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噎膈-噎膈的中医辨证论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即反出不同。 梅核气:自觉咽中如物梗塞不适,进
食并无妨碍。
2017/7/2 中医内科学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与实:
病因
忧思恼怒、饮食所伤、寒温失宜而 致气滞血瘀、痰浊内阻--实。
热饮伤津、房劳伤肾而致津枯血燥, 气虚阳微--虚。
2017/7/2 中医内科学
病程:
新病多实或实多虚少
久病多虚或虚中夹实。 症状: 吞咽困难、梗塞不顺、胸隔胀痛 者为实。 食道干涩、饮食难下或食入即吐 者多虚。
养津血,降气散结” 。
2017/7/2
中医内科学
《景岳全书》 --阳气衰弱为主
“惟中衰耗伤者多有之”,“下以命门 无火,气不化精,所以凝结于下而治节不 行……即噎膈之属是也”。
清代叶天士“食管窄隘使然”,认识已趋
完善。
2017/7/2
中医内科学
证候特征
1、单纯表现为噎。 2、早期:噎证
中期:噎

即吐出,甚则吐出物如赤豆汁 胸膈疼痛,全身消疲,面容憔悴,
精神衰惫。
2017/7/2
中医内科学
2017/7/2
中医内科学
2017/7/2
中医内科学
二、诱因和相关因素:
平素嗜酒、嗜食肥甘霉变食物、 情志抑郁者,中年以上。 三、辅助检查:
食道吞钡、胃镜及活检、食管拉
2017/7/2 中医内科学
网脱落细胞检查、 CT 等有助诊断。
血瘀
叶天仕《临证指南医案· 噎膈》 “噎膈之证,必有瘀血、顽痰、 逆气,阻膈胃气。”
2017/7/2
中医内科学
二、酒食所伤 嗜酒无度 过食肥甘 湿 热 内 蕴 痰 浊
+
气 瘀

结 食 道
噎 膈
2017/7/2
中医内科学
二、酒食所伤
恣 食 辛 香 燥 热
2017/7/2
伤 津 耗 液
津 伤 血 燥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中医治疗噎膈
概述
一、概念
噎膈:食管干涩、食管狭窄导致的以
吞咽食物梗噎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入
胃、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2017/7/2
中医内科学
噎 即噎塞,吞咽之时噎塞不顺;
膈 为格拒,食管阻塞,饮食不能 下咽入胃,食入即吐。
2017/7/2
中医内科学
噎膈:痰、气、瘀郁结 于食道 食管狭窄
病位:食道,属胃气所主。
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2017/7/2 中医内科学
脏腑相关:食道、胃与肝脾肾
1、经脉相连 2、生理上相互促进 3、病理上相互影响
2017/7/2
中医内科学
噎膈轻证: 由于肝脾气结,痰气交阻; 或因胃津亏虚,食道涩滞; 均使食物咽下不顺, 噎膈重证: 痰气交阻+血瘀 痰瘀互结,阻膈胃气; 胃津亏耗而损及胃阴; 食物咽下即发生疼痛,甚至食入即吐, 水饮亦难咽下。
2017/7/2
中医内科学
噎证:《诸病源候论》 首见噎证。
气、忧、劳、食、思五噎。
唐宋以后噎膈并称。
2.病因 《内经》:津液与情志; 《济生方》“寒温失宜……饮食乖度” 《景岳全书》“酒色过度”,“少年少见。”
2017/7/2
中医内科学
3.病机:
《局方发挥》--强调热结津血亏 耗
“血液俱耗,胃脘亦槁”,治以“润
二、发病:中、老年为主
2017/7/2
中医内科学
三、源流
1.病名 膈证:《内经》首见膈证。 又称膈、鬲、鬲中、隔膈气。指 食入阻隔,未曾入胃即吐出者。 病因:津液与情志; 病位:胃
2017/7/2 中医内科学
《素问 · 通评虚实论》“膈塞闭绝,
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
《灵枢 · 四时气》“饮食不下,膈塞 不通,邪在胃脘” 。
2017/7/2
中医内科学
2017/7/2
中医内科学
晚期食道癌症
2017/7/2
中医内科学
2017/7/2
中医内科学
2017/7/2
中医内科学
2017/7/2
中医内科学
2017/7/2
中医内科学
2017/7/2
中医内科学
2017/7/2
中医内科学
2017/7/2
中医内科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7/7/2
中医内科学
治疗原则
噎膈本虚标实之证,故当急则治 其标、缓则治其本。
初期 -- 标实为主,气结、痰浊、
食 管 干 涩
噎 膈
中医内科学
三、年老肾虚
年 老 体 衰
纵 欲 过 度
阴 液 亏 耗
食 道 干 涩
噎 膈
2017/7/2
中医内科学
阴损及阳
肾阳虚 脾胃阳虚
运化无力
痰瘀互结
2017/7/2 中医内科学
综上所述
病因:忧思郁怒、酒食所伤、年老肾虚
相关因素: 水土、禀赋。
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病机:气滞、痰阻、血瘀
中医内科学
2017/7/2
中医内科学
2017/7/2
中医内科学
2017/7/2
中医内科学
鉴别诊断
反胃:《金匮要略》“朝食暮吐, 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 反”。食物能全部入胃,入胃后 从胃反出,有朝食暮吐,暮食朝 吐特点。
2017/7/2 中医内科学
呕吐:患者进食并无困难,食物从胃
而出。与噎膈进食困难,食物不曾入
晚期:膈证,伴有气血虚弱
2017/7/2
中医内科学
四、范围
食道癌、贲门癌、食道憩室、 食道炎、弥漫性贲门痉挛、贲门
失弛缓证等出现吞咽梗阻,饮食
难下时,可参照本篇辨证。
2017/7/2
中医内科学
病因病机
一、忧思郁怒
津 液 不 布
忧 思 伤 脾
郁 怒 伤 肝
脾 气 结 肝 气 结

痰气 痰 气 瘀 食 道
2017/7/2 中医内科学
阴损及阳,肾之精气并耗,脾之 生化告竭 形体消疲日甚,或伴 肢体浮肿,病情危重。
在此阶段,阳竭于上,而水谷不 入,阴竭于下而二便不通,称为关格, “关则小便不利,格则吐逆”。是开 合之机已废,阴阳离决的表现。
2017/7/2 中医内科学
诊断 一、征候特征:
初起为吞咽困难,或食道内有异物 感,虽勉强咽入,亦阻塞不下,随
2017/7/2 中医内科学
2.辨别标本:
初起标实为主,可见:
气郁:梗塞不舒,胸膈胀满,嗳气频作
血瘀:胸膈疼痛、痛如针刺、痛处不移
痰阻:胸膈满闷,泛吐痰涎
2017/7/2
中医内科学
后期正虚为主,可见:
津亏血燥:形体消瘦、皮肤干枯、舌 质红、少津 气虚阳微:面色晄白、形寒气短、面 浮足肿
2017/7/2
贲门失弛缓症
2017/7/2
中医内科学
2017/7/2
中医内科学
2017/7/2
中医内科学
食道炎症
2017/7/2
中医内科学
2017/7/2
中医内科学
2017/7/2
中医内科学
食道溃疡
2017/7/2
中医内科学
2017/7/2
中医内科学
2017/7/2
中医内科学
2017/7/2
中医内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