖下的片状物。由子实层,子实下层和菌髓三部分组成。

1、形状:三角形、披针形等,有的很宽。如宽褶拟口蘑等。有的窄,如辣乳蘑等。

2、颜色:白色、黄色、红色。

3、排列:菌褶一般呈放射状由菌柄顶部发出,可分成五类:①等长②不等长③分叉④有横脉⑤网纹;菌褶交织成网状。

4、菌褶与菌柄的连接方式:①直生:菌褶内端呈直角状着生于菌柄上,如红菇;②离生:菌褶的内端不与菌柄接触,如双孢蘑菇、草菇等。③弯生或凹生:菌褶内端与菌柄着生处呈一弯曲,如香菇、金针菇等。④延生(或垂直):菌褶内端沿着菌柄向下延伸,如平菇。

菌管就是管状的子实层,在菌盖下面多呈辐射状排列。如牛肝菌或多孔菌。

(三)菌柄:连接菌盖和菌丝体中间结构,同时还起支撑作用。

1、形状:圆柱状(金针菇)、棒状、假根状(鸡从菇),纺锤状等。

2、着生位置分三种:中生(蘑菇,草菇?),偏生(香菇),侧生(平菇)等类型。

3、菌柄纵剖面形状可分为实心(如香菇)空心(鬼伞),半空心(红菇)。

(四)菌环和菌托

1、菌幕:指包裹在幼小子实体外面或连接在菌盖和菌柄间的那层膜状结构。前者称外菌幕,后者称内菌幕。

2、菌环:幼小子实体的菌盖和菌柄间的那层膜,随着子实体成熟,残留在菌柄上发育成成菌环。

3、菌托:包裹在幼小子实体外面,随着子实体的生长,残留在菌柄基部,形成菌托。

5

第二节食用菌的生活史

食用菌的生活史是指食用菌一生所经历的全过程。即从有性孢子萌发开始,经单、双核菌丝形成及双核菌丝的生长发育直到形成子实体,产生新一代有性孢子的整个生活周期。

一. 、菌丝营养生长期.

(一)孢子萌发期:食用菌的生长是孢子萌发开始的,孢子在适宜的基质上,先吸水膨胀张出芽管,芽管顶端产生分枝发育成菌丝。在胶质菌中,部分种类的担孢子不能直接萌发菌丝(如银耳,金耳等)常以芽殖方式产生次生担孢子或芽孢子(也叫芽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次生担孢子或芽孢子形成菌丝;木耳等担孢子在萌发前有时先产生横隔,担孢子被分隔成多个细胞,每个细胞再产生若干个钩状分生孢子后萌发成菌丝。

(二)单核菌丝:是子囊菌营养菌丝存在的主要形式,担孢子大单核菌丝存在的时间很短,它细长分枝稀疏,抗逆性差,容易死亡,故分离的单核菌丝不宜长期保存。有些食用菌如草菇、香菇等。单核菌丝生长时遇到不良环境时,菌丝中的某些细胞形成厚垣孢子,条件适宜时又萌发成单核菌丝。双孢蘑菇的担孢子含有2个核,菌丝从萌发开始就是双核的,无单核菌丝阶段。

(三)双核菌丝:单核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由可亲和的单核菌丝之间进行质配,(核不结合)使细胞双核化,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是担子菌类食用菌营养菌丝存在的主要形式。食用菌的营养生长主要是双核菌丝的生长。固体培养时对双核菌丝通过分枝不断蔓延伸展。逐渐张满基质;液体培养时形成菌丝球,将基质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的养分,并在体内积累为日后的繁殖作物质准备。

二、菌丝生殖生长期.

(一)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

双核菌丝在营养及其它条件适宜的环境中能旺盛德望生长,体内合成并积累大量营养物质,达到一定的生理状态时,首先分化出各种菌丝束(三级菌丝),菌丝束在条件适宜时形成菌蕾,菌蕾再逐渐发育为子实体。与次同时,菌盖下层部分的细胞发生功能性变化,形成子实层着生担子。过程P12~13。

(二).担孢子的释放与传播.

孢子散发的数量是很惊人的,通常为十几亿到几百亿个,如双孢蘑菇18亿个,平菇600~855亿个。个体很小,但数量很大,这是菌类适应环境条件的一种特性。平菇→孢子雾,2~3天。有的菌是通过动物取食,雨水,昆虫等其他方式传播,如竹荪孢子恶臭黏液→几十公尺外蝇传孢子。快菌特殊气味→动物取食进行传播。

(三).菌丝的有性结合

按初生菌丝的交配反应间将食用菌的有性繁殖分为同宗结合和异宗结合两类:

1、同宗结合:同一孢子萌发成的两条初生菌丝进行交配,完成有性生殖过程。称为同宗结合

2、异宗结合:同一孢子萌发的初生菌丝,不能自行交配(不亲合),只有两个不同交配型的担孢子萌发的初生菌丝才能互相交配,完成有性生殖过程。它是担子菌亚门食用菌有性生殖的普遍形式,在已研究的担子菌中占90%。

5

※<标题三>

第三节食用菌分类

引言:食用菌的分类是人们认识、研究和利用食用菌的基础。野生食用菌的采集、驯化和鉴定,食用菌的杂交育种以及资源开发利用都必须有一定的分类学知识。

一、食用菌的分类地位

Whittaker(1969年)提出的生物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非细胞形态结构。和其它生物一样也是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等次依次排列的。种是基本单位(变种、生理小种或培养小系)

品种:有共同祖先,有一定经济价值,遗传性状比较一致的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群体。

菌株:指单一菌体的后代,由共同祖先(同一种、同一品种、同一子实体)分离的纯培养物。

二、食用菌的分类依据

食用菌的分类主要是以其形态结构、细胞、生理生化、生态学、遗传等特征为依据的。特别是以子实体的形态和孢子的显微结构为主要依据。

三、食用菌的种类

全世界目前已发现大约25万种真菌,其中有1万多种大型真菌,可食用的种类大约有2000多种,但目前仅有70多种人工栽培成功。有20多种在世界范围被广泛栽培生产。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食用菌资源。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已经发现720多种食用菌,它们分别隶属于144个属、46个科。

