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的_本末_观及早期现代化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P341)
这表
明他看到西方富强是以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为基础的, 商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又如 , 他说 : 法尽于一时 , 而求 人之效可以持至数十百年之久 , 诚得其人而 任之 , 一切之政皆可举而行也 ; 不得其人而任 之, 已成之功、 已安之民, 亦无与善其后 , 殆未 可持 此以建非 常之业 者也。 [ 1] ( P345 ) 提倡培 养选拔改革人才 , 转变社会心理, 扫除 因循 粉饰 , 优容纵驰 的积习 , 在郭嵩焘眼中, 人 才在 本末之序 中同样处于 本 的位置上。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 在!条议海防事
狄也。 其中都涉及到政治制度、 政治 体制方面的问题 , 要变革君民相隔的封建君 主专制体制 , 从郭嵩焘对洋务官员的批语言 论中也可看 出他对 政治改革 的追求 , 他说: 盖 兵 者, 末 也, 各 种 创 制 皆 立 国 之 本 也。[ 4] ( P190) 窃以为方今治国之要 , 其应行者 多 端, 而 莫 切 于 急 图 内 治 以 立 富 强 之 基。 希望洋务官员扩大学习西方的范 围, 不要仅限于军事领域。他与友人谈及洋 务大员舍本逐末。 至是问及西洋政教风俗 本源之所在, 且谓合淝伯相及沈幼丹、 丁禹生 诸公专意考求富强之术, 于本源处尚无讨论, 是治末而忘其本 , 穷委而昧其源也 ; 纵令所求 之艺术能与洋人并驾齐驱 , 犹末也 , 况其相去 尚不可以道里计乎 ! 季高近日在德 国购买机器 , 织布、 织羽呢 , 招集西洋工匠至 二百人 , 真是一力干将去。然吾犹惜其舍本 而务末; 即其 末节, 亦须分别 重轻缓 急。织 布、 织羽呢, 何类今时之急务哉? 吾于洋务, 稍能窥见其大 , 自谓胜于左季高。[ 3] ( P996) 可 见, 郭嵩焘对洋务官员学习西法中的短视之 举, 对其急功近利的做法, 是十分不满的, 认 为应将学习西方的重点放在政治方面, 通过 改革弊政 , 扫除洋务自强活动的制度性障碍, 创造有利于变革的社会政治氛围 , 振作士人 的精神 , 从而为求富求强铺平道路。郭嵩焘 把政治变革作为自强的前提 , 这正是他见识 过人之处。 三 在经济制度及经济结构方面 , 郭嵩焘认 为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提高商人的社会 地位 , 打破小农经济闭关锁国的格局, 引进西 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经济组织方式 , 突破 以 农为本 的传统经济观念。前述!条议海防事 宜∀ 折中, 郭嵩焘就指出西方各国强盛的经济 基础 在广开口岸, 资商贾转运 , 出使英法, 他对这点有了更深的体会。赴英途中, 他通 过与马格里的交谈, 了解西方的船政及商政 96
宜∀ 折中, 郭嵩焘实际上 在不同的层 面使用 本 、末 这一对范畴来阐述自己的思想, 王 兴国先生认为郭嵩焘的 本末 观包括三个不 同的层面, 即 以通商为本 , 以政教为本 , 以人心风俗为本 [ 2] ( P259- 265) , 用现代语言解 释就是政治制度及政治体制、 经济制度及经 济结构、 社会心理及社会风俗 , 其中最后一点 牵涉到教育制度与选仕制度的变革。此后, 郭嵩焘出使英法 , 亲眼目睹了西方社会的万 千世态, 更深入地了解了西方社会 , 多角度的 探究了西方各国富强之基, 从而丰富和深化 了 本末 观的内涵 , 更具体的论述了 本 、 末 的的相互关系。 二 郭嵩焘把探讨西方文化的 本末 提到了 自强保国的高度 , 他说: 西洋立国自有本末, 诚得其道 , 则相辅以致富强, 由此而保国千年 可也。不得 其道, 其祸亦反 是。
