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抗血栓药

人体血液系统中存在着凝血和抗凝血两种对立而又统一的机制,以保持着血液的流动性。

血栓最重要的成分是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尽管纤维蛋白在动脉血栓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但血小板是动脉血凝块的更重要组成。

抗血栓药包括: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

常用抗血栓药

(1)维生素K拮抗剂:双香豆素、华法林。

(2)肝素与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那屈肝素、替他肝素、达肝素。

(3)直接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

(4)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5)溶栓药:尿激酶、链激酶、阿替普酶

第一亚类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

维生素K拮抗剂(VKA)包括香豆素类抗凝药和茚满二酮类抗凝药(灭鼠药)。

目前国内有3个香豆素类抗凝药:华法林、双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

羟甲香豆素不抗凝,它有解痉、利胆作用,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等。

一、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考点

1.香豆素类的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与维生素K可逆性竞争,阻碍维生素K循环,进而影响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羧化作用,4个因子将停留在无凝血活性的前体阶段。

2.由于VKA对已生成的凝血因子无抑制作用,抗凝作用要待功能正常的凝血因子消耗后才显现,因此VKA起效较慢,需要几天才能达到所需药效。

二、临床用药评价

(一)作用特点

华法林是消旋体,由S-华法林和R-华法林组成,前者的抗凝作用约是后者的5倍。

1.S-华法林主要经CYP2C9代谢,能影响CYP2C9的因素可能会显著干扰华法林的药效。

2.R-华法林经CYP1A2和CPY3A4代谢。能影响CYP1A2/CYP3A4的因素对华法林的药效干扰较小。

使用华法林前,是否需要药物代谢酶的基因检测仍有争议。CYP2C9或VK0RC1的活力不足,都预示可能需要降低华法林的剂量。

(二)药物相互作用

1.应用广谱抗生素或维生素K缺乏,使维生素K摄入不足,相应会增强VKA的药效。

2.合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能产生协同作用。

2.与水合氯醛、羟基保泰松增加本品的作用。

3.与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口服避孕药可以降低本品作用。

(三)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

出血是VKA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从皮下瘀斑、牙龈出血,到可能危及生命的消化道和颅内出血。

三、代表药品考点

华法林钠

适应证:

1.预防及治疗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

2.预防心肌梗死后血栓栓塞并发症(卒中或体循环栓塞);

3.预防房颤、心瓣膜疾病或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卒中或体循环栓塞)。

【用法用量】

华法林使用前,应拟定治疗所需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目标范围:人造心脏瓣膜患者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的目标范围是2.5~3.5,其他适应证的目标范围是2.0~3.0o

1.成年人

(1)正常体重者及自然INR低于1.2的患者,在前3日内,每日给予10mg华法林钠。依据治疗第4日测定的INR数值,按说明书调整后续剂量。

(2)对老年人、体型较小、自然INR高于1.2,或患有其他疾病者,或正服用其他可影响抗凝药品者,推荐前2日,每日给予华法林钠5mg,并依据治疗第3日测定的INR值,调整后续剂量。

(3)每日测定INR直至数值达标(一般需用药5~6日后),此后INR测定时隔可延长至每周一次。更长期用药时,测定INR的随访间隔要依据患者的依从性及临床状况来决定,但通常测定间隔为4周。

2.儿童

抗凝治疗的开始及随访需由儿科专业医生执行,按说明书提供的“儿童日剂量/服药方法表”调整至所示调整剂量。

【临床应用注意】

1.妊娠期禁用华法林钠。华法林钠不排入乳汁,哺乳期可继续使用华法林钠治疗。

2.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出血并发症。

3.禁忌证:怀孕;出血倾向;严重肝功能不全及肝硬化;未经治疗或不能控制的高血压;最近颅内出血;情况倾向于颅内出血,情况倾向于胃肠道或泌尿道出血。

4.疗效个体差异较大,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病情,并依据凝血酶原时间INR值调整用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操作,择期手术者应停药7日。严重出血可静脉注射维生素K110~20mg,用以控制出血,必要时可输全血、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由于本品系间接作用抗凝药,半衰期长,给药5~7日后疗效才可稳定,因此,维持量足够与否务必观察5~7日后方能定论。

5.相互作用

(1)诱导肝药酶药物:加快华法林肝代谢:抗癫痫或抗肺结核药:巴比妥类、卡马西平、环孢素、灰黄霉素、利福平、丙戊酸钠、螺内酯等。

(2)抑制肝药酶的药物:如乙胺碘呋酮或甲硝唑可减慢华法林代谢:酮康唑、西咪替丁等。

(3)增加华法林钠作用:红霉素及某些头孢类抗生素、奥美拉唑、甲硝唑等。

(4)部分草药可增加华法林钠效果:例如银杏(银杏叶)、大蒜(作有机制不清楚),当归(含香豆素),木瓜(作用机制不清楚),或丹参(降低华法林钠清除),有的草药可能降低华法林钠作用,例如人参、贯叶连翘。

(5)华法林钠与很多食物有相互作用:治疗期间进食含维生素K食物应尽量稳定,维生素K最大的来源为绿叶蔬菜,如红叶苋菜、包心菜、油菜籽油、芫荽籽、黄瓜皮(脱皮黄瓜不是)、芥蓝叶、莴苣叶、薄荷叶、橄榄油、开心果、菠菜叶、洋葱、黄豆、黄豆油、茶叶、水芹。

第二亚类肝素和低分子肝素

一、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考点

1.肝素: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的活性发挥抗凝作用,肝素在体外和体内都能抑制导致血液凝结和血纤蛋白凝块形成的反应,能预防血栓发生,但肝素不具有纤溶活性,不能裂解已有的血凝块,不是溶栓药。

肝素还具有防止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刺激脂蛋白脂肪酶的释放等其他生理活性。

2.低分子肝素LMWHs主要通过抗因子Xa发挥抗凝作用:LMWHs成分中,长度大于18个糖U的糖

链占比例小,所以抗因子Xa能力比抗因子Ⅱa能力高数倍。

二、临床用药评价

(一)作用特点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来源猪肠黏膜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聚糖由普通肝素分解或降解给药

方式

皮下注射(i.h.)、静脉注射、静脉滴注以i.h.为主作用

靶点

AT-ⅢAT-Ⅲ

作用

特点

抑制因子Ⅱa、Ⅸa、Xa、XIa、Ⅻa 抑制因子Ⅱa、Xa

优势1.起效和失效快,可根据需要更加灵活地调整剂量

或停药。并非通过肾脏大量清除,因此可以用于肾

衰竭或肾功能不全患者

2.可使用硫酸鱼精蛋白迅速逆转其作用

1.皮下给药时,生物利用度髙于普通

肝素。皮下给药的临床经验丰富,常

常便于门诊治疗

2.低分子肝素给药相对容易且不会

通过胎盘,因此其为妊娠期首选的抗

凝药

局限性1.治疗窗窄,实现充分抗凝又不发生出血的难度较

大,剂量-反应关系差异较大

2.需要频繁进行实验室监测。潜在并发症风险髙,

包括HIT、皮肤反应以及长期用药导致的骨质疏松

1.起效略慢(例如,20 ~30min),

不如静脉快速给予普通肝素那样立

即起效

2.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更难以快速终

止治疗

3.硫酸鱼精蛋白不太容易使LMWH失

各个LMWHs产品多数有4个适应证:

①在外科手术中和术后,对存在中度或高度风险可能形成静脉血栓的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

②治疗已形成的深静脉血栓。

③联合阿司匹林,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治疗。

④在血液透析中预防体外循环中的血凝块形成。

(二)药物相互作用

1.肝素和LMWHs 合用影响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香豆素类抗凝药、阿司匹林和其他口服抗凝药,增加出血危险;合用非甾体消炎药或糖皮质激素,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肝素可与胰岛素受体作用,从而改变胰岛素的结合和作用。已有肝素致低血糖的报道。

2.鱼精蛋白鱼精蛋白能中和肝素的作用。当出血需要逆转肝素化时,可通过缓慢输注硫酸鱼精蛋

白(1%溶液)中和肝素钠。 lmg硫酸鱼精蛋白可中和约100U肝素。但解救LMWHs的效果不如解救普通肝素过量有效。

(三)肝素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考点

(1)出血较常见,是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特别是皮肤、黏膜、伤口、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出血容易出现。

(2)偶见轻度血小板减少症,也可能发生严重的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

(3)骨质疏松:长时间(数月)使用肝素者可能产生骨质疏松尤其是在易患人群。

(4)华法林有致畸性,肝素在妊娠中可作为安全而重要的替代品。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给药相对容易且不会通过胎盘,因此为妊娠期首选的抗凝药。

三、代表药物

药物适应证临床注意事项

肝素1.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

2.各种原因引起的DIC;