(一)子襄菌中的食用菌

少数食用菌属于子襄菌,在我国它们分别隶属于6个科,即麦角菌科、盘菌科、马鞍菌科、羊肚菌类、地菇科和块菌科。

1、麦角菌科:冬虫夏草;

2、块菌科:黑孢块菌、白块菌、夏块菌;

3、羊肚菌:羊肚菌、黑脉羊肚菌、尖顶羊肚菌以及皱柄羊肚菌等。

4、地菇科:网孢地菇、瘤孢地菇。

5、马鞍菌科:马鞍菌、棱柄马鞍菌。

(二)担子菌中的食用菌

1、耳类:木耳目、银耳目、花耳类的食用类。常见的种类:

(1)木耳科的黑木耳、毛木耳、皱木耳以及琥珀褐木耳等。其中黑木耳是著名食用兼药用菌。

(2)银耳科的银耳、金耳、茶耳、橙耳等。其中银耳和金耳也是著名的食用兼药用菌。

(3)花耳科的桂花耳。

2、非褐菌类:珊瑚菌科、齿菌科、绣球菌科、多孔菌类、灵芝菌科。常见的种类:(1)珊瑚菌科的虫形珊瑚菌、杵棒、扫帚菌。

(2)锁瑚菌科的冠锁瑚菌、灰锁瑚菌。

(3)绣球菌科的绣球菌。

(4)牛舌菌科的牛舌菌。

(5)齿菌科的猴头、珊瑚状猴头、卷缘齿菌。其中猴头是著名的食用兼药用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菜之一。

(6)灵芝科的灵芝、树舌。其中灵芝被誉为灵芝仙草,有神奇的药效。

(7)多孔菌科的灰树花、猪苓、茯苓、硫色干酪菌。猪苓、茯苓的菌核都是著名的中药材。灰树花又称栗子蘑,近年来越来越受国际市场的青睐。

3、伞菌科:伞菌目、牛肝菌目、鸡油菌目、红菇目的可食用菌类。其中伞菌目的食用菌种类最多。常见的种类:

(1)鸡油菌科的鸡油菌、小鸡油菌、灰号角、白鸡油菌等。鸡油菌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十分走俏,尤其是盐渍的鸡油菌。

(2)伞菌科的双孢蘑、野蘑菇、林地蘑菇、大肥蘑。

(3)粪伞科的田头菇、杨树菇。

(4)鬼伞科的毛头鬼伞、墨汁伞、粪鬼伞、白鸡腿蘑。

(5)丝膜菌科的金褐伞、黏柄丝膜菌、蓝丝膜菌、紫丝膜菌、皱皮环锈伞等。

(6)蜡伞科的鸡油伞蜡伞、小红蜡伞、变黑蜡伞、鹦鹉绿蜡伞。

(7)光柄菇科的灰光柄菇、草菇、银丝草菇。

(8)粉褐菌科的晶盖粉褐菌、斜盖褐菌。

(9)球盖菇科的滑菇、毛柄鳞伞、白鳞环锈伞、尖鳞伞。

(10)靴耳科的靴耳。

(11)鹅膏科的灰托柄菇、橙盖鹅膏菌。

(12)口蘑科的大杯伞,雷蘑、鸡、肉白香蘑、长根菇、松口蘑、金针菇、堆金钱菌、红蜡蘑、棕灰口蘑、榆生离褐伞等。其中松口蘑是十分珍贵的食用菌,在日本享有“蘑菇之王”的美称,每千克鲜品其价格高达几十美元到上百元美元。

(13)牛肝菌科的美味牛肝菌、厚环乳牛肝菌、褐疣柄牛肝菌、黏盖牛肝菌、黑牛肝菌、松乳牛肝菌、松塔牛肝菌。

(14)铆钉菇科的铆钉菇。

(15)桩菇科的卷边网褶菌、毛柄网褐菌。

(16)红菇科的大白菇、变色红菇、黑菇、正红菇、变绿红菇、松乳菇、多汁乳菇。(17)侧耳科的香菇、虎皮香菇、糙皮侧耳、金顶侧耳、桃红侧耳、凤尾菇、小平菇。4、腹菌类:腹菌类的食用菌主要指灰包目、鬼笔目、轴灰包目、黑腹菌目和层腹菌类。其中黑腹菌目和层腹菌目属于地下真菌,即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是在地下土壤中或腐殖质层下面土表完成的真菌。常见的种类有

(1)灰包科的网纹灰包、梨形灰包、大秃马勃、中国静灰球。

(2)鬼笔科的白鬼笔、短裙竹荪、长裙竹荪。

(3)灰包菇科的荒漠胃腹菌。

(4)黑腹菌科的倒卵孢黑腹菌、山西光腹菌。

(5)须腹菌科的红须腹菌、黑络丸菌、柱孢须腹菌。

(6)层腹菌科的梭孢层腹菌、苍岩山层腹菌。

思考题:

1、试述菌丝体的功能、菌丝和菌丝组织体的类型。

2、试述锁状联合的形成过程。

3、试述子实体的功能,并以伞菌为例阐述子实体的形态和功能。

4、简述食用菌的生活史。

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在自然界中食用菌的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大小不一。不同种类的食用菌以及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的食用菌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掌握食用菌形态和分类知识,是指导生产,获得栽培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第一节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虽然它们在外表上有很大差异。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由生活于基质内部的菌丝体和生长在基质表面的子实体组成的,即食用菌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体(结构),存在于基质内,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吸收,输送及贮藏养分;子实体是繁殖结构,其主要作用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也是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子实体是从菌丝体上产生的。 一、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一)菌丝体的概念: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一般呈白色绒毛状。 (二)菌丝的概念:是由管状 细胞组成的丝状物,是由孢子吸水 后萌发芽管,芽管的管状细胞不断 分枝伸长发育而形成的。(每一断生 活菌丝都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均 可发育成新的菌丝体。生产应用的 “菌种”,就是利用菌丝细胞的分生作用进行繁殖的。食用菌的菌丝一般是多细胞的,菌丝被隔膜隔成了多个细胞,每个细胞可以是单核,双核或多核。隔膜是(septum )由细胞壁向内作环状生长而形成的如图2-1,食用菌的菌丝都是有隔菌丝)。 (三)菌丝的形态:多细胞、管状、无色、透明、有横隔。 (四)菌丝的功能:分解、吸收、转化、积累、运输养分和贮藏、繁殖。 (五)菌丝的类型: 根据菌丝发育的顺序和细胞中细胞核的数目,食用菌的菌丝可分为初生菌丝、次生菌丝、三次菌丝。 图2-1 菌丝的类型

