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工件工艺路线

氮化工件工艺路线
氮化工件工艺路线

氮化工件工艺路线:锻造-退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除应力-粗磨-氮化-精磨或研磨38CrMoAlA的加工流程:下料--粗加工--调质--精加工--渗N--精磨(精度要求不高可省略)... 20crmnti 淬火回火温度是多少呀?

先渗碳淬火,回火温度根据你所需硬度来定,如果要求工件高硬度,一般采用低温回火.180-200度比较合适

退火---淬火---回火

一.退火的种类

1.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一般常作为一些不重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些工件的预先热处理。

2.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的碳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制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钢种)。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

3.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或高温回火),这种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热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应力。如果这些应力不予消除,将会引起钢件在一定时间以后,或在随后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裂纹。

二.淬火时,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盐水,水和油。盐水淬火的工件,容易得到高的硬度和光洁的表面,不容易产生淬不硬的软点,但却易使工件变形严重,甚至发生开裂。而用油作淬火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比较大的一些合金钢或小尺寸的碳钢工件的淬火。

三.钢回火的目的

1.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钢件淬火后存在很大内应力和脆性,如不及时回火往往会使钢件发生变形甚至开裂。

2.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工件经淬火后硬度高而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的不同性能的要求,可以通过适当回火的配合来调整硬度,减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韧性,塑性。

3.稳定工件尺寸

4.对于退火难以软化的某些合金钢,在淬火(或正火)后常采用高温回火,使钢中碳化物适当聚集,将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

加热缺陷及控制

一、过热现象

我们知道热处理过程中加热过热最易导致奥氏体晶粒的粗大,使零件的机械性能下降。

1.一般过热: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下保温时间过长,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化称为过热。粗大的奥氏体晶粒会导致钢的强韧性降低,脆性转变温度升高,增加淬火时的变形开裂倾向。而导致过热的原因是炉温仪表失控或混料(常为不懂工艺发生的)。过热组织可经退火、正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后,在正常情况下重新奥氏化使晶粒细化。

2.断口遗传:有过热组织的钢材,重新加热淬火后,虽能使奥氏体晶粒细化,但有时仍出现粗大颗粒状断口。产生断口遗传的理论争议较多,一般认为曾因加热温度过高而使MnS之类的杂物溶入奥氏体并富集于晶接口,而冷却时这些夹杂物又会沿晶接口析出,受冲击时易沿粗大奥氏体晶界断裂。

3.粗大组织的遗传:有粗大马氏体、贝氏体、魏氏体组织的钢件重新奥氏化时,以慢速加热到常规的淬火温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奥氏体晶粒仍然是粗大的,这种现象称为组织遗传性。要消除粗大组织的遗传性,可采用中间退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处理。

二、过烧现象

加热温度过高,不仅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而且晶界局部出现氧化或熔化,导致晶界弱化,称为

过烧。钢过烧后性能严重恶化,淬火时形成龟裂。过烧组织无法恢复,只能报废。因此在工作中要避免过烧的发生。

三、脱碳和氧化

钢在加热时,表层的碳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氢、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发生反应,降低了表层碳浓度称为脱碳,脱碳钢淬火后表面硬度、疲劳强度及耐磨性降低,而且表面形成残余拉应力易形成表面网状裂纹。

加热时,钢表层的铁及合金与元素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膜的现象称为氧化。高温(一般570度以上)工件氧化后尺寸精度和表面光亮度恶化,具有氧化膜的淬透性差的钢件易出现淬火软点。

为了防止氧化和减少脱碳的措施有:工件表面涂料,用不锈钢箔包装密封加热、采用盐浴炉加热、采用保护气氛加热(如净化后的惰性气体、控制炉内碳势)、火焰燃烧炉(使炉气呈还原性)四、氢脆现象

高强度钢在富氢气氛中加热时出现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氢脆。出现氢脆的工件通过除氢处理(如回火、时效等)也能消除氢脆,采用真空、低氢气氛或惰性气氛加热可避免氢脆。

几种常见的热处理概念

几种常见热处理概念

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annealing: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4.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5.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6.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7.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9.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氰化,目前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调质处理quenching and tempering: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体组织为优。它的硬度取决于高温回火温度并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关,一般在HB200―350之间。

11.钎焊:用钎料将两种工件粘合在一起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的种类及应用

根据工件性能要求的不同,按其回火温度的不同,可将回火分为以下几种:

(一)低温回火(150-250度)

低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其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其淬火内应力和脆性,以免使用时崩裂或过早损坏。它主要用于各种高碳的切削刃具,量具,冷冲模具,滚动轴承以及渗碳件等,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RC58-64。

(二)中温回火(350-500度)

中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其目的是获得高的屈服强度,弹性极限和较高的韧性。因此,它主要用于各种弹簧和热作模具的处理,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RC35-50。

(三)高温回火(500-650度)

高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索氏体。习惯上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其目的是获得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都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因此,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机床等的重要结构零件,如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B200-330。

钢的氮化及碳氮共渗

钢的氮化(气体氮化)

概念:氮化是向钢的表面层渗入氮原子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以及提高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

它是利用氨气在加热时分解出活性氮原子,被钢吸收后在其表面形成氮化层,同时向心部扩散。氮化通常利用专门设备或井式渗碳炉来进行。适用于各种高速传动精密齿轮、机床主轴(如镗杆、磨床主轴),高速柴油机曲轴、阀门等。

氮化工件工艺路线:锻造-退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除应力-粗磨-氮化-精磨或研磨。由于氮化层薄,并且较脆,因此要求有较高强度的心部组织,所以要先进行调质热处理,获得回火索氏体,提高心部机械性能和氮化层质量。

钢在氮化后,不再需要进行淬火便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大于HV850)及耐磨性。

氮化处理温度低,变形很小,它与渗碳、感应表面淬火相比,变形小得多。

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作氰化。目前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是广。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热处理应力及其影响

热处理残余力是指工件经热处理后最终残存下来的应力,对工件的形状,&127;尺寸和性能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当它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127;便引起工件的变形,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就会使工件开裂,这是它有害的一面,应当减少和消除。但在一定条件下控制应力使之合理分布,就可以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变有害为有利。分析钢在热处理过程中应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使之合理分布对提高产品质量有着深远的实际意义。例如关于表层残余压应力的合理分布对零件使用寿命的影响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一、钢的热处理应力

工件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由于表层和心部的冷却速度和时间的不一致,形成温差,就会导致体积膨胀和收缩不均而产生应力,即热应力。在热应力的作用下,由于表层开始温度低于心部,收缩也大于心部而使心部受拉,当冷却结束时,由于心部最后冷却体积收缩不能自由进行而使表层受压心部受拉。即在热应力的作用下最终使工件表层受压而心部受拉。这种现象受到冷却速度,材料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当冷却速度愈快,含碳量和合金成分愈高,冷却过程中在热应力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塑性变形愈大,最后形成的残余应力就愈大。另一方面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组织的变化即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因比容的增大会伴随工件体积的膨胀,&127;工件各部位先后相变,造成体积长大不一致而产生组织应力。组织应力变化的最终结果是表层受拉应力,心部受压应力,恰好与热应力相反。组织应力的大小与工件在马氏体相变区的冷却速度,形状,材料的化学成分等因素有关。

实践证明,任何工件在热处理过程中,&127;只要有相变,热应力和组织应力都会发生。&127;只不过

热应力在组织转变以前就已经产生了,而组织应力则是在组织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在整个冷却过程中,热应力与组织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127;就是工件中实际存在的应力。这两种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十分复杂的,受着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成分、形状、热处理工艺等。就其发展过程来说只有两种类型,即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作用方向相反时二者抵消,作用方向相同时二者相互迭加。不管是相互抵消还是相互迭加,两个应力应有一个占主导因素,热应力占主导地位时的作用结果是工件心部受拉,表面受压。&127;组织应力占主导地位时的作用结果是工件心部受压表面受拉。

据我所知蜗杆一般不用渗N钢制作,请你说出渗N钢的具体材料,好给你参谋一下。

以下内容可供参考:

1、38CrMoAl是一种专用氮化钢,一般在机床主轴等地方用的比较多,氮化前要进行调质处理,处理后硬度在HV800以上,但硬化层不会太深,过去一般要求在0.5mm以上,现在多要求达到0.30mm以上,因为氮化时间太长了,速度比渗碳要慢得多.以上回答不知能否使你满意.

