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查等。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五、治疗要点
1、急救 2、全身治疗 3、伤口的处理 4、清创术 5、手术探查
六、护理问题/诊断
1、疼痛:与局部损伤,肿胀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创伤有关。 3、潜在并发症:休克、感染、肾衰 竭、ARDS等。
1、现场急救的护理
• 原则:现场急救是处理损伤的主要环 节,要做到判断快、抢救快、转送快。 将抢救生命方在第一位。首先抢救心 跳呼吸骤停、窒息、大出血、开放性 气胸或张力性气胸、休克等严重情况, 经急救处理后,再行重点检查,进行 相应的处理。 •
2、损伤愈合的类型
• (1)一期愈合 • (2)二期愈合
3、影响损伤愈合的因素
(1)局部因素: • 1)感染 • 2)伤口异物或坏死组织 • 3)局部血运障碍 • 4)局部制动不良
(2)全身性因素: • ①营养不良 • ②应用药物: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
素、抗肿瘤药物。 • ③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肾
• 组织:如软组织、骨骼、内脏损伤 等。
(三)按伤部皮肤完整性分类
• 1、闭合性:如扭伤、挤压伤、挫伤、震 荡伤等。
• 2、开放性:根据伤道的类型分为:盲管 伤、贯通伤、切线伤、反跳伤。常见原因 为擦伤、刺伤、挫裂伤、切割伤、撕裂伤、 火器伤等。
二、病理生理
1、局部反应:渗出、肿胀、白细胞等趋 化因子积聚于伤处,同炎症反应。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创伤患者的护理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第一节 创 伤
一、 创伤的分类(三种)
(一)按致伤因素分类
• 1、机械因素:指各种形式的暴力(如锐器切割伤、 重力挤压伤、顿器打击、枪弹伤等)作用于机体 所造成的损伤。
3、软组织开放性损伤的护理
(1)按急症手术作好术前准备。 (2)协助医师清创术:
清创缝合的步骤:准备、清洗、清创、 缝合四步法。
(3)清创后的护理:
1)局部: ①保持敷料的清洁,伤肢抬高,适当固 定,按时拔除引流物、换药。 ②观察伤口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 ③指导功能锻炼。
2)全身: ①观察生命体征、并发症。 ②使用抗生素和TAT预防感染。 ③加强支持疗法,如饮食指导、输血、输液、 输注白蛋白、血浆,提供愈合条件。 ④对症处理,如降温、止痛。
脏病、恶性肿瘤。
四、临床表现
• 1、全身表现:轻者无,重者可有发热、脉快、食 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等。严重可有休克和内 脏器官损伤的症状,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 2、局部表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开放性伤口尚可见伤口和出血。如合并神经、血 管和内脏损伤,病人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 3、并发症:感染、创伤性休克、器官衰竭。 • 4、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性穿刺、影像学
2、全身反应: (1)发热反应: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等
作用于下丘脑体调中枢。 (2)神经内分泌反应:儿茶酚胺、糖皮
质激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增高。 (3)代谢反应:三大物质分解代谢增强。 (4)免疫反应:免疫力降低。
三、损伤的修复
1、伤口的愈合过程:伤口的愈合是通过 结缔组织修复、伤口收缩和上皮再生而 实现的。清洁的伤口愈合大体可分为三 个阶段。 • 炎症反应期 • 肉芽形成期 • 组织塑型期
措施:
(1)心肺复苏:抢救生命。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窒息。 (3)控制出血:防治休克 (4)包扎伤口:防治污染和感染。 (5)固定骨折:防止进一步损伤和移位。 (6)转送:安全转运,平稳、止痛、保暖、 补液等。
2、软组织闭合性损伤的护理
(1)局部制动,减轻疼痛,避免继发出血 和加重损伤。早期用冷敷,减少渗出和肿 胀;48h或改用热敷,促进吸收。血肿较大 时,可行穿刺抽吸减压并行加压包扎。中 药外敷,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稳定后 行按摩、理疗和功能锻炼 (2)观察病情,防止休克
3)并发症护理: ①伤处出血。 ②感染。 ③挤压综合征。
➢ 健康指导
• 1、宣传安全知识,加强安全防患 意识。
• 2、外伤后及时到医院就诊,开放 性损伤时尽早接受清创术并注射破 伤风抗毒素。
• 3、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防止 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感谢观看
• 2、物理因素:指由高温、低温、电流、放射线、 激光、声波等物理性因素造成的损伤。
• 3、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黄磷、毒气等造成 的损伤。
• 4、生物因素:以毒蛇、狂犬和昆虫咬伤最常见。 除可引起局部的机械性损伤外,还可经伤口带入 毒素和致病微生物。
(二)按致伤部位分类
• 部位:如颅脑、颌面部、颈部、胸 (背)部、腹(腰)部、骨盆 、脊 柱脊髓和四肢损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