1.初生菌丝 孢子萌发而形成的菌丝。开始时菌丝细胞多核、纤细,后产生隔膜,分成许多个单核细胞,每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又称为单核菌丝或一次菌丝。子囊菌的单核菌丝发达而生活期较长,而担子菌的单核菌丝生活期较短且不发达,两条初生菌丝一般很快配合后发育成双核化的次生菌丝。单核菌丝无论怎样繁殖,一般都不会形成子实体,只有和另一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质配之后变成双核菌丝,才会产生子实体。 2.次生菌丝 两条初生菌丝结合,经过质配而形成菌丝。由于在形成次生菌丝时,两个初生菌丝细胞的细胞核并没有发生融合,因此次生菌丝的每个细胞含有两个核,又称为双核菌丝或二次菌丝。它是食用菌菌丝存在的主要形式,食用菌生产上使用的菌种都是双核菌丝,只有双核菌丝才能形成子实体。它能发出多个分枝,向多极生长,并分泌水解酶,将基质中的大分子碳水化合物水解成小分子化合物供自身生长需要,从而不断生长扩大,直至成熟集结形成子实体,同时也为子实体提供养料,两条初生菌丝制种既是培养次生菌丝体,任何微小的菌丝体片段(菌种块),均能产生新的生长点,由此产生新的菌丝体。生长基质内的菌丝体,如条件适宜,可以永远生长下去,直至基质养料消耗完毕。 锁状联合: 大部分食用菌的双核菌丝顶端细胞上常发生锁状联合,这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担 子菌中许多种类的双核菌丝都是靠锁 状联合进行细胞分裂,不断增加细胞 数目,锁状联合过程如图2-2:(1) 先在双核菌丝顶端细胞的两核之间的 细胞壁上产生一个喙状突起;(2)双核中的一个移入喙状突起,另一个仍留在细胞下部;(3)两异质核同时进行有丝分裂,成为4个子核; (4)分裂完成后,2个在细胞的前部;另外2子核,1个进入喙突中,1个留在细胞后部;(5)此时,细胞中部和喙基部均生出横隔,将原细胞分成三部分。此后,喙突尖端继续下延与细胞下部接触并融通。同时喙突中的核进入下部细胞内,使细胞下部也成为双核;(6)经如上变化后,4个子核分成2对,一个双核细胞分裂为两个;(7)此过程结束后,在两细胞分融处残留一个喙状结构,即锁状联合。这一过程保证了双核菌丝在进行细胞分裂时,每节(每个细胞)都能含有两个异质(遗传型不同)的核,为进图2-2锁状联合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二)

大讲堂第一部分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二) 食用菌的子实体 子实体是食用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结构,子囊菌的子实体叫子囊果,担子菌的子实体叫担子果。子实体是从菌丝体上产生的。 形态各异的子实体 典型伞菌的子实体,是由菌盖、菌柄、菌褶等部分组成的。 1.菌盖 菌盖又叫菇盖、菌伞,是子实体的帽子部分,是菌褶着生的地方。不同的食用菌,菌盖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常见的有半球形、扇形、钟形、圆锥形、漏斗形和平展形等。菌盖表面有的光滑,有的有皱纹、条纹或龟裂;有的干燥,有的湿润或粘滑;有的具绒毛、鳞片或晶粒等。菌盖的直径大小不一,通常褶菌盖直径在6厘米以下的归为小型菌类;6—10厘米的为中型菌类;10厘米以上的为大型菌类。 菌盖由角质层(亦称覆盖层)和菌肉两部分组成。角质层是由保护菌丝组成,依次可分外皮层、盖皮及下皮层。菌肉大多数为白色,由生殖菌丝和联结菌丝组成。生殖菌丝是构成菌肉的主要菌丝类型,它比联结菌丝宽而直,能不断生长,分隔多,分隔处 明显缢缩。联结菌丝生长有限,分隔少,常大量或不规则地分枝。在红菇科中,生殖菌丝由球状胞组成,埋于管状联结菌丝的基质中,常失去再生能力,所以这些菇类用组织分离难以成活。有些伞菌除生殖菌丝和联结菌丝外,还有产乳菌丝(或称分泌菌丝),

内含乳汁或油滴。 2.菌柄 又叫菇柄或菇脚。起支持菌盖和输送养分的作用。多为圆柱形或纺锤形。大多中生于菌盖上, 也有偏生或侧生的,甚至完全无柄。组成菌柄的菌丝体基本上是垂直排列。菌柄皮层由厚壁细胞紧密靠拢组成。 菌柄中有的菌丝排列充实(中实);有的只是疏松的筋质细胞(中松);有的则无菌丝(中空)。 有些伞菌如双孢蘑菇,子实体幼小时,在菌盖边缘和菌柄间有一层包膜叫内菌幕,覆盖于子实层外。当子实体长大时,菌盖展开,内菌幕与菌盖脱离,残留在菌柄中上部的环状物叫菌环。有些伞菌如草菇在菌蕾时,外面包裹一层菌膜叫外菌幕,能随子实体长大而增厚,以后残留在菌柄基部的袋状物或环状物叫菌托。菌托的有无以及大小、形状、厚薄等特性是伞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3.菌褶 又叫菇叶、菇鳃。位于菌盖下方。呈放射状排列的片状结构,是产生担孢子的场所。菌褶稀密、长短不等。 菌褶的轮廓形状 与菌柄连接的方式有(l)直生(贴生)——菌褶的一端直接着生在菌柄上;(2)延生——菌褶沿着菌柄向下着生;(3)离生——菌褶不和菌柄接触;(4)弯生——菌褶

(整理)2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09.10 主要内容 营养体 形态发生 子实体 食用菌分类 毒菌 2.1 营养体 包括:菌丝 单细胞酵母 菌丝体 菌组织 一、菌丝体的形态与构造 (一)菌丝体的形态 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是由微小的细丝状或管状的菌丝(hyphy,复数hyphae)组成。 菌丝在其生长的基物表面或基物内部向各个方向分支延伸,形成一团菌丝,组成菌体的这些结构统称菌丝体(mycilium,复数mycilia) ?菌丝通常有薄而透明的管状的壁构成,其中充满密度不同的原

