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妇科月经过多症(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经过多症(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
(1)主要症状:月经周期规则,经量多,>80ml。
(2)次要症状:①月经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伴口渴心烦,尿黄便结;
②月经色紫黯,有血块,经行腹痛,或胀痛拒按。③月经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不华。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可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其中月经过多主要表现为:周期规则,经期延长(>7日)或经量过多(>80ml)。
(2)妇科检查和全身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及全身器质性病变。
(3)辅助检查:卵巢功能测定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有助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B超盆腔检查未发现盆腔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宫腔镜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鉴别诊断。
(二)证候诊断
1.血热证: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或有小血块;伴口渴心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2.血瘀证:经行量多,色紫黯,有血块;经行腹痛,或平时小腹胀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
3.气虚证:经行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血热证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推荐方药:保阴煎加减。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山药、川断、黄芩、黄柏、
甘草等。
中成药:葆宫止血颗粒、裸花紫珠片等。
2.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推荐方药: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当归、熟地、川芎、白芍、蒲黄,五灵脂等。
中成药:龙血竭胶囊、益母草冲剂等。
3.气虚证
治法:补气固冲,摄血止血。
推荐方药:举元煎加减。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等。
(二)针灸治疗
1.体针:气虚证选脾俞、百会、足三里穴,用补法;阴虚证选脾俞、足三里、太溪穴,用补法;血热证选脾俞、足三里、血海穴,用泻法;血瘀证选脾俞、百会、足三里、子宫穴,用泻法。
2.耳针:取子宫、卵巢、内分泌区。
3.艾灸:取百会,每日2次。用于气虚证。
取穴:关元、三阴交、隐白
操作:将点燃的艾条距离穴位皮肤的2cm高处进行施灸,灸至局部皮肤温热红晕有灼热感为度,自月经来潮后第二天开始灸,每穴10分钟,连灸3天。
血脱者可针刺人中,炙百会、气海穴;或遵医嘱急服人参粉,或注射参附液以回阳固脱,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肾阴亏虚型,夜寐不宁,可耳穴压籽心和神门穴。
(三)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保持外阴清洁,忌盆浴,勤换内裤,使用消毒的卫生巾、卫生纸;出血多时应卧床休养,避免劳累;中药宜温服。
2.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食鱼、瘦肉、鸡、蛋类等血肉有情之品和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忌辛辣、煎炸、酒类等生火动血之品。
3.情志调摄:加强情志护理,消除忧郁、焦虑、恐惧心理,怡情悦志,配合治疗。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止血疗效判定:
月经失血图测量法(PBAC)(冯力民等,应用月经失血图评估月经血量,中
华妇产科杂志,2001年)。
治愈:经量恢复正常,PBAC<130,能维持3个月以上;
有效:经量明显减少,PBAC>130,但PBAC减小达1/4以上,并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或PBAC<130,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
无效:月经经量无明显变化。
备注:根据每张卫生巾血染程度判断月经失血量。轻度:血染面积占整个卫生巾面积的1/3;中度:血染面积占整个卫生巾面积的1/3~2/3;重度:血染面积基本占据整个卫生巾。
评分分别为1、5、20分。遗失血块直径若<1元硬币为小血块,计1分;若>1元硬币为大血块,计5分。每次随访时交给研究者,由研究者计算月经卡评分。治疗后PBAC<130为有效。
(二)评价方法
分别在患者就诊的不同时间,根据止血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