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肺炎

真菌性肺炎
真菌性肺炎

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天津市胸科医院彭海鹰

随着环境因素的日趋恶化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癌症、糖尿病、免疫缺陷疾病等重症疾病的增加以及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大量使用,使得肺部真菌感染日见增多。但对于真菌的感染在临床上往往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对于抗真菌的治疗,不合理用药亦较常见。因此,侵袭性肺真菌病诊疗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普及很有必要。

一、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

( ppt4 )图表显示的是常见下呼吸道致病性真菌的种类。有酵母菌、霉菌、双相性真菌和类真菌等。侵袭性真菌感染在临床上以 ICU 、呼吸科、血液科发病率最高。其中白色念珠菌仍然是主要致病菌。深部真菌感染的病死率较一般住院患者高。有统计显示,总病死率为 21% ,真菌血症的病死率为 26% 。

曹彬等人将 2002 ~ 2006 年诊断的 152 例肺部真菌感染按新的诊断定义重新分组,其中定植组 55 例,拟诊组 35 例,临床诊断组 24 例,确诊组 38 例。在定植组当中念珠菌肺炎占到了 91% ,而曲霉肺炎占到 5% ;到了临床诊断组念珠菌占 38% ,曲霉菌占到了58% ;随着诊断级别的提高,念珠菌感染在减少,而曲霉感染在明显的增加。在确诊的 38 例中曲霉占 39% 、隐球菌占 34% 、毛霉占 10% 、念珠菌只有 5% 。在临床诊断组病死率为58.3% ,明显的高于拟诊组和定植组。说明诊断级别越高病情越严重,病死率也高。

郝飞教授提供的国内西南医院从 1971 年到 2000 年的尸检资料显示,在死亡的重症肺炎中,曲霉感染占 55% 左右、隐球菌占 20% 左右、毛霉占 10% 左右、念珠菌只占 3% 左右。

二、侵袭性肺真菌病的定义

侵袭性肺真菌病是指真菌直接侵犯肺或支气管引起的急性或者是慢性组织病理损害所导致的疾病。它不包括寄生、过敏和毒素中毒。而播散性肺真菌病是指侵袭性肺真菌病扩散和累及肺外器官或发生真菌血症。

三、侵袭性肺真菌病的分级诊断

侵袭性肺曲霉病 (IPA) 是肺曲霉病中最严重的类型,诊断困难,治疗棘手。 IPA 的确诊需要从病肺组织同时获取病理学和微生物学的证据。按此要求,临床上势必造成多数患者失去治疗机会。因此,从临床实际和客观需要出发,根据 IPA 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如( ppt12 )图表所示将其诊断分为拟诊、临床诊断和确诊 3 级,不同的诊断级别治疗亦应区别对待,这样可以避免和减少漏诊,使需要治疗的患者及时得到治疗 , 又防止过诊和抗曲霉新药的滥用。

(一)危险因素

1.2007 年我国颁布的发布的危险因素

( 1 )外周血白细胞 <0.5 × 109/L ,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持续 >10d 。

( 2 )体温 >38 ℃或 <36 ℃,并伴有下列情况之一:①此前 60d 内出现过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10d ;②此前 30 天内曾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③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④患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⑤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⑥持续应用糖皮质激素 3 周以上;⑦有慢性基础疾病;⑧长期住 ICU 、长时间机械通气、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⑨创伤、大手术、体内留置导管、全胃肠外营养等。

2. 国际上报道的侵袭性真菌病的主要高危因素

( 1 )曲霉感染的高危因素:血液恶性肿瘤患者; COPD ;长时间激素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

( 2 )曲霉加念珠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严重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移植患者和入住 ICU 的患者。

( 3 )念珠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中心静脉插管;糖尿病;外科手术;多部位念珠菌定植;广谱抗生素的应用。

(二)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与转归取决于真菌的类型和机体免疫功能状态二者的相互作用。若免疫功能占优势,则肺部病变受到限制,表现为结节、纤维化;若免疫功能处于劣势,则肺部病变以化脓性炎症反应为主,向周围以及全身扩散。曲霉菌和毛霉菌容易侵犯血管,故常造成肺梗塞,出现肺坏死、肺空洞和咯血。支气管肺曲霉病还可使有过敏体质的病人出现哮喘症状。

国内 20 年肺曲霉菌病临床资料汇总分析 , 回顾了 1988 ~ 2007 年国内肺曲霉菌感染的文献资料,总结了 293 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肺曲霉菌球 181 例

( 61.8%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107 例( 36.5% )。肺曲霉菌病好发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男女 2 : 1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多样性,误诊率高达 74.6% 。

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表现: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早期可以没有症状,少部分患者在早期可以出现干咳、发热、轻度胸痛、胸膜摩擦音、咯血、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的表现;胸片表现多样,结节状阴影伴或不伴空洞,单发或多发团片、实变影,病程早期可无变化; HRCT 检查对早期诊断很重要,出现肺结节样病变围以密度变淡的晕圈。以胸膜为基底的楔形病变伴有空洞,是其特征性的表现。

( ppt20-21 )图表显示的是侵袭性曲霉病患者 CT 检查的表现,其影像学特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 CT 影像的特征:结节直径≥ 1cm 的占到了 94.5% ;晕轮征的影像占 61% 左右;实变影 30% ;还有结节影、梗塞形成、空洞性病变、空气支气管征、多发小结节影、胸腔积液、空气半月征、非特异性毛玻璃样影、心包积液等。这些影像可能是单一出现,也可能是同一张 CT 影像上多发出现。所以根据这些影像,很难确诊为肺真菌性感染。

( ppt22 )图片显示的是空军总医院的张波教授总结的肺真菌病胸部 X 线表现和 CT 影像表现,非常形象,值得借鉴。

(三)微生物学的依据

1. 临床诊断的微生物学依据

( 1 )痰、 BALF 、支气管刷片等任一病灶处查见丝状菌镜检 2 次阳性;

( 2 ) BALF 、支气管刷片等任一病灶处培养见丝状菌培养 2 次阳性;