生质。可以无限伸长,直径一般为1~30um。 ?光学显微镜下,菌丝一般有隔膜septum(复数septa),称为有隔菌丝(septate hyphae)。 ?相对有无隔菌丝或多核菌丝体(coenocytic mycelium) ?隔膜形态:单孔型、多孔型、桶孔型 无隔菌丝 酵母的营养结构:单细胞,以裂殖或芽殖的方式迅速繁殖。 有些种类的营养结构:单细胞和菌丝称为二型性(dimorphism) 如银耳在青冈木段上生长呈丝状,在PDA上是酵母状。 菌丝的顶端生长 ?菌丝生长仅限顶端生长,其细胞壁只能增厚,不能伸长。 ?顶端生长时顶端聚集许多泡囊vesicle,菌丝停止生长时,泡囊在顶端消失沿着顶端细胞四周分散,当菌丝重新生长时,泡囊又聚集在顶端。 菌丝生物学特性 ?生长温度0~35℃,最适温度20℃~30 ℃,最高温度达50℃或以上。

对低温有一定的耐受力,一般保存在-4 ℃或-196 ℃液氮中。 ?菌丝体在培养基上辐射状生长,通常圆形菌落。其大小、颜色、表面纹饰等特征与真菌种类及培养条件相关。 ?菌丝生长方式有侧生,二叉状,聚伞状等。 (二)菌丝的细胞结构 菌丝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等组成。 细胞壁cell wall ?主要成分:己糖或氨基己糖构成的多糖链。如:几丁质、纤维素、葡萄糖或甘露聚糖等;还有蛋白质、类脂及无机盐。 ?大多数是几丁质;卵菌是纤维素;酵母菌是甘露聚糖。 ?同一真菌不同发育阶段成分有些不同。 细胞膜plasmalemma ?主要成分:磷脂,规则排列为双层结构,呈微团构型(micellar configuration)。蛋白质无定型分子,不对称的镶嵌在磷脂两边,颗粒状,分布不均匀。固醇在两磷脂中间,与磷脂比例是1/5~1/10 ?作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激素合成、核算复制等。 细胞器 ?须边体lomasome 有单层膜折叠成一层或多层并包被颗粒状或泡囊状物质的细胞器,球形,卵圆形、管状或囊状等。 含有一种以上水解酶,水解多糖、蛋白质和核酸,功能可能与细胞壁的合成及膜的增生有关。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一)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一) 食用菌的菌丝体 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俗称菇或蕈。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或子囊菌纲的菌类。所谓担子菌是指有性孢子外生在担子外的菌类,如双孢蘑菇、香菇等。子囊菌是指有性孢子内生于子囊内的菌类,如羊肚菌。 目前国内外栽培数量最多的是担子菌纲的菌类,包括银耳目的银耳、黑木耳,多孔菌目的猴头菌和伞菌目的香菇、草菇等。 在担子菌纲中又以伞菌目的种类最多,资源比较丰富。因此着重以伞菌为例,介绍一般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都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的。 (一)菌丝体 生长在基质中的大量丝状物是食用菌的营养体,称菌丝体。菌丝体是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的管状的丝状体,每根细丝叫菌丝。菌丝以顶端部分进行生长,但菌丝的每一个细胞都潜存有生长的能力。菌丝通常无色透明,但也有的种类有色,在基质中蔓延伸展,反复分枝,组成菌丝群,通称为菌丝体。 菌丝体一般分为二部分,一部分是基内菌丝,或者叫营养菌丝,分布在基质内,一方面吸收营养,一方面分枝繁殖,不断向四周蔓延扩展;另一部分菌丝是气生菌丝,由基内菌丝产生并分布在空气中,并在一定季节和一定的发育阶段,产生出繁殖器官——子实体。 左图 中深 色发 暗的 是基 内菌 丝, 浅色 发亮 的是 气生

菌 丝。 由于发育阶段不同,菌丝体的形态结构也不一样,通常可分为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和三级菌丝体三种。 初生菌丝体也叫一级菌丝体,是刚从担孢子萌发而成的菌丝体。开始时含有许多核,以后细胞产生横隔,使每个细胞各具一个核,所以也叫单核菌丝体(或同核体)。初生菌丝体无论如何繁殖,一般都不会产生子实体。 次生菌丝体也叫二级菌丝体。初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两个单核菌丝细胞的细胞质融合在一起(质配),成为双核细胞,具双核细胞的菌丝体称双核菌丝体。由于细胞内含有两个遗传性不同的核,所以又称异核体。双核菌丝体的菌体粗壮,生长也快。在菌丝隔膜上方有锁状联合的结构。

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生理:研究食用菌个体的物质、能量代谢,个体生长发育的科学。 生态:研究食用菌的生活习性及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科学。 第一节食用菌的营养 一、营养物质 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素等。 (一)碳源 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碳源。碳源的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物质和提供生长发育所需有能量。碳源是食用菌量重要的,也是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源。 食用菌在营养类型上是属于异养型生物,所以不能利用二氧化碳、碳酸盐等无机碳这碳源,只能从现成的有机碳化物中吸收碳素营养。单糖、双糖、低分子醇类和有机酸均可被除数直接吸收利用。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高分子碳源,必须经菌丝分泌相应的胞外酶,将其降解为简单碳化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葡萄糖是利用最广泛的碳源,但并不一定是所有食用菌最好的碳源,不同食用菌对碳源有不同的选择。如果胶是松口蘑,甘露醇是杨树菇。食用菌所需的碳源,除葡萄糖、蔗糖等简单糖类外,主要来源于各种植物性原料,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麦秸、稻草、甘蔗渣、马铃薯等。 在食用菌生产中,通常向培养料中加入适量葡萄糖,以诱导胞外酶的产生和维持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并促进菌丝在培养料中快速生长。 (二)氮源 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氮源。氮源是食用菌合成核酸、蛋白质和酶类的主要原料,对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一般不提供能量。食用菌主要利用有机氮,氨基酸、尿素等小分子有机氮可被菌丝直接吸收,而大分子有机氮则必须通过菌丝分泌的胞外酶,将其降解成小分子有机氮肥才能被吸收利用。生产上常用的有机氮有蛋白胨、酵母膏、尿素、豆饼、麦麸、米糠、黄豆饼和畜禽等。尿素的用量为0.1~0.2%。 碳氮比:营养基质中的碳氮肥浓度要有适当的比值,称为~。一般认为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所需的碳氮比较小,以20:1,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所需的碳氮比较大,以30~40:1。不同菌类对最适碳氮比的需求不同。 (三)无机盐:是食用菌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矿质营养。按其在菌丝中的含量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磷、钙、镁、钾等,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物质的组成及酶的组成,维持酶的作用。控制原生质胶态和调节细胞渗透压等。实验室配制营养基质时,常用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石膏粉、过磷酸钙等,每升培养基的添加量一般为0.1~0.5克。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硼、钴、钼等。是酶活性基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营养基质和天天然水中的含量就可满足。 (四)生长因素:食用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微量有机物,主要为维生素、氨基酸、核酸碱基等物质。主要功能是参与酶的组成和菌体代谢,具有刺激和调节生长的作用。 二、生理类型