[ 1] ( P345)
以为方今之急 , 无时无地不宜自强 , 而行之必 有其本, 施之必有其方, 本者何 ? 正朝廷以正 百官 , 大小之吏择人而任之, 则本立矣。方者 何? 求富与强之所在而导民以从之 , 因民之 利而为之制 , 斯利国之方也。
[ 1] ( P340)
此时郭
嵩焘本人对 本 的阐释仍是十分粗略的 , 如 何改革内政, 如何学习西方政教, 他未作全面 的探讨。而在一些具体问题上 , 他倒是提出 了颇有见地的看法 , 如指出, 西洋立国 , 在广 开口岸 , 资商贾转运 , 因收其税以济国用, 是 以国家大政 , 商贾无不与闻者 ,
[ 3] ( P91)
本, 对前述 其本在朝廷政教 作了更具体的 论述。他说: 推原其立国本末 , 所以持久而 国势益张者 , 则在巴力门议政院有维持国是 之义, 设买阿尔治民有顺从民愿之情。二者 相持, 是以君与民交相维系, 迭盛迭衰 , 而立 国千余年终以不敝 , 人才学问相承以起 , 而皆 有以自效 , 此其立国之本也。[ 3] ( P407) 值得注 意的是, 郭嵩焘对西方政治制度的赞美 , 不是 靠日常的观感 , 而是建立在中西政治制度、 政 治文化比较的基础上, 赞美西方民主政治的 同时, 对中国君主专制的弊端不无批评。他 说: 圣人以其一身为天下任劳 , 而西洋以公 之臣庶。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 , 文、 武、 成、 康 四圣, 相承不及百年 ; 而臣庶之推衍无穷, 愈 久而人文愈盛。颇疑三代圣人之公天下, 于 此犹有歉者。秦汉之世, 竭天下以奉一人。 圣人之治民以德, 德有盛衰 , 天下随之以治 乱。德者 , 专于己者也, 故其责天地常宽。西 洋治民以法。法者 , 人己兼治者也 , 故推其法 以绳之诸国, 其责望常迫。其法日修, 即中国 之 受 患 亦 日 棘, 殆 将 有 穷 于 自 立 之 势 矣。 郭嵩焘从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 德治与法治的比较分析中, 基本否定了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 , 充分肯定了西方民主制度的 历史进步性, 表现出由衷的向往之情。 他直言中国政治教化 , 人心风俗的衰败 现 实, 自 汉 以 来 , 中 国 教 化 日 益 微 灭。 [ 3] ( P491) 政治上的衰败 , 使学习西方的举 动不易施行, 制度及观念上的障碍 , 在很大程 度上减弱了洋务活动的成效。郭嵩焘感叹 , 今言者动曰取法西洋制造乃能致富强。人 心风俗 , 政治法令 , 赘冗如此 , 从何取法西洋 乎? 于是益见中国求治之难也。 他还 就中国、 日本、 土耳其学习西方的情形作了粗 略的比较 , 日本仿行西法, 尤务使商情与其 国家息息相通 , 君民上下, 同心以求利益, 此 中国所不能及也。 而政教风俗 , 欧洲各国乃 独擅其胜。其视中国, 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 95
[ 4] ( P319) [ 3] ( P56)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活动。他批评政府对出洋经商的漠视态度, 西洋各国以通商为制国之本, 广开口岸, 设 立领事 , 保护商民 , 与国政相为经纬, 官商之 意常亲。中国通商之利一无经营 , 其民人经 商各国 , 或逾数世 , 或历数年 , 与中国声息全 隔, 派员经理, 其势尤格而不入。 [ 1] ( P384) 建议 在国外设立领事 , 保护商民。他具体分析了 对外贸易与西方各国富强之间的关系, 泰西 富强之业, 资之民商 , 而其治国之经, 务用其 技巧通致数万里货物 , 遍及南洋诸岛屿 , 权衡 出入之数 , 期使其国 所出之 产, 销路 多而及 远。其人民趋事兴工 , 日增富实, 无有穷困不 自存者。 ##所以为富强者 , 民商厚积其势