3.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管术、

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及某些血液标

本或器械的抗凝处理。

1.禁用于有自发出血向者、血液凝固迟缓者(如血

友病、紫癜、血小板减少)、溃疡病、创伤、产后

出血者及严重肝功能不全者。

2.过量可致自发性出血倾向,可用1%的硫酸鱼精蛋

白溶液缓慢滴注。每1mg鱼精蛋白可中和100U的肝

素。

达肝素钠1.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

2.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功

能不全者进行血液透析和血液过滤

期间体外循环系统中的凝血。

3.治疗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如不

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

4.预防与手术有关的血拴形成。

1.禁止肌内注射本品。存在血肿风险。

2.存在血小板减少的风险

第三亚类直接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

达比加群目前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中唯一可口服的。

水蛭素、重组水蛭素和比伐卢定也属于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但需注射给药。

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均属于口服直接因子Xa抑制剂。

一、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

1.达比加群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达比加群是竞争性、可逆性、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还可抑制游离凝血酶、已与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2.凝血因子Ⅹa抑制剂

间接抑制剂:磺达肝癸

直接抑制剂:阿哌沙班、依度沙班、贝曲沙班

口服直接因子Xa抑制剂,通过抑制因子Xa可以中断凝血级联反应的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进而抑制凝血酶的产生和血栓形成。

三、临床用药评价

(一)特点对比

表6-5 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对比

(二)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

NOACs上市之初,没有特效的解救药,即使补充新鲜的凝血因子也不能逆转。服用者,—旦出现过量、外伤或急症手术,都需要等待药物自然清除。

达比加群酯的解救药——艾达司珠单抗已经面世,但该药还未在我国上市。

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目前还没有解救药。

三、代表药物

例题

A.贝替沙班

B.达比加群酯

C.葡萄糖酸钙

D.氨甲苯酸

E.叶酸

1.属于直接因子Ⅹa抑制剂的抗凝药是

2.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中唯一可口服的是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凝血因子Ⅹa抑制剂直接抑制剂:阿哌沙班、依度沙班、贝曲沙班。

达比加群目前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中唯一可口服的。

A.维生素K1

B.鱼精蛋白

C.葡萄糖酸钙

D.氨甲苯酸

E.叶酸

1.肝素过量可选用的拮抗药是

2.双香豆素应用过量可选用的拮抗药是

『正确答案』B、A

『答案解析』肝素——鱼精蛋白;双香豆素——维生素K1。

第四亚类抗血小板药

抗血小板药

1.血栓素A2(TXA2)抑制剂:阿司匹林。

2.二磷酸腺苷P2Y12受体阻断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

3.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阻断剂:替罗非班、依替巴肽。

4.其他抗血小板药:如双嘧达莫、西洛他唑等。

一、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

(一)药理作用与用药评价

1.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COX-1的活性,从而抑制TXA2(血栓素A2)的合成。

2.小剂量阿司匹林对PGI2合成抑制作用很小,而TXA2合成已经能有效得到抑制,大剂量阿司匹林对两者的合成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3.临床上小剂量连日服用,一般用于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而大剂量往往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术前的单次顿服。

(二)典型不良反应、禁忌证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胃肠道反应。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禁忌证

1.有水杨酸盐或含水杨酸物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哮喘病史;

2.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出血体质;

3.严重的肾功能不全;严重的肝功能不全;严重的心功能不全;

4.正在使用剂量>15mg/w的甲氨蝶呤者。

(三)代表药品-阿司匹林

【适应证】

1.大剂量的阿司匹林( 0.3g和0.5g ):作为解热镇痛药使用,用于退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痛经及关节痛等。

2.小剂量的阿司匹林(≤l00mg):作为抗血小板药使用①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

②预防心肌梗死复发;③脑卒中的二级预防;④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

⑤降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⑥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⑦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⑧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⑨脑卒中急性期。

【临床应用注意】

1.分娩前短期服用高剂量阿司匹林可导致胎儿颅内出血。禁用于妊娠最后3个月的妇女。

2.水杨酸和甲氨蝶呤与血浆蛋白竞争结合,减少甲氨蝶呤的肾清除;合用布洛芬会干扰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不可逆抑制作用,会影响阿司匹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3.餐后服用肠溶型药,可能被食物阻隔在胃中不能及时进入肠道,可能提前在胃内溶解,增加局部刺激性,故肠溶型建议餐前30min服用。

4.注意事项

(1)0.5g规格:①属于对症治疗,用于退热连续应用不得超过3日,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日。②2岁以下儿童服用时可能会发生阿司匹林相关的瑞氏综合征。

(2)≤l00mg规格:由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可持续数日,可能导致手术中或手术后增加出血,有指南推荐,为减少出血风险,需提前停用阿司匹林7~10日。

例题

属于阿司匹林禁忌的有

A.非甾体抗炎药导致哮喘病史

B.上消化道出血

C.严重肾功能不全

D.严重肝功能不全

E.退行性骨关节炎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退行性骨关节炎可以使用阿司匹林。

二、二磷酸腺苷P2Y12受体阻断剂

代表药: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等。

ADP能引起血小板聚集,ADP是通过血小板上的ADP受体(其中P2Y12最重要)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噻氯匹定主要阻断ADP与P2Y12受体阻断剂结合达到抗栓作用。

可根据P2Y12拮抗剂的化学结构将其分为噻吩并吡啶类和非噻吩并吡啶类。

(一)药理作用与用药评价

1.噻氯匹定:为无活性的前药,口服后在体内通过至少5个途径代谢,通过作用于P2Y112受体起效,从而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并且抑制作用不可逆。

2.氯吡格雷:是无活性的前药,口服吸收快。通过选择性、不可逆地结合P2Y12受体,进而阻断ADP等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一次75mg,—日1次重复给药,在3~7日达到稳态。在中止治疗后5日内血小板聚集和出血时间逐渐回到基线水平。

3.替格瑞洛:不需经肝脏代谢而直接作用于P2Y12受体,且其拮抗P2Y12的作用可逆。它可提供更快和更完全的抗血小板作用。

(二)氯吡格雷典型不良反应及禁忌

常见不良反应有出血(血肿、鼻出血、胃肠出血、淤伤、注射部位出血)、腹泻、腹部疼痛、消化不良。

禁忌:严重的肝脏损害;活动性病理性出血,如消化性溃疡或颅内出血。

(三)药物相互作用氯吡格雷部分由CYP2C19代谢为活性代谢物,不推荐与CYP2C19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联用,抑制CYP2C19的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氟西汀、吗氯贝胺、伏立康唑、氟康唑、环丙沙星、西咪替丁、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氯霉素。大蒜、丹参、银杏叶提取物等可增加本品出血危险,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四)主要药品-氯吡格雷(1)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用于近期心肌梗死(从几日到小于35日)、近期缺血性卒中(从7日到小于6个月)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

(2)急性冠脉综合征;①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也包括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置入支架的患者,与阿司匹林合用;②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与阿司匹林合用,可两药合并在溶栓治疗中使用。

三、其他抗血小板药

代表药物:双嘧达莫、西洛他唑

西洛他唑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使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上升,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上升,使血管扩张,增加末梢动脉血流量。主要用于“限有慢性动脉闭塞症诊断且明确的溃疡、间歇性跛行及严重疼痛体征的患者”(医保适应证)。

四、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阻断剂(GPI)

可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是目前最强的抗血小板药物。

可分为三类:

1.单克隆抗体,(阿昔单抗,国内未上市);

2.肽类抑制剂,(依替巴肽);

3.非肽类抑制剂,(替罗非班)。

例题

A.阿司匹林

B.氯吡格雷

C.替罗非班

D.双嘧达莫

E.前列环素

1.TXA2抑制剂

2.二磷酸腺苷P2Y12受体阻断剂

3.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断剂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A.阿司匹林—— TXA2抑制剂

B.氯吡格雷——二磷酸腺苷P2Y12受体阻断剂

C.替罗非班——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断剂

D.双嘧达莫——其他抗血小板药

E.前列环素——属于体内物质

第五亚类溶栓药(溶栓酶)

血液凝固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的过程,过程分为两个阶段:①纤维蛋白溶酶原(简称纤溶酶原)→被激活→纤维蛋白溶酶(简称纤溶酶);②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可溶降解产物。溶栓药能激活纤溶酶原,加速纤维蛋白溶解,血栓被溶解。

溶栓药的分类:

①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重组链激酶;

②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阿替普酶

③t-PA改构体或修饰体:瑞替普酶、替奈普酶、拉诺替普酶等。

④其他:重组尿激酶原。

一、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纤溶酶原没有活性,纤溶酶原的激活剂存在于血液、各种组织和组织液中,也可由微生物产生。激活剂主要有三类。

1.血管激活剂:血管激活剂在小血管的内皮细胞中。

2.组织激活剂: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存在于很多种组织细胞中,以子宫、甲状腺和淋巴结等组织中含量最高,肺和卵巢次之。