食用菌形态与分类

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引言:在自然界中食用菌的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大小不一。不同种类的食用菌以及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的食用菌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掌握食用菌形态和分类知识,是指导生产,获得栽培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虽然它们在外表上有很大差异.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由生活于基质内部的菌丝体和生长在基质表面的子实体组成的,即食用菌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体(结构),存在于基质内,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吸收,输送及贮藏养分;子实体是繁殖结构,其主要作用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也是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子实体是从菌丝体上产生的. 一、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一)菌丝体的概念: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一般呈白色绒毛状. (二)菌丝的概念:是由管状细胞组成的丝状物,是由孢子吸水后萌发芽管,芽管的管状细胞不断分枝伸长发育而形成的. (每一断生活菌丝都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均可发育成新的菌丝体。生产应用的“菌种”,就是利用菌丝细胞的分生作用进行繁殖的。食用菌的菌丝一般是多细胞的,菌丝被隔膜隔成了多个细胞,每个细胞可以是单核,双核或多核。隔膜是(septum)由细胞壁向内作环状生长而形成的。食用菌的菌丝都是有隔菌丝)。(三)菌丝的形态:多细胞、管状、无色、透明、有横隔 (四)菌丝的功能:分解、吸收、转化、积累、运输养分和贮藏、繁殖 (五)菌丝的类型: (根据菌丝发育的顺序和细胞中细胞核的数目,食用菌的菌丝可分为初生 菌丝、次生菌丝、三次菌丝) 1、初生菌丝:孢子萌发而形成的菌丝。开始时菌丝细胞多核、纤细,后产生隔膜,分成许多个单核细胞,每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又称为单核菌丝或一次菌丝(子囊菌的单核菌丝发达而生活期较长,而担子菌的单核菌丝生活期较短且不发达,两条初生菌丝一般很快配合后发育成双核化的次生菌丝)。 单核菌丝无论怎样繁殖,一般都不会形成子实体,只有和另一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质配之后变成双核菌丝,才会产生子实体。 2、次生菌丝:两条初生菌丝结合,经过质配而形成菌丝。由于在形成次生菌丝时,两个初生菌丝细胞的细胞核并没有发生融合,因此次生菌丝的每个细胞含有两个核,又称为双核菌丝或二次菌丝。 它是食用菌菌丝存在的主要形式,食用菌生产上使用的菌种都是双核菌丝,只有双核菌丝才能形成子实体。(它能发出多个分枝,向多极生长,并分泌水解酶,将基质中的大分子碳水化合物水解成小分子化合物供自身生长需要,从而不断生长扩大,直至成熟集结形成子实体,同时也为子实体提供养料,两条初生菌丝制种既是培养次生菌丝体,任何微小的菌丝体片段(菌种块),均能产生新的生长点,由此产生新的菌丝体。生长基质内的菌丝体,如条件适宜,可以永远生长下去,直至基质养料消耗完毕。 同宗结合: 异宗结合: 大部分食用菌的双核菌丝顶端细胞上常发生锁状联合,这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担子菌中许多种类的双核菌丝都是靠锁状联合进行细胞分

第二章 食用菌形态结构及分类

第一章食用菌形态结构及分类 主要内容: 第一节食用菌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第三节食用菌的发展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肉质或胶质可食用的大型真菌。少数是子囊菌,绝大多数种类是担子菌。担子菌中又以蘑菇目或称伞菌目最多。因此叙述食用菌的形态结构时,多采用此目中的种类加以介绍。 这是一个食用菌生活史简单示意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食用菌生活中经历孢子、菌丝体、子实体等阶段,当然有些食用菌也会存在一个休眠体阶段,下面从菌丝体、休眠体、子实体三个方面介绍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第一节菌丝体 什麽是菌丝体?通常把菌丝前端不断地生长,分枝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称为菌丝体。既然菌丝体是由菌丝交织而成的,首先我们先介绍菌丝的概念。 一、菌丝 1、什麽是菌丝? 菌丝是由孢子萌发而形成的丝状结构。 2、菌丝来源:

食用菌的孢子是微小的繁殖单位,菌丝是由孢子萌发而来。 3、菌丝形态: 菌丝细胞是管状,通常无色透明,但老的菌丝可能产生各种色素,因而呈现种种不同色泽。 菌丝中有横隔壁,大多是多细胞的,每个菌丝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二、菌丝体 菌丝前端不断地生长,分枝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通常称为菌丝体,即食用菌的营养体,是形成子实体(出菇)的基础,菌丝体质量的好坏,对是否出菇,产量高低,品质好坏起决定性作用。 菌丝体 功能:菌丝体是营养结构,主要是分解基质、吸收、输送、贮藏养分以及繁殖。 分类:按发育的顺序,菌丝体可分为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和三生菌丝体。 1、初生菌丝体 初生菌丝体也叫一次菌丝体,是刚从担孢子萌发而成的菌丝体。开始时含有许多核,以后细胞产生横隔,使每个细胞各具一个核,所以也叫单核菌丝体(或同核体)。 一般大多数单核菌丝不产生子实体,必须由亲和的初生菌丝或单核菌丝之间配对形成次生菌丝或双核菌丝后,才能形成发育健全的子实体。 例外:金针菇单核菌丝替能形成单核子实体,但这种子实体小,菌盖发育不完全。 2、次生菌丝体 次生菌丝体也叫二次菌丝体。初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两个单核菌丝细胞的细胞发生质配,成为双核细胞,我们把这种具双核细胞的菌丝体又称双核菌丝体。 初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两个单核菌丝细胞的细胞质融合在一起的过程叫质配。 由于细胞内含有两个遗传性不同的核,所以又称异核体。 担子菌的锁状联合(clampconnection)):

