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未闭护理常规(技术相关)

动脉导管未闭护理常规(技术相关)
动脉导管未闭护理常规(技术相关)

动脉导管未闭

﹙一﹚定义

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存在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先天性异常通道,位置在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的降主动脉峡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

﹙二﹚临床表现

1、导管细、分流量小者,多无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

2、导管粗、分流量大者,可出现气促、咳嗽、乏力、多汗、心悸等症状,因肺充血而易患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早产儿患者易致呼吸窘迫症。

3、若肺血管发生器质性变化并出现双向分流时,患者轻度活动即可发生左心衰竭而致死。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减退、水电解质失调有关。

3、有脱管的危险与患者烦躁、管道固定不当有关。

4、体温升高与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6、皮肤受损的危险与被动体位、活动受限有关。

7、潜在并发症高血压、喉返神经损伤等。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心功能监测,严密的观察心律的性质和心率。

(2)肺功能监测,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有无咳嗽,咳痰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监测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2、术后

(1)循环系统的护理。

(2)呼吸系统的护理。

(3)肾功能的监测。

(4)管道护理。

(5)体温监测。

(6)并发症观察。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测量四肢血压。

(3)活动:有肺动脉高压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缺氧发作。

(4)预防感染:保暖防寒,避免受凉后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

(5)遵医嘱吸氧,提高肺内氧分压,利于肺血管扩张、增加肺的弥散功能,纠正缺氧。

(6)遵医嘱给予极化液,调整心功能者,使用强心、利尿、扩管药,确保药物的准确输入,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记录出入量或尿量。

2、术后转入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一般护理常规。

(2)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以防持续处于高压状态,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3)降压:若血压高达142/101mmHg或比术前增高38mmHg以上时,遵医嘱及时给予降压药物硝普钠或酚妥拉明等,给药后,密切观察血压变化、疗效和不良反应,准确记录用药量;根据血压变化遵医嘱随时调整剂量,使用硝普钠时应现配现用,注意避光,8小时后应更换药液,以免药物分解,影响疗效。

3、术后转出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转出CICU一般护理常规。

(2)注意血压变化,防止高血压脑病出现,依血压调整降压药用量,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行切断缝合术后早期,避免用力剧烈咳嗽。

(4)观察有无喉返神经损伤,密切观察患者发音情况,术后1~2日若出现单纯性声音嘶哑,可能是因为术中牵拉、挤压喉返神经或局部水肿所致,告知患者应禁声和休息,进食普食或米糊、藕粉等粘稠食品,一般1~2个月后可逐渐恢复。﹙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成人患者一般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通过听音乐等放松心情;儿童一般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护士应指导患儿家属多陪伴孩子玩耍,鼓励患儿说出内心的想法。

2、健康指导

(1)术前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感冒。

(2)增加营养,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3)保证充足的睡眠。

3、出院指导

(1)出院三个月后进行复查,如果在此期间出现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2)正中切口者,三月内平卧位休息。

(3)出院后不能做较剧烈的运动。

(4)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4、健康促进

(1)了解自己心功能情况,所用药物的作用、剂量、服用时间、注意事项、副作用等。

(2)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为度。

(3)食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饮食,适当控制盐的摄入。

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常规 1 手术前教育 1.1 心理护理 由于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及患肢剧烈疼痛,病人表现为极度焦虑、恐惧,护理人员应耐心安慰、解释、鼓励病人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详细说明与疾病有关的问题,如手术越早越好,要争取时间;手术可能取不到栓子或取栓效果不佳,血管不能再通;取栓后有可能再次栓塞;如果取栓后血管不能再通,患肢缺血坏死,就有截肢的可能,让病人及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接受每一个可能发生的事实。 1.2 生活护理 告知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应低于心脏平面15°左右,利于动脉血流入肢体,防止血栓逆流入心脏。禁止热敷、冷敷及按摩。热敷会促进组织代谢,增加耗氧量,加重患肢缺血。又因患肢缺血坏死,皮温降低并伴有感觉障碍,对热敷的敏感性降低,易发生皮肤烫伤。而冷敷虽降低了组织代谢,但会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痉挛的解除和侧支循环的建立。 1.3 告知病人术前进行常规心电图 心脏及血管超声检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病情,明确栓塞的部位及程度,以利于手术。同时,明确诊断后,可给予止痛药,以解除疼痛。 2 术后教育 2.1 体位与饮食 术后去枕平卧6 h后改自由体位,患肢自然伸展,禁止蜷曲,避免活动幅度过大及过度用力引起切口出血。指导病人做肌肉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运动,以借助肌肉的收缩挤压,促进血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宜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忌烟酒。 2.2 告知术后应用抗凝溶栓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为疏通微循环及预防再栓塞,术后常规应用抗凝溶栓治疗,告知病人及家属不要随意调节液体输注速度,如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