洋务运动时期, 中国思想界在中西体用 的框架中正经历着痛苦的蝉蜕 , 士大夫的精 神世界因 千古变局 而变幻得错综复杂。郭 嵩焘的 本末 观典型地折射出历史时代的沉 重色彩 , 留下了中国人对中西文化问题及早 期现代化道路探索的思想轨迹。 一 郭嵩焘的 本末 观具 有丰富的 历史内 涵, 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 他借用 本 、 末 这对传统范畴, 阐述了关于学习西方、 自强图 存的观点。 光绪元年, 郭嵩焘在 !条议海防事宜∀ 折 中指出 :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 , 其本在朝廷政 教, 其末在商贾、 造船、 制器, 相辅以益其强, 又末中之一节也。故欲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 用西 法 之 基, 所 谓 其 本 未 遑 而 姑 务 其 末 者。 认为西方治国的根本是 朝廷政 教 , 从政治制度方面考察其强盛的原因, 并 批评洋务官员 , 舍富强之本图 , 而怀欲速之 心以急责之海上 , 将谓造船、 制器用其一旦之 功, 遂 可转 弱 为强 , 其余 皆可 不 问, 恐 无此 理。[ 1] ( P346- 347) 在同一奏折中, 他还说过, 窃 94
[ 4] ( P45) [ 3] ( P627)
他怀
着深切的危机意识、 忧患意识 , 顶着顽固守旧 人士的讥笑诅咒 , 决意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 对西方社会的实地考察和深入了解, 拓展了 他的政治视野和文化胸襟。 在政治文化方面 , 他比较了中西政治文 化的历史与现状 , 肯定西方资本主义的君民 共主政治制度 , 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弊端 作了一定程度的批判与反思。他认为君民共 主的政治制度是西方长治久安的基础, 西洋 所以享国长久 , 君民兼主国政故也。[ 3] ( P156) 西洋君德 , 视中国三代令主, 无有能庶几者; 即伊、 周之相业 , 亦未有闻焉。而国政一公之 臣民 , 其君不以为私。其择官治事 , 亦有阶级 资格 , 而 所用 必 皆贤 能, 一 与其 臣 民共 之。 ##世安有无政治教化而能成风俗者哉 ? 西 洋 一 隅 为 天 地 之 精 英 所 聚, 良 有 由 然 也。[ 3] ( P434) 他对西方君民关系的赞许之词是 由衷而发的, 虽有过誉之处, 但真实地反映了 他对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初步反思。进而, 他指出议 会制度及选举 制度是英国 立国之
东方论坛
2002 年第 6 期
郭嵩焘的 本末 观及早期现代化思想
严 亚 明
内容提要 : 郭嵩焘通过对洋务活动的反思及对西方文 明的探究 , 指出西 方文明具 有整体性 , 有本有 末 , 并从 政 治、 经济 、 教育等诸多领域探讨了西方各国 强盛的 根本 , 他的 本末 论 显示出 洋务思 想向维 新思想 过渡的 特 色 。郭嵩焘 的 本末 观拓展了中国人的文化视野 , 他 关于学习 西方 、 标 本兼治的 论述 , 实 质上是用 本 、 末 这对传统范畴广泛地探讨了经济 、 教育 、 文化及制度等诸问 题 , 在早 期现代化 求索过程中 , 在理 论上作了创 造 性的贡献 。 关键词 : 郭嵩焘 ; 本末 观 ; 早期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 K256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005- 7110( 2002) 06- 0094- 08
[ 3] ( P995) [ 4] ( P191)
[ 3] ( P364)