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食用菌生活史的基本过程。 2. 观察菌丝体的形态特征。 3. 观察并掌握常见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二. 实验材料 材料:新鲜食用菌(平菇、香菇、草菇、金针菇等 工具:显微镜(目镜15揪镜10不40 ;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水,吸水纸、刀片(用于切薄片,小镊子 三.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识别各种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首先仔细观察各种类型的食用菌子实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并比较各种子实体的主要区别,特别注意菌盖、菌柄、菌环、菌托的特征,并对之进行比较、分类。然后用解剖刀纵切子实体观察其菌盖组成,菌肉的颜色、质地,菌褶形状和着生情况(离生、延生、直生、弯生。再观察其菌柄的组成、菌柄的质地,中实或中空等。 (二双核菌丝及锁状联合的观察 1. 在清洁的载玻片中央滴半滴蒸馏水。 2. 用接种针于试管斜面或培养料内挑取少许菌丝体置于载玻片液滴中,并用接 种针将菌丝体挑开使之分散。

3. 用镊子加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4.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双核菌丝及锁状联合的形态构造 (三子实层、担子及担孢子观察 1、选取新鲜幼嫩子实体,从菌盖内侧取一小块菌褶组织 2、切片,并放入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切片要求薄而均匀 3、制片。取载玻片于中央加半滴蒸馏水,再用小镊子小心而轻快地将切下的薄片挑起,放入载玻片水滴中,加盖玻片,加盖时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4、镜检。将制好的切片标本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菌褶两侧子实层, 以及担子和担孢子着生情况和结构。 四. 作业 1. 绘香菇或平菇子实体形态及纵剖面简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2. 绘香菇或平菇生活史简图,并注明各个时期名称。

第二章-食用菌形态结构及分类

第一章食用菌形态结构及分类 主要容: 第一节食用菌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第三节食用菌的发展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肉质或胶质可食用的大型真菌。少数是子囊菌,绝大多数种类是担子菌。担子菌中又以蘑菇目或称伞菌目最多。因此叙述食用菌的形态结构时,多采用此目中的种类加以介绍。 这是一个食用菌生活史简单示意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食用菌生活中经历孢子、菌丝体、子实体等阶段,当然有些食用菌也会存在一个休眠体阶段,下面从菌丝体、休眠体、子实体三个方面介绍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第一节菌丝体 什麽是菌丝体?通常把菌丝前端不断地生长,分枝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称为菌丝体。既然菌丝体是由菌丝交织而成的,首先我们先介绍菌丝的概念。 一、菌丝 1、什麽是菌丝? 菌丝是由孢子萌发而形成的丝状结构。 2、菌丝来源:

食用菌的孢子是微小的繁殖单位,菌丝是由孢子萌发而来。 3、菌丝形态: 菌丝细胞是管状,通常无色透明,但老的菌丝可能产生各种色素,因而呈现种种不同色泽。 菌丝中有横隔壁,大多是多细胞的,每个菌丝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二、菌丝体 菌丝前端不断地生长,分枝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通常称为菌丝体,即食用菌的营养体,是形成子实体(出菇)的基础,菌丝体质量的好坏,对是否出菇,产量高低,品质好坏起决定性作用。 菌丝体 ?功能:菌丝体是营养结构,主要是分解基质、吸收、输送、贮藏养分以及繁殖。 ?分类:按发育的顺序,菌丝体可分为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和三生菌丝体。 1、初生菌丝体 初生菌丝体也叫一次菌丝体,是刚从担孢子萌发而成的菌丝体。开始时含有许多核,以后细胞产生横隔,使每个细胞各具一个核,所以也叫单核菌丝体(或同核体)。 ?一般大多数单核菌丝不产生子实体,必须由亲和的初生菌丝或单核菌丝之间配对形成次生菌丝或双核菌丝后,才能形成发育健全的子实体。 ?例外:金针菇单核菌丝替能形成单核子实体,但这种子实体小,菌盖发育不完全。 2、次生菌丝体 次生菌丝体也叫二次菌丝体。初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两个单核菌丝细胞的细胞发生质配,成为双核细胞,我们把这种具双核细胞的菌丝体又称双核菌丝体。 初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两个单核菌丝细胞的细胞质融合在一起的过程叫质配。 由于细胞含有两个遗传性不同的核,所以又称异核体。 担子菌的锁状联合(clampconnection)):

第二章 食用菌形态结构及分类教学文稿

第二章食用菌形态结 构及分类

第一章食用菌形态结构及分类 主要内容: 第一节食用菌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第三节食用菌的发展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肉质或胶质可食用的大型真菌。少数是子囊菌,绝大多数种类是担子菌。担子菌中又以蘑菇目或称伞菌目最多。因此叙述食用菌的形态结构时,多采用此目中的种类加以介绍。 这是一个食用菌生活史简单示意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食用菌生活中经历孢子、菌丝体、子实体等阶段,当然有些食用菌也会存在一个休眠体阶段,下面从菌丝体、休眠体、子实体三个方面介绍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第一节菌丝体

什麽是菌丝体?通常把菌丝前端不断地生长,分枝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称为菌丝体。既然菌丝体是由菌丝交织而成的,首先我们先介绍菌丝的概念。 一、菌丝 1、什麽是菌丝? 菌丝是由孢子萌发而形成的丝状结构。 2、菌丝来源: 食用菌的孢子是微小的繁殖单位,菌丝是由孢子萌发而来。 3、菌丝形态: 菌丝细胞是管状,通常无色透明,但老的菌丝可能产生各种色素,因而呈现种种不同色泽。 菌丝中有横隔壁,大多是多细胞的,每个菌丝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二、菌丝体 菌丝前端不断地生长,分枝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通常称为菌丝体,即食用菌的营养体,是形成子实体(出菇)的基础,菌丝体质量的好坏,对是否出菇,产量高低,品质好坏起决定性作用。 菌丝体 ?功能:菌丝体是营养结构,主要是分解基质、吸收、输送、贮藏养分以及繁殖。