3.尿激活剂:尿液中含有纤溶酶原激活剂,称尿激酶。它是肾脏及泌尿道上皮细胞释放的。

二、临床用药评价

1.尿激酶和链激酶:溶栓无特异性,除了能激活血栓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还能激活血液循环中的纤溶酶原,使用过程中,容易过度消耗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导致全身性纤溶状态,增加出血的发生风险。

2.阿替普酶:对纤溶酶原的亲和力提高,这种纤维蛋白特异性降低了它对纤溶酶原的全身活化作用,阿替普酶半衰期短(<5min),需持续静脉滴注。

3.替奈普酶:已成为美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标准溶栓治疗药物,由于单次注射方便,不良反应少,非常适合心肌梗死入院前在救护车上给药。

三、代表药品

阿替普酶

【适应证】①急性心肌梗死。②血流不稳定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用法用量】

1.心肌梗死:发生6h以内的患者,采取90min加速给药法;发生6~12h以内的患者,采取3h给药法。

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在症状发作后的3h内开始。

【临床应用注意】

1.有高危出血倾向者禁用:目前或过去6个月中有显著的出血疾病、口服抗凝药、最近3个月有胃肠溃疡史或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的肝病。

2.针对3个适应证,补充禁忌证。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的补充禁忌证是:出血性脑卒中病史或不明起因的脑卒中病史、过去6个月中有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史等。

3.18岁以下及80岁以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

4.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

5.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心脏停搏、心源性休克和再梗死等。

第二节抗出血药

人体血液系统中存在着凝血和抗凝血两种对立而又统一的机制,以保持着血液的流动性。

抗出血药考点

1.维生素K 类-维生素K1

2.凝血因子-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

3.蛇凝血酶原-蛇毒血凝酶

4.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环酸、氨基己酸

5.毛细血管止血药-卡洛磺钠、酚磺乙胺

6.促血小板生成药-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艾曲泊帕乙醇胺

7.血管硬化剂-聚桂醇

一、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考点

(一)作用特点

1.促凝血因子合成药:维生素K

作用机制: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X必不可少的辅因子。

补充维生素K还能逆转华法林等双香豆素类抗凝药的出血。

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肝脏还不能合成正常数量的凝血因子等,因此临床会在婴儿出生时常规给予维生素K1预防治疗。成人最常见的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多发生于摄入含维生素K低的膳食并长期使

用抗生素的患者。

2.凝血因子补充剂:凝血因子Ⅸ、人凝血因子Ⅱ、人凝血因子Ⅶ和人凝血因子Ⅹ。

为凝血因子过度消耗者,或功能缺陷者提供正常功能的凝血因子,纠正出血。

3.蛇毒血凝酶

作用机制:可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而发挥止血作用。

4.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环酸、氨基己酸

作用机制:能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之间的吸附,保护纤维蛋白不被降解。

5.促血小板生成药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艾曲泊帕乙醇胺

6.毛细血管止血药卡络磺钠

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受损毛细血管端的回缩作用,从而缩短止血时间。适用于因毛细血管损伤所致的出血,也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止血效果不十分理想。

7.血管硬化剂聚桂醇

在曲张静脉旁注射后能使曲张静脉周围纤维化,压迫曲张静脉,达到止血目的;静脉内注射聚桂醇后,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阻塞血管,从而起到止血作用。

三、代表药品

维生素K1

适应证:用于维生素K1缺乏引起的出血。梗阻性黄疸、胆瘘等所致出血,新生儿出血及长期广谱抗生素引起的维生素K缺乏。香豆素、水杨酸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

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反应。维生素K1注射液可能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静脉注射速度过快,超过5mg/min,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曾有快速静脉注射致死的报道。新生儿用本品后可能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和溶血性贫血。

药物适应证临床应用注意

人凝血因子Ⅷ本品对缺乏人凝血因子Ⅷ所致的凝

血功能障碍,主要用于防治甲型血友

病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Ⅷ缺乏而致的

出血。

不良反应包括寒战、恶心、头晕或头痛,这些症状

通常是暂时的,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重组人凝血因子Ⅸ①控制和预防成人及儿童乙型血友

病(先天性凝血因子Ⅸ缺乏症或

Christmas病)患者出血。②成人及

儿童乙型血友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常见不良反应是全身性超敏反应,包括支气管痉挛

性反应,和/或低血压、过敏反应

艾曲泊帕乙醇胺适用于既往对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

白等治疗反应不佳的成人,仅用于因

血小板减少和临床条件导致出血风

险增加的ITP患者

1严重不良反应为肝毒性和血栓形成/血栓事件。

2.本品应空腹服用(餐前间隔lh或餐后间隔2h),

应在以下产品使用前间隔至少2h或使用后间隔至

少4h服用,包括抗酸药、乳制品,或含有多价阳

离子(如铝、钙、铁、镁、硒和锌)的矿物质补充

剂。不得将本品碾碎后混入食物或液体服用。

氨基用于预防及治疗血纤维蛋白溶解亢 1.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腹泻

促凝血药

凝血酶原缺乏症,选用维K来纠正,

ⅡⅦⅨⅩ合成多,肝功不良减效果。

纤溶亢进出血症,氨甲环酸可纠正,

作用较强毒性低,血栓形成要注意。

【多项选择题】

临床常用的抗出血药是

A.维生素K类

B.促血小板生成药

C.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D.毛细血管止血药

E.促纤维蛋白溶解药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抗出血药不包括促纤维蛋白溶解药,应该是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对抗香豆素过量引起出血可选用

A.垂体后叶素

B.维生素C

C.鱼精蛋白

D.维生素K1

E.氨甲苯酸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维生素K1对抗香豆素过量引起的出血。

第三节抗贫血药

一、分类及常用药品考点

1.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红细胞数量正常。补充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蛋白琥珀酸铁等。

2.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体内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等造血因子,形成畸形的巨幼红细胞,并伴有神经症状(神经炎、神经萎缩)。补充补充叶酸、维生素B12。

3.肾性贫血:由各类肾脏疾病造成促红素(EPO)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导致的贫血。使用重组人促红素。

4.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使用免疫抑制剂。

二、缺铁性贫血治疗药

代表药物: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

1.口服铁剂:常用二价铁(亚铁)盐,铁以亚铁离子形式,在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被吸收,正常人的吸收率为10%,贫血者为30%。通常口服铁剂后4~5日,血液中网织红细胞数即可上升,7~12日达峰。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3~6个月。可在血清铁蛋白上升到30~50μg/L后停药。

2.注射型铁剂适用于以下情况:

铁剂服后胃肠道反应严重而不能耐受者;

口服铁剂而不能奏效者,如脂肪泻、萎缩性胃炎等有胃肠道铁吸收障碍者,及胃大部切除术后;

需要迅速纠正缺铁,如妊娠后期严重贫血者;

严重消化道疾患,口服铁剂可能加重原发疾病患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局限性肠炎;

不易控制的慢性出血,失铁量超过肠道所能吸收的铁量。

药物相互作用

1.酸性条件可以促进铁剂的吸收,因此铁剂可以和富含维生素C以及果汁一起服用,而抗酸药不能与铁剂同时服用。

2.应避免与牛奶、茶、咖啡同用,特别是茶叶,因茶叶中的鞣酸与铁结合成不易吸收的物质,而牛奶含磷高,会与铁竞争,影响铁剂的吸收。

典型不良反应

1.口服铁剂常有胃肠道反应,如胃肠不适、腹痛、腹泻或便秘等副作用,饭前空腹服用有利于铁的吸收,若空腹不能耐受,可改为饭后服用,并将每日用量分3次服用。

2.减少肠蠕动,引起便秘,并排黑便。

代表药品

硫酸亚铁

适应证:防治各种原因(如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妊娠、儿童发育期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临床注意事项:考点

1.儿童宜在餐后服用。

2.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尤其是伴有未经治疗的尿路感染者禁用。铁负荷过高、血色病或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者禁用。非缺铁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患者禁用。

三、巨幼细胞贫血治疗药考点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而引起的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而导致的一种贫血。

1.叶酸对生物体的作用多方面: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叶酸缺乏及由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小剂量用于妊娠期妇女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但不能阻止因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神经损害,恶性贫血及疑有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不单独用叶酸,要合用维生素B12,否则会加重维生素B12的负担和神经系统症状。

2.维生素B12又称为钴胺素,在体内转化为甲基钴胺和辅酶B12后才具有活性。是唯一的一种需要内因子辅助吸收的维生素。

与叶酸作用机制相似,维生素B12缺乏既引起巨幼细胞贫血,也引起神经系统病变。适用于巨幼细胞贫血、神经炎、口炎性腹泻等一系列疾病。

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

在服用叶酸、维生素B l2治疗巨幼细胞贫血后,尤其是严重病例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时,可出现血钾降低或突然降低,血钾降低可引发许多问题,如神经紊乱、腹泻、麻痹、失钾性肾病、心律失常等,所以在此期间应注意补充钾盐。

主要药品考点

维生素B12

适应证:因内因子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也可用于亚急性联合变性神经系统病变,如神经炎的辅助治疗。