0.3mm达到60HRC没有问题

/question/11567677.html?si=1

2、先调质:淬火加热温度940度左右,回火温度640度左右.氮化工艺:500~570度之间进行氮化处理,时间会很长,采用离子氮化会大大缩短氮化周期.

/question/15866500.html?si=3

20CrMnTi是渗碳钢,渗碳和渗氮都属于化学热处理的范畴,但渗碳成本较低,渗层也较深,可以达到7mm以上,应用范围也比较广。

38CrMoAlA的加工流程:

下料--粗加工--调质--精加工--渗N--精磨(精度要求不高可省略)

工艺,调质:淬火加热温度940度左右,回火温度640度左右.氮化工艺:500~570度之间

齿轮热处理

现有20钢和40钢制造的齿轮各一个,为了提高齿轮齿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应采用何种热处理

工艺?

齿轮应按照使用时的工作条件选用合适的材料。齿轮材料的选择对齿轮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都

有直接的影响。

速度教高的齿轮传动,齿面容易产生疲劳点蚀,应选择齿面硬度较高而硬层较厚的材料;有冲击载荷的齿轮传动,轮齿容易折断,应选择韧性较好的材料;低速重载的齿轮传动,轮齿容易折断,齿面易磨损,应选择机械强度大,齿面硬度高的材料。

45钢热处理后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经过正火或调质可改善金相组织和材料的可切削性,降低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并可减少淬火过程中的变形。因为45钢淬透性差整体淬火后材料变脆,

变形也大,所以一般采用齿面表面淬火,硬度可达HRC52-58。适合于机床行业,7级精度以下的

齿轮。

40Cr是中碳合金钢,和45钢相比,少量铬合金的加入可以使金属晶粒细化,提高强度、改善淬

透性,减少了淬火时的变形。

使齿轮获得高的齿面硬度而心部又有足够韧性和教高的抗弯曲疲劳强度的方法是渗碳淬火,一般选用低碳合金钢18CrMnTi,它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渗碳时工件的变形小,淬火硬度可达到HRC56-62,残留的奥氏体量也少,多用于汽车,、拖拉机中承载大而有冲击的齿轮。

38CrMoAlA氮化钢经氮化处理后,比渗碳淬火的齿轮具有更高的耐磨性与耐腐蚀性,变形很小,可以不磨齿,多用来作为高速传动中需要耐磨的齿轮材料。

铸铁容易铸成复杂的形状,容易切削,成本低,但其抗弯强度、耐冲击和耐磨性能差。故常用于

受力不大、无冲击、低速的齿轮,

有色金属作为齿轮材料的有黄铜HPB59-1青铜QSNP10-1和铝合金LC4。

非金属材料中的夹布胶木、尼龙、塑料也常用于制造齿轮。这些材料具有易加工、传动噪声小、耐磨、减振性好等优点,使用于轻载、需减振、低噪声、润滑条件差的场合。

1.齿坯热处理

钢料齿坯最常用的热处理为正火或调质。正火安排在铸造或锻造之后,切削加工之前。这样可以消除钢件中残留的铸造或锻造内应力,并且使铸造或锻造后组织上的不均匀性通过重新结晶得到细化而均匀的组织,从而改善了切削性能和表面粗糙度,还可以减少淬火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调质同样起到了细化晶粒和均匀组织的作用,只不过它可以使齿坯韧性更高些,但切削性能差一

些。

对于棒料齿坯,正火或调质一般安排在粗车之后,这样可以消除粗车形成的内应力。

2.轮齿热处理

轮齿常用的热处理为高频淬火、渗碳、氮化。

高频淬火可以形成比普通淬火稍高硬度的表层,并保持了心部的强度与韧性。

渗碳可以使齿轮在淬火后表面具有高硬度且耐磨,心部依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较高的韧性。

氮化是将论置于氨气中并加热到520-560度,使活性氮原子渗入轮齿表面层,形成硬度很高的氮

化物薄层。

在齿轮生产中,热处理质量对齿轮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影响很大。往往因热处理质量不稳定,引起齿轮定位基面及齿面变形过大或表面粗糙度太大而大批报废,成为齿轮生产中的关键问题。

3.齿轮毛坯的制造

齿轮毛坯形式主要有棒料、锻件、铸件。棒料用于小尺寸、结构简单而且对强度要求低的齿轮。锻件多用于齿轮要求强度高、耐冲击和耐磨。当齿轮直径大于400-600毫米时,常用铸造方法铸造齿坯。为了减少机械加工量,对大尺寸、低精度齿轮,可以直接铸出轮齿;压力铸造,精密铸造、粉末冶金、热扎和冷挤等新工艺,可制造出具有轮齿的齿坯等新工艺,可制造出具有轮齿的

齿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

齿轮材料的合理选择

A满足材料的机械性能

材料的机械性能包括强度、硬度、塑性及韧性等,反映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齿轮在啮合时齿面接触处有接触应力,齿根部有最大弯曲应力,可能产生齿面或齿体强度失效。齿面各点都有相对滑动,会产生磨损。齿轮主要的失效形式有齿面点蚀、齿面胶合、齿面塑性变形和轮齿折断等。因此要求齿轮材料有高的弯曲疲劳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齿面要有足够的硬度和

耐磨性,芯部要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

例如,在确定大、小齿轮硬度时应注意使小齿轮的齿面硬度比大齿轮的齿面硬度高30-50HBS,这是因为小齿轮受载荷次数比大齿轮多,且小齿轮齿根较薄,强度低于大齿轮。为使两齿轮的轮齿接近等强度,小齿轮的齿面要比大齿轮的齿面硬一些。

另一方面,根据材料的使用性能确定了材料牌号后。要明确材料的机械性能或材料硬度,然后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达到所要求的硬度范围,从而赋予材料不同的机械性能。如材料为40Cr合金钢的齿轮,当840-860℃油淬,540-620℃回火时,调质硬度可达28-32HRC,可改善组织、提高综合机械性能;当860-880℃油淬,240—280℃回火时,硬度可达46-51HRC,则钢的表面耐磨性能好,芯部韧性好,变形小;当500-560℃氮化处理,氮化层0.15-0.6mm时,硬度可达52-54HRC,则钢具有高的表面硬度、高的耐磨性、高的疲劳强度,较高的抗蚀性和抗胶合性能且变形极小;当通过电镀或表面合金化处里后,则可改善齿轮工作表面摩擦性能,提高抗腐蚀性能。

B满足材料的工艺性能

材料的工艺性能是指材料本身能够适应各种加工工艺要求的能力。齿轮的制造要经过锻造、切削加工和热处理等几种加工,因此选材时要对材料的工艺性能加以注意。一般来说,碳钢的锻造、

切削加工等工艺性能较好,其机械性能可以满足一般工作条件的要求。但强度不够高,淬透性较差。而合金钢淬透性好、强度高,但锻造、切削加工性能较差。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工艺规程、热

处理方法等途经来改善材料的工艺性能。

例如汽车变速箱中的齿轮选择20CrMnTi钢,该钢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在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后,表面硬度为58-62HRC,芯部硬度为30-45HRC。20CrMnTi的工艺性能较好,锻造后以正火来改善其切削加工性。此外,20 CrMnTi还具有较好的淬透性,由于合金元素钛的影响,对过热不敏感,故在渗碳后可直接降温淬火。且渗碳速度较快,过渡层较均匀,渗碳淬火后变形小。适合于制造承受高速中载及冲击、摩擦的重要零件,因此根据齿轮的工作条件选用20CrMnTi钢是比较合适