( 3 ) G 试验(血清)、 GM 试验(血浆、血清、 BALF )抗原检测 2 次阳性。

危险因素 + 临床特征 + 以上任何一项即可做出临床诊断。

2. 确诊的微生物学依据

( 1 )无菌术下取得的肺组织、胸腔积液或血液标本培养有真菌生长(排除污染的可能);

( 2 )肺组织标本、胸腔积液或血液镜检发现隐球菌;

( 3 )肺组织标本、 BALF 或痰液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

危险因素 + 临床特征 + 组织病理学或以上任何一项即可确诊。

( ppt26 )图表显示的是曲霉不同标本培养的阳性率。其中痰液培养阳性率为 8-34% ,在 BALF 中 45-62% ,经皮针吸肺活检为 50-67% 。

3.GM 试验对侵袭性曲霉感染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ppt27 )图表显示的是 GM 试验对曲霉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 89.7% 和 98.1% 。国外有报道显示,气管肺泡灌洗液 GM 检测诊断侵袭性曲霉感染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 88% 和 87% ,可用于早期诊断侵袭性曲霉感染 , 且优于血清 GM 检测及肺泡灌洗液培养或直接检测,如( ppt29 )图表所示。在 2008 年的 IDSA 曲霉病治疗指南中指出,联合 GM 检测及 HRCT 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侵袭性曲霉感染,并可提示开始抗真菌治疗的时机。

( 1 )影响 GM 实验假阳性的因素:拉西林 / 他唑巴坦;与其它细菌或真菌成分有交叉反应;肠道中定植的曲霉释放 GM 进入血液循环;含有谷物的食物中存在 GM 抗原,通过受损肠黏膜进入血循环导致抗原血症,化疗后出现的严重黏膜炎更容易发生假阳性;高剂量使用激素;另外使用牛奶制品也容易导致假阳性的产生。

( 2 )影响 GM 实验的假阴性的因素:抗体过多;抗真菌药,比如两性霉素 B 、泊沙康唑、伊曲康唑,可以通过抑制菌丝生长从而减少 GM 的分泌;感染部位, GM 检测的敏感度在局限性感染比侵袭性感染低,比如慢性肉芽肿;侵血管性弱,当菌丝减少时可以出现假阴性。

4. G 试验:用于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适用范围有曲霉、念珠菌、镰刀菌、毛孢子菌、支顶孢属和卡氏肺孢子虫;不能鉴别曲霉和念珠菌,另外不能检测隐球菌、接合菌。 G 试验的特异性高,连续 2 次 G 试验阳性有意义。比临床症状体征和 HRCT 早大约十天左右出现阳性。其敏感性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可动态反应感染程度和抗真菌治疗效果。

( 1 ) G 试验假阳性的影响因素:近期内应用蘑菇多糖、裂褶菌多糖、白蛋白、球蛋白、血透使用纤维素膜,手术中使用棉纱垫、拭子等,其它引发 G 因子反应的?- 葡聚糖;

( 2 ) G 试验假阴性的影响因素:样本中含有葡聚糖酶。

(四)组织病理学证据

组织病理学证据是确诊侵袭性肺真菌病的有力证据。

四、侵袭性肺真菌病的治疗

(一)预防性治疗

多用于粒缺严重者,一般不推荐。极危重时可以考虑,但应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定植不需要治疗,除非预计可能还要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有可能出现真菌播散危及生命。

(二)经验治疗

主要针对的是拟诊和临床诊断的患者。对于免疫损害和明原因发热或适当的抗菌无效广谱抗菌无效的患者,达到拟诊标准,即可以开始抗真菌的治疗。目的是为了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病死率增加。实际上仍然起到的是部分预防的作用。

经验治疗在选择用药时主要考虑疾病的危险度、年龄因素、心肝肾功能情况、药敏试验、既往用药情况以及经济情况等。因为是经验治疗,一定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 ppt40-42 )

图表分别显示的是 2007 年国内专家和 2009IDSA 指南对治疗念珠菌肺炎的推荐用药,以及2008IDSA 侵袭性肺曲霉病治疗指南对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推荐用药。

侵袭性肺曲霉病治疗疗程 , 大部分类型曲霉病的最佳疗程尚未确定。治疗肺部曲霉感染时,治疗至所有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消失或稳定 , 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最短为 6-12 周;在免疫缺陷患者 , 应在免疫缺陷时期持续治疗直至病灶消散;在已治疗成功的侵袭性曲霉病患者中 , 若预期将发生免疫抑制 , 重新应用抗真菌治疗能预防感染复发。

(三)确诊治疗

确诊治疗也就是目标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机体免疫力、病情、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二性霉素 B 抗菌谱广,几乎对所有的致病性真菌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副作用较大限制了该药的应用。对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目前一般常用伏立康唑、卡泊芬净、伊曲康唑等。对念珠菌感染的治疗除上述药物外,氟康唑仍作为首选,克柔除外。

五、总结

对侵袭性肺真菌病来说,早期经验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希望。对于病情进展缓慢的患者,可以尽可能找证据,比如 G 试验, GM 试验;对于一般情况比较好的患者,尽可能做到气管镜活检或者是肺穿刺活检,以得到组织病理学的证据;对于那些病情进展较快,病变范围较广,病情严重的患者,有了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的支持,以及广谱的抗生素治疗无效,就可以拟诊或者是临床诊断为侵袭性肺真菌病,不必非要苛求 G 试验, GM 试验或者组织病理学的依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挽救患者的生命。