临床注意事项:①不良反应可致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不宜滥用。②可诱发痛风发作,应加注意;③治疗巨细胞性贫血,在起始48h,宜查血钾,以防止低钾血症。

四、重组人促红素

【适应证】①肾功能不全所致贫血,包括透析及非透析患者。②外科围手术期的红细胞动员。

【临床应用注意】

1.常见不良反应是血压升高,另外,也有可能出现高血压性脑病,未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患者禁用。

2.极少数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皮疹或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

3.治疗目标是血红蛋白≥110g/L,当血红蛋白>130g/L以上时,不推荐继续使用。

例题

A.维生素B12

B.叶酸

C.亚叶酸钙

D.重组人促红素

E.硫酸亚铁

1.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合并神经症状时必须应用

2.用于肾功能不全所致的肾性贫血

3.慢性失血性贫血

『正确答案』A、D、E

『答案解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合并神经症状时必须应用维生素B12;重组人促红素用于肾功能不全所致的肾性贫血;硫酸亚铁用于慢性失血性贫血。

第四节升白细胞药

白细胞分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1.蛋白同化激素

2.一般升白药:如肌苷、利可君、维生素B4、小檗胺、鲨肝醇、脱氧核苷酸钠等。

3.集落刺激因子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一、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

药物作用机制药理作用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

激因子(rhG-CSF)

调节

骨髓中粒系造血的主要细胞因子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并可增加粒系终末分化细胞的功能。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作用于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和

分化

刺激粒、单核巨噬细胞成熟,促进成

熟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并能促进巨噬

细胞及嗜酸性细胞的多种功能。

蛋白同化激素与雄激素相似的生理作用,但其雄

性化作用甚弱,而蛋白同化作用却

很强

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和血

红蛋白量升高。可用于治疗再生障碍

性贫血、白血病。

利可君分解为半胱氨酸和醛,具有促进骨

髓内粒细胞生长和成熟的作用,可

促进白细胞增生

预防和治疗肿瘤放化疗引起的白细

胞减少症。

小檗胺从植物中提取,具有促进白细胞增

生、抗炎、降低血压、抗肿瘤、抗

心肌缺氧缺血、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用于防治放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

维生素B4,又称腺嘌呤是生物体内辅酶与核酸的组成和活

性成分,其参与机体的代谢功能,

具有刺激骨髓白细胞增生的作用

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急性粒细胞减少症,尤其是防治肿瘤

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二、临床用药评价

升白细胞的药物,用药原则:

1.预防性应用:在白细胞计数未明显下降时应用,以避免由于化疗或放疗引起严重骨髓抑制。一般从化疗或放疗后48h开始,连续用药5~7日。停药的指征是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或化疗、放疗后白细胞一直在正常范围。

2.治疗性用药:治疗性用药是指白细胞已降低后用G-CSF(集落刺激因子)迅速提高血常规。一般希望白细胞尽快上升,所以用药一般较大。GM-CSF对有粒细胞低下并有感染的患者疗效较好。

3.在高剂量化疗/放疗后配合自体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选用高剂量的G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为好。

4.集落刺激因子类药物刺激骨髓造血效果良好,但这些造血细胞因子价格较贵,有反跳现象,应用受到限制。

5.注意促进白细胞增生药的相互作用,如维生素B4与化疗药合用有可能促进肿瘤的发展;与化疗药合用可影响集落刺激因子促白细胞增生的疗效,应于停用化疗药1~3日后再开始用药。

三、代表药品

药物适应证临床应用注意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①促进骨髓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②癌症化疗引起

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③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伴发的中性

①严重肝、肾、心、肺

功能障碍者禁用。

【多项选择题】

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可选用

A.司坦唑醇

B.小檗碱

C.利可沙

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E.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小檗碱是治疗肠道感染腹泻的药物,小檗胺是升白细胞药。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贫血 一、概述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周围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比容(HCT)低于正常值低限 ★(一)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疲乏、困倦、软弱无力为贫血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皮肤粘膜苍白是最突出的体征 2、神经系统表现: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及注意力不集中 3、心血管系统表现:心悸、气促、活动后加重 4、消化系统表现:食欲不振、恶心、胀气、腹泻、便秘、舌炎、口腔黏膜炎等 5、泌尿生殖系统:蛋白尿、夜尿增多。女性病人月经失调,男性病人性功能减退 6、其他:低热 ★(二)辅助检查 1、血常规:血涂片、网织红细胞计数 2、骨髓检查 3、病因检查 二、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储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一)临床表现 1、营养缺乏 2、黏膜损害 3、胃酸缺乏及胃功能紊乱 4、精神、神经系统异常 ★(二)辅助检查 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 2、骨髓象:红细胞系增生活跃;Fe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 3、生化检查:ST↓、TIBC↑、TS↓、SF↓ ▲(三)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1)饮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含Fe丰富的食物 2)用药护理:Fe剂:①为促进Fe的吸收,可同时服用VitC ②口服液体Fe剂时须使用吸管,避免牙染黑 ③采用“Z”型注射法 2、活动无耐力 1)病情观察2)休息与活动3)给氧4)输血 ▲(四)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教育 2、用药指导 3、饮食指导 4、门诊随访 5、普及该疾病防治的知识

儿科临床用血指征

儿科临床用血指征 红细胞输注指征: (1)一般儿童红细胞输注指征: 1)Hb<60g/L或Hct<0.20,伴有明显贫血症状。 2)急性失血(如消化道大出血)或急性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如G6PD 缺乏症急性溶血期、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合并感染出现急性溶血等),估计出血或溶血将持续加剧时输注指征应适当放宽。 3)急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应慎重。若生命体征稳定,Hb>40g/L,可暂不输血。若确需输血应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的冲击治疗下输注同型或“O”型洗涤红细胞,也可采用血浆置换的方法予以治疗。 4)重型β地中海贫血或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和部分HbH病患者(Hb 持续低于90g/L以下,脾脏明显增大)应考虑定期输注红细胞,并维持Hb水平在90g/L以上(100~120g/L之间较为适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维持H b水平在50~60g/L以上。 5)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需成分输血支持治疗的患者,为预防抑制物抗宿主疾病(GVHD)的发生应使用经过辐照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当受血者与供血者血型不符时,或受血者处于血型转换期时,应输注经辐照的洗涤红细胞。 6)DIC患者Hb<80g/L,或Hct<0.24,并伴有心慌、发绀等临床缺氧症状或存在活动性出血。 7)婴幼儿围术期H b水平应维持在80~90g/L以上。 (2)新生儿红细胞输注指征:

1)出生24小时内静脉血Hb<130g/L。 2)急性失血量≥血容量的10%。 3)医源性失血累计≥血容量的5%~10%。 4)严重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伴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者应进行换血治疗。 5)外科手术时,Hb应维持在100g/ L(或Hct>0.30)以上。 6)慢性贫血患儿,Hb<80~100g/ L(或Hct<0.250.3),并伴有贫血症状。 7)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新生儿Hb<130g/L。 (3)极低出生体重儿红细胞输注指征: 1)出生时严重贫血和(或)低血容量性休克。 2)一次性失血量≥血容量的10%。 3)第一周Hct<0.40,第二周Hct< 0.35。 4)出生后第二周仍有严重肺部疾病或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婴,Hct<0.40。 5)二周以上慢性肺部疾病患儿Hct<0.30~0.35。 血浆输注指征: (1)一般儿童血浆输注指征: 1)各种原因导致PT、APTT>正常对照值1.5倍,存在活动出血的风险。 2)已知凝血因子缺乏而又无法获得相应的凝血因子进行补充。 3)各种疾病导致机体出现多种凝血因子缺乏,患者存在活动性出血,或需手术治疗,或有明显的凝血功能实验结果异常。 4)大量失血或大量输血引起继发性凝血因子缺乏。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例分析 病例一 患者,女,36岁。因头晕、心悸、乏力半年多入院。检查:T36℃,P80次/分,R18次/分,Bp100/70mmHg,神清,倦怠,皮肤、粘膜苍白,无黄染及出血点,发毛稀疏无光泽,浅表淋巴结不大,舌质淡。心尖区闻及收缩期杂音,肝脾未触及,指端苍白,指甲脆裂呈匙状。实验室检查:Hb50g/L,RBC2.5×1012/L,WBC9.8×109/L,BPC130×109/L,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骨髓检查:红系增生活跃,粒系,巨核细胞无变化,铁染色未见铁粒幼红细胞。血清铁6.5μ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89.6μmol/L。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1.该患者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的依据是什么? 2.该患者的主要护理诊断是什么? 3.口服铁剂的护理措施? 参考答案 1.诊断依据病史、一般表现、特殊表现;血象: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骨髓象:增生活跃、红细胞体积偏小、铁染色阴性;铁代谢生化检查异常 2.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铁摄入不足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防治知识。 3.口服铁剂护理说明解释、餐中或餐后服用铁剂、与酸性饮食同服、避免与茶、咖啡、蛋类、牛奶、H2受体阻滞剂等同服、口服液体铁时用吸管、准确用药。 病例二 患者,女,51岁。有长期服用“安乃近”病史。近3个月来常感头晕、眼花、牙龈现血、皮肤自发性青紫色斑块,心悸、乏力。该病人坐卧不安,神色紧张。检查:T36.2℃,P80次/分,R18次/分,Bp100/70mmHg,贫血貌,四肢多个散在黄豆花生米大瘀斑,压之不褪色,无痛。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未触及。血象:Hb70g/L,RBC3.2×1012/L,WBC2.9×109/L,BPC26×109/L,网织红细胞0.1%。骨髓检查:红系、粒系增生减低,全片见巨核细胞1个。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1.该患者诊断为再障的实验室检查依据是什么? 2.该患者的主要护理诊断是什么? 3.对该病人的主要治疗要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第六章血液系统练习题