的。

C材料的经济性要求

所谓经济性是指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选用齿轮材料还应注意尽量降低零件的总成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从材料本身价格来考虑。碳钢和铸铁的价格是比较低廉的,因此在满足零件机械性能的前提下选用碳钢和铸铁,不仅具有较好的加工工艺性能,而且可降低成本。从金属资源和供应情况来看,应尽可能减少材料的进口量及价格昂贵材料的使用量。

从齿轮生产过程的耗费来考虑。首先,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方法相对加工费用也不一样,如12CrNi3A 钢渗碳表面淬火的费用要比氮化处理的费用少得多,而碳氮共渗又具有生产周期短和成本低的特点。其次,通过改进热处理工艺也可以降低成本。如某齿轮工作时在高速、中载且承受中等冲击条件下,原选用中合金高级渗碳钢18cr2Ni4WA材料,其经过910-940℃渗碳,850℃淬火,180-200℃回火后机械性能的抗拉强度≥1177Mpa、屈服强度≥834Mpa、延伸率≥10%、断面收缩率≥45%,冲击韧性≥980kJ/m2,硬度为58-62HRC。虽能满足齿轮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但零件的价格高。现选用价格相对便宜的低碳中合金、中淬透性渗碳钢20CrMnTi。经过910-940℃渗碳,870℃淬火,180-200℃回火后机械性能的抗拉强度≥1100Mpa、屈服强度≥850Mpa、延伸率≥10%、断面收缩率≥45%,冲击韧性≥680,硬度为58-62HRC。仅此一项改进,材料费用不仅大大降低,而且满足了其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第三,所选钢种应尽量少而集中,以便采购和管理。随着齿轮形状、尺寸和材料向着多品种、多系列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型号多、产量小时,在齿轮锻造、机加工和热处理等生产工艺方面,存在着设计量大,生产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能耗大、管理难和质量不易保证等不利状况,因此在齿轮选材时精选、优选和压缩材料牌号和规格有利于提高选材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程度,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提高材料采购的计划性,以减少库存积压、加快资金流动,方便储存和保管以及降低材料的成本消耗。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改进工艺来提高经济效益。如模锻件生产的模锻工艺已突破传统工艺的要求,在提供成型毛坯时,可利用少无切削工艺,模锻与机械精加工相结合,部分或全部取代切削加工直接生产零件,或在生产中采用成组技术与工艺,也可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45万吨年丙烷脱氢制丙烯(PDH)装置工艺操作规程(UOP C3 Oleflex 工艺)

45万吨/年丙烷脱氢制丙烯(PDH)装置 工艺技术规程 (UOP C3 Oleflex 工艺) 2018年11月13日

目录 1 预处理工段 (1) 2 丙烷脱氢反应工段 (1) 3 催化剂再生工段 (4) 4 冷箱分离工段 (8) 5 SHP工段 (9) 6 精馏工段 (9) 7 PSA工段 (10) 8 全厂系统(蒸汽凝液系统) (12) 9 丙烷低温储罐及其辅助系统 (12) 10 中间罐区 (13) 11 火炬 (14) 12 空压站及氮气辅助系统 (17) 13 本项目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 (19)

1 预处理工段 来自新鲜丙烷进料加热器(21E0601)的新鲜丙烷原料先进入进料保护床(21D0101-1/2),在此用树脂吸附剂除去氮化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这两台保护床可以通过调整进出料管道来改变两台保护床的前后。接着丙烷原料流过汞脱除器(21D0102)除汞,然后进入进料干燥器(21D0103-1/2))以脱除原料中的水分(原料中如果含水将在分离系统结冰,就可能堵塞系统。这两台干燥器一般在系统开车时用来干燥进料,正常运行时可不用。进料干燥器装填分子筛以从丙烷中脱除水分。 进料干燥器设计为每周再生一次,再生用干燥的丙烷气来完成,丙烷在进料干燥再生蒸发器(21E0120)中用蒸汽先加热到60℃,然后用原料干燥再生过热器(21E0122)加热到232℃左右,以与丙烷进料相反的方向进入进料干燥器去再生干燥床层,然后进入进料干燥再生冷凝器(21E0102),被冷凝后送到进料干燥再生收集器(21D0104),在此水与再生丙烷分离,丙烷用进料干燥再生泵(21P0101)输送到在线操作的干燥器入口,废水送至反应工段与含硫废液混合后一并送至含硫/盐污水处理装置处理。 2 丙烷脱氢反应工段 (1)原料预热及反应 自冷箱分离工段回收冷量后的原料丙烷送至热联合进料换热器(21E0201-1/2/3/4)内与出反应器的粗产品气进行换热进一步提高进料温度同时降低粗产品的温度。预热后的原料气中注入少量的二甲基二硫。经预热的物料经过进料加热炉(21F0201),加热至~615℃后自反应器底部进入第一反应器(21R0201),原料气穿过反应器内件与反应器顶部流下的催化剂接触后发生脱氢反应。从第一反应器出来的物料进入第一中间加热炉(21F0202)。由于脱氢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需要在过程中补充物料放出的热量。物料再次被加热至~622℃后进入第二反应器(21R0202)继续进行脱氢反应,之后物料依次进入第二中间加热炉(21F0203)、第三反应器(21R0203)、第三中间加热炉(21F0204)、第四反应器(21R0204),从第四反应器出来的反应粗产品再次经过热联合进料换热器中与混合原料换热回收热量后,送至反应产物压缩部分。 在反应物料依次进入反应器的同时,来自催化剂连续再生工段的净化气(从

渗氮与氮化处理

渗氮 渗氮,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常见有液体渗氮、气体渗氮、离子渗氮。传统的气体渗氮是把工件放入密封容器中,通以流动的氨气并加热,保温较长时间后,氨气热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不断吸附到工件表面,并扩散渗入工件表层内,从而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获得优良的表面性能。如果在渗氮过程中同时渗入碳以促进氮的扩散,则称为氮碳共渗。常用的是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 原理应用 渗入钢中的氮一方面由表及里与铁形成不同含氮量的氮化铁,一方面与钢中的合金元素结合形成各种合金氮化物,特别是氮化铝、氮化铬。这些氮化物具有很高的硬度、热稳定性和很高的弥散度,因而可使渗氮后的钢件得到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抗咬合性、抗大气和过热蒸汽腐蚀能力、抗回火软化能力,并降低缺口敏感性。与渗碳工艺相比,渗氮温度比较低,因而畸变小,但由于心部硬度较低,渗层也较浅,一般只能满足承受轻、中等载荷的耐磨、耐疲劳要求,或有一定耐热、耐腐蚀要求的机器零件,以及各种切削刀具、冷作和热作模具等。渗氮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是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 钢铁渗氮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20年代以后获得工业应用。最初的气体渗氮,仅限于含铬、铝的钢,后来才扩大到其他钢种。从70年代开始,渗氮从理论到工艺都得到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适用的材料和工件也日益扩大,成为重要的化学热处理工艺之一。

气体渗氮 一般以提高金属的耐磨性为主要目的,因此需要获得高的表面硬度。它适用于38CrMoAl等渗氮钢。渗氮后工件表面硬度可达HV850~1200。渗氮温度低,工件畸变小,可用于精度要求高、又有耐磨要求的零件,如镗床镗杆和主轴、磨床主轴、气缸套筒等。但由于渗氮层较薄,不适于承受重载的耐磨零件。 气体参氮可采用一般渗氮法(即等温渗氮)或多段(二段、三段)渗氮法。前者是在整个渗氮过程中渗氮温度和氨气分解率保持不变。温度一般在480~520℃之间,氨气分解率为15~30%,保温时间近80小时。这种工艺适用于渗层浅、畸变要求严、硬度要求高的零件,但处理时间过长。多段渗氮是在整个渗氮过程中按不同阶段分别采用不同温度、不同氨分解率、不同时间进行渗氮和扩散。整个渗氮时间可以缩短到近50小时,能获得较深的渗层,但这样渗氮温度较高,畸变较大。 还有以抗蚀为目的的气体渗氮,渗氮温度在 550~700℃之间,保温 0.5~3小时,氨分解率为35~70%,工件表层可获得化学稳定性高的化合物层,防止工件受湿空气、过热蒸汽、气体燃烧产物等的腐蚀。 正常的气体渗氮工件,表面呈银灰色。有时,由于氧化也可能呈蓝色或黄色,但一般不影响使用。 离子渗氮