肺炎感染

1.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 ?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3、病毒性肺炎(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 ?4、真菌性肺炎(白色念珠菌、曲菌等) ?5、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立克次体、弓形体等) ?6、物理、化学及过敏性肺炎 (2)病原菌分布规律的变化 近20年来病原菌的分布规律正在发生变化 ?肺炎球菌的比例下降 ?革兰阴性杆菌的比例增加: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 ?新的病原菌肺炎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军团菌等 ?非致病菌成为机会致病菌 ?真菌发病率增加 ?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变化的原因:环境发生改变 ***诊断和鉴别: (一)确定肺炎诊断 ?首先,把肺炎与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区别开来 ?其次,把肺炎与其他类似肺炎的疾病区别开来: 1、肺结核 2、肺癌 3、急性肺脓肿 4、肺血栓栓塞症 5、非感染性肺部浸润 (二)诊断要点 1.症状和体征: 一般急性起病,典型表现为突然畏寒、发热,咳嗽、咳痰或伴胸闷、胸痛。 胸部病变区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有肺泡呼吸音减弱,或管状呼吸音,可闻及湿啰音。2.胸部X线: 以肺泡浸润为主。呈肺叶、段分布的炎性浸润影,或呈片状或条索状影,密度不均匀,沿支气管分布。 3.实验室检查 细菌性肺炎可见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并有核左移,或细胞内见中毒颗粒; 4. 病原学检查 痰涂片革兰染色有助于初步诊断,应在漱口后取深部咳出的痰液送检,或经纤支镜取标本检查,结合细菌培养,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5.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试验适用于衣原体感染。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查多用于军团菌肺炎等。 (三)确定病原体 ?1、痰 ?2、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 ?3、防污染样本毛刷 ?4、支气管肺泡灌洗

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IPFI)的发病率明显上升。IPFI也日益成为导致器官移植受者、恶性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其他危重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IPFI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至今尚未统一。为了规范我国IPFI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美国家的相关诊断与治疗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我国IPFI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草案),供国内同道在临床实践中借鉴。 诊断标准 一、定义 IPFI是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致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类型。引起IPFI常见的真菌主要是念珠菌属、曲霉属、隐球菌属、接合菌(主要指毛霉)和肺孢子菌等。IPFI 的诊断由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四部分组成。临床诊断IPFI时要充分结合宿主因素,除外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部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诊断IPFI分确诊、临床诊断及拟诊3个级别。 二、确诊IPFI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附录1),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附录2)及下列1项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 1.霉菌: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菌丝或球形体(非酵母菌的丝状真菌),并发现伴有相应的肺组织损害。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霉菌培养阳性,但血液中的曲霉菌属和青霉属(除外马尼菲青霉)真菌培养阳性时需结合临床,要排除标本污染。 表1 IPFI的诊断标准 注:★原发性者无宿主因素,▲肺组织、胸液、血液真菌培养阳性(除外肺孢子菌) 2.酵母菌: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酵母菌细胞和(或)假菌丝。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酵母菌培养阳性,或经镜检发现隐球菌。 3.肺孢子菌:肺组织标本染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痰液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 三、临床诊断IPFI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

症肺炎 【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b在HA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获得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和健康护理( 医疗) 相关性肺 炎(health care —ssociated pneumonia ,HCAP)更为常见。免疫抑制宿主发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始的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患者。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 【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简单地讲,是住院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CAP临床诊断依据包括: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④WBO 10 X 109 / L 或< 4 X 109 / L ,伴或不伴核左移。⑤胸部X线检查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 可建立临床诊断。 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认的定义。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肺炎的表现:①意识障碍;②呼吸频率>30次/min③PaO<6OmmHg,氧合指数(PaO/FiO?) <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④血压<90/60mmHg⑤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h内病变扩大》50%;⑥少尿:尿量<20mL/h,或<80mL/4h,或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HAP中晚发性发病(入院>5d、机械通气>4d)和存在高危因素者,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亦视为 重症。 美国胸科学会(ATS) 2001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①需要机械通气;②入院48h内肺部病变扩大》50%;③少尿(每日<400mL)或非慢性肾衰患者血清肌酐>177卩mol/L( 2mg/dl)。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 PaO2/FiO2<250③病变累及双肺或多肺叶;④收缩压v 12kPa( 90mmHg);⑤舒张压<8kPa( 60mmHg) , 符合1 条主要标准或2 条次要标准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2007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主要标准:① 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②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次要标准包括: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氧合指数(PaO2/FiO2) <250,③多肺叶受累,④意识障碍⑤ 尿毒症(BUN>20

真菌感染和真菌性肺炎

一、真菌感染与真菌性肺炎 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与有机物中。从其致病性而言,可将真菌分为条件致病菌与致病菌两类,从感染得部位上瞧,可将真菌感染分为浅部致病菌与深部致病菌。引起深部真菌病得条件致病性真菌包括隐球菌、念珠菌、曲霉、毛霉等;致病性真菌主要有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足癣菌、孢子丝菌等。 肺部真菌感染在诊疗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与其她类型病原引起得感染相同,真菌感染得发生也取决于真菌致病力与机体抵抗力两个方面。真菌得致病力包括真菌本身得毒理效应与患者所获得感染得途径、感染剂量等方面,机体得抵抗力往往与患者基础疾病状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者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等有关。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真菌感染常常于治疗“晚期”才明确诊断,即通常在经过一系列得抗细菌治疗无效后,才会考虑真菌感染得可能。所以临床医师对人体真菌感染得认识程度与采取有效得治疗措施决定了真菌感染得“发生率”与病死率。 肺脏就是深部真菌感染最常见得靶器官之一。目前我国尚无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得统计资料,但从文献上瞧,我国肺部真菌感染中大多数为条件致病性真菌,以念珠菌与曲霉菌最为常见,其次为新型隐球菌与毛霉菌。真菌在肺内得感染途径可分为三种类型:(1)内源性感染,即从正常人口腔与上呼吸道寄生得真菌进入下呼吸道导致感染;(2)外源性感染,患者吸入带有真菌孢子得粉尘引起感染;(3)继发性感染,体内其她部位存在真菌感染,经过血行或淋巴系统播散至肺,或者邻近器官得真菌感染直接蔓延侵犯肺脏。 但肺部真菌感染在诊疗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肺部真菌感染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肺部真菌感染得影像学检查除了曲霉菌感染形成曲菌球容易明确诊断外(图1),其她真菌感染均缺少特征性得改变。真菌感染得患者大多为其她全身疾病终末期得患者,留取痰液培养较为困难,患者自身条件也往往不适宜采用支气管镜吸痰等介入性检查。(2)肺内真菌感染常常继发于细菌感染,在临床工作中往往注重于既往检验得细菌培养得结果,而没有对真菌感染引起一定得重视。或在同一患者体内,存在两种以上得真菌感染,而实验室检查往往不能发现所有得致病微生物,而引起临床治疗得不全面。(3)目前我国尚缺乏真菌感染治疗得指南性文件,在临床上常常会对选择什么样得药物与如何避免药物得副作用问题上难以抉择。 图1 左上肺曲菌球 二、真菌性败血症 在诊断或怀疑患者存在深部真菌感染时,应该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真菌败血症得征象,必要时应及时多次抽血行血培养检查明确诊断。真菌败血症可累及全身各脏器,其基本病变为坏死、溃疡、