第六章血液系统练习题 (5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为: A.皮肤黏膜B.消化道C.泌尿道D.生殖道E.颅内 (52).再生障碍性贫血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不包括: A.注意观察药物反应B.定期室内消毒,限制探视C.严密监测血细胞计数D.严密观察体温变化E.注意更换注射部位 (53).白血病病人的健康指导不正确的是: A.指导病人加强营养B.向病人说明坚持用药的重要性C.向病人解释化疗的不良反应D.指导病人定期复查血象E.若化疗药物漏于皮下应立即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54).正常成人的主要造血器官是 A.肝B.脾C.骨髓D.淋巴结E.胸腺 " (55).下列有关血细胞的功能的叙述,哪一项不妥 A.成熟红细胞有结合与输送02和C02的功能B.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有吞噬、杀灭侵入体内的细菌的功能C.淋巴细胞经过胸腺作用后称为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D.淋巴细胞经过胸腺作用后称为B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E.血小板参与机体止血和凝血过程 (56).成熟白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输送氧和二氧化碳B.免疫作用C.止血、凝血D.分化增殖E.参与物质代谢 (57).贫血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头晕B.心悸C.食欲减退D.气短E.乏力 (58).评估贫血首选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 A.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B.血涂片染色C.网织红细胞计数D.白细胞计数 E.骨髓检查 (59).对血液病病人最应警惕发生的情况是 A.皮肤、黏膜血肿B.呼吸道出血C.消化道出血D.泌尿生殖道出血E.颅内出血 *

(60).血液病病人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在 A.皮肤、黏膜B.呼吸道C.消化道D.泌尿生殖道E.颅脑 (61).预防和减少皮肤、黏膜出血的护理措施,错误的一项是 A.剪短指甲,避免搔抓皮肤B.软毛牙刷刷牙,不用牙签剔牙C.鼻腔血痂要及时挖出D.药物一般口服,尽量减少注射E.发生牙龈出血和鼻出血时,局部用肾上腺素棉球12止血 (62).血小板正常值是 A.100×10的9次方-300×10的9次方/L B.100×10的8次方-300×10的9次方/L C.50×10的9次方-300×10的9次方/L D.100×10的8次方-300×10的9次方//L E.50×10的8次方-300×10的8次方/L (63).重度贫血是Hb小于 A.120g/L B.110g/L C.90g/L D.60g/L E.30g/L (64).我国最常见的贫血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E.恶性贫血 、 (65).下列关于贫血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贫血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B.贫血症状的严重性与贫血发生的速度、贫血的程度有关C.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最突出的体征D.急性贫血者症状常较重E.慢性贫血者症状常较轻,是因为红细胞内2,3一二磷酸甘油酸产生减少,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加 (66).铁的吸收主要在 A.胃B.十二指肠球部C.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D.空肠下段E.回盲部(67).关于铁的代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铁主要来源于普通食物B.人体能吸收的铁为三价铁C.血浆转铁蛋白能结合的铁为三价铁D.正常女性铁的丢失形式主要是月经、妊娠、哺乳等E.正常男性铁的丢失形式主要是经皮肤、胆汁和粪便等排出 (68).下列哪一项是缺铁性贫血的特征性表现 A.皮肤、黏膜苍白B.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嗜睡C.体力活动后心跳、气短D.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反甲,指薄脆易裂E.食

血液系统疾病用药练习题

血液系统疾病用药练习题 一、最佳选择题 1、维生素K为 A、抗贫血药 B、抗凝血药 C、促凝血药 D、抗血小板药 E、血容量扩充药 2、拮抗双香豆素类过量引起出血的适宜解毒药物是 A、维生素K B、氨甲环酸 C、氨甲苯酸 D、鱼精蛋白 E、链激酶 3、手术后出血和血友病辅助治疗宜选用 A、维生素K B、鱼精蛋白 C、氨甲环酸 D、硫酸亚铁 E、右旋糖酐铁 4、下列关于蛇毒血凝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妊娠期妇女出血时,应避免使用维生素K1和蛇毒血凝酶 B、易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C、用于新生儿出血时,宜在补充维生素K后再用本品 D、在完整无损的血管内无促进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E、用药期间应监测患者的出血、凝血时间 5、有关维生素K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天然维生素K为脂溶性 B、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 C、对于应用链激酶所致出血有特效 D、静脉注射宜缓慢 E、较大剂量维生素K1可致新生儿溶血 6、新生儿出血宜选用 A、维生素B12 B、肝素 C、香豆素类 D、维生素K1 E、阿司匹林

7、关于氨基己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对慢性渗血效果较差 B、高剂量直接抑制纤溶酶的蛋白溶解酶活性 C、低剂量抑制纤维酶原的活化作用 D、口服或静脉给药起效较快 E、口服生物利用率较高 8、有关华法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内有抗凝血活性 B、作用强且稳定可靠 C、能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 D、起效缓慢 E、过量中毒时可用鱼精蛋白对抗 9、与肝素相比,华法林的作用特点不包括 A、口服有效,应用方便 B、价格便宜 C、起效快 D、作用持久 E、在体外无抗凝血作用 10、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血药是 A、维生素K B、华法林 C、肝素 D、达比加群酯 E、利伐沙班 11、肝素抗凝血治疗引起的自发性出血,宜用的抢救药物是 A、氨甲环酸 B、维生素K C、鱼精蛋白 D、氨甲苯酸 E、硫酸亚铁 12、不属于肝素的适应症 A、肺栓塞 B、防治血栓形 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蛇咬伤所致DIC E、血液透析 13、下列关于肝素类药物的抗凝血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仅在体内有效

第六单元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第六单元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促凝血药(止血药)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促凝血因子合成药——维生素K1 ——促进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 用于维生素K1缺乏引起的出血,如:①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等所致出血。②香豆素类、水杨酸类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③新生儿出血。④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1缺乏 2.促凝血因子活性药——酚磺乙胺 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和黏附性,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使血管收缩,出血和凝血时间缩短—止血。 3.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环酸、氨基己酸抑制纤维蛋白与纤溶酶结合,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凝块的裂解——止血。用于: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的各种出血,对慢性渗血效果显著。 4.影响血管通透性药——卡巴克络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受损的毛细血管回缩——促进凝血。 5.蛇毒血凝酶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能促进血管破损部位的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因子Ⅲ,使凝血因子Ⅰ降解生成纤维蛋白Ⅰ单体,进而交联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促使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在完整无损的血管内无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 6.鱼精蛋白——特异性拮抗肝素的抗凝作用。用于肝素过量引起的出血和心脏手术后出血。 (二)典型不良反应 1.促凝血因子合成药 (甲萘氢醌、维生素K1甲萘醌亚硫酸氢钠) ①早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黄疸和溶血性贫血。 ②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急性溶血性贫血、肝损害。 ③静滴过快----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或致死。 2.促凝血因子活性药(酚磺乙胺)——血栓形成。 3.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 快速静滴----低血压、心律失常、肌痛、软弱、疲劳、肌红蛋白尿,甚至肾衰竭。 4.影响血管通透性药(卡巴克络) 头晕、耳鸣、视力减退、出汗、面色苍白、精神紊乱;对癫痫患者可引起异常脑电活动。 5.蛇毒血凝酶——偶见过敏反应。 6.鱼精蛋白——心动过缓、面部潮红、血压降低、肺动脉高压或高血压。 (三)禁忌证(1)血栓病史者、有血栓形成倾向者。(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高凝期、血液病所致出血者。(四)药物相互作用1.两种促凝血药合用,应警惕血栓形成。 2.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凝血酶原复合物与氨基己酸、氨甲环酸合用,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二、用药监护(一)注意监测血栓形成(二)监测血凝酶的合理应用 (1)妊娠期妇女出血时,避免使用维生素K1和蛇毒血凝酶(前后对比TANG:新生儿用维生素K1)。 (2)血凝酶应用过量,止血作用会降低。 第二节抗凝血药 降低血液凝固性——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用于:血栓性疾病、高凝状态的患者先肝素,后华法林。第一亚类肝素与低分子肝素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 防止急性血栓形成——对抗血栓的首选。①起效迅速;②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③对凝血的各个环节均有作用——包括:◆抑制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抑制凝血酶活性;◆阻碍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防止血小板凝集和破坏。 45