钒氮合金 钒的测定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钒氮合金钒含量的分析规程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钒氮合金、氮化钒铁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60.00% 2 引用标准 GB/T24583.1-2009 钒氮合金钒含量的测定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3 方法原理 试料用硝酸、磷酸和硫酸溶解后,以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根据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消耗量,测得钒的含量。 4 主要试剂 4.1硫酸,ρ1.84g/mL。 4.2 硝酸,ρ1.42g/mL。 4.3硫酸,1+1。 4.4磷酸,1+1。 4.5 硫酸亚铁铵,50g/L,称取5g硫酸亚铁铵溶解于100mL硫酸(5+95)中,混匀。 4.6 高锰酸钾溶液,25g/L。 4.7 尿素溶液,100g/L。 4.8 亚硝酸钠溶液,20g/L。 4.9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c≈0.05mol/L。

称取19.7g 硫酸亚铁铵,溶于硫酸(5+95)中,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以硫酸(5+95)稀释至刻度,混匀。 4.10 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指示剂溶液,2g/L ,称取0.2g 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指示剂溶于碳酸钠溶液(2g/L )中,并用碳酸钠溶液(2g/L )稀释至100mL ,混匀。 4.11标定 称取于105℃±5℃烘干并在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的五氧化二钒(纯度大于99.99%)0.1500g 三份分别置于500mL 锥形瓶中,加入10mL 氢氧化钠(200g/L ),低温加热50mL 硫酸溶液(4.3),煮沸取下,加入5mL 磷酸(4.4),加入50mL 水微热溶解盐类,煮沸1min ,取下冷却至室温,加5mL 硫酸亚铁铵(4.5),以下按(5.4)相同部分操作。随同标定做空白试验,3份别滴定溶液所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体积的极差值不大于0.05mL 时,取其平均值,否则,应重新标定,按式(1)计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对钒的滴定度。 Tv= 00 m V V ×0.5601 …………………(1) 式中: Tv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对钒的滴定度,g/mL ; m 0——称取五氧化二钒的质量,g ; V ——被滴定溶液所消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V 0——滴定所做空白试验溶液时所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 积,mL ; 0.5601——五氧化二钒换算为钒的系数。

零件的氮化处理相关知识

氮化处理 又称为扩散渗氮。气体渗氮在1923年左右,由德国人Fry首度研究发展并加以工业化。由於经本法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其应用围逐渐扩大。例如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桿、连桿、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均有使用。 一、氮化用钢简介 传统的合金钢料中之铝、铬、钒及钼元素对渗氮甚有帮助。这些元素在渗氮温度中,与初生态的氮原子接触时,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尤其是钼元素,不仅作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为降低在渗氮温度时所发生的脆性。其他合金钢中的元素,如镍、铜、硅、锰等,对渗氮特性并无多大的帮助。一般而言,如果钢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较良好。其中铝是最强的氮化物元素,含有0.85~1.5%铝的渗氮结果最佳。在含铬的铬钢而言,如果有足够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但没有含合金的碳钢,因其生成的渗氮层很脆,容易剥落,不适合作为渗氮钢。 一般常用的渗氮钢有六种如下: (1)含铝元素的低合金钢(标准渗氮钢) (2)含铬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钢 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 (3)热作模具钢(含约5%之铬) SAE H11 (SKD – 61)H12,H13 (4)肥粒铁及麻田散铁系不锈钢SAE 400系 (5)奥斯田铁系不锈钢 SAE 300系 (6)析出硬化型不锈钢 17 - 4PH,17 – 7PH,A – 286等 含铝的标准渗氮钢,在氮化后虽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层,但其硬化层亦很脆。相反的,含铬的低合金钢硬度较低,但硬化层即比较有韧性,其表面亦有相当的耐磨性及耐束心性。因此选用材料时,宜注意材料之特徵,充分利用其优点,俾符合零件之功能。至於工具钢如H11(SKD61)D2(SKD – 11),即有高表面硬度及高心部强度。 二、氮化处理技术: 调质后的零件,在渗氮处理前须澈底清洗乾净,兹将包括清洗的渗氮工作程序分述如下: (1)渗氮前的零件表面清洗 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气体去油法去油后立刻渗氮。但在渗氮前之最后加工方法若採用抛光、研磨、磨光等,即可能产生阻碍渗氮的表面层,致使渗氮后,氮化层不均匀或发生弯曲等缺陷。此时宜採用下列二种方法之一去除表面层。第一种方法在渗氮前首先以气体去油。然后使用氧化铝粉将表面作abrassive cleaning 。第二种方法即将表面加以磷酸皮膜处理(phosphate coating)。(2)渗氮炉的排除空气 将被处理零件置於渗氮炉中,并将炉盖密封后即可加热,但加热至150℃以前须作炉排除空气工作。 排除炉的主要功用是防止氨气分解时与空气接触而发生爆炸性气体,及防止被处理物及支架的表面氧化。其所使用的气体即有氨气及氮气二种。 排除炉空气的要领如下:

渗氮及氮化处理

渗氮及氮化处理

渗氮 渗氮,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常见有液体渗氮、气体渗氮、离子渗氮。传统的气体渗氮是把工件放入密封容器中,通以流动的氨气并加热,保温较长时间后,氨气热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不断吸附到工件表面,并扩散渗入工件表层内,从而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获得优良的表面性能。如果在渗氮过程中同时渗入碳以促进氮的扩散,则称为氮碳共渗。常用的是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 原理应用 渗入钢中的氮一方面由表及里与铁形成不同含氮量的氮化铁,一方面与钢中的合金元素结合形成各种合金氮化物,特别是氮化铝、氮化铬。这些氮化物具有很高的硬度、热稳定性和很高的弥散度,因而可使渗氮后的钢件得到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抗咬合性、抗大气和过热蒸汽腐蚀能力、抗回火软化能力,并降低缺口敏感性。与渗碳工艺相比,渗氮温度比较低,因而畸变小,但由于心部硬度较低,渗层也较浅,一般只能满足承受轻、中等载荷的耐磨、耐疲劳要求,或有一定耐热、耐腐蚀要求的机器零件,以及各种切削刀具、冷作和热作模具等。渗氮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是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 钢铁渗氮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20年代以后获得工业应用。最初的气体渗氮,仅限于含铬、铝的钢,后来才扩大到其他钢种。从70年代开始,渗氮从理论到工艺都得到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适用的材料和工件也日益扩大,成为重要的化学热处理工艺之一。

气体渗氮 一般以提高金属的耐磨性为主要目的,因此需要获得高的表面硬度。它适用于38CrMoAl等渗氮钢。渗氮后工件表面硬度可达HV850~1200。渗氮温度低,工件畸变小,可用于精度要求高、又有耐磨要求的零件,如镗床镗杆和主轴、磨床主轴、气缸套筒等。但由于渗氮层较薄,不适于承受重载的耐磨零件。 气体参氮可采用一般渗氮法(即等温渗氮)或多段(二段、三段)渗氮法。前者是在整个渗氮过程中渗氮温度和氨气分解率保持不变。温度一般在480~520℃之间,氨气分解率为15~30%,保温时间近80小时。这种工艺适用于渗层浅、畸变要求严、硬度要求高的零件,但处理时间过长。多段渗氮是在整个渗氮过程中按不同阶段分别采用不同温度、不同氨分解率、不同时间进行渗氮和扩散。整个渗氮时间可以缩短到近50小时,能获得较深的渗层,但这样渗氮温度较高,畸变较大。 还有以抗蚀为目的的气体渗氮,渗氮温度在 550~700℃之间,保温 0.5~3小时,氨分解率为35~70%,工件表层可获得化学稳定性高的化合物层,防止工件受湿空气、过热蒸汽、气体燃烧产物等的腐蚀。 正常的气体渗氮工件,表面呈银灰色。有时,由于氧化也可能呈蓝色或黄色,但一般不影响使用。 离子渗氮