2.3 讲明需向医护人员报告的情况 主要为下肢循环状况,如感觉、运动、颜色、温度等,以防并发症发生。 2.4 康复护理 让病人了解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指导病人进行康复锻炼,在整个锻炼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先被动后主动,先床上再床下,以使其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3 出院教育 告知病人出院后继续按时按量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复查凝血功能,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绝对戒烟。定期门诊复查。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1-12-01T10:00:34.32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张晓慧 [导读] 脑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管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而形成,主要是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力增高而发生 张晓慧(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兴安盟137400) 【摘要】目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术后全程护理及病情观察要点。方法:对118名动脉瘤病人经夹闭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后病情观察,头部引流管护理,皮肤护理及体位要求,呼吸道护理,体温的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各项措施。结论:通过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病人进行严谨、周密观察及人性化的护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25-02 脑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管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而形成,主要是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力增高而发生[1]。颅内动脉瘤出血占脑血管意外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可见于任何年龄,女性略多于男性,颅内动脉瘤以隐匿发生为主,直至自发性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才被发现,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且发生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故积极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尤为重要[2]。此病可采取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为动脉瘤夹闭术,我院于2008年起开展动脉瘤夹闭术,成功救治患者100余例,该病的治疗及术后护理尤为重要,下面阐述一下脑动脉瘤病人夹闭术后病情治疗观察及护理。 1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1.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1.1意识情况:通过对话、呼唤、疼痛刺激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精神状态、辨识力、记忆力、计算力、思维能力,对病人意识有无障碍及其程度作出判断,意识状态是衡量颅内压增高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术后病人意识程度逐步加深,或转清醒过程中昏迷突然加重,都需警惕再出血可能。 1.1.2瞳孔的变化:正常瞳孔大小2~5mm,若双侧瞳孔不等大,提示可能发生脑疝,若早期发现有助于挽救病人生命。 1.1.3 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反应生命中枢的功能及颅内压力的变化的重要指标。如有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脉搏细快常见于血容量不足,呼吸频率不规则、深浅不一,常提示呼吸中枢受损。体温升高,则提示有中枢性或感染性高热,应給予物理降温及冬眠降温、冰毯降温;如果术后3天后出现高热伴白细胞升高,结合腰穿检查脑脊液常规,蛋白数及细胞数升高,可提示感染性高热,除物理降温外,还应用抗感染治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彻底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从口腔、鼻腔及气管切开处深入气管内吸痰。术后最好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通畅,一般每2h翻身1次,翻身时叩击背部。对舌后坠影响呼吸者,可取侧卧位并托起下颌部,必要时放舌咽通气道等。如果痰液粘稠給予雾化吸入。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同时气管内滴入庆大霉素+麋蛋白酶+地塞米松的混合液;持续高流量吸氧4~6升/分,同时注意观察脉搏节律、频率、幅度的变化。术后做好无菌操作、气管内滴药、正确吸痰,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3 皮肤护理及体位要求 术后绝对卧床24h,对手术后未清醒者,垫高头部或将床头抬高10~20度,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在苏醒过程中,用约束带约束双手,床旁加床档,防止病人因躁动而受伤。定时翻身、叩背1~2小时一次,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床铺平整,无皱褶,无渣屑,对污染被服及时更换,预防褥疮。对瘫痪肢体加强按摩,床上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及足下垂,保持肢体功能位置[3]。 4做好脑部引流的护理 4.1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袋(瓶)至于头颅穿刺点水平,保持颅内外压力平衡,勿使引流管脱出成扭曲、折断或脱落。 4.2 保持穿刺点局部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流袋每24h更换一次,防止颅内感染发生。病人外出检查或复查CT时应夹闭引流管后再搬运病人,防止逆行感染及颅压波动。拔管前应夹闭引流管24h,注意观察有无颅内高压症状,病情稳定后再拔管,并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 4.3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及颜色。 4.4 引流管高度:根据引流部位不同,确定引流管放置高度,不宜过高或过低,防止严重低颅压。 5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采用低温疗法,降低脑代谢,减轻耗氧量,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力,改善脑的缺氧状态。一般采用物理降温:头部冰帽,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同时注意观察皮肤有无青紫,注意保护耳廓防止发生冻伤。采取34~36℃温水擦浴,每隔半小时测体温一次,做好记录,体温下降每小时不超过2℃。 6预防术后并发症 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操作常规。病室紫外线照射2次/日,酌情开窗通风,对于脑部引流管、气管切开管、尿管的消毒,更换必须严格无菌,气管切开处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起到湿润空气和防止异物掉入气管内作用。尿管每周更换一次,定期对引流的脑脊液、痰液、尿液作细菌培养,防止发生感染,观察营养状况,做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观察胃液性质、颜色,预防应急性溃疡发生。病人用脱水剂较多,进食少、消耗多,注意入量的补充。及时纠正全身性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失衡及酸中毒,保证营养供给。 7术后眼睛护理 术后由于手术牵拉,导致双眼或术侧眼睛肿胀,采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肿胀眼睛,以减轻水肿,同时避免双眼长期受压。 8尼莫地平注射液在术后应用观察 尼莫地平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的内流,对离体或体内的脑动脉、正常或缺血的脑动脉均有扩张作用[4]。使用时应避免在太阳光直射。根据病情遵医嘱剂量给予稀释静脉泵入,速度为1~3毫升/时泵入,静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有可能出现恶心等胃肠道不适,静滴过快可出现头晕、头痛、嗜睡、血压明显下降(尤其对于基础血压增高的患者)、潮红、出汗、热感;心率减慢(心动过缓)或较罕见的心率加快(心动过速),应停止用

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一、专科评估 术前评估: 1即刻评估:疼痛部位,“5P”征(疼痛、皮肤苍白、无脉、感觉异常、运功障碍表现),栓塞部位,相关脏器功能、肢体缺血的程度等。 2入院方式(步行、轮椅或平车):以判断疾病的程度。 3既往史、家族史:有无心瓣膜疾病、房颤、高血压、吸烟史等。 4心理状况及家庭支持情况:由于起病急,疼痛明显,评估心理焦虑的情况。 术后评估: 1了解手术情况: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 2基础生命体征、氧饱和度和疼痛。 3切口敷料及切口愈合,引流管情况等。 4四肢末梢循环情况,皮温色泽与尿量、营养等。 5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6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7并发症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股筋膜综合征等。 二、术前护理: 1、立即禁食水,绝对卧床休息,患肢低于心脏水平约15度左右,下 肢动脉栓塞者床头抬高15度,上肢和腹主动脉栓塞者,取半卧位。室温保持在22℃-25℃,局部不可用热敷,以免组织代谢增高,加重缺血缺氧。局部冷敷、降温可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血供,禁忌使用。 2、心理护理:患者起病突然,疼痛剧烈,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常处 于烦躁不安、恐惧状态。急性栓塞后8-12小时是手术最佳时间,应向患者及家属耐心地介绍早期手术必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让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疾病治疗和自我护理。 3 抗凝溶栓治疗:急性期采用全身肝素化,常用药物肝素、尿激酶 等,给予用药指导。