儿科血液系统疾病试题

儿科血液系统疾病试题2006-2 贫血分类 缺铁性贫血 问答题: 1.简述贫血的病因分类. 答:贫血的病因分三类: 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①特异性造血因子缺乏(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②再生障碍性贫血, ③感染性贫血等. ⑵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内在异常,红细胞外在因素) ⑶失血性贫血(包括急性与慢性) 2.贫血的定义. 答:贫血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 3.试述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答: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 ⑴先天储铁不足: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铁最多,如因早产,双胎,胎儿失血和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⑵铁摄入量不足:这是主要原因; ⑶生长发育快:婴儿生长发育较快,随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如不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易于缺铁; ⑷铁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或消化道疾病,影响铁的吸收; ⑸铁的丢失过多:失血或钩虫病,肠息肉等也是导致缺铁的常见原因. 4.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主要预防措施有: ⑴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品,如鱼、肝、瘦肉等;注意合理搭配膳食:婴儿如以牛乳喂养,必须经加热处理,以减少因过敏引起肠道失血。 ⑵婴幼儿食品可加入适量铁剂进行强化。 ⑶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宜自2个月左右即给予铁剂预防。 单选题 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红血蛋白值在6-14岁的儿童其最低限是多少?

A 110 g/L B 120 g/L C 90 g/L D 110 g/L E 130 g/L (B)2. 急性失血性贫血是 A 大细胞性贫血 B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C 正细胞性贫血 D 造血不良性贫血 E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C)3. 婴幼儿最常见的贫血是: A 生理性贫血 B 失血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缺铁性贫血 E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D)4.生理性贫血最明显的时间为 A生后1月以内 B生后2-3月 C生后4-5月 D生后6个月 E生后7个月(B) 5.正常小儿白细胞分类出现两次交叉的年龄为 A.1-3d及1-3岁 B.4-6d及4-6岁 C.4-6个月及4-6岁 D.4-6d及4-6个月 E.7-9d及7-9岁( B ) 6.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的形态特点是: A 红细胞均为小球形、,中央厚度大 B 红细胞大小不等,易见异彩 C 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大者为多,淡染区不明显 D 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

第六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教学目标: 1、掌握本系统常见症状体征 2、掌握常见症状体征的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3、了解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组成和生理功能。 4、理解血液病的分类及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评估方法。 一、血液病:系指原发于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的疾病。 二、结构和功能 1、组成: 造血系统由骨髓、肝、脾、淋巴结以及分散在全身各处的淋巴和单核-巨噬(网状内皮)组织造血器官构成。 2、不同时期的造血器官: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 stem cell,HSC):又称全能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与免疫细胞的起源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各种淋巴细胞、浆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及各种粒细胞等 肝脏:在胚胎期9--24周时为主要造血器官,脾脏也参与少量的造血; 骨髓:10--14周开始造血,24周时已成为主要造血器官; 在胚胎的9—10天,中胚层开始出现造血位点发育血岛。 外周血含较少HSC HSC。 在正常情况下出生后15天造血器官仅限于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5~7岁以前全身骨髓都为红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四肢长骨中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到20岁左右,红骨髓仅限于长骨的骺端、扁骨、不规则骨内。 3、血液的组成: 血浆:占血液容积55% 血细胞:占血液容积的4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 红细胞的功能是结合与输送O 2和CO 2 。 4、生理功能:白细胞的种类多,功能较复杂,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具有吞 噬作用,对机体起重要防御作用; 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功能。 血小板对机体止血和凝血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三、分类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是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血液病常表现血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及出凝血机制的障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0%)

第六章血液系统护理10% 一、名词解释 贫血白血病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是非题 1、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失血。 2、治愈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措施是病因治疗。 3、缺铁性贫血治疗时一定要补足贮存铁 4、急性再障起病急、发展快,多以贫血为主要表现。 5、ITP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表现为自发性出血。 6、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原始和幼稚细胞增多。 三、填空题 1、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中、、明显减少 2、急性白血病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缺铁性贫血常见病因有三方面_____ ___, ____ ____, ___ ____。 4、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急性白血病化疗过程分为和两个阶段。 6、多数化疗药抑制骨髓至最低点的时间为化疗后第天,病人血小板低于时,嘱病人增加卧床休息时间,成熟粒细胞绝对值低于时,最好行保护性隔离。 7、、、食物含铁多,食物含铁最低。 四、选择题 1、为减少化疗引起的呕吐,不可采取 A、进餐前后静卧休息 B、少量多餐 C、餐后立即给药 D、餐后30分钟给止吐剂 2、治疗慢性再障的首选药物是 A、糖皮质激素 B、雄激素 C、雌激素 D、环磷酰胺 3、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选方案是 A、输血小板 B、使用止血剂 C、使用糖皮质激素 D、作脾切除 4、急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早期最突出的表现是 A、出血和感染 B、进行性贫血 C、黄疸 D、肝、脾、淋巴结大 5、急性白血病病人的远期护理目标是 A、减轻精神负担 B、减少出血和感染 C、增强活动耐力 D、达到长期缓解 6、对有出血倾向病人实施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少吃坚硬食物 B、避免肌内注射 C、保持鼻黏膜湿涧 D、及时剥去鼻腔内血痂 7、最常见的贫血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急性失血性贫血 8、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的标准为血小板数低于 A、50×109/L B、40×109/L C、30X109/L D、20×109/L 9、急性白血病最常见的表现是 A、贫血 B、发热 C、出血 D、骨痛 10、再障患者,高热并伴抽搐,最适宜的降温措施是 A酒精擦浴B冰水擦浴C口服退热药 D 头部及大血管处放置冰袋

第6章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第6章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6.1贫血及其药物治疗 (2) 6.2 白细胞减少症及其药物治疗 (10) 6.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其药物治疗 (14) 6.4 止血与凝血异常性疾病及其药物治疗 (15) 6.5 白血病及其用药 (22)

6.1贫血及其药物治疗 硫酸亚铁Ferrous Sulfate 【适应证】用于各种原因(如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妊娠、儿童发育期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及预防。 【注意事项】⑴过敏体质者慎用。⑵一般使用口服铁剂,仅在少数完全不能耐受口服铁剂或不能吸收时才采用注射给药。⑶应用铁剂治疗期间,大便颜色发黑, 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应注意与上消化道出血相鉴别。⑷治疗剂量不得长期使用,应在医师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后使用,且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和血清铁水平。⑸酒精中毒、肝炎、急性感染、肠道炎症、胰腺炎等患者慎用;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肠炎患者慎用。⑹本品不应与浓茶同服;宜在餐后或餐时服用,以减轻胃部刺激。 【禁忌证】⑴对本品过敏者禁用。⑵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尤其是伴有未经治疗的尿路感染者禁用。 ⑶铁负荷过高、血色病或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者禁用。(4)非缺铁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患者禁用。【不良反应】⑴可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疼痛、便秘。⑵本品可减少肠蠕动,引起便秘,并排黑便。 【用法和用量】口服:硫酸亚铁片 (1)成人①预防量为一次0.3g,一日1次,餐后服用。②治疗量,一次0.3g,一日3次。(2)儿童①预防量,一日5mg/kg;②治疗量,1岁以下,一次60mg,一日3次;1~5岁,一次120mg,一日3次;6~12岁,一次0.3g,一日2次。 2.5%硫酸亚铁糖浆儿童一日0.6~1.2ml/kg 。 硫酸亚铁缓释片一次0.45g, 一日1次。 【制剂与规格】硫酸亚铁片:0.3g(元素铁60mg)。2.5%硫酸亚铁糖浆。硫酸亚铁缓释片:0.45g。 富马酸亚铁Ferrous Fumarate 【用法和用量】口服:(1)成人,(1)预防量,为0.2g,一日1次。(2)治疗量,一次0.2~0.4g,一日3次。(2)儿童常用量,1岁以下,一次35mg,一日3次;1~5岁,一次70mg,一日3次;6~12岁,一次140mg,一日3次。 【制剂与规格】富马酸亚铁片:0.2g(元素铁66mg)。富马酸亚铁咀嚼片:(1)50mg;(2)200mg。富马酸亚铁胶囊:0.2g。 葡萄糖酸亚铁Ferrous Gluconate 【用法和用量】成人 (1)治疗量,一次0.3~0.6g,一日3次。(2)预防量,一次0.3g,一日1