攀枝花钒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攀枝花钒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本论文通过对攀枝花钒产业现状和问题的分析,认为攀枝花钒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相对较短,钒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一些核心技术尚待突破,税收等优惠扶植政策不健全,缺少必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措施,产业结构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政策引导,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必须实现攀枝花钒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产业的合理布局,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才有利于攀枝花的钒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攀枝花产业集中度产业关联度产业链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制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tatus of Panzhihua vanadium industry Abstract:The analysis of Panzhihua vanadium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question, think Panzhihua vanadium industry concentration is not high, between enterprises of the industry related degree low, industrial chain is relatively short, vanadium products of low added value, some of the core technology still needs a breakthrough, tax policy is not perfect, the lack of the necessa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industrial structure, lack of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policy guidance, these problems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the. 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vanadium industry in Panzhihua, the reasonabl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reasonable layout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which will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vanadium industry in Panzhihua.. Key words:Panzhihua industry concentration Industrial relevancy industrial chain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Industrial regulation

氮化优点及常见缺陷原因分析工艺制定

离子氮化及优点,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工艺制定 离子氮化是由德国人B.Berghaus于1932年发明的。该法是在0.1~10Torr (Torr = 133.3 Pa)的含氮气氛中,以炉体为阳极,被处理工件为阴极,在阴阳极间加上数百伏的直流电压,由于辉光放电现象便会产生象霓红灯一样的柔光覆盖在被处理工件的表面。此时,已离子化了的气体成分被电场加速,撞击被处理工件表面而使其加热。同时依靠溅射及离子化作用等进行氮化处理。 离子氮化法与以往的靠分解氨气或使用氰化物来进行氮化的方法截然不同,作为一种全新的氮化方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精密仪器、挤压成型机、模具等许多领域,而且其应用范围仍在日益扩大。 离子氮化法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①由于离子氮化法不是依靠化学反应作用,而是利用离子化了的含氮气体进行氮化处理,所以工作环境十分清洁而无需防止公害的特别设备。因而,离子氮化法也被称作二十一世纪的“绿色”氮化法。 ②由于离子氮化法利用了离子化了的气体的溅射作用,因而与以往的氮化处理相比,可显著的缩短处理时间(离子渗氮的时间仅为普通气体渗氮时间的1/3~1/5)。 ③由于离子氮化法利用辉光放电直接对工件进行加热,也无需特别的加热和保温设备,且可以获得均匀的温度分布,与间接加热方式相比加热效率可提高2倍以上,达到节能效果(能源消耗仅为气体渗氮的40~70%)。 ④由于离子氮化是在真空中进行,因而可获得无氧化的加工表面,也不会损害被处理工件的表面光洁度。而且由于是在低温下进行处理,被处理工件的变形量极小,处理后无需再行加工,极适合于成品的处理。 ⑤通过调节氮、氢及其他(如碳、氧、硫等)气氛的比例,可自由地调节

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凡宇资讯网VIP会员专刊 目录 前言 (1) 1价格行情 (1) 1.1钒铁合金 (1) 1.1.1市场走势 (1) 1.1.2钢厂招标 (2) 1.1.3国际市场 (4) 1.2钒氮合金 (4) 1.3五氧化二钒 (5) 1.3.1国内市场 (5) 1.3.2国际市场 (6) 1.4偏钒酸铵 (6) 1.53月我国钒系产品进出口市场分析 (7) 1.5.13月我国钒系产品进出口总量分析 (7) 1.5.23月我国钒系产品进出口量按国别统计 (8) 1.5.33月我国钒系产品出口量按企业统计 (9) 1.5.42014.01-03我国钒系产品出口分析 (9) 1.5.52013、2014一季度我国钒系产品出口对比分析 (11) 1.5.62013、2014一季度我国钒系产品分国别对比图 (12) 2下游钢厂部分 (13) 2.1一季度钢铁市场运行困难 (13) 2.25月钢市或有震荡回升 (14) 2.3螺纹钢最新价格信息(截止4月30日) (15) 3相关行业动态 (16) 3.1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需借鉴他山石 (16) 3.3攀钢清洁提钒废水处理中试试验取得重大进展 (16) 3.4攀西战略资源开发面临诸多瓶颈 (16) 3.5攀西战略资源开发:试验区的现实落差 (16) 3.62014年一季度攀钢钒产品产量 (16) 3.7攀钢历时8年攻克钒产业世界性难题 (17) 3.8新疆巴楚县钒钛磁铁矿选铁、选钛试验研究 (17) 3.9秦岭山区开展钒、石煤矿山开采情况调研 (17) 3.10承钢含钒铁水冶炼ER70S-6焊丝钢获国家发明专利 (17) 3.11湖南众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钒氮合金项目正式投产 (17) 4后市预测 (17)

辉光离子氮化炉作业指导书

辉光离子氮化炉作业指导书 Q/SZ J08.142 1 目的 为贯彻公司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环境方针,有效的进行安全生产并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保护环境,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LD-150型辉光离子氮化炉的操作。 3 总则 3.1.作业者必须熟练掌握本作业指导书的所有内容,经考试合格后,取得上岗证,方可进行独立操作。 3.2.经医生检查,确定无防碍工作的疾病,才能上岗作业。 3.3.当氨气管路泄漏时,必须戴好面具进行处理。 4 操作规程 4.1.开动设备前应首先检查真空系统是否漏气,保证压升率(0.13Pa/min)。检查水路保证水压≥0.15MPa,阴阳极绝缘电阻大于0.5MΩ。 4.2.开动设备按下列顺序操作: 4.2.1先给变压器一次送电(即原送电柜按钮合上)。 4.2.2然后合控制盘上的“系统启动”空气开关(白色)。 4.2.3打开真空泵1、真空泵2、使炉体抽气。 4.2.4在真空度≤50Pa时,先合上高压按钮,调整电压给定旋钮检查电控柜输出电压0-850V连续可调,是否正常;如正常,可将电压旋钮调至0V。 4.2.5在确定上述正常后,先合上电阻1、将电流给定旋钮调整到2V,然后缓慢调整电压旋钮,开始进入起辉、打弧工作状态,此时应视打弧的程度大小做适当调整电流电压。 4.2.6在进入辉光稳定起辉状态后,或通入适当氨气(0.3升/分钟),并调整电流电压,进入升温阶段后,或电流超过80A时,应将电阻1关掉,电流回0,再开启电阻2重新起辉工作(升温速度按工艺执行)。 4.2.7炉内出现频繁打弧,应首先关小电流,观察炉内情况后,方可继续升温出现打死弧、报警及其它异常现象时,可作紧急情况处理,立即关断高压或按“紧急停止”按钮(此按钮再次复位时应按方向旋转)。 4.3.温度设定:零件进入保温状态后,操作者人工目测工件温度,然后按工艺参数设定温度,按▲或键就可以方便地设定温度。零件到温前应正确调整流量0.8-1升/分,并调整炉压,使炉内工件温度保持均匀,各部温差不超过10℃。 4.4.氨气流量的设定及炉内压力设定应视零件复杂状况及工艺情况由操作者灵活掌握。其原则是通过调整炉压,使工件各部温度达到均匀。 4.5.冷却循环水的使用,应在保证炉体冷却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循环水,以节约用水。开炉后一定时期内应在炉体温度为40℃时再开启冷却水,以利于工件的升温。在调整水温时应观察进水口温度表,应≤40℃为合适。 4.6.停炉:在保温时间到后,应有以下两种停炉状态。① 如工件复杂,有变形要求,停炉时,应在保持有辉光的状态下,小电流保持2小时(氨气流量关掉)后关断高压,停止真空泵,继续通冷却水;② 如果对变形要求不严,工件不复杂,可直接关闭电源,关闭氨气,关闭真空泵(工艺有要求的,按工艺执行)。 142