制度 , 西洋以行商为制国之本 , 其经理商政 , 整齐严密, 条理秩然。即在中国, 往来内江 , 船主皆能举其职, 而权亦重, 优于内地官人远 矣。宜其富强莫与京也。 明确地指出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西方富强的根基 , 是其 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 有鉴于时代的变迁 , 郭嵩焘认为传统的 重本抑末、 重农抑商政策已失去了合理的依 据, 至于今 日, 而 商贾之权 势, 所 至交通大 吏, 而农民受役于有土之家, 下比奴仆 , 儒生 之言 , 犹袭汉初之说 , 重农务本而薄视商贾 , 是谓名与实两不相应。 进而, 他对比 中西方商业政策的不同社会效应, 窃观西洋 以商贾为本计 , 通国无一闲; 中国重士而轻视 农工商三者, 乃至一家一邑之中, 有职业者不 逮百分之一, 闲民居其九而又过之 , 民安得不 穷? 国安得不弱 ? [ 4] ( P320) 这里实际上把中西 方贫弱富强归结为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 亦 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封建主义经济制度的 历史性差异。对西方各国及亚洲日本积极谋 求经济发展, 参与国际博览会的举动, 郭嵩焘 极为感叹。 西洋以商务为本 , 君民相与崇商 如此。[ 3] ( P350) 郭嵩焘早在光绪元年!条议海防事宜∀ 折 中就提出了 急通官商之情 的建议, 造船、 制器当师洋人之所利以利民 , 其法在令沿海 商人广开机器局。[ 1] ( P341) 主张让商人自办近 代企业, 并分析了其利益所在 , 可与外国轮船 竞争 以分其利 , 有利于了解西方各国的情 形, 加强海防力量, 多一船即多一船之益 , 多一船亦即多一船之防 , 可居间缓冲洋船 洋商与清政府的矛盾, 使诸商人与洋人皆有 交际往来之素 , 或遇事变歧出 , 则居间者多而 谋所以解散之亦易为力。盖洋人皆有保护商 贾之心, 而于地方官多所扦格 , 此即因其意之 所向而利导之者也。 [ 1] ( P342) 郭嵩焘主张摒弃 闭关自守的成法, 发展对外贸易, 实行对外开 放的经济政策 , 保护、 鼓励商民从事远洋贸易
这表
明他看到西方富强是以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为基础的, 商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又如 , 他说 : 法尽于一时 , 而求 人之效可以持至数十百年之久 , 诚得其人而 任之 , 一切之政皆可举而行也 ; 不得其人而任 之, 已成之功、 已安之民, 亦无与善其后 , 殆未 可持 此以建非 常之业 者也。 [ 1] ( P345 ) 提倡培 养选拔改革人才 , 转变社会心理, 扫除 因循 粉饰 , 优容纵驰 的积习 , 在郭嵩焘眼中, 人 才在 本末之序 中同样处于 本 的位置上。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 在!条议海防事
狄也。 其中都涉及到政治制度、 政治 体制方面的问题 , 要变革君民相隔的封建君 主专制体制 , 从郭嵩焘对洋务官员的批语言 论中也可看 出他对 政治改革 的追求 , 他说: 盖 兵 者, 末 也, 各 种 创 制 皆 立 国 之 本 也。[ 4] ( P190) 窃以为方今治国之要 , 其应行者 多 端, 而 莫 切 于 急 图 内 治 以 立 富 强 之 基。 希望洋务官员扩大学习西方的范 围, 不要仅限于军事领域。他与友人谈及洋 务大员舍本逐末。 至是问及西洋政教风俗 本源之所在, 且谓合淝伯相及沈幼丹、 丁禹生 诸公专意考求富强之术, 于本源处尚无讨论, 是治末而忘其本 , 穷委而昧其源也 ; 纵令所求 之艺术能与洋人并驾齐驱 , 犹末也 , 况其相去 尚不可以道里计乎 ! 季高近日在德 国购买机器 , 织布、 织羽呢 , 招集西洋工匠至 二百人 , 真是一力干将去。然吾犹惜其舍本 而务末; 即其 末节, 亦须分别 重轻缓 急。织 布、 织羽呢, 何类今时之急务哉? 吾于洋务, 稍能窥见其大 , 自谓胜于左季高。