第一篇 临床疾病检验项目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篇临床疾病检验项目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多能干细胞疾病,其特征为造血细胞缺乏,骨髓造血组织被脂肪组织替换,外周血液中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上常出现较重的贫血,感染和出血。再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造血系统疾患,患者以青壮年占绝大多数,男性多于女性。约半数以上病例因找不到明显的病因,称为原发性再障。部分病例是由于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对骨髓的毒性作用所引起的,称为继发性再障。再障类型分为急性再障(SAA)和慢性再障(CAA)。 【检验项目选择】 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出、凝血时间血块退缩试验,酸化溶血试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蔗糖溶血试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试验,肝功能,肾功能,血清铁测定,骨髓象检查。 【检验结果判定】 (1)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属正细胞正色素性。 (2)网织红细胞计数大多低于正常。 (3)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退缩不良。 (4)急性型血红蛋白下降较快,白细胞明现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 ×109/L,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 ×109/L,血小板计数<20 ×109/L;慢性型血红蛋白下降较慢,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血小板数常比急性型高,网织红细胞一般不超过5%。 (5)骨髓象检查,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有核细胞显着减少,主要是粒及红系细胞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或消失。淋巴细胞比例增多,非造血细胞如浆细胞、组织细胞和组织嗜碱细胞增多。 (6)酸化溶血试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蔗糖溶血试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试验,便于区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凝血活酶生成障碍的出血性疾病,以出血及关节病变为主要特点。其中包括血友病甲(因子Ⅷ、AHG 缺乏),血友病乙(因子

血液系统疾病的现代分类

血液系统疾病的现代分类 金涛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血液科 关键词:分类;血液系统;疾病;发病机制 传统上,血液系统疾病可以分成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凝血疾病三大类1。这种编排分类是建立在形态学、临床生化基础上的,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依据,对血液学的初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科技进步,对血液系统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入,尤其是免疫组织化学、遗传生物学和分子化学的进展,按照疾病发病机制对血液系统疾病进行分类已经有了客观基础。按照发病机制进行分类,疾病实体间的界限清晰,诊断的可重复性好。尤其对于新进入血液专业的医生,能够让他们更快的、更清晰准确地掌握血液疾病的内涵。将血液系统疾病按照发病机制进行编排分类是未来的趋势,是血液学发展的必然。 血液系统疾病,按照发病机制,可分成遗传性疾病、获得性克隆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临床综合征四大类。 ?血液系统的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G6PD缺乏症、 海洋性贫血、血友病等。 ?获得性克隆性疾病:夜间阵发性血红蛋白尿、髓系肿瘤、淋巴瘤。 ?获得性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 ?血液系统临床综合征:DIC、易栓症、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K缺乏症。 一、遗传性血液疾病 血液系统遗传性疾病,具有明确遗传特点,已经发现了遗传缺陷的具体位点2。 ?遗传球形细胞增多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8号染色体短臂缺失。 ?遗传性G6PD缺乏症,伴性不完全显性遗传特点,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 体(Xq28)。 ?a海洋性贫血,a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缺陷。b海洋性贫血,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特点,b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缺陷。 ?血友病A,X连锁隐性遗传特点,缺陷基因位于Xq28,血友病B,X 连锁隐性遗传特点,缺陷基因位于Xq26。 ?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多表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缺陷基因位于 12p。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一、血液和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二、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的范围及分类 四、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五、血液病的防治 六、环境因素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重点掌握:贫血、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念。 一、血液和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2.各种造血组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3.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液的成分 血型 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是指生成血细胞的组织,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脏、脾脏、胚胎及胎儿的造血组织。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人出生后,血细胞几乎都在骨髓内形成。 造血组织 2.各种造血组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骨髓为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 骨髓 红髓(造血组织) 黄髓(脂肪组织) 新鲜骨的构造 3.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细胞的生成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增殖、分化、成熟、释放 血细胞发生 粒细胞、红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 多能造血干细胞 定向多能造血干细胞 祖细胞 成熟非增殖血细胞 造血细胞等级结构模式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的分化经历3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在骨髓 多能干细胞 第二阶段迁延 淋巴系干细胞 胸腺 T细胞 骨髓B细胞 第三阶段在外周分化发挥其免疫功能 脾脏具有贮存血液、阻留衰老的红细胞、产生抗体、以及参与血细胞生成与调节等作用。

二、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1.血液病的特点 ①血液病的症状和体征常无特异性 ②继发性血液学异常比较常见 ③实验室检查对血液病的确诊很重要 2.血液病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①贫血病理基础即血液携氧能力降低,组织缺氧。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头痛、眩晕、眼花、耳鸣、食欲减退、四肢乏力、记忆力下降等;严重者伴心慌、气短。 ②出血倾向 a.周身出血; b.出血程度与创伤程度不成比例; c.自发性出血 ③发热由于白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异常易合并感染。 ④黄疸如溶血性黄疸,常伴酱油色血红蛋白尿。 ⑤骨痛特别是胸骨、脊柱骨、盆骨、四肢骨的疼痛,常与血液病有关。 ⑥脾大见于异常细胞的浸润、恶性增生,髓外化生,脾功能亢进等。 ⑦淋巴结肿大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应注意与急慢性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转移癌等相鉴别。 ⑧皮肤表现注意皮肤的颜色、皮下结节等。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范围及分类 1.血液病及其范围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如白血病)或主要累及(如缺铁性贫血)血液和造血组织及器官的疾病。 血液病范围包括各类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异常,各种良、恶性白细胞疾病,各类出、凝血性疾病,以及血浆中各种成分发生异常所致的疾病。 2.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 ①红细胞疾病如各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②白细胞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 ③出凝血性疾病分为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及血管壁异常 ④血栓性疾病如动脉、静脉和微循环血栓形成、血栓栓塞病如肺、脑、脾、肾等器官的栓塞。 贫血(anemia) 定义:是指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量、红细胞(RBC)计数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 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 几种贫血的含义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复习题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选择题 1.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贫血的分类下列哪项正确 A.红细胞生成减少和造血功能障碍两大类 B.红细胞生成减少和红细胞破坏过多两大类 C.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三大类 D.造血原料不足、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破坏过多三大类 E.红细胞生成减少、失血、溶血三大类 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据是 A.全血细胞减少B.网织红细胞减少C.骨髓检查 D.一般抗贫血治疗无效 E.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3.血液病病人白细胞低于多少时应实行保护性隔离 A.1×109/L B.2×109/L C.2.5×109/L D.3×109/L E.1.5×109/L 解析:当白细胞<1×109/L时,病人易发生感染,应实行保护性隔离。答案:A 4.下列较少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是() A.月经过多 B.妊娠 C.胃切除术后 D.急性病毒性肝炎 E.萎缩性胃炎 解析: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其次是

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所致,如妊娠;此外铁的吸收不良,如胃及十二指肠切除、慢性胃病等。答案:D 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首选 A.长春新碱静脉滴注 B.脾切除 C.输浓缩血小板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E.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6.肌内注射铁剂时,其用药护理哪项不妥 A.深部肌内注射 B.剂量要准确 C.不适注射者可静注 D.避免硬结发生 E.严密观察有无副反应 解析: 注射铁剂时应做臀部深层肌肉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注射剂量准,以免剂量过大致铁中毒;避免硬结形成,必要时行局部热敷;观察处理注射铁剂的不良反应;铁剂不能静注。答案:C 7.哪项不符合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表现 A.多见于儿童 B.多有畏寒、发热 C.多见于四肢、粘膜出血 D.内脏出血 E.脾肿大和贫血 8.血液系统中最常见的症状是 A.贫血 B.出血 C.感染 D.肝脾淋巴结肿大 E.胸骨压痛 9.正常细胞性贫血见于 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地中海贫血

血液系统用药

第十一章血液系统用药 A型题 掌握8种24题 硫酸亚铁 1. 同时服用利于硫酸亚铁吸收的药物为( A ) A. 维生素C B. 维生素K C. 维生素B12 D. 叶酸 E. 腺苷钴胺 2. 下列关于硫酸亚铁的说法的正确的是( B ) A. 用药后出现胃肠道表现,可服用去铁胺等对抗 B. 不要与浓茶同时服用 C. 老年人因胃酸分泌减少,可适当减少服用剂量 D. 妊娠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该药物 E. 服用药物后易发生消化道出血而出现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3. 关于硫酸亚铁药代动力学特点,不正确的是( B ) A. 本药物宜空腹服用,以便增加吸收量 B. 对于非缺铁性贫血患者服用硫酸亚铁也能大量吸收 C. 体内吸收铁后,主要成为机体生成红细胞的原料 D. 本药物与血红蛋白的蛋白结合率很高 E. 本药物可通过尿液、胆汁等途径排泄 维生素B12 4. 临床用于改善恶性贫血患者神经症状的方法是( C ) A. 口服维生素B1+注射维生素B12 B. 口服葡萄糖酸亚铁 C. 注射维生素B12 D. 口服叶酸 E. 注射右旋糖酐铁 5. 治疗幼红细胞性贫血症应首选 B A. 维生素B12 B. 叶酸+维生素B12 C. 甲酰四氢叶酸钙 D. 硫酸亚铁 E. 输血 6. 维生素B12参与体内甲基转换及( B ) A. 四氢叶酸代谢 B. 叶酸代谢 C. 四氢叶酸合成 D. 叶酸合成 E. 糖蛋白合成 叶酸 7. 关于叶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E ) A. 妊娠期妇女应避免服用本药 B. 哺乳期妇女应避免服用本药 C. 叶酸对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贫血均有很好的疗效 D. FDA对于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0.8mg 为D级 E. FDA对于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0.8mg 为A级 8. 与叶酸不宜同服的药物为( C ) A. 考来替泊,柳氮磺胺吡啶,维生素B12 B.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青霉素 C. 甲氨蝶呤,维生素C,青霉素 D. 考来替泊,柳氮磺胺吡啶,苯妥英钠 E. 维生素B12,苯巴比妥,甲氨蝶呤 9. 叶酸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是( E ) A. 本药半衰期较长,大于4h B. 口服后以原型在空肠近端吸收 C. 本药具有明显的首过效应 D. 叶酸主要通过胆汁排泄 E. 叶酸进入肝脏后转变为“一碳基团”载体 阿司匹林 10. 阿司匹林在抗血小板作用时的作用位点是( A )