氮化处理的工艺

氮化包括气体氮化、辉光离子氮化与软氮化,软氮化就是一种通俗的叫法,严格的讲,软氮化就是一种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主要特点就是渗速快(2-4h),但渗层薄(一般在0、4以下),渗层梯度陡,硬度并不低,如果就是液体氮化,硬度甚至略高于气体氮化。 气体氮化可以做到深渗层,它的硬度梯度缓,比软氮化承受的载荷高,外观漂亮,缺点就是周期长,表面有脆性相,一般要有一道精加工(加工余量很小,一般1丝到2丝)。 辉光离子氮化有气体氮化的优点,在0、4㎜渗层以下,渗速比气体氮化快的多,而且表面不会有脆性相,可以局部氮化,缺点就是成本略高,对形状复杂或带长孔的工件效果不好。 变形方面应该就是辉光离子氮化变形最小,实际中相差很小,很多时候几乎一样 氮化包括气体氮化、辉光离子氮化与软氮化,软氮化就是一种通俗的叫法,严格的讲,软氮化就是一种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主要特点就是渗速快(2-4h),但渗层薄(一般在0、4以下),渗层梯度陡,硬度并不低,如果就是液体氮化,硬度甚至略高于气体氮化。 气体氮化可以做到深渗层,它的硬度梯度缓,比软氮化承受的载荷高,外观漂亮,缺点就是周期长,表面有脆性相,一般要有一道精加工(加工余量很小,一般1丝到2丝)。 辉光离子氮化有气体氮化的优点,在0、4㎜渗层以下,渗速比气体氮化快的多,而且表面不会有脆性相,可以局部氮化,缺点就是成本略高,对形状复杂或带长孔的工件效果不好。 变形方面应该就是辉光离子氮化变形最小,实际中相差很小,很多时候几乎一样。 软氮化实质上就是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钢的氮原子渗入的同时,还有少量的碳原子渗入,其处理结果与一般气体氮化相比,渗层硬度较氮化低,脆性较小,故称为软氮化。 1、软氮化方法分为:气体软氮化、液体软氮化及固体软氮化三大类。目前国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气体软氮化。气体软氮化就是在含有活性氮、碳原子的气氛中进行低温氮、碳共渗,常用的共渗介质有尿素、甲酰胺、氨气与三乙醇胺,它们在软氮化温度下发生热分解反应,产生活性氮、碳原子。活性氮、碳原子被工件表面吸收,通过扩散渗入工件表层,从而获得以氮为主的氮碳共渗层。 气体软氮化温度常用560-570℃,因该温度下氮化层硬度值最高。氮化时间常为2-3小时,因为超过2、5小时,随时间延长,氮化层深度增加很慢。 2、软氮化层组织与软氮化特点:钢经软氮化后,表面最外层可获得几微米至几十微米的白亮层,它就是由ε相、γ`相与含氮的渗碳体Fe3(C,N)所组成,次层为的扩散层,它主要就是由γ`相与ε相组成。 软氮化具有以下特点: (1)、处理温度低,时间短,工件变形小。 (2)、不受钢种限制,碳钢、低合金钢、工模具钢、不锈钢、铸铁及铁基粉未冶金材料均可进行软氮化处理。工件经软氮化后的表面硬度与氮化工艺及材料有关。 3、能显著地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耐磨性与耐腐蚀性。在干摩擦条件下还具有抗擦伤与抗咬合等性能。 4、由于软氮化层不存在脆性ξ相,故氮化层硬而具有一定的韧性,不容易剥落。 因此,目前生产中软氮化巳广泛应用于模具、量具、刀具(如:高速钢刀具)等、曲轴、齿轮、气缸套、机械结构件等耐磨工件的处理。 与渗氮区别主要就是: 1、在一定温度下向试件表面渗入氮、碳,以渗氮为主,但非单纯渗氮。 2、处理时间比氮化短。 3、其表面白层相比渗氮白层而言脆性要小。 4、软氮化应用的材料比较广泛。 5软氮化比普通氮化周期短,温度略低,因此变形更小,但硬度与氮化层厚度略差,且气体软氮

氮化炉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672 氮化炉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氮化炉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清洗模具 (1)把模具放入浓度为6%的盐酸中浸10分钟左右,用铜刷洗净再用清水清洗。 (2)用酒精洗模具的工作带 (3)等水气干了再装入炉内 2、升温通NH3,调节NH3流量,并注意炉内压力的变化及时调整排气闸,使U形压力计保持平衡稳定。 3、NH3瓶减压闸输出压力不超过0.4Mpa,否则会使气爆裂,应保持在0.2Mpa左右。 4、氮化时要注意控制好温度,使炉内温度绝对不超过580℃,否则会造成整炉工作件扔废。 5、调节NH3流量计的原则,水测瓶水位偏多,说明炉内NH3过量,应减少NH3流量,反之,则增加NH3流量,使之符合氮化要求。 6、工作出炉温度应在150℃以下。 7、经常检查炉子排气管有无堵塞及泄露。 8、退氮,在平常使用时,由于炉罐长期渗氮,产生过

中国钒工业的发展

中国钒工业的发展 周家琮 攀钢(集团)公司 1.中国钒工业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产钒大国。目前全球钒渣、氧化钒、钒铁的主要产地是南非、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等七国。1999年世界钒产量如图1所示。从80年代以来,南非、俄罗斯和中国一直是三个最大的产钒国,随着澳大利亚Windimurra钒项目的达产,可能会占据世界钒产量9%的份额,也将成为主要的产钒国之一。除美国和日本从石油残渣和电厂飞灰中提取钒外,其他各国都是从矿石冶炼过程中提取钒。 说明: 图中数据(除中国外)主要参考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统计资料,未包括澳大利亚WindimuraV2O5(99年底投产)生产情况。 攀钢是中国最大的钒生产商,按V2O5产量计算,攀钢生产的钒原料占全国的74%左右,占世界18%左右,图2是中国钒原料生产情况。承德钢铁公司是中国另一个主要钒生产商,近年来其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钒工业的崛起主要得益于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开发利用。随着1972攀钢雾化提钒投产,中国钒从无到有,从1980年开始由一个钒的进口国,变成钒的出口大国。目前攀钢钒产品的年销售收入达到4.07亿元,出口创汇达3200万美元/年(1998年达到6500万美元),成为攀钢仅次于钢铁的第二支柱产业。本文将以攀枝花钒的开发利用为重点,报告中国钒工业的发展历程。

图2. 中国钒原料生产情况 从世界来看,钒在钢铁工业中的消费量占其总量的85%,其余应用于含钒的钛合金和化学工业。在钢铁工业中,钒的消费分布如图3所示,高强度低合金钢(包括输气油管线钢在内)占55%左右,特殊钢(包括工具钢在内)占45%左右。 国内每年消费各种钒原料约2860吨(按金属钒计)。其中,90%用于钢铁工业,其余10%用于催化剂、钛钒合金、颜料等领域。在钢铁工业中有1500吨左右用于特殊钢冶炼,1100吨左右用于普通钢铁厂中冶炼高强低合金钢。近年来,建筑含钒钢筋用钒明显上升。除攀钢使用FeV80外,其他中国钢铁厂都以FeV50或其它形式使用钒。 国际上通常用钒消耗强度表示钢铁业钒的应用水平。钒消耗强度按每生产1000吨钢所消耗钒的公斤数表示。从80年代以来,世界钒消耗强度已从30kg/1000t升至1998年的50kg/1000t,增加了67%。今后,随着对强度高、重量轻的钢材需求的增加,钒消耗强度还会进一步增加。而中国目前钒消耗强度仅为20~25kg/1000t,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潜力也是巨大的。 可见,中国钒的生产已处于世界前列,但钒的应用范围、规模和水平却并不先进,与产钒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扩大低合金钢的应用是钢铁产品结构升级、体现钢铁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大力推广包括含钒钢在内的低合金钢、 调整钢铁产其他:4500吨