CNS感染的诊断思路

CNS感染的诊断思路 一、CNS感染的识别 1、CNS急性感染最初可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皮疹及全身中毒症状,常见有: (1)、脑膜炎表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克尼格征等脑膜刺激征。以及颅内压增高{二慢(呼吸减慢、心跳减慢)一高(血压升高)及视乳头水肿、喷射样呕吐、剧烈头痛}。 (2)、脑炎表现:意识障碍、抽搐发作、瘫痪、记忆力下降、智能障碍、不自主运动和神经定位体征等,可有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2、CNS亚急性和慢性病毒感染起病隐袭,进行性发展。表现脑实质受损征象。智能障碍和痴呆等。 二、根据CNS感染的可疑迹象、询问病史 (1)、脑膜炎 1、细菌性脑膜炎:包括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结核性脑膜炎。 重点询问:有无“感冒”、咽痛、咳嗽、胸痛、铁锈色痰、皮肤有无破损、发炎,有无婚外性生活史等,期中脑膜炎双球菌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儿童、青少年多发;结核性脑膜炎近年来易漏诊,多见于结核病史询问遗漏或感染隐袭有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2、真菌性脑膜炎 包括:念珠菌性、隐球菌性等脑膜炎。询问有无口腔炎、阴道炎、

霉菌性肠炎史,养鸟、养鸽史等。 3、病毒性脑膜炎 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性、腺病毒性、肠道病毒性、麻疹性、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风疹性等脑膜炎。 询问:有无发热、咳嗽、腹泻、皮疹、口角或皮肤疱疹、耳根疼痛、包块等。 4、其他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引起的脑膜炎 包括:非洲钩虫病、查加斯病。 (二)脑炎 1、细菌性脑炎: 包括结核性、肺炎双球菌、梅毒性脑炎。通常形成脓肿,由于抗生素大量广泛使用本病目前已罕见。 2、病毒性脑炎、脊髓炎和脑脊髓炎 包括腺病毒性、巨细胞性、肠道病毒性、麻疹性、流感性、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乙型脑炎、水痘病毒性、风疹病毒性、带状疱疹性等。询问内容:包括病前2-4周上呼吸道、肠道感染病史。查体可见:精神神志恍惚疲惫、目光呆滞、反映迟钝、头昏、注意力不集中、隐隐头痛、食欲减退,甚至出现精神亢奋,烦躁不安,打人毁物,抽搐等。其中乙型脑炎多发于夏季,儿童多发(未行乙型脑炎疫苗接种者);麻疹性脑炎、流行性腮腺炎性脑炎好发于冬春季、亦为儿童多发。(三)、脑炎和脊髓炎 包括急性上行性脊髓炎、脑膜脑炎、脊髓脊膜炎、急性播散性脑炎(如:

细菌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 【导读】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对儿童及老年人的健康威胁极大。 肺炎是指肺组织或肺实质发生的急性炎症,不少人误以为肺炎都是由细菌引起的,其实不然,细菌仅是导致肺炎发生的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致病原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肺炎。但细菌性肺炎占成人各类病原体肺炎的80%,是十分常见的肺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细菌性肺炎是怎么回事。 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它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等。对儿童及老年人的健康威胁极大。细菌性肺炎的症状变化较大,可轻可重,决定于病原体和宿主的状态。 细菌性肺炎的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根据典型症状与体征,结合胸部X线检查,易作出初步诊断。年老体衰、继发于其他疾病、或呈灶性肺炎改变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需认真加以鉴别。 细菌性肺炎症状有哪些 进入抗生素时代以来,细菌性肺炎的预后一度显著改善,但自60年代以后病死率居高不降。细菌耐药率增高,所谓”难治性“肺炎屡见不鲜,尤其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中病死率极高。细菌性肺炎的症状如下: 1、多数起病较急。发热常见,多为持续高热。咳嗽、咳痰甚多,早期为干咳,渐有咳痰,痰量多少不一。痰液多呈脓性。部分有胸痛,累及胸膜时则呈针刺样痛。全身症状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少数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重症患者可有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症状; 2、体检病人呈急性病容,呼吸浅速,部分有鼻翼搧动。常有不同程度的紫绀和心动过速。少数可出现休克,伴烦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少尿、心动过速和心音减弱,多见于老年; 3、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多有升高。老年体弱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但中性粒百分比仍高。肺部炎症显著但白细胞计数不增高常提示病情严重。动脉血氧分压常显示下降; 4、热病容,少数有呼吸急迫和紫绀,重症病人体温可高达39~40度,血压下降休克等体征,胸部检查患恻呼吸动度减弱,语颤可增强或减弱,叩诊有浊音,听诊可有支气管呼吸音或湿性罗音,少数可有胸膜磨擦音或呼吸音减弱。 细菌性肺炎会传染吗 假如此时身边的人患上了细菌性肺炎,体质较差的人会不会被传染呢,健康是否会面临挑战? 答案是不一定的。细菌性肺炎虽是细菌侵入肺部引起,但它不属于“法定传染病”。它与“法定传染病”的区别是,引起“法定传染病”的微生物较单一,如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非典型肺炎由变异的冠状病毒引起;而引起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体大多为肺炎球菌及肺炎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法定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可引起流行,需进行隔离;细菌性肺炎的传染性相当弱,不会引起流行,不需隔离。 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由外界侵入;而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体存在于许多正常人的上呼吸道,它的发病与人的内因关系更大,例如酒醉时、昏迷者、老弱者。 细菌性肺炎的主要病因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