?分类:按发育的顺序,菌丝体可分为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和三生菌丝体。 1、初生菌丝体 初生菌丝体也叫一次菌丝体,是刚从担孢子萌发而成的菌丝体。开始时含有许多核,以后细胞产生横隔,使每个细胞各具一个核,所以也叫单核菌丝体(或同核体)。 ?一般大多数单核菌丝不产生子实体,必须由亲和的初生菌丝或单核菌丝之间配对形成次生菌丝或双核菌丝后,才能形成发育健全的子实体。 ?例外:金针菇单核菌丝替能形成单核子实体,但这种子实体小,菌盖发育不完全。 2、次生菌丝体 次生菌丝体也叫二次菌丝体。初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两个单核菌丝细胞的细胞发生质配,成为双核细胞,我们把这种具双核细胞的菌丝体又称双核菌丝体。 初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两个单核菌丝细胞的细胞质融合在一起的过程叫质配。 由于细胞内含有两个遗传性不同的核,所以又称异核体。 担子菌的锁状联合(clampconnection)):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俗称菇或蕈。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或子囊菌纲的菌类。所谓担子菌是指有性孢子外生在担子细胞外的菌类,如双孢蘑菇、香菇等。子囊菌是指有性孢子内生子囊细胞内的菌类,如羊肚菌。目前国内外栽培数量最多的是担子菌纲的菌类,包括银耳目的银耳、黑木耳,多孔菌目的猴头菌和伞菌目的香菇、草菇等。在担子菌纲中又以伞菌目的种类最多,资源比较丰富。因此着重以伞菌为例,介绍一般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都是由菌丝体利于实体两大部分组成的。 (一)菌丝体 菌丝体是食用菌的主体,相当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分布在物质中,起吸收、分解、运输和积累营养物质的作用。它是由许多分枝而纤细的菌丝组成、菌丝是由孢子萌发而来。菌丝细胞是管状,通常无色透明,但老的菌丝可能产生各种色素,因而呈现种种不同色泽。菌丝中有横隔壁,大多是多细胞的,每个菌丝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菌丝体在基质内,一方面吸收营养,一方面分支繁殖,不断向四周蔓延扩展,并在一定季节和一定的发育阶段,产生出繁殖器官——子实体。 由于发育阶段不同,菌丝体的形态结构也不一样,通常可分为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和三次菌丝体三种。 初生菌丝体也叫一次菌丝体,是刚从担孢子萌发而成的菌丝体。开始时含有许多核,以后细胞产生横隔,使每个细胞各具一个核,所以也叫单核菌丝体(或同核体)。初生菌丝体无论如何繁殖,一般都不会产生子实体。 次生菌丝体也叫二次菌丝体。初生菌丝体育到一定阶段,由两个单核菌丝细胞的细胞质融合在一起(质配),成为双核细胞,具双核细胞的菌丝体称双核菌丝体。由于细胞内含有两个遗传性不同的核,所以又称异核体。双核菌丝体的菌体粗壮,生长也快。在菌丝根隔壁上方有锁状联合的结构;所谓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借锁状联合使双核菌丝得以不断增殖。通常菌丝较细的食用菌如香菇、黑木耳等,在双核菌丝上都有锁状联合;菌丝较粗的食用菌如蘑菇、草菇等在双核菌丝上就没有锁状联合。 三次菌丝体又叫结实性双核菌丝体。双核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在适宜条件下,能互相担结成团,发育成子实体原基,进一步发育成于实体。它与次生菌丝体所不同的是有一定排列、有一定结构和组织

最新2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汇总

2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及分类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09.10 主要内容 ?营养体 ?形态发生 ?子实体 ?食用菌分类 ?毒菌 2.1 营养体 包括:菌丝 单细胞酵母 菌丝体 菌组织 一、菌丝体的形态与构造 (一)菌丝体的形态 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是由微小的细丝状或管状的菌丝(hyphy,复数hyphae)组成。 菌丝在其生长的基物表面或基物内部向各个方向分支延伸,形成一团菌丝,组成菌体的这些结构统称菌丝体(mycilium,复数mycilia) ?菌丝通常有薄而透明的管状的壁构成,其中充满密度不同的原

生质。可以无限伸长,直径一般为1~30um。 ?光学显微镜下,菌丝一般有隔膜septum(复数septa),称为有隔菌丝(septate hyphae)。 ?相对有无隔菌丝或多核菌丝体(coenocytic mycelium) ?隔膜形态:单孔型、多孔型、桶孔型 无隔菌丝 酵母的营养结构:单细胞,以裂殖或芽殖的方式迅速繁殖。 有些种类的营养结构:单细胞和菌丝称为二型性(dimorphism) 如银耳在青冈木段上生长呈丝状,在PDA上是酵母状。 菌丝的顶端生长 ?菌丝生长仅限顶端生长,其细胞壁只能增厚,不能伸长。 ?顶端生长时顶端聚集许多泡囊vesicle,菌丝停止生长时,泡囊在顶端消失沿着顶端细胞四周分散,当菌丝重新生长时,泡囊又聚集在顶端。 菌丝生物学特性 ?生长温度0~35℃,最适温度20℃ ~30 ℃,最高温度达50℃或以上。