4、积极完善各项检查,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心 电图、超声检查等。 5、术前常规准备(药敏试验、备皮、备血、留置导尿等)。 三、术后护理: 1、体位/活动 ①体位指导:术后平置患肢,注意保暖,避免屈髋、屈膝及膝下垫枕。 ②吸氧,心电监护,生命体征观察。注意控制补液速度。 2、饮食:局麻取栓术后即可进食。 3、病情观察: ①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心脏、肺、肾脏功能,观察 尿颜色、量、电解质、动脉血气等。 ②严密监测肢体供血情况:四肢末梢循环情况,肢体温度、色泽、 末梢动脉脉搏强度、对疼痛感觉,肢体肿胀程度等。 ③引流管护理:做好尿管、伤口引流管的相关护理。 4、并发症观察:手术后有无再栓塞(如肢体皮色苍白、肿胀、温度 不恢复,仍感患肢剧痛)、缺血再灌注损伤,股筋膜综合征(小腿骤然剧痛、局部肿胀明显、皮肤呈紫红色等)要早期发现,行深筋膜切开减压术。 5、肢体缺血坏死者,做好截肢相关护理。 6、预防感染:病房通风良好,做好病房的消毒,防止口腔和泌尿道 感染。 四、健康教育: 1、用药指导:①抗凝药物一般出院后应继续口服抗凝药物至少半 年以上,告知患者在服用抗凝药物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加强自我保护,防止意外受伤;②治疗心脏疾病药物:对于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用治疗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止血栓脱落,再次发生动脉栓塞。 2、饮食指导:嘱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含动物脂肪和胆固醇丰富 的食物,戒烟戒酒。蔬菜水果适量,保证有足够的维生素摄入,以增加血管弹性。 3、肢体锻炼:肢体动脉栓塞后,缺血常使神经组织损伤,而产生一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本)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本) 周围血管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病情较重、老年人及自理能力较差者,协助完成肝肾、呼吸、凝血功能及血;尿常规的检查。 2、戒烟。 3、血管造影的观察及护理 (1)准备血管造影部位的皮肤,若局部皮肤存在感染或毛囊炎应更换造影部位。 (2)进行碘过敏试验。 (3)动脉造影后穿刺点压迫20分钟,并加压包扎24小时(静 分钟),若动脉搏动、皮温、皮肤颜色脉造影后,穿刺点压迫10 及感觉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4、营养不良者,鼓励病人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饮食。 5、合并症的病人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6、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 7、教会病人掌握进行肌肉收缩锻炼的方法。 8、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 1、术后病人取平卧位或斜坡卧位,将患肢远端抬高,高于心脏20—30cm,避免关节过曲、挤压、扭曲血管及剧烈运动。 2、定时监测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定时观察各引流管的引流液量、颜色及性质,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 4、 5、定时观察肢体血运情况,有无缺血性剧痛,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末梢动脉搏动情况,警惕有无动脉血栓或栓塞的症状,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遵医嘱定时监测气 - 1 - 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遵医嘱定时给予雾化吸人,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2、定时观察病人意识变化,注意有无脑血栓征象,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的准备。 3、观察有无肠麻痹、肠绞痛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观察尿量、颜色及性质的变化,记录每小时尿量,遵医嘱测量尿比重、血肌酐、尿素氮等。 5、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鼓励病人术后进行床上肌肉伸缩运动及早期离进行功能锻炼,注意有无肢体肿胀,预防血栓的形成。 6、观察有无皮肤紫癜、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发现异常及 时通知医生。 7、术后留置多种管道,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定期进行病室空气培养预防感染的发生;有感染征象时,遵医嘱及时进行血、尿、痰的细菌培养。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 【概念】

动脉导管未闭护理常规之欧阳家百创编

动脉导管未闭 欧阳家百(2021.03.07) ﹙一﹚定义 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存在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先天性异常通道,位置在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的降主动脉峡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 ﹙二﹚临床表现 1、导管细、分流量小者,多无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 2、导管粗、分流量大者,可出现气促、咳嗽、乏力、多汗、心悸等症状,因肺充血而易患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早产儿患者易致呼吸窘迫症。 3、若肺血管发生器质性变化并出现双向分流时,患者轻度活动即可发生左心衰竭而致死。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减退、水电解质失调有关。 3、有脱管的危险与患者烦躁、管道固定不当有关。 4、体温升高与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6、皮肤受损的危险与被动体位、活动受限有关。 7、潜在并发症高血压、喉返神经损伤等。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心功能监测,严密的观察心律的性质和心率。 (2)肺功能监测,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有无咳嗽,咳痰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监测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2、术后 (1)循环系统的护理。 (2)呼吸系统的护理。 (3)肾功能的监测。 (4)管道护理。 (5)体温监测。 (6)并发症观察。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测量四肢血压。 (3)活动:有肺动脉高压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缺氧发作。(4)预防感染:保暖防寒,避免受凉后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5)遵医嘱吸氧,提高肺内氧分压,利于肺血管扩张、增加肺的弥散功能,纠正缺氧。 (6)遵医嘱给予极化液,调整心功能者,使用强心、利尿、扩管药,确保药物的准确输入,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记录出

