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恕之道——论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报告课程:《论语》与儒家文化课程号:0200R400

所在学院社区学院

学号********

姓名曹连强

任课教师刘奕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 2012-2013春季学期

“忠恕之道”之我见

姓名:曹连强学号:12121583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孔子之道就是仁道,忠恕之道为其根本,同时也是人际交往的原则。忠恕是仁的两种表现,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属性。对上的关系和对下的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两种基本关系,忠恕就是处理这两种基本关系的两条原则,同时也是仁的体现。对上要忠诚,对下要宽恕。有了这两条原则就能做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就能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准则,就能达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境界。故而,忠恕之道可谓是中华文化之精华。

何谓“忠”?

那究竟什么才是“忠”呢?

上面已经说到,“忠”即忠诚之意,是一种对上的关系。当然这只是一种对为官之道的解释,其实,“忠”这一准则可以应用的更为

广泛。《论语·学而》篇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此句中的“为人谋而不忠乎”,即反省自己与别人交往是否做到忠诚,是否为别人着想,是否以他人为中心。很显然,这里的他人不仅仅是指上级,也包括朋友、亲人以及不认识的人;凡只要与自己共事的人都包括在“他人”之列。用孔子自己的话来解释“忠”,便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即推已及人,亦即“推已所欲以及于人”。在《论语·雍也》篇有:“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里孔子提出了“圣”与“仁”的区别,并提出了达到仁的方法论原则。孔子认为,圣的标准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人的表现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到仁的方法论原则是:能近取譬;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由以上论述,可见,“忠“是从人际交往的积极方面出发,也就是说:自己立起来,先要设法使别人立起来;自己要通达,先要设法使别人通达。归结地说,尽力为人想,以他人为中心,为“忠”。

何谓“恕”?

与“忠”相对,“恕”则是从人际交往准则的消极方面思考,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恕”是一种对下的关系准则,

从孔子的观点出发,就是之宽恕。

宽恕、宽容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始终贯穿着孔子的思想。有了恕的思想基础,要达到仁的境界也就会容易些。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只要本着恕的原则,那就什么事情都好办了。“人不知而不愠”是恕的体现。只要做到宽恕,就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恕”,就是将他人之心比如自己之心,用自己的心跟他人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这样,你就容易变得宽容了。但要做到“恕”,有一个前提,就是你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关于“恕”之道的含义,《论语·卫灵公》篇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由此可知,“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也就是推己及人,与宽恕之意相辅相成。孔子教育以仁为中心,如何行仁,那就是恕。如《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孔子答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解答仲弓关于仁的问题时,孔子提出了爱的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的原则是“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由“恕”生“爱”,“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恕”简单理解即是指宽恕,自己不愿做的,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为他人设想。故而,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可以说是“恕”之根本。

当今更需忠道还是恕道?

我认为更需要“恕道”。

在孔子的“忠恕”之道中,“恕”更为基本。有了“恕”,能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然而,只有在做到“恕”的前提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才是真正的“忠”。若无“恕”,将己之所欲或不欲强加于人,则“忠”的“立人”“达人”就不是真正的使人有所“立”、有所“达”,即已不是忠了。朱熹《论语集注》解释“忠恕”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尽已之谓忠”,而“忠”实亦是“推己所欲以及于人”;“推已之谓恕”,而“恕”之“推已”实亦是“尽已”之意。由此可见,“忠恕”本是统一的,而“恕”亦可包含“忠”。也就是说,若真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仅可以称之为“恕”,而且亦可称之为“忠恕”。

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的人们遇到挫折、困难或不如意的事情时,总会怨天尤人,抱怨社会的不公,命运的不平,而命运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命运的质量只能由我们个人的努力来提升。如果我们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社会也就会被我们收入胸襟之中;当我们学会了宽恕,便已坦然接受了这个社会,融入其中。在这喧嚣而复杂的社会中,我们会去追求名利,会去追求势力,会去追求钱财,往往会丢失了当初“性本善”的我们,变得斤斤计较,变得喜欢埋怨,变得对他人苛刻,变得不近人情,丢失了“恕道”。“恕道”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接受他人,接受他人的处事方法、原则,“恕道”也是做人的美德,它可以融化人们心中的仇恨,让我们心中没有猜忌,没有嫉妒。

孔子之道亦即仁道,仁道之方法是“忠恕”之道,“忠恕之道”

的核心又在于“推己及人”。“恕道”里面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发掘,让“恕道”成为一种公共意识,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试想,如果每人都能多一份宽恕之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理想的和谐社会也就不远了。

大同世界到,天下为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