第六篇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练习题

第六篇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第二、三、四、五章贫血 A1型题:(1-53题) 1.贫血是外周血单位体积中D A.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B.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C.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D.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E.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 2.根据国内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下列哪项可诊断为贫血B A.成年男生低于130g/L B.成年女性低于110g/L C.妊娠期低于105g/L D.哺乳期低于115g/L E.初生儿至3个月低于150g/L 3.根据病因及发病机理贫血可分为C A.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功能不良两类 B.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功能不良及红细胞破坏过多三类 C.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三类 D.红细胞生成减少、溶血、失血,再障及缺铁等五类 E.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过度破坏、失血及造血功能不良四类 4.按贫血的病因机制下列哪项组合错误A A.红细胞破坏过多-慢性感染性贫血 B.红细胞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C.红细胞慢性丢失过多-缺铁性贫血 D.骨髓红细胞生成被干扰-伴随白血病的贫血 E.造血原料缺乏-巨幼细胞贫血 5.关于贫血的病理生理基础,下列哪项错误A A.红细胞内2,3-DPG含量减少 B.心脏扩大,脉压加大 C.性功能减退,月经紊乱 D.ST段压低,T波倒置 E.多尿 6.正常人消化道内铁吸收率最高的部位是B 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 C.空肠 D.回肠 E.回盲部 7.贫血时病人皮肤及粘膜苍白,检查较为可靠的部位是:E A.面颊,皮肤及上腭粘膜 B.手背皮肤及鼻腔粘膜 C.耳轮皮肤及口腔黏膜 D.颈部皮肤及舌面 E.手掌皮肤,睑结合膜,口唇及指甲 9.缺铁性贫血哪项正确:B 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增高 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C.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正常 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增高 E.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10.诊断缺铁性贫血时估计骨髓铁贮存状态的一种敏感的方法是:E A.红细胞形态 B.MCV、MCH、MCHC C.血清铁及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 D.血清铁蛋白测定 E、骨髓铁染色。 11下列哪一项实验检查结果对确定缺铁性 贫血的诊断意义最大?D A、血清铁降低 B、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C、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型 D、骨髓贮存铁缺乏 E.网织红细胞降低 12.下列哪种疾病骨髓普鲁士兰染色检查可 见细胞外铁减少C A.慢性感染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3.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目的是:C A.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B.血清铁水平恢复正常 C.补足贮存铁 D.红细胞形态恢复正常 E.空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恢复正常 14.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D A.摄入量不足 B.机体需要量大 C.肝脏储存障碍 D.慢性失血 E.吸收不良 16.体内缺铁初期即潜伏前期的最早,最可靠 诊断依据是:D A.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象 B.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C.血清铁减低 D.骨髓贮存铁减少或缺失 E.血清转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16.缺铁性贫血发病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E A.血清铁降低 B.转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C.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骨髓贮存铁减少 17.缺铁性贫血的改变顺序是:E A.低血清铁→骨髓贮存铁减少→贫血 B.低血清铁→贫血→骨髓贮存铁减少 C.骨髓贮存铁减少→贫血→低血清铁 D.贫血→骨髓贮存铁减少→低血清铁 E.骨髓贮存铁减少→低血清铁→贫血 18.重度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形态特点是:B A.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正细胞性贫血 D.大细胞性贫血 E.以上全部是 19.缺铁性贫血的最可靠诊断依据是:E A.小细胞性贫血 B.增生性贫血 C.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低血清铁 E.低血清铁伴骨髓贮存铁极少或缺乏 20.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最可靠的是:E A.MCV,MCHC B.血清铁 C.总铁结合力 D.血清转运铁蛋白饱和度 E.骨髓含铁血黄素染色 22.缺铁性贫血治疗最重要的是:A A.治疗病因 B.输血 C.口服铁剂 D.肌注铁剂 E.进食富含铁的食物 23.铁制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其疗效指标最早 出现的是:E A.血红蛋白上升 B.红细胞数上升 C.红细胞体积上升 D.红细胞直径增大 E.网织红细胞上升 24.关于巨幼细胞贫血,下列哪项不正确D A.是叶酸,VitB12缺乏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 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可表现为对称性肢体麻木, 共济失调 C.除贫血外粒细胞巨变且分叶过多 D.全身各系统增殖较多的细胞也会发生病 变 E.病因主要是食物营养不够和吸收不良 25.关于叶酸代谢,下列哪项正确E* A.正常人体仅少量合成叶酸,多有食物获得 B.叶酸属B族维生素,性质较稳定,过渡煮沸 可能分解,破坏. C.叶酸在小肠上段肠腔或肠壁绒毛细胞内 分解,大部分经肠肝循环入血 D.叶酸广泛分布体内,肾脏是排泄叶酸的重 要场所 E.叶酸主要从胆汁分泌,尿中排泄. 26.关于VitB12代谢,下列那项是不正确的 E* A.肠道杆菌可合成VitB12 B.体内代谢所需B12主要由食物提供 C.IF_B12复合物不受胃肠道分泌液破坏,经 门静脉入肝 D.B12进入血液循环后主要与转钴胺Ⅱ结合 E.体内B12主要储存于肾脏 27.关于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血液学中哪项 是不正确的C A.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可见巨杆状核粒 细胞. B.可有反复感染和出血 C.少数可有肝,脾肿大 D.重者全血细胞减少 E.少数患者可有轻度黄疸 28.巨幼细胞贫血的非血液学表现哪项是不 正确的A A.一般无缺铁表现 B.口炎,舌炎,“镜面舌”,“牛肉舌” C.末梢 神经炎,共济失调 D.精神失常 E.锥体束症阳性,视力下降 29.巨幼细胞贫血属于:C A.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B.正细胞性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正常色素贫血 E.以上都不是 30.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C A.全血细胞减少,有出血或感染表现 B.网织红细胞减少 C.骨髓增生不良

儿科护理学真题及答案-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A1 1、诊断急性白血病最可靠的依据是 A、骨髓象见原始白细胞超过30% B、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C、血白细胞数剧增或剧减 D、骨髓象见较多中幼及晚幼白细胞 E、有出血、贫血、感染三大症状 2、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见于 A、维生素K缺乏 B、慢性肝病肝功能失代偿 C、血友病 D、口服双香豆素 E、先天性V因子缺乏 3、下列关于血友病的病因描述正确的是 A、血友病甲为女性传递,男性发病 B、血友病甲为男性传递,女性发病 C、血友病乙为男性传递,女性发病 D、血友病乙为女性传递,女性发病 E、血友病丙为女性传递,女性发病 4、临床最常见的血友病类型是 A、血友病甲 B、血友病乙 C、血友病丙 D、血友病丁 E、血友病戊 5、可加重血小板减少或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复发的原因是 A、营养不良 B、贫血 C、感染 D、缺乏维生素B12 E、缺乏维生素K 6、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主要的病因是 A、血小板功能异常 B、免疫因素 C、血小板数量减少 D、脾脏因素 E、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7、脾脏开始造血的时间是在胚胎第几周 A、4周

C、8周 D、10周 E、12周 8、婴幼儿时期,当发生各种感染或贫血时,肝、脾和淋巴细胞可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末梢血中可出现 A、巨大血小板 B、幼稚单核细胞 C、幼稚淋巴细胞 D、幼稚中性粒细胞 E、幼稚嗜酸性粒细胞 9、胎儿中期主要的造血器官是 A、肝脏 B、骨髓 C、脾脏 D、卵黄囊 E、骨骼 10、生后唯一的造血场所是 A、肝脏 B、骨髓 C、脾脏 D、卵黄囊 E、骨骼 11、确诊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象 B、骨髓象 C、组织化学染色 D、胸部X线片 E、MRI 12、小儿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造血物质缺乏 B、造血功能障碍 C、红细胞破坏过多 D、红细胞丢失过多 E、感染性因素 13、缺乏叶酸的乳品是 A、母乳 B、鲜牛奶 C、8%糖牛奶 D、全脂奶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