对低温有一定的耐受力,一般保存在-4 ℃或-196 ℃液氮中。 ?菌丝体在培养基上辐射状生长,通常圆形菌落。其大小、颜色、表面纹饰等特征与真菌种类及培养条件相关。 ?菌丝生长方式有侧生,二叉状,聚伞状等。 (二)菌丝的细胞结构 菌丝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等组成。 细胞壁cell wall ?主要成分:己糖或氨基己糖构成的多糖链。如:几丁质、纤维素、葡萄糖或甘露聚糖等;还有蛋白质、类脂及无机盐。 ?大多数是几丁质;卵菌是纤维素;酵母菌是甘露聚糖。 ?同一真菌不同发育阶段成分有些不同。 细胞膜plasmalemma ?主要成分:磷脂,规则排列为双层结构,呈微团构型(micellar configuration)。蛋白质无定型分子,不对称的镶嵌在磷脂两边,颗粒状,分布不均匀。固醇在两磷脂中间,与磷脂比例是1/5~1/10 ?作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激素合成、核算复制等。 细胞器 ?须边体lomasome 有单层膜折叠成一层或多层并包被颗粒状或泡囊状物质的细胞器,球形,卵圆形、管状或囊状等。 含有一种以上水解酶,水解多糖、蛋白质和核酸,功能可能与细胞壁的合成及膜的增生有关。 膜来源于细胞膜,是细胞膜与细胞壁分离时形成的。

实验一 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一 . 实验目的 1. 掌握食用菌生活史的基本过程。 2. 观察菌丝体的形态特征。 3. 观察并掌握常见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二 . 实验材料 材料:新鲜食用菌(平菇、香菇、草菇、金针菇等 工具:显微镜(目镜 15×,物镜 10×, 40×,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水,吸水纸、刀片 (用于切薄片,小镊子 三 .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识别各种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首先仔细观察各种类型的食用菌子实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并比较各种子实体的主要区别,特别注意菌盖、菌柄、菌环、菌托的特征,并对之进行比较、分类。然后用解剖刀纵切子实体观察其菌盖组成,菌肉的颜色、质地,菌褶形状和着生情况(离生、延生、直生、弯生。再观察其菌柄的组成、菌柄的质地,中实或中空等。 (二双核菌丝及锁状联合的观察 1. 在清洁的载玻片中央滴半滴蒸馏水。 2. 用接种针于试管斜面或培养料内挑取少许菌丝体置于载玻片液滴中,并用接种针将菌丝体挑开使之分散。 3. 用镊子加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4.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双核菌丝及锁状联合的形态构造。 (三子实层、担子及担孢子观察 1、选取新鲜幼嫩子实体,从菌盖内侧取一小块菌褶组织 2、切片,并放入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切片要求薄而均匀 3、制片。取载玻片于中央加半滴蒸馏水,再用小镊子小心而轻快地将切下的薄片挑起,放入载玻片水滴中,加盖玻片,加盖时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4、镜检。将制好的切片标本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菌褶两侧子实层, 以及担子和担孢子着生情况和结构。 四 . 作业 1. 绘香菇或平菇子实体形态及纵剖面简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2. 绘香菇或平菇生活史简图,并注明各个时期名称。

第二章 微生物的特征-食用菌

第二章微生物的特征 第六节食用菌 食用菌是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主要包括蘑菇、香菇、草菇、金针菇、平菇、木耳、银耳、竹荪、松茸、猴头、灵芝、虫草等等。据文献记载,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食用菌约有2000多种,目前已被人类利用的不过200种,能够进行人工栽培的种类有40多种,作为商品生产的仅有15种左右。 一、食用菌的种类 (一)按食用菌的作用分 食用菌既可作为食物为人类提供多种营养成分,又可作为药物起到治疗或保健的作用。 1.食用菌 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较多的脂肪,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成分全面,特别是富含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尤其在其他类食物中含量较少或缺乏的赖氨酸和亮氨酸在食用菌中含量很丰富。食用菌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矿质元素。例如,双孢菇中富有B族类维生素;草菇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草菇和香菇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原。 2.药用菌 药用菌目前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主要是由于它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常见的药用菌有猴头、灵芝、茯苓、猪苓、蕾丸、马勃、虫草等。例如灵芝,我国自古就由于它具有神奇的功效而用它来象征祥瑞;猴头可治疗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和慢性胃炎等。茯苓有利尿,养身等功效,马勃鲜嫩时可食,老熟后可止血,治疗胃出血等。木耳具有润肺和消化纤维的作用,是纺织工人的保健食品。银耳有提神生津、滋补强身、润肺、养胃、补脑强心等作……食用菌的多糖体一般都有防癌抗癌的作用;食用菌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二)按食用菌的栽培方式分 我国栽培食用菌的方式大体上有3大类: 1.木生菌类的段木栽培

木生菌类主要是靠分解吸收木材中的养分而生活,栽培时需要以木材为基质。如香菇、滑菇、银耳、木耳、猴头等。利用砍伐的木材,经简单处理就可接种栽培,这种栽培方法就叫段木栽培。根据截段长短,又可分为长段木,短段木和埋木栽培。 2.草生菌类的粪草栽培 蘑菇和草菇是以各种秸秆和畜禽粪发酵后作为生长基质的,常用的栽培方法有床架栽培,袋栽,箱栽和堆栽。 3.代料栽培 代料栽培是泛指采用不同于传统的栽培原料来生产食用菌的方法。代料裁培根据培养料加工处理情况,分为熟料栽培和生料栽培。根据栽培容器的不同,又可分为瓶栽、箱栽、袋栽。 (三)按摄取营养方式的不同来分类 食用菌种类不同,摄取营养的方式也不一样,主要有四种类型:腐生型、共生型、寄生型、兼性寄生型。 1.腐生型 这是大部分食用菌的营养类型。它们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是从已死亡或腐朽的生物体或其制品中获得的。目前人工能够裁培的几种食用菌大多数是腐生型的,称为腐生菌。腐生菌又分为木属菌和本腐菌两大类。生长在死树枯枝等木材上的食用菌叫做木腐菌,例如平菇、香菇、金针菇、滑菇、木耳、猴头等;生长在柴草美肥等类草上的食用菌叫做草腐菌,如草菇和双孢菇,木腐菌在人工栽培时,为了节省木材常使用木屑,有时也使用段木(系指将一定租细的木材截成一定长的木段)来栽培。草腐菌人工栽培时主要以秸草、马牛粪等为主要原料。 2.共生型 这是两种生物互相依存的生活方式,如松口蘑和松树的关系即属此型。这类食用菌目前尚不能人工栽培。 3.寄生型 这是食用菌从另一种生物体中摄取营养来维持生活的生存方式,被寄生的寄主因此而致病甚至死亡。如冬虫夏草就是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上的虫草菌。 4.兼性寄生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