急性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急性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一)定义 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脏或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阻塞动脉血流而导致肢体或内脏器官缺血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二)临床表现 动脉栓塞的肢体常具有特征性的所谓“5P”征:疼痛、麻木、无脉、苍白和运动障碍。 1、疼痛:大多数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剧烈疼痛,部分病人可仅感酸痛,个别病人可无疼痛感觉。 2、麻木、运动障碍:患肢远端呈袜套型感觉丧失区,由周围神经缺血所引起。其近端有感觉减退区,感觉减退平面低于栓塞部位。 3、苍白、厥冷:由于组织缺血,皮肤乳头层下静脉丛血流排空,皮肤呈蜡样苍白。若血管内尚积聚少量血液,在苍白皮肤间可出现散在青紫斑块。肢体周径缩小,浅表静脉萎瘪。皮下出现细蓝色线条,皮肤厥冷,肢体远端尤为明显,皮温可降低3~5℃。 4、动脉搏消失或减弱:栓塞部位的动脉有压痛,栓塞以下后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焦虑与担心突发疼痛、急诊手术或患肢坏死,肢体丧失有关 2、疼痛与肢体缺血有关 3、组织灌注异常与取栓不彻底、术后再栓塞、继发血栓形成或动脉缺血再灌 注综合症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右下肢动脉供血不足有关 5、潜在并发症心功能不全与器质性心脏病或取栓后大量代谢产物有关(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密切观察患者的焦虑程度是否减轻。 (2)密切观察肢体各组织对急性缺血的耐受性。 (3)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症状及是否有效控制和缓解。

2、术后 (1)监测心脏、肺、肾功能,主要为生命体征及尿量。 (2)严密观察患肢血供情况、重点是皮肤温度、颜色、肢体的疼痛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密切观察肢体的血流灌注能否保证肢体的正常活动。 (4)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及得以有效控制。 (5)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凝血功能。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由于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快及患肢剧烈疼痛,均表现为极度焦虑、恐惧,让患者了解只有尽快手术重建血流才能挽救、保存肢体,并帮助患者认识手术的重要性和拖延的风险性,并向其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务人员,接受必要的治疗。 (2)疼痛护理:告知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应低于心脏平面15°左右,利于动脉血流入肢体,血流的灌注增加可以减轻患肢缺血引起的疼痛;注意肢体保暖,禁止热敷、冷敷及按摩,热敷会促进组织代谢,增加耗氧量,加重患肢缺血,又因患肢缺血坏死,皮温降低并伴有感觉障碍,对热敷的敏感性降低,易发生皮肤烫伤。而冷敷虽降低了组织代谢,但会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血供,不利于痉挛的解除和侧支循环的建立;症状不明显的患者,遵医嘱给予扩容、以便增加组织的灌注量,疼痛剧烈者,可用镇痛药缓解症状。 (3)术前准备: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包括急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检查及手术野皮肤的清洁准备,并对患肢足背动脉搏动位置进行标记,以便术中、术后观察触摸等。 2、术后护理 (1)再灌注综合症的护理:栓塞时间过长,组织变性坏死,坏死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循环,临床出现:酸、中毒、高钾血症、低血压、休克、肾衰,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神态、呼吸、尿量(>30ml/h),监测病人的钾离子和尿常规,遵医嘱给予20%的甘露醇125-250ml、5%的碳酸氢钠50~100m1、地塞米松针10mg,对抗氧自由基,纠止酸中毒,碱化尿液以防肾小管坏死,如病人出现烦躁、呼吸、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麻醉方式:静脉复合麻醉,气管内全身麻醉。麻醉诱导期应保持平稳,防止动脉瘤破裂,血压控制在正常偏低的水平,术中根据手术的进展再随时调整。 手术物品准备: 1、手术器械开颅基础器械包1个、干持物钳1套、蛇型自动拉勾1套、显微器械若干、各种动脉瘤夹闭合适的持夹钳若干。 2、敷料基础敷料包1个,大腹包1个、手术衣6件、消毒中单。 3、一次性物品骨蜡、切口膜、止血膜、止血纱布、明胶海绵、棉片、小纱布、丝线若干。 4、药品常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双氧水、罂粟碱、止血用生物胶。 5、仪器双极电凝器1套、开颅电钻1套、中心吸引1套、手术显微镜。 手术体位:仰卧位,头侧向对侧450并下垂,可在肩下垫一小软枕。 手术步骤: 1.皮肤消毒 常规1%聚吡咯碘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贴无菌切口膜 2.选择手术入路切开皮肤 2.1根据动脉瘤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下以翼点入路为例)额颞部做弧形切口,切开皮肤,上头皮夹进行切口周围出血点止血。 2.2切开皮下组织、帽状腱膜、电凝止血。 2.3翻开头皮、帽状腱膜,切开颞肌浅静脉和骨膜,连同皮瓣一起翻开至颞骨颧突,沿其后院切断颞肌,用骨膜剥离器将颞肌向下推,用2-0双丝线或皮肤固定勾固定,充分显露术野