金属热处理中渗氮工艺常识

金属热处理中渗氮工艺常识 金属热处理中的各种渗氮工艺使氮原子渗入钢铁工件表层内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传统的气体渗氮是把工件放入密封容器中﹐通以流动的氨气并加热﹐保温较长时间后﹐氨气热分解產生活性氮原子﹐不断吸附到工件表面﹐并扩散渗入工件表层内﹐从而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获得优良的表面性能。如果在渗氮过程中同时渗入碳以促进氮的扩散﹐则称为氮碳共渗。钢铁渗氮的研究始於20世纪初﹐20年代以后获得工业应用。最初的气体渗氮﹐仅限於含铬﹑铝的钢﹐后来才扩大到其他钢种。从70年{BANNED}始﹐渗氮从理论到工艺都得到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适用的材料和工件也日益扩大﹐成为重要的化学热处理工艺之一。 渗入钢中的氮一方面由表及裡与铁形成不同含氮量的氮化铁﹐一方面与钢中的合金元素结合形成各种合金氮化物﹐特别是氮化铝﹑氮化铬。这些氮化物具有很高的硬度﹑热稳定性和很高的弥散度﹐因而可使渗氮后的钢件得到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抗咬合性﹑抗大气和过热蒸汽腐蚀能力﹑抗回火软化能力﹐并降低缺口敏感性。与渗碳工艺相比﹐渗氮温度比较低﹐因而畸变小﹐但由於心部硬度较低﹐渗层也较浅﹐一般只能满足承受轻﹑中等载荷的耐磨﹑耐疲劳要求﹐或有一定耐热﹑耐腐蚀要求的机器零件﹐以及各种切削刀具﹑冷作和热作模具等。渗氮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是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 气体渗氮: 一般以提高金属的耐磨性为主要目的﹐因此需要获得高的表面硬度。它适用於38CrMnAc等渗氮钢。渗氮后工件表面硬度可达HV850~1200。渗氮温度低﹐工件畸变小﹐可用於精度要求高﹑又有耐磨要求的零件﹐如鏜床鏜杆和主轴﹑磨床主轴﹑气缸套筒等。但由於渗氮层较薄﹐不适於承受重载的耐磨零件。 气体参氮可採用一般渗氮法(即等温渗氮)或多段(二段﹑三段)渗氮法。前者是在整个渗氮过程中渗氮温度和氨气分解率保持不变。温度一般在480~520℃之间﹐氨气分解率为15~30%﹐保温时间近80小时。这种工艺适用於渗层浅﹑畸变要求严﹑硬度要求高的零件﹐但处理时间过长。多段渗氮是在整个渗氮过程中按不同阶段分别採用不同温度﹑不同氨分解率﹑不同时间进行渗氮和扩散。整个渗氮时间可以缩短到近50小时﹐能获得较深的渗层﹐但这样渗氮温度较高﹐畸变较大。 还有以抗蚀为目的的气体渗氮﹐渗氮温度在550~700℃之间﹐保温0.5~3小时﹐氨分解率为35~70%﹐工件表层可获得化学稳定性高的化合物层﹐防止工件受湿空气﹑过热蒸汽﹑气体燃烧產物等的腐蚀。 正常

氮化炉安全操作规程(2021新版)

The prerequisite for vigorously developing our productivity is that we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afety of our company and our own live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氮化炉安全操作规程(2021新版)

氮化炉安全操作规程(2021新版)导语:建立和健全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引我们生产劳动的方向。而大力发展我们生产力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对我们企业和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可用于实体印刷或电子存档(使用前请详细阅读条款)。 1、清洗模具 (1)把模具放入浓度为6%的盐酸中浸10分钟左右,用铜刷洗净再用清水清洗。 (2)用酒精洗模具的工作带 (3)等水气干了再装入炉内 2、升温通NH3,调节NH3流量,并注意炉内压力的变化及时调整排气闸,使U形压力计保持平衡稳定。 3、NH3瓶减压闸输出压力不超过0.4Mpa,否则会使气爆裂,应保持在0.2Mpa左右。 4、氮化时要注意控制好温度,使炉内温度绝对不超过580℃,否则会造成整炉工作件扔废。 5、调节NH3流量计的原则,水测瓶水位偏多,说明炉内NH3过量,应减少NH3流量,反之,则增加NH3流量,使之符合氮化要求。 6、工作出炉温度应在150℃以下。

7、经常检查炉子排气管有无堵塞及泄露。 8、退氮,在平常使用时,由于炉罐长期渗氮,产生过剩,一般在使用5-7炉后,进行一次退氮,温度加温在700℃左右,不能NH3保温8小时,再降温正常温,退氮时再放入一些碎铁片最佳。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氮化基本原理及操作指南

氮化基本原理及操作指 南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氮化基本原理及操作指南(仅供参考) 一、概论: 1 、氮化就是把氮渗入钢件表面,形成富氮硬化层的化学热处理过程。 2 、氮化处理:氮化处理是利用氨在一定温度下(500 一600 ℃),所分解的 活性氮原子向钢的表面层渗透扩散而形成铁氮合金,从而改变钢件表面机械性能(增强耐磨性,增加硬度,提高耐蚀性等)和物理、化学性质。3 、氮化过程:氮化共有三个过程: ( 1 )氨的分解 随着温度的升高,氨的分解程度加大,生成活性氮原子。 2NH3 →6H + 2 [ N 〕 ( 2 )吸收过程 钢表面吸收氮原子,先溶解形成氮在Q 一Fe 中的饱和固溶体,然后再形成氮化物。 2mFe + 2 [ N 〕→2FemN ( 3 )扩散过程 氮从表面饱和层向钢内层深处进行扩散,形成一定深度的氮化层。 二、工件如何进行氮化 1 、组织准备 氮化工件在氮化前,必须具有均匀一致的组织,否则氮化层质量不高,通常都是采用调质、(淬火)处理来作为预备热处理。 2 、气密性检查 氮化前应对加热炉、氮化罐和整个氮化系统的管道接头处进行气密性检查,保证氨气不漏和在管路中的畅通无阻。 3 、工件工作面的抛光清洁 要求氮化的表面要经过认真的打磨抛光(像镜面一样)及仔细的检查,氮化表面应无油迹、锈蚀、尖角、毛刺、碰伤和洗涤不掉的脏物,对于非氮化面要检查防护镀层是否完整。要氮化前清洗零件≤2 小时,先用干净棉纱擦净油污,再用汽油、酒精或四氯化碳等清洗,也可用稀盐酸或10 %碳酸钠(N 今C03 )沸腾的溶液中去油,一般在溶液中煮沸8 一10 分钟,然后用清水反复洗涤。另外组织吹干、擦千。装炉时,对于易变形零件,如杆件,最好垂直吊挂在罐中。 4 、防止工件局部氮化 有些工件某些部位不需要氮化,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加以防止。 ( 1 )镀金属法a , b (略) ( 2 )涂料法a , b , c , d (略) 5 、通入氨气前应注意事项 ( 1 )氨气(液氨):要求水、油总含量≤0 . 2 % ,氨(NH3 )含量≥99 . 8 %。( 2 )保证氨的充足供应量,以利氮化(每公斤液氨每小时可使工件表面积氮化15平方米)。 ( 3 )进行设备的漏气检查 氨气混合在空气中对人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同时氨在空气中分布过多时(空气中混有10 一25%) ,一遇到火便会引起燃烧。故氮化房内严禁吸烟。 ( 4 )检查漏气