《新冠状病毒肺炎》(第8版)旨在进一步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疗水平。在总结新发性冠状动脉肺炎诊治经验的基础上,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指南,对专家进行回顾性分析。[1] 新的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计划(第7版)于2020年8月19日修订完成,新的冠状病毒肺炎诊断和治疗计划(第8版)完成。 1病原学特征 新冠状病毒(2019 nCoV)属于冠状病毒β属。蒴果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140nm。核蛋白(n)、病毒包膜(E)、基质蛋白(m)和耳蛋白各有5个必需基因(S)四种结构蛋白与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核蛋白 (N)RNA基因组的包膜形成核衣壳,核衣壳被病毒包膜(E)包围。病毒包膜含有基质蛋白(m)和耳蛋白(s)等蛋白质。梭形蛋白通过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合进入细胞。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可在体外培养96小时的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中观察到。 然而,在veroe6和Huh-7细胞株中分离和培养大约需要4-6天。

这种病毒对紫外线和热非常敏感。在56℃、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氯仿中可有效灭活病毒30分钟,而洗必泰则不能。 2流行病学特征 (1)感染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无症状感染是主要的感染源。它们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在发病后5天内变得更具传染性。 (2)传输方法。 呼吸道滴注和密切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受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气溶胶中可能会通过气溶胶扩散。 由于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从粪便和尿液中分离出来,因此应注意暴露于环境污染和气溶胶传播。 (3)易受感染的人。

人们通常是脆弱的。感染后,一种具有一定免疫力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问世,但持续时间尚不清楚。 三个。病理变化 以下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器官和新型冠状病毒(不包括基本疾病)的检测结果。 (1)肺。 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实变。实变区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 渗出性肺泡炎。不同区域的肺部病变复杂多变,新旧交错。 肺泡腔可见血清、纤维渗出物和透明膜。渗出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可见多核巨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部分细胞脱落。包涵体有时见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肺泡隔充血、水肿、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少量肺泡增生,肺泡隔破裂或形成囊肿。肺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空洞内可见渗出物和粘液。在细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中很容易看到粘液栓塞。可见肺血管炎、血栓(混合血栓、透明血栓)和血栓

重症肺炎

肺炎是肺实质的急性炎症,引起肺炎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包括感染、化学、物理和免疫原性损伤。肺炎的分类方法很多,在临床上为了便于治疗,一般都按病因分类,包括细菌性、肺炎支原体性、立克次体性、衣原体性、病毒性、真菌性、过敏性、放射性和化学性肺炎等。目前,肺炎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病原以细菌所占比例最高。造成重症肺炎日益增多的原因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还经常并发败血症、脓胸、心包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使得治疗更加困难。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咳嗽”、“喘证”、“肺痈”等范畴。 1 诊断标准: 症状:病初期可有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突发寒战、高热可达39~40℃,咳、喘症状加重,早期咳白色泡沫痰,可带少量血丝,典型者1~2天后出现铁锈色痰,以后痰液增多而呈粘液脓性或纯脓性(黄痰)。同时,胸部往往有剧烈的刀割样锐痛或针刺佯疼痛,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和口唇紫绀,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重症肺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慌、呼吸困难和紫绀加重;严重者出现嗜睡和烦躁,亦可发生昏迷,通常提示由于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毒素作用,引起脑水肿及中毒性脑病、心功能不全。 体征:早期体征不明显,呼吸浅、快、严重时出现呼吸急促,三凹征,鼻翼扇动,口唇青紫,早期肺部仅闻呼吸音变粗,以后可闻到中、小湿罗音,后期可闻细小湿罗音或捻发音。当肺炎病灶融合扩大时,肺部叩浊,并听到管状呼吸音。胸部一侧明显叩浊和呼吸音降低,应考虑有无合并胸腔积液。严重者气急、紫绀、嗜睡、血压偏低。败血症者,皮肤粘膜可有出血点、神志恍惚等。心率突然增快、肝脏进行性增大,提示心功能不全。 实验室检查: 特异检查:(1)血常规:细菌性肺炎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高。年老体弱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增加,但中性粒细胞增高。(2)痰液检查:痰直接涂片以及痰培养上,有助于明确病原体。(3)胸部X线检查显示两肺有小斑片状浸润阴影,