3.骨瓣成型 3.1用电钻在颅骨上钻4个孔,刮匙刮除骨粉,钻孔时要注意冲水降温。空间插入线锯导板,用线锯将颅骨锯开。 3.2骨瓣游离取下放入双氧水中浸泡,骨窗周围用骨蜡封闭止血。 3.3鹰嘴咬骨钳咬除蝶骨嵴,切口周围敷以湿盐水棉片保护 4.切开硬脑膜 4.1用6*17圆针3-0丝线将骨窗周围硬脑膜悬吊于附近的骨膜或帽状腱膜 上。用11号刀片切开硬脑膜,用窄神经玻璃子轻轻分离后,精细长有齿镊提起硬脑膜,脑膜剪呈半圆形剪开硬脑膜。 4.2 6*17圆针3-0丝线将其悬吊于颞筋膜和骨膜上。 4.3切开硬脑膜后,有时脑肿胀,可行脑针穿刺针缓缓放出脑脊液降低脑压。 必要时可先放置一脑室引流管行脑室外引流,术毕拔除。 5.暴露动脉瘤 5.1放置手术用显微镜。充分显露外侧裂,安放蛇型自动拉勾窄脑压板。 5.2进一步一次显露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分叉处、大脑前动脉等分支结构。 5.3找到动脉瘤瘤颈所在部位,充分暴露载瘤动脉,用显微神经剥离子、显微神经拉勾、纤维剪刀再将近端和远端载瘤动脉游离清除,以备必要时做临时阻断。分离瘤颈直到足以伸进动脉瘤夹的宽度和深度 6.夹闭动脉瘤 6.1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用持夹钳夹好张开动脉瘤夹,伸到瘤颈的两侧缓缓夹闭。

精选-动脉导管未闭护理常规

动脉导管未闭 (一)定义 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存在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先天性异常通道,位置在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的降主动脉峡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 (二)临床表现 1、导管细、分流量小者,多无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 2、导管粗、分流量大者,可出现气促、咳嗽、乏力、多汗、心悸等症状,因肺充血而易患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早产儿患者易致呼吸窘迫症。 3、若肺血管发生器质性变化并出现双向分流时,患者轻度活动即可发生左心衰竭而致死。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减退、水电解质失调有关。 3、有脱管的危险与患者烦躁、管道固定不当有关。 4、体温升高与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6、皮肤受损的危险与被动体位、活动受限有关。 7、潜在并发症高血压、喉返神经损伤等。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心功能监测,严密的观察心律的性质和心率。 (2)肺功能监测,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有无咳嗽,咳痰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监测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2、术后 (1)循环系统的护理。

(2)呼吸系统的护理。 (3)肾功能的监测。 (4)管道护理。 (5)体温监测。 (6)并发症观察。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测量四肢血压。 (3)活动:有肺动脉高压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缺氧发作。 (4)预防感染:保暖防寒,避免受凉后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 (5)遵医嘱吸氧,提高肺内氧分压,利于肺血管扩张、增加肺的弥散功能,纠正缺氧。 (6)遵医嘱给予极化液,调整心功能者,使用强心、利尿、扩管药,确保药物的准确输入,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记录出入量或尿量。 2、术后转入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般护理常规。 (2)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以防持续处于高压状态,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3)降压:若血压高达142/101mmH(或比术前增高38mmH以上时,遵医嘱及时给予降压药物硝普钠或酚妥拉明等,给药后,密切观察血压变化、疗效和不良反应,准确记录用药量;根据血压变化遵医嘱随时调整剂量,使用硝普钠时应现配现用,注意避光,8小时后应更换药液,以免药物分解,影响疗效。 3、术后转出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转出CICU一般护理常规。 (2)注意血压变化,防止高血压脑病出现,依血压调整降压药用量,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行切断缝合术后早期,避免用力剧烈咳嗽。 (4)观察有无喉返神经损伤,密切观察患者发音情况,术后1?2日若出现单纯

急性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急性动脉栓塞护理惯例 (一) 令狐采学 (二)界说 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脏或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阻塞动脉血流而招致肢体或内脏器官缺血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 (三)临床表示 动脉栓塞的肢体常具有特征性的所谓“5P”征:疼痛、麻木、无脉、惨白和运动障碍。 1、疼痛:年夜大都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剧烈疼痛,部分病人可仅感酸痛,个别病人可无疼痛感觉。 2、麻木、运动障碍:患肢远端呈袜套型感觉丧失区,由周围神经缺血所引起。其近端有感觉减退区,感觉减退平面低于栓塞部位。 3、惨白、厥冷:由于组织缺血,皮肤乳头层下静脉丛血流排空,皮肤呈蜡样惨白。若血管内尚积聚少量血液,在惨白皮肤间可呈现散在青紫斑块。肢体周径缩小,浅表静脉萎瘪。皮下呈现细蓝色线条,皮肤厥冷,肢体远端尤为明显,皮温可降低3~5℃。 4、动脉搏消失或减弱:栓塞部位的动脉有压痛,栓塞以下后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 (四)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焦虑与担心突发疼痛、急诊手术或患肢坏死,肢体丧失有关 2、疼痛与肢体缺血有关