[ 3] ( P996) 可 见, 郭嵩焘对洋务官员学习西法中的短视之 举, 对其急功近利的做法, 是十分不满的, 认 为应将学习西方的重点放在政治方面, 通过 改革弊政 , 扫除洋务自强活动的制度性障碍, 创造有利于变革的社会政治氛围 , 振作士人 的精神 , 从而为求富求强铺平道路。郭嵩焘 把政治变革作为自强的前提 , 这正是他见识 过人之处。 三 在经济制度及经济结构方面 , 郭嵩焘认 为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提高商人的社会 地位 , 打破小农经济闭关锁国的格局, 引进西 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经济组织方式 , 突破 以 农为本 的传统经济观念。前述!条议海防事 宜∀ 折中, 郭嵩焘就指出西方各国强盛的经济 基础 在广开口岸, 资商贾转运 , 出使英法, 他对这点有了更深的体会。赴英途中, 他通 过与马格里的交谈, 了解西方的船政及商政 96
宜∀ 折中, 郭嵩焘实际上 在不同的层 面使用 本 、末 这一对范畴来阐述自己的思想, 王 兴国先生认为郭嵩焘的 本末 观包括三个不 同的层面, 即 以通商为本 , 以政教为本 , 以人心风俗为本 [ 2] ( P259- 265) , 用现代语言解 释就是政治制度及政治体制、 经济制度及经 济结构、 社会心理及社会风俗 , 其中最后一点 牵涉到教育制度与选仕制度的变革。此后, 郭嵩焘出使英法 , 亲眼目睹了西方社会的万 千世态, 更深入地了解了西方社会 , 多角度的 探究了西方各国富强之基, 从而丰富和深化 了 本末 观的内涵 , 更具体的论述了 本 、 末 的的相互关系。 二 郭嵩焘把探讨西方文化的 本末 提到了 自强保国的高度 , 他说: 西洋立国自有本末, 诚得其道 , 则相辅以致富强, 由此而保国千年 可也。不得 其道, 其祸亦反 是。
[ 1] ( P345)
以为方今之急 , 无时无地不宜自强 , 而行之必 有其本, 施之必有其方, 本者何 ? 正朝廷以正 百官 , 大小之吏择人而任之, 则本立矣。方者 何? 求富与强之所在而导民以从之 , 因民之 利而为之制 , 斯利国之方也。
[ 1] ( P340)
此时郭
嵩焘本人对 本 的阐释仍是十分粗略的 , 如 何改革内政, 如何学习西方政教, 他未作全面 的探讨。而在一些具体问题上 , 他倒是提出 了颇有见地的看法 , 如指出, 西洋立国 , 在广 开口岸 , 资商贾转运 , 因收其税以济国用, 是 以国家大政 , 商贾无不与闻者 ,
[ 3] ( P91)
本, 对前述 其本在朝廷政教 作了更具体的 论述。他说: 推原其立国本末 , 所以持久而 国势益张者 , 则在巴力门议政院有维持国是 之义, 设买阿尔治民有顺从民愿之情。二者 相持, 是以君与民交相维系, 迭盛迭衰 , 而立 国千余年终以不敝 , 人才学问相承以起 , 而皆 有以自效 , 此其立国之本也。[ 3] ( P407) 值得注 意的是, 郭嵩焘对西方政治制度的赞美 , 不是 靠日常的观感 , 而是建立在中西政治制度、 政 治文化比较的基础上, 赞美西方民主政治的 同时, 对中国君主专制的弊端不无批评。他 说: 圣人以其一身为天下任劳 , 而西洋以公 之臣庶。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 , 文、 武、 成、 康 四圣, 相承不及百年 ; 而臣庶之推衍无穷, 愈 久而人文愈盛。颇疑三代圣人之公天下, 于 此犹有歉者。秦汉之世, 竭天下以奉一人。 圣人之治民以德, 德有盛衰 , 天下随之以治 乱。德者 , 专于己者也, 故其责天地常宽。西 洋治民以法。法者 , 人己兼治者也 , 故推其法 以绳之诸国, 其责望常迫。其法日修, 即中国 之 受 患 亦 日 棘, 殆 将 有 穷 于 自 立 之 势 矣。 郭嵩焘从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 德治与法治的比较分析中, 基本否定了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 , 充分肯定了西方民主制度的 历史进步性, 表现出由衷的向往之情。 