真菌感染和真菌性肺炎

一、真菌感染和真菌性肺炎 ?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和有机物中。从其致病性而言,可将真菌分为条件致病菌和致病菌两类,从感染的部位上看,可将真菌感染分为浅部致病菌和深部致病菌。引起深部真菌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包括隐球菌、念珠菌、曲霉、毛霉等;致病性真菌主要有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足癣菌、孢子丝菌等。 ? 肺部真菌感染在诊疗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和其他类型病原引起的感染相同,真菌感染的发生也取决于真菌致病力和机体抵抗力两个方面。真菌的致病力包括真菌本身的毒理效应和患者所获得感染的途径、感染剂量等方面,机体的抵抗力往往和患者基础疾病状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者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等有关。?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真菌感染常常于治疗“晚期"才明确诊断,即通常在经过一系列的抗细菌治疗无效后,才会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所以临床医师对人体真菌感染的认识程度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决定了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肺脏是深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靶器官之一.目前我国尚无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的统计资料,但从文献上看,我国肺部真菌感染中大多数为条件致病性真菌,以念珠菌和曲霉菌最为常见,其次为新型隐球菌和毛霉菌.真菌在肺内的感染途径可分为三种类型:(1)内源性感染,即从正常人口腔和上呼吸道寄生的真菌进入下呼吸道导致感染;(2)外源性感染,患者吸入带有真菌孢子的粉尘引起感染;(3)继发性感染,体内其他部位存在真菌感染,经过血行或淋巴系统播散至肺,或者邻近器官的真菌感染直接蔓延侵犯肺脏。? 但肺部真菌感染在诊疗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肺部真菌感染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检查除了曲霉菌感染形成曲菌球容易明确诊断外(图1),其他真菌感染均缺少特征性的改变。真菌感染的患者大多为其他全身疾病终末期的患者,留取痰液培养较为困难,患者自身条件也往往不适宜采用支气管镜吸痰等介入性检查.(2)肺内真菌感染常常继发于细菌感染,在临床工作中往往注重于既往检验的细菌培养的结果,而没有对真菌感染引起一定的重视。或在同一患者体内,存在两种以上的真菌感染,而实验室检查往往不能发现所有的致病微生物,而引起临床治疗的不全面.(3)目前我国尚缺乏真菌感染治疗的指南性文件,在临床上常常会对选择什么样的药物和如何避免药物的副作用问题上难以抉择。 ?图1 左上肺曲菌球 ?二、真菌性败血症??在诊断或怀疑患者存在深部真菌感染时,应该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真菌败血症的征象,必要时应及时多次抽血行血培养检查明确诊断。真菌败血症可累及全身各脏器,其基本病变为坏死、溃疡、出血及空洞形成。切片检查一般可见组织坏死、炎性渗出及出血等改变。在坏死组织中可发现菌丝和(或)芽孢。血管腔内可形成真菌性栓塞。? 常见的诱发因素有:(1)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2)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晚期危重病人;(3)器官移植及烧伤病人;(4)其他情况,如外科手术、尤其是腹部和心脏手术,以及静脉插管、静脉输注高营养、放置导尿管等.? 大多数患者在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病情恶化为主要临床表现.(1)发热。多数患者有高热、常在39℃以上,热型不一,以间歇热、驰张热多见,若为稽留热,常提示预后极差。个别患者机体反应极差,表现为低温或体温不升,均示病情危重.(2)皮疹。约13%的念珠菌性败血症患者可有皮疹出现,以皮肤瘀斑、瘀点及斑丘疹为多见,亦可出现红斑结节水疱、脓疱等损害,脓疱内可检到菌体。约5%的曲霉败血症患者出现斑丘疹、结节或斑块等,并具有化脓性或渐进性坏死倾向,损害区可发现曲霉菌存在.(3)内脏器官受损的表现。真菌性败血症往往可伴有真菌性肺炎、食管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心肌炎、肾炎及脑膜(脑)炎等。部分患者有淋巴结及脾肿大。若为念珠菌属败血症,往往伴有鹅口疮、吞咽困难、偏瘫、视乳头水肿、Babinski’s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及锥体束征。真菌败血症伴发眼内炎亦较多见,可在病程中或缓解后发生,大多数在败血症发生3-60天出现眼内炎.

重症肺炎的诊断规范标准及治疗

重症肺炎 【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在HAP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获得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和健康护理( 医疗) 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更为常见。免疫抑制宿主发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始的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患者。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 【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简单地讲,是住院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CAP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 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 湿性啰音。④WBC > 10 ×109 / L 或< 4 ×109 / L ,伴或不伴核左移。⑤胸部X 线检查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 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 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可建立临床诊断。 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认的定义。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肺炎 的表现: ①意识障碍; ②呼吸频率>30次/min ③PaO 2<60mmHg, 氧合指数( PaO 2 /FiO 2 ) <300, 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④血压<90/60mmHg;⑤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 或入院48h内病变扩大≥50%; ⑥少尿: 尿量<20mL/h, 或<80mL/4h,或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HAP 中晚发性发病( 入院>5d、机械通气>4d) 和存在高危因素者, 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亦视为重症。 美国胸科学会(ATS) 2001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①需要机械通气; ②入院48h 内肺部病变扩大≥50%; ③少尿( 每日<400mL) 或非慢性肾衰患者血清肌酐>177μmol/L( 2mg/dl) 。次要标准: ①呼吸频率>30 次/min;② PaO2/FiO2<250 ③病变累及双肺或多肺叶;④收缩压<12kPa( 90mmHg) ; ⑤舒张压<8kPa( 60mmHg) , 符合1 条主要标准或2 条次要标准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2007年AT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主要标准:①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②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次要标准包括:①呼吸频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第8版)旨在进一步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医学治疗水平。在总结新发性冠状动脉肺炎诊治经验的基础上,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指南,对专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 新的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计划(第7版)于2020年8月19日修订完成,新的冠状病毒肺炎诊疗计划(第8版)完成。 1病原学特征 新冠状病毒(2019 nCoV)属于冠状病毒β属。蒴果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140nm。核蛋白(n)、病毒包膜(E)、基质蛋白(m)和耳蛋白各有5个必需基因(S)四种结构蛋白与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核蛋白 (N)RNA基因组的包膜形成核衣壳,核衣壳被病毒包膜(E)包围。病毒包膜含有基质蛋白(m)和穗蛋白(s)等蛋白质。梭形蛋白通过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合进入细胞。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在体外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中观察到96小时。 然而,在veroe6和Huh-7细胞株中分离和培养大约需要4-6天。

这种病毒对紫外线和热非常敏感。在56℃、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氯仿中可有效灭活病毒30分钟,而洗必泰则不能。 2流行病学特征 (1)感染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无症状感染是主要的感染源。它们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在发病后5天内变得更具传染性。 (2)传输方法。 呼吸滴注和密切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受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气溶胶中可能会通过气溶胶扩散。 由于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从粪便和尿液中分离出来,因此应注意暴露于环境污染和气溶胶传播。 (3)易受感染的人。

人们通常是脆弱的。感染后,一种具有一定免疫力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问世,但持续时间尚不清楚。 三个。病理变化 以下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器官和新型冠状病毒(不包括基本疾病)的检测结果。 (1)肺。 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实变。实变区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 渗出性肺泡炎。不同区域的肺部病变复杂多变,新旧交错。 肺泡腔可见血清、纤维渗出物和透明膜。渗出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可见多核巨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部分细胞脱落。包涵体有时见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肺泡隔充血、水肿、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少数肺泡过度扩张,肺泡隔破裂或形成囊肿。肺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空洞内可见渗出物和粘液。在细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中很容易看到粘液栓塞。可见肺血管炎、血栓(混合血栓、透明血栓)和