3、组织灌注异常与取栓不完全、术后再栓塞、继发血栓形成或 动脉缺血再灌注综合症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右下肢动脉供血缺乏有关 5、潜在并发症心功能不全与器质性心脏病或取栓后年夜量代 谢产品有关 (五)观察要点 1、术前 (1)密切观察患者的焦虑水平是否减轻。 (2)密切观察肢体各组织对急性缺血的耐受性。 (3)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症状及是否有效控制和缓解。 2、术后 (1)监测心脏、肺、肾功能,主要为生命体征及尿量。 (2)严密观察患肢血供情况、重点是皮肤温度、颜色、肢体的疼痛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密切观察肢体的血流灌注能否包管肢体的正常活动。 (4)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及时发明和处理及得以有效控制。 (5)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凝血功能。 (六)护理办法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由于起病急骤、病情成长快及患肢剧烈疼痛,均表示为极度焦虑、恐惧,让患者了解只有尽快手术重建血流才干挽救、保管肢体,并帮忙患者认识手术的重要性和拖延的风险性,并向其介绍胜利病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个案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个案护理 作者:暖XXX 【摘要】目的:通过眶上外侧锁孔入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护理干预,评价最佳的护理方式及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并给与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患者病情逐渐康复。结论:对动脉瘤出血患者进行眶上外侧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整个过程通过强化护理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残率、缩短恢复期,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眶上锁孔入路、动脉瘤、护理措施、干预 眶上“锁孔”入路是以神经导航设备测量四种入路鞍区显露面积和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起点、颈内动脉分叉部、大脑中动段脉分叉部、大脑前动脉段与前交通动脉交汇点的水平及垂直操作角度,显露靶点进行手术,对血管的显露及操作空间好。与传统的经颅入路相比, 眶上锁孔入路采取了额部相对位置最低的眉弓切口,更靠近颅底, 能排空脑池脑脊液,开放颅内自然存在的解剖间隙。且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之外,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锁孔手术只是一种入路的小型化,减少对额、颞叶损伤的机会,减小了软组织和颅骨的损害。恢复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之一。临床上50%蛛网膜下腔出血系由于动脉瘤破裂所致。此病起病急,病情重且病残率、死亡率均很高。如抢救及时,非但免于死亡,还可以获得治愈。近年来由于脑血管造影技术的提高,显微外科的技术应用,眶上外侧锁孔入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夹闭微创手术入路。成功夹闭动脉瘤,并通过术后的护理干预,病人恢复好。眶上外侧锁孔入路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夹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微创手术入路。 一、病例介绍 患者44岁,男性,入院前6小时被路人发现晕倒于路边车祸现场,呼唤无反应,伴有全身多处皮肤破损,出血。经联系家属后,由家属送于我院,护送过程中患者意识较前有所改善,可自发睁眼,但无法言语,躁动明显。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物质,呈非喷射状,我院急诊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广泛出血;胼胝体发育不全伴中线脂肪瘤;左侧颞部皮下血肿。胸部

肺部感染病人的护理查房文档.doc

肺部感染病人的护理查房 病史概述: 患者, 1 床余良云,男性,76 岁,退休,因发热、咳嗽、咳痰、神志障碍10 余天,再发加 重伴气促 4 天入院。入院体查:T38 ℃, P99 次 /分, R42 次 /分 Bp170/86mmHg,神志呈浅昏迷状,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 ,对光反射迟钝,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双下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散在痰鸣音及极少量干性罗音,双下肢稍浮肿。骶尾部有一2×3cm2不明压疮,辅助资料:我院CT 示肺部改变,考虑肺部感染,胆囊结石,头颅CT 示皮层下动脉硬化型脑病,血气 示: PH 7.475 , Pco2 ,24.4mmHg P02 33mmHg HCO3 18mmol/l BE-5.8mmol/l,SO2 70%,血生化示:k+2.7mmol/l,Na+150mmol/l,BUN(尿素氮)18.1mmol/l,Cr(血肌酐)231.1mmol/l,GLU (血糖) 24.63mmol/l血常规: WBC 6.47×109/L、N(中性粒细胞)92.31% 、 L (淋巴细胞)3.62%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I 度房室传导阻滞,T 波异常,右房增大。 入院诊断:1、肺部感染 2、 2 型糖尿病 3、高血压病( 3 级)极高危组 4、脑梗塞后遗症期 5、低钾高钠血症 诊疗计划: 1 完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气,痰培养+药敏等相关检查。 2应用哌拉西林抗感染,予以氨茶碱、地塞米松解痉平喘、盐酸溴已新化痰,沐舒坦雾化吸 入化痰,雷米替丁( 6 月 22 号停止)护胃于补液等对症处理。 3 告病危,监测生命体征Q1H ,记 2 4 小时出入量 4 胰岛素 6U 皮下注射于早、中、晚餐前,KCL20ml 注入 Q4 h. 4 予以留置胃管 (于 24 号拔出)尿管 5请心内科、神经内科会诊。 二病情简介: 6 月 21 日入院当天 :检查结果回报: WBC16.82g/L N 90.7% 、 L5.4% ,提示感染;血气分析示 PH 7.595 , Pco2 31.7mmHg P02 36mmHg HCO3-30.5mmol/l BE-8.9mmol/l , SO2 77.7% , 提示代谢性碱中毒、Ⅰ型呼吸衰竭;凝血功能正常;肝功能示: TB (总胆红素)27.1mmol/l DB(直接胆红素)14umol/l稍偏高,考虑感染可能性大;电解质示 K+2.36mmol/l Na+153.9mmol/l提示低钾高钠血症;肾功能示 BUN17.1mmol/l Cr185umol/l提示肾功能不全,考虑糖尿病肾病可能性大;CRP ( C 反应蛋白) 22.21mg/ml, 提示感染,且疾病处于活动期。因无法进食,大小便失禁,予以留置导尿管胃 管,予以鼻饲补钾。 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患者意识障碍导致咳嗽无效,不能咳嗽有关 2体温升高:与感染有关 3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4潜在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清理呼吸道无效 相关因素:与患者意识障碍导致咳嗽无效,不能咳嗽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意识改变,能咳出痰液 1)环境:维持合适的室温( 18-20 ℃)和湿度( 50 % -60 %)以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 能,注意通风。 2) 饮食的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每天饮水1500ml以上,足够 肺部感染病人的护理查房

