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气管导管选择的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全麻气管导管选择的体会
摘要:目的:了解使用按常规标准内径减少0.5mm的气管导管进行全麻气管插管。

拔管后咽喉痛并发症的发生是否降低。

方法:采用6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组,将不同类型手术,不同年龄、体重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比常规内径减少0.5mm的气管导管),对照组(使用常规内径气管导管)。

观察术后拔出气管导管咽喉痛并发症发生的机率。

结果:使用内径减少0.5mm气管导管的病人术后拔出气管导管后,咽喉痛并发症出现的机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1.2 麻醉后连接呼吸机控制呼吸,监测et-co2。

由于实验组选择导管内径比对照组减少了0.5mm,气管导管阻力将增加。

呼吸做功和气道阻力与导管的内径呈反比,气管导管内径每减少1mm,呼吸机做功将由34%增加至154%,气道阻力将由25%增加至100%。

[4]所以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实验组的呼吸频率增加1-2/分,潮气量减少50-100ml。

两组患者的spo2%、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表2)。

1.3 观察方法。

两组患者均无困难插管,正确方法气管插管。

套囊内压力<20mmhg。

术后均顺利拔除气管导管,无其它并发症发生。

术后24小时内随访,观察记录咽喉痛的发生情况。

2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两组患者咽喉痛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3)。

4 讨论
围术期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和有效的通气至关重要,气管内插管是麻醉气道管理的主要手段。

随着气管插管操作日益熟练,插管用具不断改进及肌松药的应用,气管插管的并发症也显著减少,但即使有丰富经验的麻醉医师按常规气管内插管操作也不能完全避免并发症的产生,如咽喉痛的发生。

如果选择气管导管的套囊较长与气管壁接触面积大,咽喉痛的发生几率较高。

咽喉痛也和套囊内压力有关。

[5]因此临床工作中我们通常选择低压充气套囊的气管导管,成人套囊的压力不高于20mmhg。

充气时可以缓慢充,边充边用手挤压呼吸囊,听导管是否漏气,只要达到不漏气的状态即可,避免气囊压力过高引起咽喉痛。

术后拔管套囊放气过程也要缓慢,直到气抽完为止。

同时根据经验也可插管后给予一定量的地塞米松(如10mg)对于预防声门水肿及咽喉痛也有一定的效果。

另外,插管前导管前端浸些生理盐水也有润滑作用,减少导管与气管壁接触的摩擦力,也可减少插管并发症的产生。

选择恰当的导管内径具有重要意义,导管过粗可以引起喉气管损伤或致插管失败;导管过细也会影响通气效果。

[6]但是急诊、饱胃、肠梗阻的病人插管宜粗不宜细,以防万一患者误吸后吸出方便或方便下支气管管理。

常规气管导管选择内径,男性8.0-9.0mm,女性7.0-8.0mm,即使正确轻柔的操作方法,咽喉痛的发生率也较
高。

通过临床观察成人气管导管选择内径减少0.5mm,虽然气道内阻力增加,但是通过增加呼吸频率,降低潮气量,麻醉过程中的血氧饱和度和呼末二氧化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并不影响通气效果。

而咽喉痛发生几率大大降低。

另外小儿气管导管内径选择也可减少,这样拔管后可减少声门下水肿发生机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患者对医疗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不被重视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患者的关注。

因此降低其发生率,可减少因其带来的不适感,具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曲练,姚尚龙.临床麻醉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0
[2] 岳云.麻醉并发症[j].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2
[3] 郭曲练,姚尚龙.临床麻醉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04
[4] 郭曲练,姚尚龙.临床麻醉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05
[5] 郭曲练,姚尚龙.临床麻醉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0
[6] 郭曲练,姚尚龙.临床麻醉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