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 肺炎是肺实质的急性炎症,引起肺炎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包括感染、化学、物理和免疫原性损伤。肺炎的分类方法很多,在临床上为了便于治疗,一般都按病因分类,包括细菌性、肺炎支原体性、立克次体性、衣原体性、病毒性、真菌性、过敏性、放射性和化学性肺炎等。目前,肺炎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病原以细菌所占比例最高。造成重症肺炎日益增多的原因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还经常并发败血症、脓胸、心包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使得治疗更加困难。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咳嗽”、“喘证”、“肺痈”等范畴。 1 诊断标准: 1.1 症状:病初期可有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突发寒战、高热可达39~40℃,咳、喘症状加重,早期咳白色泡沫痰,可带少量血丝,典型者1~2天后出现铁锈色痰,以后痰液增多而呈粘液脓性或纯脓性(黄痰)。同时,胸部往往有剧烈的刀割样锐痛或针刺佯疼痛,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和口唇紫绀,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重症肺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慌、呼吸困难和紫绀加重;严重者出现嗜睡和烦躁,亦可发生昏迷,通常提示由于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毒素作用,引起脑水肿及中毒性脑病、心功能不全。 1.2 体征:早期体征不明显,呼吸浅、快、严重时出现呼吸急促,三凹征,鼻翼扇动,口唇青紫,早期肺部仅闻呼吸音变粗,以后可闻到中、小湿罗音,后期可闻细小湿罗音或捻发音。当肺炎病灶融合扩大时,肺部叩浊,并听到管状呼吸音。胸部一侧明显叩浊和呼吸音降低,应考虑有无合并胸腔积液。严重者气急、紫绀、嗜睡、血压偏低。败血症者,皮肤粘膜可有出血点、神志恍惚等。心率突然增快、肝脏进行性增大,提示心功能不全。 1.3 实验室检查: 1.3.1 特异检查:(1)血常规:细菌性肺炎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高。年老体弱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增加,但中性粒细胞增高。(2)痰液检查:痰直接涂片以及痰培养上,有助于明确病原体。(3)胸部X线检查显示两肺有小斑片状浸润阴影,以两肺底、中、内带,心胸角居多,亦可融合为大片状阴影,可见于细菌性及病毒性肺炎。 1.3.2 常规检查: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等。2.鉴别诊断:本病需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肺梗塞等相鉴别。 3.中医证型: 3.1 风热犯肺:咳嗽频剧,喉燥咽痛,痰黄稠,咯痰不爽,常伴头痛身热,鼻塞涕浊,口渴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重症肺炎最新版本

小儿重症肺炎 一、概论 重症肺炎是指在肺炎病程中,除具有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表现的危重阶段。 肺炎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据国内各地统计,肺炎病儿占小儿内科住院人数的24%~56%。小儿肺炎死亡占整个儿童死亡的五分之一以上,重症肺炎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仍占小儿死亡率的首位。鉴于重症肺炎的预后差,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及健康成长,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小儿肺炎列为三种重要儿科疾病之一,我国亦将其列为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种疾病之一。 二、发病因素 1.感染 小儿童症肺炎以感染性占绝大多数。 (1)病毒感染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毒性肺炎发病率逐渐增加,而细菌性肺炎相对减少。其中以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为主。 (2)细菌感染 主要由肺炎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引起。 2.年龄因素 婴幼儿容易发生重症肺炎,1岁以下婴幼儿免疫力很差,肺炎易于扩散,可迅速恶化。 3.机体状态早产儿、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患儿及有呼吸系统外并发症者易于发生重症肺炎。患重症感冒、麻疹、百日咳后患肺炎的,亦较易转

变为重症肺炎。 三、临床表现 1.重症肺炎的一般症状 初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然后迅速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如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灰暗,拒食,呕吐,腹胀。 2.呼吸系统表现 咳嗽、气喘最为突出,可咳出白色粘痰(病毒性)、脓性痰(细菌性)甚至粉红色泡沫痰(肺水肿时)。体检可见呼吸表浅、频速、鼻扇、吸气三凹征、唇周及四肢末端紫绀。听诊闻中、小水泡音或有喘鸣音。 3.肺炎并呼吸衰竭表现 呼吸困难加重,呼吸浅快,重者转为浅慢,节律改变。三凹征明显或反而不明显,口唇发绀,烦躁或嗜睡、昏迷、惊厥,后期可出现脑水肿、脑疝表现。PaCO2≥6.67kPa(50mmHg)。 4.心血管系统表现及心衰表现 重症肺炎往往出现循环系统受累,表现为脉搏微弱、心率加快、心音低钝呈奔马律、紫绀加重、肺部罗音增多等。严重者可有肝脏肿大、静脉充盈、四肢水肿等心衰表现。出现休克和周围循环衰竭时可见面色苍白、皮肤灰暗湿冷,出现花斑、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甚至可有DIC合并出现。 5.神经系统症状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重者意识障碍、视神经乳头水肿、昏迷、惊厥、进而可出现脑疝,患儿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并发中毒性脑病时可见高热头痛、呕吐、烦躁或嗜睡、惊厥和昏迷。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而不伴其他变化。