氮化基本原理及操作指南

氮化基本原理及操作指南(仅供参考) 一、概论: 1 、氮化就是把氮渗入钢件表面,形成富氮硬化层的化学热处理过程。 2 、氮化处理:氮化处理是利用氨在一定温度下(500 一600 ℃),所分解的活性氮原子向钢的表面层渗透扩散而形成铁氮合金,从而改变钢件表面机械性能(增强耐磨性,增加硬度,提高耐蚀性等)和物理、化学性质。 3 、氮化过程:氮化共有三个过程: ( 1 )氨的分解 随着温度的升高,氨的分解程度加大,生成活性氮原子。 2NH3 →6H + 2 [ N 〕 ( 2 )吸收过程 钢表面吸收氮原子,先溶解形成氮在Q 一Fe 中的饱和固溶体,然后再形成氮化物。 2mFe + 2 [ N 〕→2FemN ( 3 )扩散过程 氮从表面饱和层向钢内层深处进行扩散,形成一定深度的氮化层。 二、工件如何进行氮化 1 、组织准备 氮化工件在氮化前,必须具有均匀一致的组织,否则氮化层质量不高,通常都是采用调质、(淬火)处理来作为预备热处理。 2 、气密性检查 氮化前应对加热炉、氮化罐和整个氮化系统的管道接头处进行气密性检查,保证氨气不漏和在管路中的畅通无阻。 3 、工件工作面的抛光清洁 要求氮化的表面要经过认真的打磨抛光(像镜面一样)及仔细的检查,氮化表面应无油迹、锈蚀、尖角、毛刺、碰伤和洗涤不掉的脏物,对于非氮化面要检查防护镀层是否完整。要氮化前清洗零件≤2 小时,先用干净棉纱擦净油污,再用汽油、酒精或四氯化碳等清洗,也可用稀盐酸或10 %碳酸钠(N 今C03 )沸腾的溶液中去油,一般在溶液中煮沸8 一10 分钟,然后用清水反复洗涤。另外组织吹干、擦千。装炉时,对于易变形零件,如杆件,最好垂直吊挂在罐中。 4 、防止工件局部氮化 有些工件某些部位不需要氮化,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加以防止。 ( 1 )镀金属法a , b (略) ( 2 )涂料法a , b , c , d (略) 5 、通入氨气前应注意事项 ( 1 )氨气(液氨):要求水、油总含量≤0 . 2 % ,氨(NH3 )含量≥99 . 8 %。( 2 )保证氨的充足供应量,以利氮化(每公斤液氨每小时可使工件表面积氮化15平方米)。 ( 3 )进行设备的漏气检查 氨气混合在空气中对人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同时氨在空气中分布过多时(空气中混有10 一25%) ,一遇到火便会引起燃烧。故氮化房内严禁吸烟。 ( 4 )检查漏气 ①用酚酞试纸浸湿后放在怀疑的漏气处,试纸变为红色就证明漏气现象。

模具氮化安全操作规程

高科建材(咸阳)铝材科技有限公司 模具氮化安全操作规程 一、目的: 明确氮化操作规定要求,确保模具氮化质量。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模具的氮化处理。 三、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前设备检查。 1)在氮化前检查冷却水管道、氨分介管道和排气管道是否畅通。 2)检查氨气管道接口,不得有漏气现象。 3)检查电器线路是否正常;密封圈有否弹性,无弹性需更换新 2、氮化前工件准备:工件在氮化前需清洗干净,程序为:用铁钩勾销孔放入酸中,时间参看工艺,拿出后用砂纸或刷子边洗边冲干净。洗净后,在水中浸泡5分钟,出水用布抹干,浸入酒精中,出酒精吹干。 3、装框 工件分大小模入框,一般为竖放模具,间隙为≥10mm,注意小心轻放,最上格与最下第二格分别吊上一试样,模具放完后,用铝丝加固,防止模具在吊运中撞落损坏,用吊机把框架吊入炉中,放油阀下炉盖压紧压柄。 4、氮化 1)氨气为1~1.5Mpa,开减压阀0.8~0.12Mpa。 2)按工艺要求设置温度,操作仪表键盘见参考说明书。 3)到保温时间后,每半小时测量一次。 4)保持炉内压力在工艺范围内,如果超出应调节进出气阀门。 5)注意氨流量,不能变化太大。 6)整个氮化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冷却水供应,遇到停水须向上 级部门反映,迅速排除故障。 5、降温:氮化结束关闭升温开关,按工艺减少氨流量及炉内压力,半小时后开鼓风机,注意打开进出风口。 6、出炉:炉内温度降至180℃以下,关氨气总阀,放松压柄,开炉盖,用吊机吊出模框,待冷至50℃以下取下试样,交试验员待检,模具从框中取出,转运模具仓。 四、本管理办法从2018-7-1日起试行。 编制:复核:批准:

氮化处理工艺守则

氮化处理工艺 QB/ZFFG04.46.56-2005 Rev.01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我厂使用的抗蚀氮化处理的工艺守则。 2、名词术语 2.1氮化 将钢铁工件置于渗氮介质中,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保温,从而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以氮化物为主的渗层组织的化学热处理工艺过程。 2.2抗蚀氮化 使碳钢、一般低合金钢工件表面形成一层0.0150.060mm厚致密的、化学稳定性高的ε相组织或ε+ξ相组织,从而提高工件在一定介质中的抗腐蚀能力的气体氮化过程。 2.3有效加热区 炉膛内炉温均匀性符合热处理工艺要求的装料区域。有效加热区的确定按GB9452-88《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进行。 2.4炉温均匀性 在正常工作条件和额定温度下,在热稳定状态时,同一时刻在规定的测温区域内,炉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偏差。 2.5热处理变形 由热处理引起的工件形状变化或尺寸的偏差。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变形叫做弯曲。 3、待氮化件 3.1待氮化件的材料 待氮化件的材料,其化学成分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部标准或厂标准的规定。 3.2待氮化件的原始状态数据 对于待氮化件,应注明的原始状态数据包括: (1)材质代号或化学成分 (2)待氮化件的供货状态(铸件、锻件、棒料、半成品或成品件) (3)待氮化件的预先热处理状态(正火、退火、淬火+回火) 3.3待氮化件的外观、形状及尺寸 3.3.1工件的外观不允许有裂纹和影响热处理质量的锈蚀、氧化皮及碰伤。 3.3.2工件的简图或任务书,应注明主要尺寸,能准确地反映工件的形状。主要尺寸也可以通过实测获得。 4、热处理设备

4.1氮化加热设备 氮化加热设备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4.1.1在加热设备正常装炉量的情况下,有效加热区内的允许温度偏差不得超过±15℃,且温度可以调节和控制。 4.1.2氮化炉内的气体成分要保证抗蚀氮化的要求,而且可经调节。炉子要密封,炉气要循环。所用液氨的化学成分要稳定,有害杂质少。 4.2温度测定及温度控制设备 4.2.1氮化所使用的各种加热设备都应配有温度测定及温度控制装置,加热设备中的每个加热区都应配备跟踪处理温度与时间关系的记录装置。 4.2.2热电温度测定设备的指示器经校正后,其指示器上温度读数的总误差在预定温度≤400℃时≤±4℃,在预定温度>400℃时≤±T/100℃,T为预定温度。 4.3设备的保养 为了保证设备的精度和使用性能,应遵守热处理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修制度,并保存有关记录。其中温度测定及温度控制设备应遵守质量处仪表室的有关规定。 5、作业 5.1氮化前的准备工作 5.1.1对待氮化的工件进行检查和了解,并查阅有关工艺文件 (1)了解待氮化件的质量要求 (2)了解非氮化部位的防渗措施 (3)了解钢材的牌号或化学成分、预先热处理等情况。 5.1.2检查待氮化件的外表质量 (1)氮化前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最好在0.8μm以下。 (2)检查工件表面是否有氧化皮、锈斑、油污。有锈斑者应先进行打磨,然后用汽油清洗;无锈斑者则可直接清洗。清洗后用洁净棉纱或布擦干,在1~~2hr内就应当装炉进行氮化处理。中间停留时间越短越好。 (3)检查工件表面,不允许有碰伤、裂纹、尖角及毛刺。必要时要进行探伤检验。 5.1.3清理氮化罐,并对液氨瓶、四通阀、流量计、氨分解测定器、干燥箱、加热炉及温度测控仪表等设备的状态作严格的检查,保证设备良好、管路畅通。 5.1.4根据工件的形状及技术要求,准备好必要的工夹具。 5.2装炉 5.2.1对工件进行绑扎。绑扎工件的铁丝和工夹具必须洁净。 5.2.2非氮化部位可用镀铜或镀锡保护,也可涂敷涂料(常用水玻璃+10~~20%石墨粉,涂层1~~1.5μ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