动脉栓塞术后护理常规

动脉栓塞术后护理常规 一、疾病概念 动脉栓塞是指血块或进入血管内的异物成为栓子,随着血流停顿在口径相似的动脉内,造成血流障碍。动脉栓塞主要由血栓造成,此外,肿瘤、空气、脂肪等异物也可能成为栓子。 二、病因病理 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和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等,是易患因素。 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①内膜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生长因子释放,导致内膜增厚及细胞外基质和脂质积聚。 ②动脉壁脂代谢紊乱,脂质浸润并在动脉壁积聚: ③血流冲击在动脉分叉部位造成的剪切力,或某些特殊的解剖部位(如股动脉的内收肌管裂口处),造成的慢性机械性损伤。主要病理表现为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中膜变性或钙化,腔内有继发血桂形成,最终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闭塞病变大致可分为:主-髂型、股-腘型、以及累及主-髂动脉及其远侧动脉的多节段型。患肢发生缺血性病变,严重时可引起肢端坏死。 三、临床表现 栓塞常在下肢的动脉分叉处。其典型表现可概括为5“P”,即疼痛、苍白、无脉、感觉异常和麻痹。具体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栓子的大小及栓塞部位和平面。大者可引起双下肢严重缺血、坏死,临床症状较重。小的甚至可无症状。 疼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由栓塞部位动脉痉挛和近端动脉内压升高引起的疼痛。开始疼痛位于动脉的栓塞处。以后疼痛平面略下移并波及栓塞平面以下的整个肢体。栓塞部位以下的动脉搏动消失,患肢皮肤苍白,后又变为花斑状。患肢皮肤温度降低,触诊可感知变温带,并可根据变温带来估计动脉栓塞的部位。由于周围神经缺血,在栓塞的远端肢体呈袜套形的感觉丧失区,在近端有感觉过敏区,感觉减退的平面一般低于栓塞平面。在栓塞一定时间后,患肢可出现麻痹,表现为手或足下垂,提示已发生坏死。 四、诊断鉴别 鉴于本症为全身性疾病,所有病人均需作详细检查: ①一般检查:血脂测定、心电图、心功能检查等。 ②无创伤性血管检查: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查及节段动脉压测定、电阻抗容积描记或光电容积描记等,了解患肢的血流状况。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可以显示血管腔形态及血流状况。 ③X线摄片:有时可见病变动脉段有不规则钙化,患肢远侧段有骨质疏松等退行性变化。 ④动脉造影:能准确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和闭塞远侧动脉主干的情况,对选择手术方法有重要意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都能达到诊断和指导治疗的目的。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症状相似,需作鉴别诊断;此外,还应与大动脉炎等相鉴别。 五、处理原则 对本症的易患因素加以控制和处理,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症状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主要目的为降低血脂和血压,解除血液高凝状态,促使侧支循环形成。处理方法有:肥

动脉导管未闭护理常规及健康管理

动脉导管未闭护理常规及健康管理 动脉导管未闭是存在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异常通道。位置在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的降主动脉峡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动脉导管未闭据外形分为管型、窗型和漏斗型3种类型。 【护理常规】 1.术前 (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情绪反应,解除患者对手术的忧虑和恐惧。 (2)预防感染:保暖防寒,避免受凉后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 (3)完善检查:如血常规、血凝常规、粪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肝炎全套、血气分析、心脏超声等。 (4)健康教育:介绍手术前后注意事项,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以及在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保持皮肤、口腔卫生,询问妇科病史及月经来潮日期。 (5)术前准备:皮肤准备、药物敏感试验、采集血标本送血库做交叉配血试验及配血备用、术前1d晚按医嘱给予肠道准备,睡前口服镇静药物,保证睡眠、术前4h禁饮,6h禁食。 (6)手术日晨准备:①更换清洁病员服;②取下活动性义齿、饰品及贵重物品等交给其家属保管;③去手术室前,指导患者排空膀胱; ④核对患者腕带情况、术中用药、病历、X线片、备用引流瓶等,与手术室人员核对交接。

2. 术后 (1)术后体位:给予平卧位,待循环稳定后给予床头抬高30°,术后尽早进行床上活动,根据病情鼓励逐渐下地活动。 (2)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早期易出现高血压,监测血压变化,应维持在正常或偏低水平。术后血压轻度偏高,给予镇静药、镇痛药、利尿药。血压持续增高不降者,控制液体入量,并应用降血压药控制血压。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术后早期充分镇静,吸入高浓度氧气,及时纠正酸中毒,防止出现肺高压危象。 (3)伤口护理: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切口疼痛影响患者呼吸的深度和幅度,不利于术后肺部扩张,及时进行疼痛评估,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利于患者休息和康复。 (4)管路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及颜色变化。引流液异常增多,及时处理。 (5)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①观察有无喉返神经损伤:如术后1~2d出现声嘶、喝水呛咳现象,告知患者应噤声和休息,可给激素治疗3d,同时应用营养神经药物,防止患者误吸,继发肺部感染,一般1~2个月可逐渐恢复。 ②乳糜胸的观察:术中若损伤胸导管,术后 2~3d可出现乳糜胸。应安置胸腔引流管,禁食,补充葡萄糖液。给予低脂肪、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 ③观察发现有无导管再通:及早发现导管再通(心杂音再现),

动脉导管未闭护理常规

动脉导管未闭 ﹙一﹚定义 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存在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先天性异常通道,位置在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的降主动脉峡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 ﹙二﹚临床表现 1、导管细、分流量小者,多无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 2、导管粗、分流量大者,可出现气促、咳嗽、乏力、多汗、心悸等症状,因肺充血而易患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早产儿患者易致呼吸窘迫症。 3、若肺血管发生器质性变化并出现双向分流时,患者轻度活动即可发生左心衰竭而致死。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减退、水电解质失调有关。 3、有脱管的危险与患者烦躁、管道固定不当有关。 4、体温升高与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6、皮肤受损的危险与被动体位、活动受限有关。 7、潜在并发症高血压、喉返神经损伤等。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心功能监测,严密的观察心律的性质和心率。 (2)肺功能监测,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有无咳嗽,咳痰及血氧饱和度