他直言中国政治教化 , 人心风俗的衰败 现 实, 自 汉 以 来 , 中 国 教 化 日 益 微 灭。 [ 3] ( P491) 政治上的衰败 , 使学习西方的举 动不易施行, 制度及观念上的障碍 , 在很大程 度上减弱了洋务活动的成效。郭嵩焘感叹 , 今言者动曰取法西洋制造乃能致富强。人 心风俗 , 政治法令 , 赘冗如此 , 从何取法西洋 乎? 于是益见中国求治之难也。 他还 就中国、 日本、 土耳其学习西方的情形作了粗 略的比较 , 日本仿行西法, 尤务使商情与其 国家息息相通 , 君民上下, 同心以求利益, 此 中国所不能及也。 而政教风俗 , 欧洲各国乃 独擅其胜。其视中国, 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 95
[ 4] ( P319) [ 3] ( P56)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活动。他批评政府对出洋经商的漠视态度, 西洋各国以通商为制国之本, 广开口岸, 设 立领事 , 保护商民 , 与国政相为经纬, 官商之 意常亲。中国通商之利一无经营 , 其民人经 商各国 , 或逾数世 , 或历数年 , 与中国声息全 隔, 派员经理, 其势尤格而不入。 [ 1] ( P384) 建议 在国外设立领事 , 保护商民。他具体分析了 对外贸易与西方各国富强之间的关系, 泰西 富强之业, 资之民商 , 而其治国之经, 务用其 技巧通致数万里货物 , 遍及南洋诸岛屿 , 权衡 出入之数 , 期使其国 所出之 产, 销路 多而及 远。其人民趋事兴工 , 日增富实, 无有穷困不 自存者。 ##所以为富强者 , 民商厚积其势
洋务运动时期, 中国思想界在中西体用 的框架中正经历着痛苦的蝉蜕 , 士大夫的精 神世界因 千古变局 而变幻得错综复杂。郭 嵩焘的 本末 观典型地折射出历史时代的沉 重色彩 , 留下了中国人对中西文化问题及早 期现代化道路探索的思想轨迹。 一 郭嵩焘的 本末 观具 有丰富的 历史内 涵, 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 他借用 本 、 末 这对传统范畴, 阐述了关于学习西方、 自强图 存的观点。 光绪元年, 郭嵩焘在 !条议海防事宜∀ 折 中指出 :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 , 其本在朝廷政 教, 其末在商贾、 造船、 制器, 相辅以益其强, 又末中之一节也。故欲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 用西 法 之 基, 所 谓 其 本 未 遑 而 姑 务 其 末 者。 认为西方治国的根本是 朝廷政 教 , 从政治制度方面考察其强盛的原因, 并 批评洋务官员 , 舍富强之本图 , 而怀欲速之 心以急责之海上 , 将谓造船、 制器用其一旦之 功, 遂 可转 弱 为强 , 其余 皆可 不 问, 恐 无此 理。[ 1] ( P346- 347) 在同一奏折中, 他还说过, 窃 94
[ 4] ( P45) [ 3] ( P627)
他怀
着深切的危机意识、 忧患意识 , 顶着顽固守旧 人士的讥笑诅咒 , 决意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 对西方社会的实地考察和深入了解, 拓展了 他的政治视野和文化胸襟。 在政治文化方面 , 他比较了中西政治文 化的历史与现状 , 肯定西方资本主义的君民 共主政治制度 , 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弊端 作了一定程度的批判与反思。他认为君民共 主的政治制度是西方长治久安的基础, 西洋 所以享国长久 , 君民兼主国政故也。[ 3] ( P156) 西洋君德 , 视中国三代令主, 无有能庶几者; 即伊、 周之相业 , 亦未有闻焉。而国政一公之 臣民 , 其君不以为私。其择官治事 , 亦有阶级 资格 , 而 所用 必 皆贤 能, 一 与其 臣 民共 之。 ##世安有无政治教化而能成风俗者哉 ? 西 洋 一 隅 为 天 地 之 精 英 所 聚, 良 有 由 然 也。[ 3] ( P434) 他对西方君民关系的赞许之词是 由衷而发的, 虽有过誉之处, 但真实地反映了 他对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初步反思。进而, 他指出议 会制度及选举 制度是英国 立国之