重症肺炎的概念和发病机制

1重症肺炎的概念和发病机制 1. 1关于重症肺炎的概念 重症肺炎是一个概念性的临床诊断用语,发达国家儿科教科书和ICD10版关于诊断分类并无此说,因此它不是一个有严格定义的疾病概念的医学术语。广义的小儿重症肺炎应包括小儿各年龄组的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肺部炎症性疾病。 总结“小儿重症肺炎”所指的涵义有: (1)肺炎合并脏器功能衰竭或其他合并症;(2)肺炎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功能缺陷、先天畸形或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基础疾病者应视为重症肺炎高危儿; (3)狭义的重症肺炎指婴幼儿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包括毛细支气管(肺)炎和一般支气管肺炎; (4)肺炎引起sep sis、严重sep sis、感染性休克和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 [以下称sep sis 及其序贯状态( sep sis and its sequels) ]; (5)急性肺损伤(AL 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可视为重症肺炎的特殊类型或严重sep sis靶器官的损伤; (6)重症患儿的肺炎,主要指住P ICU、N ICU的肺炎患儿,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 重症肺炎按临床过程可分为以下3种临床状态: (1)急性过程重者数小时至数天内可死亡,多死于急性呼吸衰竭、肺炎休克/心衰,甚至因气道梗阻直接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或急性心肺功能衰竭。( 2)危重状态包括AL I和ARDS。常见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后继续加重和有既存疾病的院内获得性重症肺炎,在ICU内呼吸循环支持下存活,经二次打击,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和肺部/全身的微循环障碍所致。严格来讲,此时患儿已从肺部局部疾病转变为sep sis全身性疾病。(3)恶性病和慢性病基础上的肺部感染状态可反复发生肺炎伴呼衰、心衰或sep sis及其序贯状态。肺炎伴随各种先天性/慢性疾病,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最为常见。* 1. 2关于重症肺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包括: (1)感染和免疫机制:各种不同病原体与机体之间的微生物-宿主相互作用。包括感染、感染免疫以及感染诱发的自身免疫。从微生态角度出发,整个呼吸道和肺脏可以视为存在微生态环境的一个特定的空腔脏器,而呼吸系统感染是局部微生态以及炎症免疫反应平衡/失衡的变化过程。(2)以呼吸系统为主的各系统病理生理机制,如肺炎呼衰、肺炎休克/心衰等脏器功能障碍和其他并发症发生机制。(3)以肺部为原发病灶引起的SIRS/ sep sis及其序贯状态的发病机制。(4)AL I/ARDS的病理生理机制。以下就应用sep sis的P IRO评估系统分析小儿重症肺炎发病机制及临床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借用sep sis的P IRO分级评估系统,并适当补充或修改其某些涵义,可以全面综合分析重症肺炎的发病机制,再找出主要矛盾。其目的是更全面地理解小儿重症肺炎的疾病本质并指导治疗。小儿重症肺炎P IRO分析思路,即是从内因、外因、机体反应性和脏器功能状态4个方面去分析重症肺炎发生机制。 (1)机体易感性( P, p redisposition) :即导致重症肺炎的内因、危险因素和诱因。月龄和年龄是临床医师最需关注的相关内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婴幼儿患儿占小儿重症肺炎的70% ~85%。不同年龄组的呼吸循环生理解剖特征和免疫功能发育水平明显不同。对判断患儿的呼吸力学机制和病原学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如小婴儿和年长儿分别易发生RSV毛细支气管炎和支原体肺炎) 。其次是既存疾病,包括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先天性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

重症肺炎【概述】肺炎就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得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尚有呼吸衰竭与其她系统明显受累得表现,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在HAP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获得得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 nia ,VAP)与健康护理( 医疗) 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associated pneumon ia ,HCAP)更为常见。免疫抑制宿主发生得肺炎亦常包括其中。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得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得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与结局方面有其独特得特征,需要一个独特得临床处理路径与初始得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患者。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得就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 【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得诊断。CAP就是指在医院外罹患得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得肺间质) 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得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得肺炎。简单地讲,就是住院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得肺部炎症。CAP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①新近出现得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 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与(或) 湿性啰音、④WBC 〉10 ×109/ L 或〈 4 ×109 / L ,伴或不伴核左移。⑤胸部X 线检查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 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可建立临床诊断。 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就是需要收入ICU得肺炎。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认得定义、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得CAP 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肺炎得表现: ①意识障碍; ②呼吸频率>30次/min ③PaO 2 〈60mmHg, 氧合 指数( PaO 2/FiO 2 ) <300, 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④血压<90/60mmHg;⑤胸片显示 双侧或多肺叶受累, 或入院48h内病变扩大≥50%; ⑥少尿: 尿量<20mL/h, 或〈80mL/4h,或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HAP 中晚发性发病( 入院>5d、机械通气>4d) 与存在高危因素者, 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亦视为重症。 美国胸科学会(ATS) 2001年对重症肺炎得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①需要机械通气; ②入院48h 内肺部病变扩大≥50%; ③少尿( 每日〈400mL) 或非慢性肾衰患者血清肌酐>177μmol/L( 2mg/dl) 。次要标准: ①呼吸频率〉30 次/mi n;②PaO2/FiO2<250 ③病变累及双肺或多肺叶;④收缩压<12kPa( 90mmHg) ; ⑤舒张压〈8kPa( 60mmHg) , 符合1 条主要标准或2 条次要标准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2007年ATS与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制订了新得《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得诊断标准进行了新得修正、主要标准:①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②需要应用升压药物得脓毒性血症休克。次要标准包括:①呼吸频率>30次/min; ②氧合指数( PaO2/FiO2) 〈250, ③多肺叶受累,④意识障碍⑤尿毒症(BUN>20mg/dL)⑥白细胞减少症(WBC计数〈4×109 /L)⑦血小板减

呼吸内科患者真菌性肺炎的临床分析(附43例病例报告)

呼吸内科患者真菌性肺炎的临床分析(附43例病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8-03-20T13:29:21.4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9期作者:谢燕君1 孙杰2 曾考娟1 [导读] 真菌性肺炎的患者逐年增加,且致病菌中曲霉菌更为常见,临床工作中需警惕曲霉菌感染。 (1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湛江 524023)(2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广东湛江 524023)【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呼吸内科43例住院患者真菌性肺炎的致病菌谱及易患因素,提高对真菌性肺炎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方法: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至2016年期间诊断为真菌性肺炎并明确致病菌的病例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病例中年龄大于等于60岁31例,有基础疾病38例,住院次数大于等于2次28例,真菌性肺炎致病菌中,以非念珠菌为常见,共30例,其中29例感染曲霉菌。结论:真菌性肺炎的患者逐年增加,且致病菌中曲霉菌更为常见,临床工作中需警惕曲霉菌感染。【关键词】真菌性肺炎;菌谱分析;易患因素。【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258-02 近年来化疗药物、免疫抑制药物、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增加了患真菌性肺炎的风险[1]。深部真菌感染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2016年期间临床诊断为真菌性肺炎且明确致病菌的病例43例,以增强了解主要致病菌、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2016年住院患者中临床诊断为真菌性肺炎且痰培养明确致病菌的临床病例43例。诊断标准参考2007年中华医学会确立的“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回顾分析所有病例的年龄分布特征、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致病菌谱及临床疗效。 2.结果 2.1 基本资料 现收集43例病例中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90岁,平均年龄为68.0岁,60岁及以上31例(72.09%)。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 2.2 基础疾病 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可能基础疾病,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