的变化。 (3)监测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2、术后 (1)循环系统的护理。 (2)呼吸系统的护理。 (3)肾功能的监测。 (4)管道护理。 (5)体温监测。 (6)并发症观察。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测量四肢血压。 (3)活动:有肺动脉高压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缺氧发作。 (4)预防感染:保暖防寒,避免受凉后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 (5)遵医嘱吸氧,提高肺内氧分压,利于肺血管扩张、增加肺的弥散功能,纠正缺氧。 (6)遵医嘱给予极化液,调整心功能者,使用强心、利尿、扩管药,确保药物的准确输入,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记录出入量或尿量。 2、术后转入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一般护理常规。 (2)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以防持续处于高压状态,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护理 (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护理 陈进艳 解放军第101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经动脉瘤夹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61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根据GOS方法评定患者恢复情况:恢复良好34例;中残18例;重残5例;死亡4例(均为术前瘤体破裂,急诊手术者)。结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细致的护理,有利于降低此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残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Tntracranial aneurysms) 是指颅内动脉壁的异常限局性瘤样扩张,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①。 1.临床资料 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61例,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出载瘤动脉、动脉瘤瘤颈,后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形状,瘤颈的宽度,动脉瘤的朝向等,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将动脉瘤夹闭。其中女性32例,男性29例,年龄38—69岁,按部位分:前交通动脉瘤31例,后交通动脉瘤23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瘤2例;按Hunt-Hess病情分级,0级36例,1-3级20例,4-5级5例。 2 .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均入住ICU,予以24小时的心电监护,严格观察患者的头痛情况、瞳孔、肢体活动、生命体征等变化;保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尤其是术后未拔除气管插管者);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高热患者做好降温处理,降低脑耗氧量,保护脑细胞;严格控制血压,根据患者的血压监测情况及时调整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以降低再出血的危险;正确安排补液顺序,保证补液通畅;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证出入量、水电解质平衡。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应主要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生命 体征以及头痛情况。如果患者出现进行性意识加深改变或术后清醒后发生意识障碍;一侧肌体活动出现障碍;一侧瞳孔发生改变;头痛突然加剧;生命体征突然发生改变等情况时均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2 防止颅内压及血压突然增高保持血压平稳,因为血压过高会造成手术部位血管破裂引起再出血,血压过低则会造成脑缺血、脑梗死;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大小便通畅,防止因尿潴留膀光过度充盈而导致患者躁动;口腔护理时棉球不宜过湿。进食不宜过快,防止呛咳、误吸。

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的护理查房

2019年9月护理查房 时间: 2019.9.23 地点:透析室护士办公室 查房老师:宋文婧责任护士:刘军 宋文婧:请责任护士刘军汇报患者病情: 刘军:患者张思霞,女,47岁,尿毒症患者,已透析十余年。血管通路为颈内半永久性隧道导管。2019年9月10傍晚在外院透析结束四小时后,出现畏寒、寒颤、发热、气促,自测体温39.5度,随后来我院就诊,入住肾内科。 实验室检查:肌酐:1360umol/L 红细胞:1.74g/L 血红蛋白:85g/L 钾:2.5mmol/L 钠:136mmol/L 钙:1.97mmol/L 磷:1.52mmol/L 血培养:导管抽取动静脉端血分别做血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治疗:予以血液透析,静脉输入抗生素全身治疗及导管内肝素加抗生素封管治疗,现在感染已控制,体温已正常。 宋文婧:请责任护士简述一下患者此刻的主要护理问题及措施。 刘军:患者现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实施的护理措施: 一.温度过高 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必要时低温透析。 2、保持血透间环境清洁,血透前予置管处换药,操作前洗手,严格执行无菌 原则,减少导管口的暴露时间。 3、充分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抵抗力。

4、换药时做好患者配合宣教工作。 5、做血培养,选用抗生素封管,静脉使用经验性抗菌治疗;保守治疗无 效.尽早拔管。 二.焦虑。 护理措施:1、热情接待患者。 2、由于反复发热,患者情绪低沉,我们要与他们交流谈心。 3、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导管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交代注意事项,使其富有与疾 病做斗争的信心。 三.活动无耐力 护理措施: 1、患者卧床休息,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宣教。 2、加强营养,遵医嘱正确用药。 3、定期监测病人营养状况。 宋文婧:刘军对该患者护理措施执行到位,护理问题排序合理,护理措施依据充分,合理到位,细节处还需注意。请问其他老师关于这个患者的护理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徐玲侠:导管感染重在预防,因此要求我们每次透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上下机操作流程规范操作,注意导管口尽量不敞开,避免与空气长时间接触,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使用纯肝素或肝素盐水封管时要注意规范,严格遵封管法。肝素帽,避免重复使用,建议使用一次性肝素帽。换药时认真仔细,操作轻巧,发现局部有红肿、渗出等,应及时作相应处理。 吴慧娟:血液净化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每日2次多功能杀菌机空气消毒2h,治疗室每日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2h,地面及物体表面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消毒2次。对进入血液净化室的人员严格控制,每月对操作人员的手、血液净化室空气、透析用水等进行病原学 检测。操作人员定期学习医院感染知识,进入血液净化室要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衣、更换隔离鞋,导管留置及血液净化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