东方论坛
2002 年第 6 期
郭嵩焘的 本末 观及早期现代化思想
严 亚 明
内容提要 : 郭嵩焘通过对洋务活动的反思及对西方文 明的探究 , 指出西 方文明具 有整体性 , 有本有 末 , 并从 政 治、 经济 、 教育等诸多领域探讨了西方各国 强盛的 根本 , 他的 本末 论 显示出 洋务思 想向维 新思想 过渡的 特 色 。郭嵩焘 的 本末 观拓展了中国人的文化视野 , 他 关于学习 西方 、 标 本兼治的 论述 , 实 质上是用 本 、 末 这对传统范畴广泛地探讨了经济 、 教育 、 文化及制度等诸问 题 , 在早 期现代化 求索过程中 , 在理 论上作了创 造 性的贡献 。 关键词 : 郭嵩焘 ; 本末 观 ; 早期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 K256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005- 7110( 2002) 06- 0094- 08
[ 3] ( P995) [ 4] ( P191)
[ 3] ( P364)
制度 , 西洋以行商为制国之本 , 其经理商政 , 整齐严密, 条理秩然。即在中国, 往来内江 , 船主皆能举其职, 而权亦重, 优于内地官人远 矣。宜其富强莫与京也。 明确地指出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西方富强的根基 , 是其 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 有鉴于时代的变迁 , 郭嵩焘认为传统的 重本抑末、 重农抑商政策已失去了合理的依 据, 至于今 日, 而 商贾之权 势, 所 至交通大 吏, 而农民受役于有土之家, 下比奴仆 , 儒生 之言 , 犹袭汉初之说 , 重农务本而薄视商贾 , 是谓名与实两不相应。 进而, 他对比 中西方商业政策的不同社会效应, 窃观西洋 以商贾为本计 , 通国无一闲; 中国重士而轻视 农工商三者, 乃至一家一邑之中, 有职业者不 逮百分之一, 闲民居其九而又过之 , 民安得不 穷? 国安得不弱 ? [ 4] ( P320) 这里实际上把中西 方贫弱富强归结为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 亦 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封建主义经济制度的 历史性差异。对西方各国及亚洲日本积极谋 求经济发展, 参与国际博览会的举动, 郭嵩焘 极为感叹。 西洋以商务为本 , 君民相与崇商 如此。[ 3] ( P350) 郭嵩焘早在光绪元年!条议海防事宜∀ 折 中就提出了 急通官商之情 的建议, 造船、 制器当师洋人之所利以利民 , 其法在令沿海 商人广开机器局。[ 1] ( P341) 主张让商人自办近 代企业, 并分析了其利益所在 , 可与外国轮船 竞争 以分其利 , 有利于了解西方各国的情 形, 加强海防力量, 多一船即多一船之益 , 多一船亦即多一船之防 , 可居间缓冲洋船 洋商与清政府的矛盾, 使诸商人与洋人皆有 交际往来之素 , 或遇事变歧出 , 则居间者多而 谋所以解散之亦易为力。盖洋人皆有保护商 贾之心, 而于地方官多所扦格 , 此即因其意之 所向而利导之者也。 [ 1] ( P342) 郭嵩焘主张摒弃 闭关自守的成法, 发展对外贸易, 实行对外开 放的经济政策 , 保护、 鼓励商民从事远洋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