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蒙古族学生汉文现代文学朗诵”课程的目标与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蒙古族学生汉文现代文学朗诵”课程的目标与教学
作者:乌日罕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2期
摘要:高校蒙古族学生的“汉文现代文学朗诵”课程是门教学实践课程,本文从蒙古族学生在汉文朗诵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目标、教学实施过程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蒙古族学生;汉文朗诵;目标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12-0163-03
高校蒙古族学生的“汉文现代文学朗诵”课程是门教学实践课程,在教学目标及实施上都
与理论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我们依然沿用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不重新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新的教学方式,就很容易制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自主性,教学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朗诵是把文字作品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①朗诵可以使学生在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散
文的思想情感的同时,对语言词汇有更加细致的认知,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但以往的教学经验表明,蒙古族学生在汉文朗诵上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是读音错误多,朗诵
不够流畅。如:把戴望舒的“雨巷”读成“雨港”,把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梵婀玲”读
成“焚婀玲”,等等。遇到生涩难懂的文言文朗诵更不流畅。再就是不能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朗诵没有昂扬顿挫的节奏,呆板简单,不能把诗歌、散文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只是一口气读
完作罢。如:徐志摩《雪花的快乐》中“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有两层含义,首先表现了自己向往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思想感情,其次表明了自己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许多同学没能领会其诗歌的含义,朗读的时候像小学生背诵课文似的一口气用呆板、没有
变化的语调朗诵完。还有就是处理不好重音、语气、语势。重音,一般指词、词组、句子里重
读的音。重音又分成语法重音、强调重音、感情重音等。语势是指朗读时声音升降平曲、高低
起伏的变化形式,它是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来实现的。比如,艾青《我爱这土地》是在1938年抗战开始后作者满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写的。诗的后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
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中作者想突出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所以朗读时应把重音放在“为什么”、“泪水”上,用较强的气息,扩大音来读,从而使这些词响亮突出,但有的学生
却放在“深沉”上了。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学生缺乏朗诵的基本技巧、对所朗诵的诗歌、
散文的理解程度不高、对词语和句子的完整概念缺乏理解所致。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对某班级学
生汉文朗诵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具体的统计(参看下表)。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②教学目标的作用有三:首先,划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难点、重点等,制定了明确的
目标,督促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不断的提升自己。其次,教学能有目标有条理地完成教
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计划设计等。再次,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为教师和教育监
督机构检测教学效果提供借鉴。但教学目标的制定往往存在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只重视知识
目标却忽略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基于蒙古族学生在朗诵中存在的问题及高校蒙古族双语、
翻译及蒙文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汉文现代文学朗诵”课程目标制定为如下:能力目标为提
高蒙古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蒙古族学生在大众场合朗诵演讲的能力与心理素质。蒙古
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尤其是纯牧区学生,受环境因素影响,在汉语朗诵、汉语会
话时不仅吃力,而且存在着畏难情绪。教学时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学生大胆朗诵,提高其
汉语水平。对于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要求及朗诵技巧。朗诵
训练包括很多方面,有语音、语调、语气训练等。学生经过持续不断的练习实践才能获得朗诵
技巧,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朗诵,还要在课外进行大量的自主的朗诵训练,这样才能达
到目的。情感目标为:通过朗诵现代经典诗歌、散文,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教学
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教师课堂讲授、管理及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途径实现。
“汉文现代文学朗诵”课程是门教学实践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普通理论基
础课的路径有所不同,所以要想实现“汉文现代文学朗诵”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做到
“三个转变,两个自主”。第一,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理论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
而教学实践课程主要是以学生实践为主,老师讲授为辅。教师在上教学实践课程时需要改变以
往教学以教师为主的观念,积极主动地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在课堂上放
任不管。在上“汉文现代文学朗诵”这门课程时,教师应该为学生师范朗诵诗歌、散文,及时
纠正学生的朗诵错误。第二,教学主体的转变。即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讲授
为辅。教师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尊重、相信学生,并鼓励学生以各种方式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如:让学生提前预查所要朗诵的诗歌、散文的
写作背景、主题等,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解,以锻炼了学生的汉语讲解能力和心理素质。还可
以采取小组协作方式,让学生们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散文的情感,掌握朗诵技能,在合
作中发现自身的朗诵错误。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为其他学生师范朗诵等。通过各种方式让学
生真正做到课堂主人。第三,转变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蒙古族学生汉语水平较低,汉文学知识缺乏,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如果照搬中文专业或者主持人专业的“汉文现代文学朗诵”课程的内容,不适合蒙古文专业的蒙古族学生,很容易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
一定要根据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难易适度,朗诵难度较容易的经典诗歌、散文。本人根据本院学生特点,选择了以下十首诗歌和十篇散文的篇目。诗歌类:(1)必学篇目:《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偶然》(徐志摩)、《繁星》(冰心,1-10)、《雨巷》(戴
望舒)、《我爱这土地》(艾青);(2)选学篇目:《发现》(闻一多)、《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断章》(卞之琳)。散文类:(1)必学篇目:《荷塘月色》(朱自清)、《雪》(鲁迅)、《银杏》(郭沫若)、《古都的秋》(郁达夫)、《匆匆》(朱自清);(2)选学篇目:《海星》(陆蠡)、《鹰之歌》(丽尼)、《给我的孩子们》(丰子恺)。